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限塑令」要做好「限」字文章

2020-12-18 身邊24小時

11月23日,湖南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對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及使用明確最新政策要求。根據《方案》,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和酒店一次性塑料製品、電商快遞塑料包裝、農用地膜,都有了分區域分階段實施「限塑」或「禁塑」的時間表,要求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治理任務。

200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是我國針對塑料製品「白色汙染」發出首個「限塑令」。自限塑令實施以來,全國商超塑膠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膠袋收費成本佔比微乎其微,不再受到消費者重視,部分地方還出現回升跡象。同時,由於廣大菜市場、農貿市場、小商店等監管難度大,超薄塑膠袋、塑膠袋不收費等違規情況非常普遍,令限塑令大打折扣,無法形成有效約束。廉價方便的塑料購物袋,依然是很多人的愛用之物,而有償使用更讓商家積極性大增,開闢出一條新的生財之道,以致「限塑令」被戲稱為「賣塑令」。

治理塑膠袋環保汙染刻不容緩,而推行「限塑令」要做好「限」字文章。各地各部門要在生產、銷售、使用的環節加強管控,在規範回收利用上下功夫,實現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要以科技為動力,鼓勵可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提高使用率,大力推廣使用紙袋、可降解塑膠袋,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時發力,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限塑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要引導相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走綠色發展道路,倡導公眾綠色消費,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參與」三位一體的塑料汙染協同治理體系,促進塑料汙染治理取得實效。

落實「限塑令」需要法律保障。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政府部門在塑料生產、使用、回收和處置各環節的監管責任,明確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等各個環節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加大違法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製品的處罰力度,增強「限塑令」升級版的剛性約束。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嚴格控制生產環節,嚴格監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對電商等重點環節和流通領域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嚴厲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膠袋的黑作坊,從源頭上控制「白色汙染」的產生,多方合力,讓升級版「限塑令」真正落地見效。

[ 責任編輯:丁咪 ]

【來源:團結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限塑令」要體現「令」的威嚴和執行力
    這主要是因為,2018年是「限塑令」實施10周年,趕在這個時間節點,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回顧「限塑令」10年得失,邀請社會各界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引起社會關注。  從這幾天及之前民眾對「限塑令」的熱議內容看,絕大多數人是支持限塑的,並希望儘快收到成效。
  • 內地限塑令推行兩年 集貿市場仍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
    【正文】雖然國家早在兩年前就頒布了限塑令,並在此後大範圍宣傳,而且多次實施抓管行動,然而限塑令在這些超薄塑膠袋生產廠家仿佛一紙空文,這些廠家稱,超薄塑膠袋一直都在生產,根本沒有受到限塑令的影響。【暗訪同期】某塑膠袋生產廠工作人員記者:這超薄塑膠袋這個沒有0.025毫米,這個。沒,沒有。記者:這不管嗎?
  • 新「 限塑令 」推行,遂寧塑膠袋使用情況如何?來看記者調查→
    「我並沒有看到限塑令帶給市民的變化,反而在身邊付費購買塑膠袋的人越來越多了,初期包裡還會揣著環保袋,後來覺得麻煩,而且塑膠袋兩三毛錢也很便宜。」市民張阿姨告訴記者。攤主王曉豔告訴記者,每天她要送出去近百個塑膠袋,為了留住顧客,不可能像超市一樣收費。記者隨後走訪市城區衛星橋農貿市場和南津橋農貿市場,大部分商家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袋,而前來菜市場購物的顧客中,多數未自備購物袋 。「 就只買兩根大蔥,你都必須給顧客裝在塑膠袋裡,不然人家覺得不方便就不買了 。」一名水果攤攤主表示也聽過限塑令,但在農貿市場實施起來很難。
  • 「限塑令」十年:由「限」到「禁」有多遠?
    從「限」到「禁」今年恰好是中國實施「限塑令」10周年。如今,出門購物隨身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對於「限塑令」的成效,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曾給出一組數據: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在「限塑令」實施的五年間普遍減少三分之二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累計減少670億個。這相當於節約石油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萬噸。然而,正如《科技日報》在報導中指出:「我們對塑料的無限依賴給了它無孔不入的機會。」
  • 年底將至,限塑令推行進展如何呢?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今年9月,限塑令升級,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限塑令」大限將至 蘭州市超市、藥店、餐飲行業開始行動
    「限塑令」大限將至超市、藥店、餐飲行業開始行動12月2日,五泉街道力行早市,買菜的一些市民手裡大都拎著幾個塑膠袋,這些都是攤販們免費提供的(左圖);但也有不少市民手裡拎著自備的無紡布購物袋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裴強 攝2020年底,「限塑令」大限將至,蘭州市民的使用習慣是否能改變?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對塑膠袋的使用又是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限塑令推行3年被指喜憂同在 農貿市場成盲點
    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推行至今已3年。記者走訪發現,儘管「限塑」已成為不少消費者自主的選擇,但農貿市場推廣仍困難重重。  專家建議,要全面落實「限塑令」,不僅需要加強宣傳,改變公眾的消費習慣,更需要從源頭抓起,減少商家購買塑膠袋的渠道,增加購買塑膠袋的成本,同時,還需要相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消除「盲區」。
  • 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環境、技術、意識缺一不可
    程會強:升級版限塑令內容更全面 任務更明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程會強:這次新版的「限塑令」和此前的「限塑令」相比,有三個大區別。這次的管理涉及到現在建設生態文明和整個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民生健康問題,所以它提高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第二個特點,這次整個「限塑令」體現了一種協同,體現出從禁止、限制、替代這三方面實現有機結合,不單純是禁、限,還考慮到有替代品,更具有可行性;第三個特點,這次「限塑令」明確提出漸進性。
  • 限塑令並不是禁塑令
    原標題:限塑令並不是禁塑令   從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限塑令」,至今已逾7年,人們對限塑令的成效卻頗有懷疑。   不少人認為,限塑令實際上並未發揮「限塑」成效,甚至已淪為「一紙空文」。這一觀點不難證實,畢竟日常生活中,塑膠袋確實依舊通行,相當數量的消費者也仍然習慣使用輕便的塑料購物袋。
  • 新限塑令敲定時間已明確 限塑令利好哪些股票
    然而,現在我國也將要頒發新版限塑令政策,目前新限塑令敲定時間已明確,這個時候,大家比較關注的是這次限塑令利好哪些股票?限塑令概念股 根據有關部門最新規定,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
  • 「限塑令」升級 執行要跟上
    「限塑令」生生變成「賣塑令」,消費者用得理直氣壯,商家盆滿缽滿。  帶著這些「遺留問題」,「限塑令」升級版開始出臺。與以往不同,新政明確了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不可降解塑膠袋、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品類一網打盡,商超、集貿市場、快遞、外賣等消費場景應收盡收。
  • 限塑令有令難行推行10月僅亮3罰單(圖)
    「那這塑膠袋要付錢嗎?」記者又問。「幾分錢一個的塑膠袋還要付錢?」記者再次被攤主取笑。  據陳大爺講,「限塑令」剛實行的時候,這個市場都用了一陣子合格塑膠袋並有償提供,但是不久後,國家禁止使用的超薄免費袋又捲土重來。顧客不但不用花錢買袋子,而且想要幾個小販都肯給。一市場經營戶則說,顧客幾十年來已經養成了白拿塑膠袋的習慣,一旦要收費,說不定生意也黃了。
  • 「限塑令」已過十年,為什麼屢限不止?
    10年間,超市、商場執行「限塑令」比較到位,農貿市場免費塑膠袋依然隨處可見,讓「限塑令」遭遇「執行難」的尷尬。由於新業態的發展,快遞包裝、外賣飯盒……又出現了塑料垃圾回潮現象。有人說,「限塑令」該升級了。
  • 江蘇版「限塑令」能否奏效
    (《現代快報》5月27日)  江蘇將「限塑」擺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高度,納入地方立法,意義重大,值得讚賞。但是,從「限塑令」在全國執行的實際情況看,並不令人樂觀。  早在2008年6月1日,國家就實施「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重慶限塑令推行10月開3罰單 監管部門遭執法難
    昨日,南坪,一手提購物袋一手提塑膠袋的市民 記者 鍾志兵 攝.jpg  限塑令有令難行推行10月僅亮3罰單  盲點多執行難急需研發塑膠袋替代品  去年6月1日開始施行的「限塑令」已過去10個月,被寄予厚望的有償收費制似乎並沒有完全遏制住人們對塑膠袋的依賴程度。
  • 9年「限塑令」四面楚歌,一停了事?
    「限塑令」遭質疑問題出在哪?各路聲音中,以主流媒體為首,認為「限塑令」政策收效甚微。京觀察選取了自2008年起,媒體有關「限塑令」的報導,將「限塑令」鏈條上的六類主體進行了分類闡釋。◆ 超市:徒增一條生財之道,何樂不為?
  • 專家支招海南「禁塑」:吸取「限塑令」實施經驗
    多位專家向藍藍天工作室表示,海南在推進「禁塑」的過程中,應注意吸取「限塑令」實施十餘年來的經驗教訓。在不少地方,大量飲料瓶等廢棄塑料製品流入了城鄉接合部的小作坊。(劉毅攝)自2008年起,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限塑令」,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
  • "限塑令"面臨"七年之癢" "禁塑令"取而代之
    為減少白色汙染,2008年6月1日起,我國正式施行「限塑令」,超市、商場等實行塑膠袋有償使用。從免費提供到有償使用,「限塑令」初期,超市、商場等塑膠袋使用量的確出現了銳減。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使用量又回到了此前水平。時至今日,「限塑令」已經實施了近八個年頭,但這款「限而不禁」的限塑令似乎收效平平。
  • 長沙限塑令陷多頭管理 一堆部門為何管不住小小塑膠袋
    「『限塑令』難落地,是因為執行環節『掉鏈子』。」近日採訪中,記者發現在對於「限塑令」效果打折之原因的分析中,有不少這樣的聲音。 對此,記者走訪了長沙的各個監管部門,發現「限塑令」陷入「多部門管理,執行效果被稀釋」的泥淖。 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雖然「限塑令」執行得不痛不癢,但關於塑膠袋的處理,長沙其實也一直在做各種嘗試。
  • 「限塑令」限到溫州部分醫院後遭遇難題
    浙江日報溫州6月24日電 「限塑令」開始波及醫院。記者近日走訪溫州各大醫院後發現,醫院工作人員開始儘量少用或不用塑膠袋,個別醫院開始有償提供塑膠袋。漸漸習慣去商場超市自帶袋子的市民,似乎還很難適應買藥也要自帶袋子。  溫州一些醫院直接在藥費中收取塑膠袋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