【慶陽家風故事館】華池好兒媳!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

2021-01-12 澎湃新聞
【慶陽家風故事館】華池好兒媳!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用行動傳承孝道

2020-11-17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在華池縣悅樂鎮悅樂村廟梁子組,卻有這樣一個好兒媳:結婚22年來,勤儉持家,先後精心照料了年老體邁的婆家爺爺、奶奶和殘疾並患有癲癇的公公、婆婆四位老人,用孝心和愛心溫暖著整個家。

她叫苟建芳,今年42歲。1998年,20歲的她和丈夫張治勇結了婚。一進張家門,在娘家從未面對過的困難一下子撲面而來,一家6口人中有4個老人需要她照顧。花甲之年的爺爺和奶奶由於長期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許多疾病,無法下地勞作;公公張明舉殘疾並且時常伴有癲癇發作;婆婆鍾會芳智力殘疾,也患有癲癇病。簡單的家務公婆做不了,更不要說下地勞動了。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苟建芳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付出著。

結婚第一年,有一天丈夫外出打工,爺爺奶奶都不在家,家中只剩苟建芳和公婆三人。剛吃過早飯,婆婆突然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苟建芳從未見過這種症狀,嚇得她急忙撲到婆婆身旁,一邊「媽,媽……」不停地呼喚,一邊用力往起拉。然而一切都無濟於事,於是她邊哭邊往鎮醫院跑。好在醫院並不遠,她慌忙地找到大夫,把大夫請回家為婆婆進行了診斷。大夫確診婆婆是癲癇病發作,開了一些藥便離開了。等大夫離開後她為婆婆換洗了弄髒的衣物及床單被套,這才放下心來。

自此以後,這樣的場景便經常出現,從驚嚇緊張到從容應對,苟建芳不僅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對經歷如此磨難的老人也更加心疼了。

有一次,婆婆癲癇病發作摔倒在地時造成了左臂骨折,送進醫院進行了治療。苟建芳滿心內疚、自責,總是埋怨自己沒有照顧好婆婆,覺得無顏面對婆婆的親人。在伺候婆婆住院的十幾天裡,她更是悉心照顧,給婆婆餵吃餵喝,生怕再有不測發生。丈夫沒有姐妹替換她,十幾天下來她熬紅了雙眼。恰好丈夫的舅舅是這家醫院的骨科醫生,婆婆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她所做的一切也被舅舅看在眼裡,舅舅知道她家中貧寒,替她們付了住院費,感激地對苟建芳說:「孩子,你辛苦了!我妹妹能有你這樣的兒媳婦我就放心了。」

1999年女兒張璐出生了,小家庭成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人口增加了,家庭收入卻是入不敷出,全家人的溫飽難以解決,苟建芳的娘家人時不時地接濟一些糧食。這一切,爺爺張義看得清清楚楚,他實在不願意給孫子和孫媳婦再增添負擔。2002年,他決定帶著老伴去二兒子家生活。雖然爺爺和奶奶不和她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每當家中做了好吃的,她還是不忘親自給兩位老人送去或者請兩位老人到家裡來吃,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當年爺爺和奶奶離開的愧疚才能在苟建芳心裡有一點點地平復。她心裡暗暗地想,等到家裡的日子好過了,一定把爺爺和奶奶接回來。

後來,丈夫張治勇學會開車,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錯的駕駛員工作,經常在外跑車。苟建芳一個人在家料理家務,既要照顧兩位老人,又要教育一雙兒女。她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忙完家裡忙地裡,做飯、洗衣,下地鋤草、施肥,叮囑兩位老人按時吃藥、晚上輔導孩子作業……雖然累著,但是心裡總有盼頭。

在苟建芳和丈夫的辛勤付出下,一家人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不再愁吃穿的問題,家裡還有了一定的存款。心性好強的夫妻二人決定把破舊的莊院收拾一番,好讓一家人住得舒心。2008年,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蓋起來了,孩子們也都大了,女兒上初中,兒子讀小學。苟建芳也被村上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她向黨組織遞交了申請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日子過好了,她越發想實現自己曾經暗暗許下的小心願,但這時,奶奶已經病逝,爺爺也是85歲高齡了。家裡其他人都反對,說爺爺經不起來回的折騰,此事也就此作罷。

2014年,爺爺張義已經91歲了,老人雖然行動不便,但是胃口還好,時常惦記著孫媳婦燒的一手好菜,老念叨著要回到孫媳婦家生活。這次,苟建芳見老人主動提出來了,說不能傷老人的心,於是堅持將爺爺接到家中照顧,從此她又挑起了照顧三個老人的重擔。

「爺爺早晨喜歡喝小米粥,下午喜歡吃麵條,而且不能太硬,要軟一點……」對於爺爺的生活習性,苟建芳了解得一清二楚。爺爺94歲時,得病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經常要更換衣服,她想辦法給爺爺買了多功能成人紙尿褲,按時進行更換,經常為老人擦洗身體,照顧得十分周到。「既然老人來到咱們家,就不能讓老人受罪。」這是她經常和丈夫說的話。在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了一年多以後,2018年,95歲高齡的爺爺最終離開了他們,苟建芳含著淚說:「我這下沒有遺憾了,雖然最後只有短短的4年,但是我盡到了我的孝心!」

現在,苟建芳繼續伺候著71歲的公公和65歲的婆婆。自他們夫婦結婚後,即使生活再艱苦她都從未讓老人餓過肚子,也從未使孩子受過寒冷,把一家人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條。在苟建芳的精心照料下兩位老人的衣著整潔了,臉上有了笑容,也愛出門轉轉了,逢人便笑呵呵地說:「兒媳婦好!」

面對困難勇敢地去克服,沒有輕易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作為一名農民黨員,更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我能做的就是把孝道一代代地傳遞下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來源:掌中慶陽

原標題:《【慶陽家風故事館】華池好兒媳!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用行動傳承孝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慶陽家風故事館】寧縣張世霞:好兒媳勝似親閨女
    【慶陽家風故事館】寧縣張世霞:好兒媳勝似親閨女 2020-10-12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
    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二十三)「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好婆媳」柯玉英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今年81歲的柯玉英是泉港區界山鎮大前村村民。她從小被抱養到大前村,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獨自一人幾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如今已經108歲的婆婆。柯玉英的婆婆其實也是她和丈夫兩人的養母。柯玉英的丈夫去世早,別人勸她趁年輕改嫁,但她捨不得、丟不下婆婆。她說:「如果改嫁,婆婆就一個人無依無靠,生活孤苦無依」。最終她毅然決然打消這個念頭,決定留下來全身心照顧年邁的婆婆。
  • 【「最美家庭」故事溫情奉獻】狄靜家庭:幾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以...
    這裡有全家戰「疫」守護生命的擔當,一家四代傳承烈士好家風的堅持,孝義為先愛親敬親的傳承,獻身環保成立「和諧號清潔動車組」的引領,以讀書為家風瀰漫濃厚書香的典範......這些「最美家庭」,傳承文明,傳遞溫暖,傳播社會正能量,讓我們感受到崇真向善愛美的家庭新風尚!
  • 感恩敬老 | 苟述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
    今天,我們走進斬斷夢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苟述芳。苟述芳,女,漢族,生於1966年7月12日,現住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時新街道辦事處灰山社區一組村民。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還成了婆婆的專職營養師,在照顧婆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讓婆婆過得儘量舒服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情。在做飯的間隙,苟述芳給婆婆準備了加餐,她知道老人年紀越大就越像小孩子,婆婆很多時候都表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她發現婆婆往往十一點和下午四點就會餓,就時不時的給婆婆買麵包、牛奶、麥片等給她加餐補充營養。
  • 豐都曾應碧:孝順兒媳悉心照顧公婆20多年無怨無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郎克志)昨(16)日,筆者從重慶市豐都縣獲悉,湛普鎮春安村二組57歲村民曾應碧,自1992年與丈夫朱成林結婚以來的20多年裡,在勤儉持家的同時,還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公婆,讓他們安享晚年。
  •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4日 09:49:52 | 作者:杜思遠 | 編輯:董之震  「沒有大嫂的辛苦照顧,媽媽就不可能安享晚年,我們這些兄妹都很感恩大嫂的付出……」22日中午,在湖溪鎮南塘村老人郭秀茶的90歲生日宴上
  • 4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丈夫
    4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丈夫 2020-09-21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 蘭州西固區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
    社區故事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王美蘭徐淑英老人生前,王美蘭經常給她上門理髮。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黨員,30年來,她義務照顧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直到老人安詳去世。她的善行不僅讓轄區裡的老人老有所依,更在整個小區點亮了一盞道德的明燈,向社會傳送了撼動人心的正能量。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軍烈屬今年75歲的王美蘭,退休前是一家國有理髮店的理髮師,1995年退休時工資也只有170多元,她有3個孩子,家庭並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她助人為樂。「看到他人有難處就幫一把,誰都有老的時候。」王美蘭總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 萊州好媳婦一肩挑重擔 獨自照顧3位年邁老人
    萊州好媳婦照顧3位年邁老人 積勞成疾亦無悔膠東在線2月15日訊(通訊員 王梓潔) 近日,現年62歲的農村婦女李志欣來到萊州老齡辦,萊州市老齡辦副主任姜京華同志為她頒發了2016年度煙臺老齡十大新聞人物的獎盃和證書
  • 「曬家風 傳家訓」——臨洮好家風曬起來
    「曬家風 傳家訓」——臨洮好家風曬起來 2020-11-2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禹城範莊新村社區安玉榮 悉心照顧伯公12載
    「我有一個光棍大伯需要贍養,嫁給我之後,你願意和我一起照顧他嗎? 」「我願意。 」    範書萌的大伯範士信今年79歲,終身未娶,無兒無女。 12年前,範士信的體格還算硬朗,和侄子生活在一起,不論是家務活兒還是農活兒,都能搭把手。年過古稀後,雙腿的關節炎讓他行走不便,加上心臟的一些小毛病,上下樓都感到力不從心。「丈夫小時候大伯沒少疼他,如今大伯老了,照顧他是我們的本分。 」安玉榮說。
  • 90歲老人過大壽 四世同堂好家風
    這一天是馬教範老人90歲大壽,7個兒女和眾多親朋好友都趕回來為老人祝壽。客廳裡巨幅的壽字、誘人的壽桃蛋糕烘託著喜慶的氣氛。馬教範與前來為自己祝福的子孫們聊著家常,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看著兒孫滿堂,歡聲笑語不斷,馬教範感嘆:「這麼多年來,我看著我們家從小到大,從貧窮到富裕,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光享福了。」
  • 邯鄲廣平七旬老人侯東美:15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婆婆
    「我會一直照顧您,不會讓您老受委屈的。」這一句摯樸的諾言,今年77歲的侯東美堅守了15年。15年來,她悉心照料癱瘓的婆婆,為老人撐起一片晴朗的天;15年來,她弘揚著愛老孝老的美德,也向後輩和周圍的人傳遞著愛的溫暖和力量。侯東美是廣平縣南韓村鄉李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
  • 婆婆悉心照顧產後兒媳,卻結下月子仇,兒媳:你看她給我吃的啥?
    在中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兩個人結婚後難免會鬧出矛盾,其中矛盾最大的雙方就是兒媳和婆婆。很多兒媳表示,在新婚時期婆婆對自己還是非常好的,但是當懷孕生完孩子後,態度立馬就變了。
  • 百歲老人四世同堂 孝道家風代代相傳
    百歲老人四世同堂 孝道家風代代相傳 劉兆林介紹,父親母親一輩子感情好,兩個人雖不常見面,但有事都是商量著辦,母親支持父親的事業,父親也心疼母親的付出。勤勞節儉貫穿一生18年前,兩位老人搬到了二女兒劉淑芬和二女婿田野耕家中,這一伺候就是18年。給嶽母洗漱、做飯、照顧起夜,成了田野耕每天最重要的事。
  • 人物典型故事新聞稿:五兄弟照顧癱瘓父親20餘年 詮釋良好家風
    會昌:五兄弟照顧癱瘓父親20餘年 詮釋良好家風【口播】優良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根源,凝聚著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和社會認同。連日來,會昌縣高排鄉石灰壩村民曾憲偉一家五兄弟悉心贍養癱瘓父親23年如一日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隱播】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天下著雨,氣溫低。記者來到高排鄉石灰壩村,81歲的曾昭有坐在輪椅上,與80歲的老伴一起在房間裡面對著電熱器取暖。大兒子曾憲偉正從家中趕過來看看自己的父母親,一邊與他們聊天,一邊為他們倆播放著他們喜歡的曲目。
  •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張芳文:好家風撐起一片晴空
    原標題:好家風撐起一片晴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她,數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邁的婆婆和母親、陪伴患病的大女兒、呵護年幼的小女兒,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因她的努力而幸福滿滿。她就是省人民檢察院控申處的張芳文。
  • 慶陽市委原常委、華池縣委原書記張萬福接受組織審查(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1日綜合報導 據甘肅省紀委消息:甘肅省慶陽市委原常委、華池縣委原書記張萬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審查。  張萬福簡歷   1982.09——1984.08 慶陽師專化學專業學習  1984.08——1993.01 甘肅省鎮原縣屯子中學、太平中學教師  1993.01——1993.05 甘肅省鎮原縣工農教育辦公室副主任  1993.05——1999.04 甘肅省慶陽地區行署駐西安辦事處辦公室主任  1999.04——2002.10 甘肅省慶陽地區行署駐西安辦事處副主任
  • 三十年如一日照顧三位非親非故老人
    在1983年至2014年的30多年裡,韋世仁克服重重困難,不放棄、不拋棄,一直義務贍養與自己毫無親緣關係的三位老人:韋澤林和韋萬龍、鄧旭芳夫婦,他把老人視為自己的親人,無時無刻地關心照顧,直至他們安然離世。
  • 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四位親鄰,這位村婦有大愛
    今年56歲的劉欠花,二十年如一日照顧父母、侄子和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鄰居。她的事跡在鄰裡鄉間傳為美談。大雨中,智殘村民家房子倒了,她搶險忙碌了一通宵本世紀以來,劉欠花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父親母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照料雙親的任務落在了作為獨女的她身上。父母經常發病,她或把老人送醫院,或請醫生前來,她跑上跑下,精心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