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廣平七旬老人侯東美:15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婆婆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我會一直照顧您,不會讓您老受委屈的。」這一句摯樸的諾言,今年77歲的侯東美堅守了15年。15年來,她悉心照料癱瘓的婆婆,為老人撐起一片晴朗的天;15年來,她弘揚著愛老孝老的美德,也向後輩和周圍的人傳遞著愛的溫暖和力量。

侯東美是廣平縣南韓村鄉李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2000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當時80歲的婆婆整日以淚洗面,侯東美便強忍悲痛勸慰、照顧婆婆的生活起居。然而禍不單行,2003年秋天,侯東美的婆婆突發腦溢血,清醒後,老人不禁失聲痛哭——兒子病逝,女兒身體不好,如今自己完全不能自理,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一旁的侯東美則耐心地勸導婆婆:「娘,雖然您兒子去了、姐照顧不了您,可這不是還有我嗎?以後,我會一直照顧您的!放心吧,你想幹什麼,吃什麼,儘管跟我說,我不會讓您老受委屈的。」

從此,侯東美開始了15年如一日的生活:她每天幫助婆婆穿衣、洗漱、做飯、餵飯、端屎倒尿;把老人的生活用品準備得一應俱全,放到老人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老人的衣服、被褥,總是被她及時洗得乾乾淨淨,疊放得整整齊齊;為了不讓婆婆感到孤單和寂寞,侯東美每天陪她拉拉家常,告訴她三裡五鄉發生的新鮮事兒。最近幾年,侯東美還為婆婆進行一年兩次的健康檢查,以及時防病治病。

如今,侯東美的婆婆已經98歲高齡了,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這些年,我能生活得這麼幸福,真是多虧東美了,她比我親閨女還親。」

每當被鄰居問「累不累」的時候,侯東美總是樂呵呵地說:「我都這麼大年齡了,怎能不累啊?可是孝老敬老是我應盡的義務!」

「兒媳婦也總是來幫幫我,孫子、重孫子也都惦記著給老人買衣服和好吃的。」侯東美說,自己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榜樣。(李豔梅高海英張獻英)

相關焦點

  • 「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
    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二十三)「好婆媳」柯玉英:耄耋老人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好婆媳」柯玉英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百歲婆婆今年81歲的柯玉英是泉港區界山鎮大前村村民。她從小被抱養到大前村,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獨自一人幾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如今已經108歲的婆婆。柯玉英的婆婆其實也是她和丈夫兩人的養母。柯玉英的丈夫去世早,別人勸她趁年輕改嫁,但她捨不得、丟不下婆婆。她說:「如果改嫁,婆婆就一個人無依無靠,生活孤苦無依」。最終她毅然決然打消這個念頭,決定留下來全身心照顧年邁的婆婆。
  • 照顧癱瘓婆婆和腦癱兒女18年
    十八年來,她始終如一地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以及一對重度腦癱的兒女,感動了村子周邊很多人。上周四,寧波市舉行第四屆道德模範授獎儀式中,付雪美喜獲孝老愛親模範稱號。通訊員 周松 記者 樊瑩生出一兒一女,先後被確診為腦癱今年44歲的付雪美,看起來瘦瘦小小,顯而易見的皺紋刻下了她多年日日夜夜操勞的艱辛。
  • 太康五妯娌:24年如一日輪流照顧癱瘓小姑子
    太康五妯娌:24年如一日輪流照顧癱瘓小姑子近日榮登中宣部「中國好人榜」的五妯娌,是河南省太康縣常營鎮冢王村村民王翠英、王愛芝、王紀香、王桂芳、秦素雲,其中最大的王翠英今年71歲,最小的秦素雲也已經51歲,她們24年如一日輪流照顧癱瘓小姑子王豔芳的事跡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 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
    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用行動傳承孝道 2020-11-17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家庭」故事溫情奉獻】狄靜家庭:幾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以...
    今日刊播▼狄靜家庭:幾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以孝立家,以善為本狄靜照顧母親狄靜,今年60歲,是寧津縣開發區詹莊的一名退休教師,幾十年來以孝立家,以善為本。結婚第二年,婆婆突發疾病離世,照顧公爹和四小叔子就成了狄靜一家的重責。小叔子和公爹住在一起,走向社會不久,身患不治之症,為了挽救他的生命,狄靜夫妻聯合大哥、二哥四處借錢,求醫拿藥為他治病。在他病危之際,狄靜剛懂事的兒子見四叔渾身浮腫不成人樣,特別害怕媽媽被四叔傳染,可狄靜不在乎,仍為他做可口的飯菜,擦身洗臉洗腳。狄靜的一行一動感動著二叔公,他見人就說,二侄媳婦真是好樣的!
  • 好媳婦1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 堅強撐起一片天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見習記者 馬玉盼)走進開封市祥符區袁坊鄉託養院,總能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照顧患病在床的丈夫,她十年如一日,像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不離不棄,細心周到地為按摩、擦身、刮屎擦尿、清洗尿布……從未有過驚天動地的誓言,也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相濡以沫的陪伴。
  • 「跪哺」繼父不棄癱瘓妻 農民20年如一日照顧親人
    "好農民"安永義 「跪哺」繼父不棄癱瘓妻 農民20年如一日照顧親人 「百善孝為先」。安永義,壽陽縣解愁鄉安勝村人,自2001年父親因病癱臥在床後,妻子也在產後癱瘓在床,家中四口人有兩人患病,因此家中裡裡外外、一日三餐、大小事情都由安永義一人承擔。儘管生活艱苦,但他對孩子精心撫育,對妻子精心照料,對父親盡心孝順;除此之外,種地打工養家餬口,他也是竭盡全力。在當地,只要提到安永義,村民都會一致稱讚:「安永義 ,老好人。」2015年6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
  • 4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丈夫
    4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丈夫 2020-09-21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段芝清:照顧婆婆四十年 孝老敬親傳美談
    婆婆唐戴氏已經是103歲高齡,兒媳婦段芝清也已年過七旬。倆人四十年相知相守在村裡傳為佳話,段芝清今年還被評為沙子口街道孝道之星。今天的節目,就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故事。婆婆唐戴氏已經103歲高齡,幾十年來,她最愛吃的就是餃子包子,於是這就成了家裡餐桌上最常見的夥食。
  • 六旬老人照顧聾啞哥哥癱瘓妻子 用責任撐起一個家
    六旬老人照顧聾啞哥哥癱瘓妻子 用責任撐起一個家     圖為妻子楊勝秀患病偏癱後,陳永桃每天給她餵藥,照顧她的起居飲食。
  • 寧波女子登好人榜 照顧癱瘓婆婆和腦癱兒女19年
    19年來,她用柔弱的身體擔負起整個家庭,每天精心照顧癱瘓的孩子和長期臥病在床的婆婆,感動村子周邊很多人。她先後被評為寧波好人、「感動慈谿」2011年度人物、第四屆寧波市道德模範,本報曾特別報導此事(詳見2015年8月12日A4版)。昨天下午,又一個好消息傳來,付雪美當選為5月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這是今年以來第四個寧波代表。
  • 這是邯鄲的鵝城廣平?
    第五屆邯鄲(廣平)旅發大會宣傳片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雍在邯鄲正式稱王,即趙武靈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趙王,從此,邯鄲以一國之都的形象登上了歷史舞臺;時過境遷,當一代王侯隨風而逝,在廣平這片土地上,趙王的故事仍在傳唱......
  • 【孝老愛親四川好人候選人】彭介瓊:14年如一日 默默撐起一個家
    2000年5月,彭介瓊遠在廣東打工,公公曾立貴因突發腦溢血而癱瘓;同年9月,婆婆向中連也突發腦溢血去世。2005年,彭介瓊丈夫曾代付突發胰腺炎,並查出早期肝硬化,每年都要發病住院2、3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 央視名嘴朱迅: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親媽也沒有婆婆親
    婚後的生活是甜蜜的,更讓朱迅感到幸福的是,她有一個好婆婆。特別是自己生完寶寶之後,婆婆丁漢明從老家趕來,還帶著給朱迅補養身子的烏雞,並且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一切讓朱迅極為感動,婆媳之間的相處極為融洽。為了照顧身為湖南人的婆婆,原本不吃辣的朱迅,也學著吃起了辣,甚至不介意吃婆婆的剩飯,這讓婆婆都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朱迅卻說,一家人怎麼會覺得髒呢。就這樣,他們的家庭充滿幸福祥和。
  • 女兒照顧癱瘓母親32年毫無怨言,任勞任怨
    我母親臨終前臥床癱瘓五年,對於照顧我母親的生活起居。坦白的說我內心有沉重的負擔感、疲憊感和厭倦感,內心中常默念,這就是自己的親媽,換個別人,一個月給我十萬塊我都不伺候。今天看了來自古城保定的一則視頻,描述的是保定一位臥床癱瘓32年母親的兒女們,32年來悉心照顧母親。
  • 因一句互相照顧的承諾 90歲婆婆照顧臥床老伴十年
    只為一句互相照顧的承諾 90歲婆婆照顧臥床爺爺十年華龍網10月28日19時訊(記者 莢天宇)重陽節前夕,一場浪漫的金婚party在重慶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上演,在「求婚」儀式上,31對老人們或挽手相望,或相擁而吻,用溫暖與質樸詮釋各自的愛情秘訣
  • 央視主持朱迅,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兒媳: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
    朱迅和公公婆婆母親很放心朱迅,是因為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的確,朱迅嫁給央視記者王志,婚姻幸福,2005年生下了兒子王法以後,公婆都趕過來伺候月子。婆婆之前是婦產科醫生,幫著朱迅調理和恢復身體,每天煲湯下奶,把家裡都收拾的利利索索。
  • 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 蘭州西固區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
    社區故事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王美蘭徐淑英老人生前,王美蘭經常給她上門理髮。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黨員,30年來,她義務照顧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直到老人安詳去世。她的善行不僅讓轄區裡的老人老有所依,更在整個小區點亮了一盞道德的明燈,向社會傳送了撼動人心的正能量。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軍烈屬今年75歲的王美蘭,退休前是一家國有理髮店的理髮師,1995年退休時工資也只有170多元,她有3個孩子,家庭並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她助人為樂。「看到他人有難處就幫一把,誰都有老的時候。」王美蘭總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 公公婆婆全癱瘓 喪夫兒媳撐起天
    誰能想到,喪夫之痛還未平靜,婆婆公公又先後癱瘓在床,女兒上大學,17歲的兒子為了幫助媽媽照顧爺爺奶奶,輟學在家。丈夫出事後,一家5口人,照顧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的重擔一下落在了金桂花一個人身上,那年,她32歲,這位堅強的蒙古族女人,一方面要安慰公公婆婆、女兒兒子,一方面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喪夫之痛。看到女兒這種困境,金桂花的娘家父親因著急過度,不久也不幸去世。有好心人勸她再嫁個人,或者入贅一個上門女婿,她說:「上有老,下有小,哪個不揪著我的心呀,我哪有心思啊,為了老人,為了孩子,咬著牙過吧。」
  • 癱瘓35年的妻子,寫了一封6頁長信謝老伴
    癱瘓在床35年受照顧 七旬婆婆寫6頁長信謝老伴紙短情長 說不盡今生你的好寫信的人是漢口73歲的張鳳琴婆婆。雖然癱瘓了35年,但在老公的精心照料下,她活得有滋有味有尊嚴。老公不離不棄,35年如一日地照顧付出,讓她打心底裡感動:「對丈夫的感激之情今生無法報答,唯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傾訴。」照顧癱妻35年「睡覺、起床、解手、吃飯、出遊,每天至少十多次的『公主抱』」張鳳琴家住漢口二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