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照顧病床上的母親。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文 池遠/攝
「媽,我們來看您啦!」提著精心挑選的牛奶和水果,12日一大早,劉小明和妻子唐掌珠準時出現在了母親的病房內。查看了點滴的藥量,劉小明輕輕地握住媽媽的手,輕聲細語地介紹起家中的大小事務。妻子則俯下身子,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老人的頭髮。寒冬裡的病房,不知不覺間多出了幾分溫暖。
這樣的場景,在20多年裡反覆出現。面對先後患病癱瘓在床的母親、妹妹、哥哥3位親人,於山風景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劉小明與妻女始終無怨無悔,悉心照料他們。
1995年,妹妹在家中因煤氣中毒導致癱瘓,現在只能通過發簡訊與家人交流。僅僅過去3年,母親因患腦栓塞導致中風偏癱,如今已雙目失明,完全喪失自理能力。2007年初,哥哥因患腦梗塞截癱臥床。父親離世之後,照顧家人的重擔落在了劉小明的肩上。
「妹妹未婚,哥哥也離異了,他們在福州只剩下我一個親人,不照顧他們又能怎麼辦呢?」劉小明回憶,父親去世後,夫婦倆很快把母親接到了家中悉心照料。哥哥和妹妹,也被送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醫藥費,護理費,生活費……在每月高額的支出面前,母親微薄的退休金顯得杯水車薪,夫婦倆省吃儉用,每個月幾乎都要拿出一個人的工資來貼補缺口。
「金錢還是其次,最困難的還是缺少時間。」劉小明說,由於工作繁忙,他和妻子無法始終陪伴在家人的身邊。儘管如此,幾年前,母親搬進了醫院,每個周末與節假日,夫婦倆總會準時來到醫院看望母親。妹妹住在市郊的康復醫院內,劉小明也保證每個月至少2次到妹妹身邊。
雙目失明的母親脾氣急躁,劉小明便常常為她說笑話、講故事,專門買收音機和歌碟放給母親聽。妻子每隔數小時就為母親翻身、按摩,即使後來有了護工幫忙,也總要自己動手幾次才安心。耳濡目染之下,劉小明的女兒也把孝順老人牢牢地刻在心中,小時候便幫著媽媽給奶奶捶背按摩,成年後每次回到福州,第一件事情也總是去看望奶奶。
「每個節假日,我不是在這個醫院,就是在那個醫院。」劉小明說,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會張羅著把幾個家人接到同一家醫院,吃個團圓飯。癱瘓在床的家人很難自己夾菜,夫婦倆便把飯菜裝進勺中,一勺一勺細心地喂。看著開心的家人,劉小明的心中暖洋洋。
在照顧患病的家人之餘,劉小明也從未放下過工作。由於工作勤奮、業績突出,劉小明先後獲得了「先進個人」「優秀政研工作者」「優秀黨員」等各類榮譽稱號。工作之外,他還有寫歌作曲的愛好,一首首公益歌曲訴說著他對生活與福州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