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閒: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2020-12-21 蕭家老大a

偷閒: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一直很喜歡南宋詩人趙師秀在《約客》一詩中,對「閒」的形象刻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江南梅雨季節,草木蔥蘢,蛙鳴聲聲,詩人有天晚上和友人約定來家下棋,但等到半夜,朋友還沒來。詩人坐在桌前,閒來無事,擺弄棋子,一邊橙黃的燈花靜靜跳落。整首詩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滋味,那種閒來無事,看時光緩緩流過的情形,真像一幅詩意盎然的畫。

這種閒適的時光真好。閒,是人生中一種美好的況味。生活中,有時閒就是幸福。閒下來,生活的腳步變慢了,心格外平靜,如一灣碧水波光如鏡,映出天光和雲影。心靜了,才能感受到那些細小的美好,更能聽清內心的聲音。一個匆匆趕路,心中裝滿煩惱的人,再好的風景也會熟視無睹。

心靜了,心情的觸角不知不覺伸向四面八方,無意間就會捕捉到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的天空一下子廣闊了許多。曾認識了一位擅長拍鳥的攝影師,他教我怎樣觀鳥、拍鳥,從他那裡,我才知道鳥的世界是那麼美麗多姿。從此,在每一個悠閒的日子裡,開始留意鳥兒的身影,遇到過白頭鵯、北紅尾鴝、燕雀、烏冬、黃鸝,每次遇見,都帶來很多欣喜。白頭鵯的叫聲柔滑順暢,布穀鳥聲音單調洪亮,麻雀像個話癆,成天嘰嘰喳喳,燕子啾啾呢喃,用心聆聽這美好的音樂,便體會到大自然的豐富和美好。

心閒的時候,連廣場舞也變得可愛起來。夜晚,小區廣場上樂聲悠揚,月在中天,好風微吹,可以坐在石階上,看那些舞者翩翩起舞。雖然舞姿談不上優美,但卻可以讓忙碌的心放鬆下來,很喜歡這種撲面而來的生動和熱鬧。

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焦慮、煩惱和壓力無處不在。在匆匆而過的時光裡,學會尋找那份閒適,給心靈減壓,也是生活的智慧。唐代詩人李涉曾在詩裡說,「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只要有心,閒其實無處不在。有時閒是街頭的漫步;有時補覺到紅日映窗;有時閒是一頁書、一幅畫、一張練筆的書法;有時閒是聽雨、觀荷、賞雪、靜坐;有時閒是在鬧市裡靜靜享用一頓美食。

有朋友喜歡垂釣,偶爾野外遇雨仍釣興深濃。他說,坐在岸邊的草船上,一泓碧水翻起細波,耳邊風雨聲嘈嘈雜雜,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水霧茫茫中,他內心澄明,好像什麼都想了,又什麼都沒想,所有的煩惱都遠去了,整個人融在大自然中。有時收穫寥寥,零星釣到幾尾魚,他乾脆又把魚兒倒回水中。好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想,他追求的只是「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的感覺吧,那份沉在天籟中的寧靜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心靈瑜伽」。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常常需要為了夢想竭力前行。在奮鬥的路上,偶爾不妨學學古人,試著把生命的發條松一下,體味那份「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閒適時光。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偷得浮生半日閒,俘獲人生態度
    「偷得浮生半日閒」,這是一個極好的詩句。如今的社會,眾人每日忙得不可開交,很難得到休息,尤其是在實行996上班制企業的人。一天的假日,放空身心,算得上是極為舒服了。想想這些人,應該對於「偷得浮生半日閒」是有很高的心得體會。
  • 「偷得浮生半日閒」,對每一句詩的感悟凝練也是一種修行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李涉《題鶴林寺僧舍》人生一場大夢,世間幾度秋涼。一句"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事,也點醒了世俗混沌人。在這匆忙行走的人間,能有幾個人有時間有心情反思人生呢?除非機緣巧合,得遇名士指點,或可從中體悟生命的剎那與悲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偷得浮生半日閒」是誰寫的?與蘇軾的「又得浮生一日涼」何幹?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偷得浮生半日閒"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全詩如下。題鶴林寺僧舍唐代: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因為路過栽竹的寺院,遇到僧人說話,才偷到了這浮生中半日的清閒。"竹院"就是指的寺院,因為古代很多寺院裡都種有竹子。"偷"字用得極妙,體現出了"浮生半日閒"的難得和珍貴,以及詩人"偷"到後的愉悅與享受。
  • 偷得浮生半日閒?俗不可耐的李涉
    《題鶴林寺壁》唐 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唐文宗時,好不容易召為太學博士(六品),但很快又因事流放南方。《提鶴林寺壁》是他遭流放期間登鎮江南山時所作。李涉被流放,說明李涉犯的事不小。因此,李涉肯定非常憂愁痛苦,他肯定一天到晚,為他以後的前途和生計而擔憂,他但肯定是一籌莫展,只能終日借酒澆愁。故而整天昏昏噩噩的李涉居然忘記了節時。
  • 唐詩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前一句不是「自古人生何其樂」
    而後又看到一句「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同樣和「偷得浮生半日閒」搭配,成為「偷得浮生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在說明一種生活態度。從這兩句諺語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出「偷得浮生半日閒」多麼受歡迎了。但是以上的那兩句,不過是後人搭配的,其實,「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出處乃是一首唐詩,且看: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 李渉的這句詩,偷得浮生半日閒,「偷」可以換成「又」嗎?
    「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又得浮生半日閒」,您覺得哪個更好?這句話,出自唐朝詩人李渉寫的七絕《題鶴林寺僧舍》。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用「偷」還是用「又」,歷來有爭議。到底有什麼樣的爭議,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 你雖讀過經典詩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但你真的懂得其中意思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感受,對於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就算是拿起手機玩個遊戲,也只不過是勉強支撐,越玩覺得越沒有意思。但是又想到這虛度的時光,心中又有幾分不忍。由此人的內心更加的難受,這休息的日子比上班兒還累。
  • 人生長路漫漫,不如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首唐詩出自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看來從古至今,人們的心情都會有意氣消沉,無聊失落的時候。 這首詩應是創作於暮春時光,如詩中所說,詩人每天的生活,好像也不怎麼如意,每天昏昏沉沉,渾渾噩噩,古代人也和今天的我們一樣,情緒消沉,百無聊賴。
  • 尋一處地方,偷得浮生半日閒
    過幾年,等我們退休了,他們工作、學業忙,我們可以幫他們做做飯,照顧照顧他們的生活,再過幾年,他們成了家,有了寶寶,我們還可以幫著他們帶帶。但靜下心來,總覺得好像還不止這些。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有遠走高飛的一天,照顧他們,也只是暫時的,幫他們帶孩子,也不過那最初的幾年。如果可以如預期的那樣長壽,那些剩下的光陰,又該如何打發呢?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
  • 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偷得浮生半日閒」!印安說北宋程顥在春日偶成一詩中寫道:「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位理學大家的情懷啟示我們:浮生難得半日閒,該偷閒時須偷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蘇東坡與佛印智鬥,勢均力敵的惺惺相惜與相殺
    蘇東坡是惱羞成怒,立即便坐船過江,找佛印興師問罪。到了金山寺,卻見門上貼一張紙條,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至此蘇東坡才恍然大悟,又中老和尚的圈套了,不免慚愧不已!蘇東坡自負奇才,但有時候不免心浮氣躁,驕兵必敗;佛印卻是氣定神閒,從容應對,二人比試過招,倒常常是蘇東坡處於劣勢,看來得道高僧果然不一般呀。
  • 詩詞丨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閒!
    歲月靜好,莫於過一家人,粗茶淡飯,怡然自得。《滿庭芳·漁》元·趙顯宏江天晚霞,舟橫野渡,網曬汀沙。一家老幼無牽掛,恣意喧譁。新糯酒香橙藕芽,錦鱗魚紫蟹紅蝦。杯盤罷,爭些醉煞,和月宿蘆花。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天倫之樂。一家人整整齊齊,即使是粗茶淡飯,也饒有滋味。
  • 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閒」說的就是江南小城鎮江,趕緊去踏春吧!
    出竹林寺往東,過南徐大道繼續往東至官塘橋路口有磨笄山。磨笄山之名相傳是因戴顒之女在此山磨過笄而得名。戴顒畢生志願是將自己所創曲子整理成曲譜世代相傳,可惜志願未成身先死,戴顒的閨女決心完成父親的遺願,於是終身未嫁,立志將樂譜整理成功。今日磨笄山已成為市民晨練休閒之地,看似平平無奇的小山頭,卻在其北麓山腳下的雜亂民居中隱藏著一座千年古剎遺蹟「鶴林寺」。
  • 探店|和風日影,在東家安靜的時光裡,偷得浮生半日閒
    一杯香茗,一卷書,偷得半日閒散;一抹斜陽,一壺酒,願求半世逍遙。能在繁忙喧囂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過一過閒散自在的生活,是芸芸眾生嚮往的境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緊湊,就連生活空間也讓人感到壓抑。總結:李涉詩云:「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鬧市之中,人人都渴望一份寧靜,希望有一隅之地,享受自在愜意的靈魂。
  • 海口騎樓老街,偷得浮生半日閒
    「當古老的街道拂去歷史的塵埃,當陳舊的騎樓剝落遙遠的印記」,我們從小吃街,過天橋,沿著一排店鋪,步行約有十幾分鐘,騎樓那種古老的質樸和清新的時尚,就躍然眼前了。700多年的時光,老街隨處可見廊柱、露臺、浮雕以及濃濃的南洋風情。海南夏季炎熱,雨水頗多,為防曬和躲雨,騎樓這種建築應勢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