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84歲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傳佳話

2020-12-19 湘湘帶你看社會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餵飯、翻身、換尿布、擦洗身子、按摩。9月17日,在正陽縣慎水鄉大鄒寨村,84歲的張桂芳正在悉心照料腦溢血後遺症變成「植物人」的兒媳。不言一聲苦和累,這樣的動作,張桂芳已經堅持5年,這個「草根好人」的故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張桂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靠種地把5個兒女拉扯成人。辛苦一生,本該頤養天年,可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老伴去世,2015年兒媳曹春香突發腦溢血成為「植物人」。55歲的曹春香育有3個孩子,大女兒已經結婚,孩子尚小,不能每天在娘家伺候,小女兒上初中,兒子在讀小學。為了維持家庭的日常開支,曹春香的丈夫餘留所農忙時下地幹活,農閒時需要到縣城打零工。面對這個家的困境,張桂芳老人沒有退縮,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兒媳、給孫子孫女洗衣做飯、收拾家務的責任,為風雨飄搖的家庭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5年來,張桂芳對兒媳悉心照顧,翻身、按摩、擦澡、換尿袋。兒媳每日只能吃流食,需要插著胃管,但使用胃管會加重病人的痛苦,且易發生胃管堵塞的情況。為了不讓兒媳受苦,張桂芳把兒媳的胃管拔掉,每日三餐,堅持用針管餵食,每餵一頓飯就得兩小時。為了不讓兒媳身上起褥瘡,她還常常跪在床上,艱難地給兒媳翻身,累得腰酸背痛。她期盼著有一天兒媳婦能夠好起來,孫子、孫女早日長大成人。

「我雖然累點、苦點,為了孫子孫女每天能看到媽媽,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再苦再累這一切都值得」。張桂芳老人說,只要她還能動,她會繼續照顧好兒媳,一家人團團圓圓她就很滿足。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張桂芳老人勤勞儉樸,幾十年來省吃儉用,她時常教育孫子孫女好好學習,不要和別人在物質上進行攀比,她的言傳身教感染著後輩人養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張桂芳的事跡也感動著周圍的人,她用堅強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詮釋了偉大母親的情懷。

【來源:天中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兒媳發明護理床照顧植物人婆婆 孝順又致富(圖)
    □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張學軍/文圖  18年前,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因病成為植物人的婆婆,身為醫生的她毅然辭職回到了家中。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中,她開始絞盡腦汁研究關於「床」的問題——普通的床不僅讓失能的婆婆痛苦不堪,也不便於力小瘦弱的她照顧,她想讓整日躺在床上的婆婆更加舒適。最終,醫生出身的她,在丈夫的幫助下研製出國內第一張智能護理床,並從中發現了商機,實現了孝順與創富的完美結合。
  •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
    花甲兒媳同床照顧90歲婆婆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4日 09:49:52 | 作者:杜思遠 | 編輯:董之震  「沒有大嫂的辛苦照顧,媽媽就不可能安享晚年,我們這些兄妹都很感恩大嫂的付出……」22日中午,在湖溪鎮南塘村老人郭秀茶的90歲生日宴上
  • 感恩敬老 | 苟述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
    今天,我們走進斬斷夢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苟述芳。苟述芳,女,漢族,生於1966年7月12日,現住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時新街道辦事處灰山社區一組村民。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還成了婆婆的專職營養師,在照顧婆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讓婆婆過得儘量舒服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情。在做飯的間隙,苟述芳給婆婆準備了加餐,她知道老人年紀越大就越像小孩子,婆婆很多時候都表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她發現婆婆往往十一點和下午四點就會餓,就時不時的給婆婆買麵包、牛奶、麥片等給她加餐補充營養。
  • 雲陽一兒媳悉心照顧75歲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
    老人是蒲自淑的婆婆,今年75歲,名叫顏昌英。  婆婆患病 兒媳用心照顧  2015年4月16日,顏昌英婆婆和隔壁一位老人一起去衛生院做免費體檢,顏昌英婆婆體檢完後本應回家,可到吃中飯時,顏昌英婆婆還沒回家。於是,蒲自淑就發動鄰居幫忙尋找,然而,怎麼也沒找到。
  • 伺候植物人婆婆一個月,兒媳鼻青臉腫,兒子假裝上班躲起來,傻了
    伺候植物人婆婆一個月,兒媳鼻青臉腫,兒子假裝上班躲起來,蒙啦小李和妻子的結婚路途其實是非常坎坷的,兩個人先後經歷了異地戀、彩禮糾紛,好不容易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可是沒有想到婆婆的一場大病,卻讓本來就不太穩定的家庭雪上加霜。小李家兄弟姐妹特別多,小李又是年紀最小的那一個,最從小備受父母的關照。
  • 婆婆成了植物人,這位江都兒媳做了什麼……
    婆媳關係就是一大難題很多的新婚媳婦遇到婆媳關係的時候都會顯得不知所措婆媳兩個人想要相處融洽確實是家家難念的一本經在江都就有一位好兒媳佘秀華有兩個兒子,樊凱蓮是大兒媳,為了讓弟媳好好照顧還在上學的孩子,樊凱蓮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的重擔,隨婆婆住進了康復醫院。「今天痰少了許多,我先幫你把痰清一下。」早上5點半,樊凱蓮一起床對婆婆說了這一句話,一天的忙碌從這句話開始。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這位男士說妻子記恨婆婆估計有點兒過了,說忘不了我認為是真的,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在關鍵的節點上婆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兒媳心裡一定存在委屈和不滿。 我娘家離得遠,當時我們是跟婆婆住在一起的,按理說在生孩子的時候,婆婆應該會好好照顧我坐月子吧。可是,我生孩子的時候,婆婆竟然連一天都沒有伺候,說這話可能有的媽媽會不相信,無論大家相信與否,事實就是如此。 當時,婆婆是在服裝制帽廠的門市部賣衣服,每天同一個班有3個人上班,家裡有事情完全可以請假的,可是婆婆卻絲毫沒有請假伺候我的意思。
  • 菏澤78歲兒媳照顧103歲臥床婆婆17年:這是我報恩的時候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李晨光 菏澤報導「誰都有老的時候,我覺得我現在還不老,還能照顧我的婆婆。」菏澤78歲的兒媳照顧103歲的臥床婆婆17年,成為網絡熱點。「我今年已經78歲了,吃別的牙口不好,這些對於我來說,好吃還有營養。」李富榮在吃午餐,婆婆王紀榮已經吃過飯,在一旁看新聞節目,場面溫馨。「我現在一頓飯能吃兩個雞蛋,還能喝一碗湯。」面對記者,王紀榮露出慈祥的笑容,雖說話不是特別利索,但精神狀態很好。「坐,別光站著,喝口水。」她不停地招呼記者。
  • 不幫兒媳照顧孫子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85歲老人直言:後悔了
    婚後兒媳和婆婆的關係也是這樣的,婆婆在兒媳困難的時候,不吝嗇自己的幫助,兒媳才能在婆家感受家的溫暖,那麼在婆婆晚年的時候,兒媳也會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孝順婆婆,這是一個因果循環,只要有個好的開端,那麼以後的生活順理成章的就會好起來。
  • 兒媳跟女兒同時坐月子,婆婆只照顧女兒,半個月後求兒媳讓她伺候
    王敏的婆婆就是這樣的,在兒媳跟女兒同時坐月子的時候,她表示只照顧女兒,雖然講出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讓遠嫁的王敏很難理解,畢竟兒媳生孩子,婆婆照顧坐月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了減少婆媳之間的矛盾,最好還是讓嫂嫂的親媽過來照顧坐月子,這樣更合適一些,如此一來,自己的親媽照顧自己坐月子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耐不住女兒的日日嘮叨,婆婆就聽信了女兒的話,讓親家母過來照顧兒媳,她去照顧女兒。兒媳雖然不贊成婆婆這樣做,但卻是一個很好說話的人,所以便同意了婆婆的碎詞。
  • 天可憐見的,88歲婆婆照顧癱瘓兒媳13年,一頓飯要餵2小時
    婆婆照顧兒媳導語俄國有一位大文學家託爾斯泰,他曾在小說裡寫過給兒媳餵十三年的飯據《梨視頻》2019年7月26日報導,山東費縣北張莊村有一戶特別的人家,家裡常年只要一個老態龍鐘的婆婆和一個癱瘓在床的女子。老婆婆每天都會給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的女子餵飯,一天三頓,每一頓飯要餵兩個小時,已經餵了十三年了。這位婆婆叫做劉繼蘭,是山東費縣北張莊村村民,今年八十八歲高齡了。
  • 婆婆悉心照顧產後兒媳,卻結下月子仇,兒媳:你看她給我吃的啥?
    在中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兩個人結婚後難免會鬧出矛盾,其中矛盾最大的雙方就是兒媳和婆婆。很多兒媳表示,在新婚時期婆婆對自己還是非常好的,但是當懷孕生完孩子後,態度立馬就變了。
  • 兒子植物人7年,兒媳卻連生2胎,婆婆躲門後偷聽發現真相!
    在路上,一輛失控的麵包車從側面撞上了他們的車子,經過搶救之後,司機並無大礙,而接近撞擊位置的兒子,卻是成了植物人!公司留下了一大筆撫恤金,保險也賠了一大筆錢,我們這一家靠著這兩筆錢過得還算可以。自兒子成為植物人後,媳婦將他照顧得很好。
  • 婆婆在60歲大壽上宣布:由兒媳養老,兒媳怒懟:你沒兒沒女嗎?
    特別是有的婆婆,兒子沒結婚的時候,對兒子百般疼愛,包容和付出,並沒有想過非得讓兒子給自己養老。給兒子買完房子,娶完媳婦,帶完孫子,還得考慮自己晚年的生活。等到兒子結婚以後,整個心思都花在了兒媳身上,總覺得兒媳嫁進來就是照顧自己的。自己培養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白白地給了這個女人,可不應該她替自己養老嗎?
  • 婆婆不能自理時,你會放下過往恩怨照顧她嗎?3個兒媳說了真心話
    婆婆和婆婆之間的矛盾自古難解,無論有錢有勢,窮有錢,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結。所以,當你的婆婆在年輕的時候做了一些不能原諒的事,當她80歲的時候,你還會不會捨棄怨恨去照顧她?讓我們共同聆聽這三位女士的聲音,魯大姐:我54歲,已經退休好幾年了。
  • 婆婆的肺腑之言:善待兒媳的婆婆,晚年生活都不會太差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都是家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畢竟要讓兒媳和婆婆真的能像母女一樣相處,這其實是不太現實的。在很多的家庭當中不是婆婆看兒媳不順眼,就是兒媳不孝順婆婆,以至於這樣的關係逐步的惡劣,影響到了家庭的和諧,夫妻的感情。
  • 央視主持朱迅,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兒媳: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
    絕大多數婆媳都不會選擇在一起生活,除了代溝,還有很多生活習慣無法磨合,就選擇眼不見心不煩好了,畢竟沒有血緣關係,做婆婆的要求兒媳和女兒一樣,真的不好做到,但任何事情都有個例,這個例子還是標杆性質的,央視主持人朱迅就做到了,她被婆婆如此自豪的評價:「我跟朱迅住在一起十多年沒紅過臉,她一口一個媽地叫,有好吃好看的就帶我去。不嫌棄我,還吃我的剩飯。
  • 婆婆分家,將房子分給女兒,笑稱:不幫兒媳,晚年她還是要照顧我
    婆婆對兒媳好,兒媳也會感激於心,願意給予一份回報;婆婆對兒媳不好,兒媳更會銘記於心,久而久之不願再與婆婆有過多的相處。 婆婆的家庭觀和親情觀,往往容易影響婆媳之間的感情。 劉心玉和張小山談戀愛時,婆婆就不怎麼喜歡她,甚至兒媳進門後,婆婆就急著分家。
  • 58歲婆婆哭訴:自己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我錯在哪裡?
    相信此時婆婆主動幫忙帶孩子,兒媳一定會感激不盡,倘若婆婆再加上兩條,又給請保姆,又給出錢,那兒媳更應該尊重孝順婆婆。可有這樣一對婆媳,婆婆出錢又出力,兒媳非但不領情,還對老人冷若冰霜,婆婆非常難過,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看看這位婆婆怎麼說。
  • 李清華:千年古梗傳佳話
    就在這遺傳千年的古梗下,傳頌著一位孝順媳婦的故事,村民們常常在村口巷尾津津樂道於她的善良、賢惠、懂事和孝順,這位好兒媳就是——李清華。  家住路西村南一組的李清華,公婆已年過七句,身患重病,大夫在外務工,家裡的事情全靠她人承擔。她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婆婆、公公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