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建設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我們驅車再次來到沛縣張寨鎮的蔣集村,先前我們曾來這個村莊進行採訪,因當時得到的新聞線索只是短短的一句話,說是有一位女性悉心照料癱瘓病人,在村莊中詢問了一些鄉親和幾位村幹部都不知道。
幾經周折,後來打聽到了村裡倒是有一位照料因車禍癱瘓的公公的好兒媳田秀珍,當即做了採訪和報導。近日又得到新聞線索,確定這個村還有一位照料因小兒麻痺症癱瘓在床多年的小叔子的好嫂子,這就促使我們再次來到了這個村莊。
在村子的西頭,向一位老年女性打聽叫陳明軒的,老人搖頭說村裡沒有這個人,這不禁又讓我們有些失望,但當我們講述了事情的大概,老人突然說,是有這麼一個人,與她是本家,就住在村中間,我們在路邊順便與她聊了起來。
老人名叫楊素蘭,她嘆了口氣說:一個女人家給一個大男人擦屎倒尿的,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我活了這麼大歲數,還真沒聽說過有這樣的好媳婦。說著,老人眼裡閃出了淚花,老人給我們指出陳家住處的大概位置,幾經打聽,我們終於找到了陳家。
在一幢樓房的大門前,遇到一位剛從田地裡回來的女性,一打聽,正是我們要採訪的主人公,得知她叫韓雪梅,我們說明來意,採訪還沒開始,她已經是淚流滿面:「這麼多年照顧一位癱瘓在床的小叔子,要說不難,那是假話,確實是難,但是這困難落在我身上了,我這個當嫂子的就得扛起來,這也是我的責任。」
走進院子中,看到整潔寬敞的院落裡種植了許多蔬菜,收拾的乾乾淨淨,無不處處顯示出女主人的精明與勤快。
小叔子陳明軒住在兩間東屋裡,正坐在輪椅上看電視,僵直的雙腿,雞爪狀的雙手和嚴重的歪頸,是一位很典型的癱瘓病人。但是他的身上挺乾淨,肌肉沒有明顯的萎縮,雖然有些口詞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大腦反應很是正常,
「聽說這麼多年由你嫂子照料你,她太不容易了!」我們說。
「是啊,這一切我最清楚,如果沒有俺嫂子的照料,我只怕早燒成灰了!」言罷,陳明軒竟然嘿嘿地笑出聲來,看到聞訊趕來的許多鄉鄰,他顯得格外興奮。
鄰居陳大嫂告訴我們,陳明軒雖然從小患了小兒麻痺症,但他的腦子很好用,性格也開朗,喜歡與大家說說笑話。我與他家是一牆之隔的鄰居,他們家的事我全知道,以前是他們一家人誰有空誰就去照顧他,自從去年他父母親相繼離開人世後,照料他的擔子全部落在了他嫂子雪梅的身上。
陳明興(雪梅的丈夫)在外打工,一年回來不了幾天,全指著雪梅一個人來侍候明軒,雪梅可是對他是一百個好啊,我們當鄰居的是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
聚集在陳家院中的鄉鄰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讚揚雪梅的善舉,村民邵大娘說,陳明軒因為癱瘓造成解小便特別困難,不能坐著更不能站著,只能蹲著解,每次要解小便的時候,都得叫來嫂子幫助,特別是冬天的夜間,他小便憋不住就得叫嫂子起床,有時剛剛睡下暖熱了被窩,就得爬起來侍候他,真是能難為死人。
陳明軒雖然癱瘓,但食慾正常,胃口一直很好,他喜歡吃烤鴨,有的時候饞了的時候,就撒嬌似的向嫂子要烤鴨吃,善良的嫂子跑到張寨集上給他買來烤鴨,由於吃的太多,又受點涼,拉了肚子,這可忙壞了韓雪梅,尿布換了一塊又一塊,天氣又是陰天,尿布晾不幹,只好架在爐子上去烘烤。
陳明軒雖然癱瘓了,可是腦子特好用,很聰明懂事,最喜愛與大夥開玩笑,時常與他說笑的王大姐對他說,看你這麼纏人,整天還要吃好的喝好的,要是攤到我身上,我早把你送到火葬廠燒了!
聽到這話,陳明軒哈哈大笑起來:「你別說,我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日子過的滋潤著呢,我一定還能再活幾十年,甭看你身體好,說不定還活不過我呢!」與鄉鄰說說笑話,逗逗嘴,是陳明軒的樂趣。
我們問,村鎮裡是否給了必要的照顧,辦理低保了沒有,還有什麼要求嗎?沒想到陳明軒又是開口大笑:鎮裡給我辦的是五保,五保的待遇比低保高多啦!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們好好宣傳我嫂子!
「當年經人介紹認識陳明興(陳明軒的哥哥)時,他給我說他還有一個站不起來的癱瘓弟弟,俺家裡也有人提醒過我,說是將來公公婆婆百年之後,將來侍候明軒癱瘓明軒的事就一定要落在當嫂子的身上。
說實話,當時我也有思想鬥爭,也不是沒有想到有今天的困難,但我看到明興是一位誠實可靠的好男人,弟弟明軒雖然有病,但也聰明善良,看著這樣的一家子的情況,我也和我的父母商量過,最後下定決心,不管將來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要幫幫這一家子,一咬牙好多年就這樣過來了……」韓雪梅一連擦著眼淚一邊說。
兒媳說起媽媽,也是感動至極
「我嫁到陳家時,明軒還很年輕,和他同齡的人,都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而看到整天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輪椅裡,我也感覺到他很可憐,也替他難過,好在當時公公婆婆都還在世,一家人能輪流照料他,沒感覺到什麼累。」
看著比她小几歲的小叔子承受著巨大的身心折磨,善良的韓雪梅當初還一心想著幫他治好病,希望他有一天也能站起來,象正常人一樣生活。她去了縣城幾家醫院找醫生諮詢,得到回答是沒有希望,她又去了徐州的醫院找專家,醫生的回答也是希望渺茫,由於陳明軒病程太長,病情初期沒得到治療,早已錯過了治療時機。
「既然是明軒不能象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就要儘可能地讓他生活的幸福些,我知道,一個人最怕的是寂寞,所以,我就時常有話沒話找他說上幾句,有時也叫兒子圍著叔叔坐坐,實在沒有人的時候,就喊鄰居家的小孩到俺家來玩,改善一下氣氛。
好在明軒是個堅強的人,也很明事理,每次叫我幫助他處理一些事的時候,都是到了堅持不住的時候才喊我,我對他說,既然我們是一家人,就別有顧慮,該喊就喊。每次他對我說感謝的話,我都扭過臉去悄悄地流淚……」韓雪梅說。
室內光線較暗,我們提出把陳明軒推出室外拍幾張照片,這時發現,為了便於輪椅上下臺階,專門製作了兩個木踏板,韓雪梅說,這是他讓丈夫專門給做的,為得是家中沒其它人幫忙時,她一人也能把坐在輪椅上的陳明軒推出推進。
韓雪梅數年如一日地悉心服侍癱瘓的小叔子,感動著周圍所有的鄉鄰。她的愛心舉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後代們,看到婆婆對叔叔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嫁入陳家不久的兒媳張豔秋對叔叔也十分親近和關愛。
有時她看到婆婆忙不過來,就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媽媽她對俺叔叔照料的那麼周到,天氣還沒開始冷的時候就把過冬的被子和棉衣給準備好了,夏天為了怕叔叔熱著身上起瘡,她給叔叔的屋裡放了兩臺電風扇。媽媽的行動是無聲的榜樣,我一定向媽媽學習,把家裡的事料理好。」年輕漂亮的兒媳張豔秋話沒說完,就已經是淚眼婆娑了。
聞訊聚攏過的鄉親在陳家大門前齊聲誇獎韓雪梅是人敬人愛的好嫂子,村民楊素蘭說,雪梅她性格開朗,熱心助人,無論村裡誰家有大事小情都會請她商量,姊妹各家的家長裡短都願意找她聊聊,在蔣集村,不論誰家有紅白喜事,生兒育女,只要韓雪梅聽到消息,一定會前來幫忙。
當我們問大夥為什麼打聽不到陳明軒這個人呢,大夥開心地笑了,說是陳明軒臥床不起已經30多年,他的大名漸漸讓人淡忘了,可是如果你們問「大呆」,別說我們莊,就是鄰近的幾個莊的鄉親都知道,「大呆」的名字可著實響亮著呢,看來其中一定還有故事,有待我們下次前來聽鄉親們講述。
正當我們準備結束採訪時,一位匆忙趕來的70多歲的老太太叫住了我們,拉著我們的手又把韓雪梅誇讚了一番,他最後說:「親爹親娘也不過照料成這樣吧,象雪梅這樣的好人得使勁的宣傳!」
車子駛出蔣集村,不由得回望一下這個小村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竟然採訪到了好兒媳田秀珍和好嫂子韓雪梅,看來在沛縣這片充滿愛意的土地上,普通的城區和鄉村是真正產生沛縣好人的富礦!象繁星一樣散落於鄉間的凡人善舉需要我們共同去發現,去宣傳,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