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業大變天:美國真的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了!

2020-11-21 國際能源網

  「我們實現了能源獨立,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近日,面對中東地區的混亂局勢,美國總統川普此番言論引發熱議。美國曾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其締造的石油美元更是對全球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真的不再需要中東石油了嗎?從最新的能源統計數據看,這可能並非誇張的說法。

  01過去十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增長超120%

  在過去50多年時間中,美國始終保持著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的地位。在2018,美國石油類能源的年消費量為9.2億噸,約佔全球石油總消費量的19.72%。面對如此大的石油需求,其供應問題並不容易解決。

  但美國的石油類能源消費量早已達到峰值,從2004年左右時間起就停止了增長,隨後一直保持在9億噸/年(2000萬桶/日)左右。


              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美國開始出現嚴重的石油產量下滑,這一下滑勢態一直持續到了2010年左右,這使得美國期間不得不從世界各地大量進口石油,且進口量逐年增大。2005年,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了6.3億噸左右,約佔當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的16%。這一年,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7%的歷史最高點。 但從2010年左右時間起,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出現爆發式增長,扭轉了其國內石油產量下滑的狀態。在過去十年時間中,美國的石油產量增長了1.2倍。

  02美國將全面迎來能源獨立

  2019年,美國的原油日產量約有1230萬桶/日,居世界第一。其中,有近65%的原油來自頁巖油(緻密油),有近16%來自海上開採(主要來自墨西哥灣)。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20年,美國的天然氣凝液和生物燃料產量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在2019年,美國的天然氣凝液、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總產量達到了600萬桶/日左右。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預測,在2020年,美國的原油、天然氣凝液、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的總產量將達到2075萬桶/日,超過其對石油類燃料的日均消費量。這意味著,美國將成為石油類能源年度淨出口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源獨立。

  (圖片來自美國能源情報署)

  而在天然氣和煤炭能源方面,美國早已「獨立」,成為淨出口國。在2019年5月,美國超越馬來西亞,實現了LNG出口量世界第三。隨著未來幾年LNG出口裝置的投產,預計美國將在2024年以前成為世界第一大LNG出口國。

  美國在大量出口石油類能源的同時,仍在從海外大量進口原油。以2019年10月為例,美國的原油進口量約為1.94億桶(約合2639萬噸油當量)。但這些進口原油主要來自加拿大,來自中東地區的量已非常低,僅有沙特和伊拉克有一定量佔比。美國已不再需要中東石油了嗎?從這一統計結果看,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的確已不高了。

  03全球石油博弈將依舊持續

  不難看出,在未來幾年,美國實現石油能源獨立幾乎已沒有懸念。但這一狀態能否長時間持續呢?據EIA近期發布的研究預測指出,美國的原油產量峰值可能在2030年左右迎來,約為1400萬桶/日,隨後這一產量水平將持續到2040年以後;天然氣凝液產量也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產量峰值,約為600萬桶/日。

  (美國能源進出口量預測:圖片來自美國能源情報署)

  儘管美國目前的石油生產活躍,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其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未來仍將面臨較大挑戰。據統計,美國目前探明技術可採石油儲量約為73億噸,同全球眾多石油大國相比,並無儲量優勢。 在這一儲量水平下要保持高產量,也將投入更高的開採成本。有研究機構指出,低成本的美國頁巖油開採成本一般在20~40美元/桶區間內,一些地質情況複雜的則可能更高。頁巖油的整體成本較中東、俄羅斯等地區比,仍然不具有優勢。目前,美國的油氣公司負債達到數千億美元,諸多公司面臨生存挑戰。有機構統計,在2019年美國破產的油氣生產商、油服公司、油氣儲運公司數量超過50個。從2019年的北美石油活躍鑽機數的變化來看,石油鑽井熱也有所減緩。總體來看,中東地區和北美地區的石油產業各有各的優勢和挑戰。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石油行業的多方博弈將依舊存在。

相關焦點

  • 美國到底還需不需要中東石油?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美國到底還需不需要中東石油?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伊朗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發表全國講話,他提到「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此番言論引發熱議。專家稱,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實現了「石油獨立」。但也有美媒指出,事實上美國煉油廠仍在使用中東地區生產的石油。
  • 當沙特不再依賴石油,中國企業的機遇何在
    對於石油行業人士來說,這個城市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是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公司總部所在地,沙特第一口油井就在這裡。因此,可以說達蘭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之一——沙特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和運營中心。阿美公司總部所在地為達蘭的DHAHRAN,即宰赫蘭。
  • 中東石油新格局
    這種依賴度正在升高還是在降低?如果說「控制」的話,美國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控制」中東石油的?……美國並不依賴中東石油實際上,今日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比過去半個世紀裡的任何時候都要低。這使得美國和整個西方經濟遠比過去更能夠承受源自中東的災難性事件的衝擊,也導致新的政治後果。阿拉伯的政治動蕩發生在此時並且遲遲得不到解決,或許並非純粹是巧合。
  • 中國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石油對外依賴度上升為72%,那美國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據統計,2019年中國自己的石油原油產量終於不再負增長,同比正增長了1.1%,總量達到了1.91億噸。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同比增長了9.5%。按照石油對外依賴度(又叫依存度)計算公式:進口石油除以石油總消費量,可以得出:2019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已經高達72%,比2018年的約70%又提升了。為什麼中國需要消耗這麼多的石油呢?
  • 中東石油風雲︱提高石油標價鬥爭:利比亞、美國與跨國公司
    二戰後,美國以戰時制定的《美國對外石油政策》報告這一指導戰後美國對外石油行動的綱領性文件為藍本,實施其控制中東石油,建立戰後石油霸權的戰略。到20世紀50年代,基本實現了排擠英法傳統勢力,奪取中東石油資源,建立以埃索、德士古等七家國際石油公司(即「七姐妹」)聯合經營中東石油和控制中東產油國的機制,確立了戰後美國石油霸權。
  • 國際石油的往事四:新產油國增加,中東國家分裂,石油權利勢微
    中東產油國特別是沙特從兩次石油危機中攫取了大量的財富,贏得了石油的霸權,主要的原因就是石油資源的不平等。北美、西歐、亞太三個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不超過世界總量的22%,而其石油消費卻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80%。
  • 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原來人類滅絕了,石油都不一定枯竭
    文/行走天涯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原來人類滅絕了,石油都不一定枯竭石油是自然界內最珍貴的資源之一,曾經一度被各國科學家預判是不可再生能源。由於人類對於石油資源非常的依賴,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人類文明,不進反退的現象。
  • 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四)
    「你們依賴阿拉伯國家的只佔你們消費量的1/10,但我們則要全部依賴它們。」——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直率地對基辛格說。這次中東石油危機不僅對西方世界的經濟是沉重的打擊,它甚至還迫使西方世界改變了他們的中東政策。
  • 中東石油風雲|OPEC的鬥爭:爭奪石油標價權的新階段
    會上,OPEC成員國首次在OPEC歷史上達成一致政策:當石油公司不能滿足OPEC的最低價格需求時,OPEC的所有成員國將對石油公司採取一致的行動。通過這次會議,產油國第一次達成了在一個組織的領導下開展與跨國石油公司就石油標價權等問題進行談判的方案而不再是各自單獨作戰。圍繞石油標價問題的鬥爭進入一個OPEC國家聯合作戰的新階段。
  • 美國伊朗「石油大戰」升級,伊軍方威脅封鎖中東石油出口
    面對美國的威逼,石油大國伊朗放出了狠話。 7月5日,伊朗的精英部隊——革命衛隊宣布,如果美國成功阻止伊朗石油的出口,伊朗將封鎖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通道——荷姆茲海峽。 荷姆茲堪稱中東石油出口的命門,據統計,全球每年有近30%的海上石油運輸會通過這裡。一旦這一通道被封鎖,將為全球石油市場帶來巨大衝擊,甚至可能引發戰爭。 目前,美國海軍方面對此已作出回應稱:將隨時準備,確保國際法允許的通航自由和商業運輸。
  • 美國原油儲備意外大增 或已預期中東石油危機
    這使得美國商業原油儲備不斷刷新2014年4月3.977億桶的歷史新高,截至3月初,更達到了4.44億桶。  不僅如此,美國包括戰略石油儲備在內的原油儲備和石油產品儲備達到18.73億桶,按照最新日均1966萬桶計算,石油戰略儲備天數是95天,這已經大大超過了常規的65~70天的水平。  這似乎有些不可理喻。
  • 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五)
    「假如你們對我們不友善,你們就休想得到我們的石油;假如你們保持中立,你們可以得到石油,但不能按照過去那樣的數量;假如你們表示友好,你們就能得到如過去一樣多的石油。」——亞馬尼的表態簡單而又直接,就這樣,在石油的威脅下,日本和美國產生了二戰後最嚴重的分歧。
  • 利用中東石油資源為我服務基本設想
    但是,我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豐富,進入21世紀後將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賴進口。中東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當前和未來的國際石油供需格局中將佔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開展中國與中東國家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對保持未來我國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東最不依賴石油的富國:一半人口都是外國人,如今還是避稅天堂
    提起中東大部分人首先會想起什麼?是有錢,是土豪,還是石油?大概這些元素全都有吧,畢竟這些確實是近些年這裡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很多國家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家致富,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去。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佔據了有錢、土豪兩點,但不同的是這裡可以說是整個中東最不依賴石油的國家了,這點還是非常特別的,但同時這裡也是個不太知名的國家,它叫做巴林。作為這一地區面積最小的國家,其所有國土面積加起來也僅有750平方公裡,並且還是由眾多島嶼組成的,比我國一些縣城還要小,人口也只有150萬左右,雖然規模很小但是這個國家的發家史還真有幾分傳奇性。
  • 歷次中東戰爭都與石油息息相關
    中東問題主要問題是:阿以衝突問題。阿以衝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與石油毫無無關,但實際上每次的中東戰爭都與石油緊密相關。  我們來回顧一下中東地區的石油戰爭:     1956第二次中東戰爭與石油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起因是因為埃及總統納賽爾決定從英國人的手裡收回蘇伊士運河而引發,其根源在於石油。當時,英國等西歐國家經濟對海灣石油嚴重依賴,而大部分石油都必須經蘇伊士運河運輸。
  • 中東土豪復仇記:石油危機(下)
    咱們說到,中東產油國組了個團,叫OPEC,合起夥來賣石油。可因為中東地區的民族、宗教等問題太多,他們遠看是一個團結的班集體,走近一看卻是中東各國的內部感情太脆弱,再加上美國等國家來湊熱鬧,硬是玩出了驚世駭俗的這種事一共發生了三次,但第三次影響比較小,所以咱們就好好講講前兩次。
  • 美國石油往事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紛紛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改變對以色列的庇護態度,決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訓西方大國。10月1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提高石油價格,第二天,中東阿拉伯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產,並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  當時,西歐、日本和美國用的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石油提價和禁運使西方國家經濟陷入一片混亂。
  • 資源的詛咒:石油對中東各國的消極影響
    由於中東石油經濟高度依附於國際市場,而石油經濟又是中東經濟的「中心」,因此中東經濟整體上依附於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中東產油國將大量石油美元投資於美國等西方大國,使美國可以通過美元貶值和匯率調整,不斷榨取石油輸出國的財富。1973年至1982年間,沙特共積累了2,000億美元順差,其中30%借給美國政府。
  • 中東石油危機迫近:石油淨出口的崩潰
    SrsroccoReport稱,中東地區正在走向石油工業危機。不幸的是,市場並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任何危險,因為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中東正在產出多少石油,而不是出口。SrsroccoReport認為,一個國家石油產量實際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石油淨出口量。
  • 興也石油,衰也石油,世界上最富有的那個中東國家,如今快沒錢了
    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令石油企業營收、利潤大幅下滑,同時也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帶來了衝擊。油價低迷,油企業績慘澹近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發布中報,2020年上半年「兩桶油」巨虧528億元,平均每天虧3個億。油企的日子不好過,石油出口大國的日子更難過。科威特快沒錢了據美國彭博社報導,曾經靠出口石油積累了大量財富、並一度被稱為全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的中東國家科威特,如今卻因為油價暴跌,而面臨財政緊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