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十一《姜子牙》要上映了,跟大家聊聊史書上和小說裡的姜子牙。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前些日子朋友準備做生意,說請了尊武聖像回去供著。我當時也是腦子沒反應過來,我說現在還有做姜子牙像的?再者說你請個關二哥回去不就行了嗎,何必請個姜子牙呢,人家也不管發財啊。朋友也是懵了,跟我說武聖不就是關羽嗎。我這才反應過來,武聖是被清朝篡改成關羽了。
姜太公,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所謂姓氏,我講個題外話。我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講過一句: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秦漢以前,大家都是一個祖宗,後來有的子孫遷出外地了,或者飛黃騰達分家了,這時候就另外取了一個姓,這個第二姓叫做氏,有朋友可能要問現在怎麼沒有區別了,到了秦漢之后姓氏就統一了。比如說我追溯到上古時期,江東吳姓的祖先,就是西伯侯的大伯和二伯,當年姬昌的父親季歷即位西伯侯的時候,他是被他兩個哥哥讓位的,倆哥哥去吳越之地(現在的江浙一帶)「開化蠻夷」了,後人就改姓吳了。
回到武聖這件事,要評價一個人值不值得武聖這個頭銜,就必須對標文聖。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先不提後面董仲舒、程朱理學包括明朝東林黨把儒家變成什麼樣子,千百年來孔子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中的精華已經成了中華民族骨子裡的文化魂。武聖標準肯定不能低吧。那關二爺,真的就配和孔子有一樣的歷史地位嗎?
咱們先說作為武將的實戰能力。古代有句話,叫做「王不過項,將不過李」,說的就是古往今來,在王爺諸侯這一級別的,沒人比得過楚霸王項羽,單純是武將的,也沒人比得過十三太保李存孝。說實話,關二爺這個戰鬥力,真沒強到那個份上,同時期戰鬥力都算不得第一。再論帶兵打仗的能力,正牌武聖姜子牙,歷代帝王(清朝除外)尊為百家祖師;往後春秋戰國有兵家祖師孫武,殺神白起,漢初有淮陰侯韓信,留侯張良,唐朝還有個軍神李靖,宋朝還有嶽飛嶽王爺。不看這些,光是三國時期,那呂蒙白衣渡江,陸遜巧取荊州打贏的不就是關羽嗎。那關二爺怎麼就成了武聖了呢?
武廟,最早是唐朝設立的,與祭祀文宣王孔子相對應,祭祀的是武成王姜子牙。可這文廟裡不光只有孔子啊,孔子的弟子門人很多啊,所以武廟也不能寒酸了。於是對應亞聖孟子,唐朝找了傳說中姜子牙的隔代弟子謀聖張良,尊為亞聖。又在祭祀臺下面安排了九個座位,就好比是武廟大學的教授,一共十個座。我上面提到的孫武,白起,韓信,李靖都在座位裡,還有吳起,司馬穰苴,樂毅,諸葛亮和李勣(徐茂公)。再往下班級裡六十四個講師,左右站立,組長就是範蠡,副組長就是管仲,至於關二爺,就是個普通講師。到了宋朝,覺得白起殺人太多,還有吳起品行不端,直接剝奪教授資格,下去當講師組長了,把兩個組長提上來當教授。到了元朝,直接把講師都給開除了,武廟直接恢復成了十個教授加上校長姜尚。等到了明朝,朱元璋多狂,覺得都不行,直接廢除了武廟。民間就有祭祀嶽飛的廟,嶽王廟,把嶽飛當成了武聖來祭祀。等到了清朝,嶽飛不能祭祀了,嶽飛最著名的戰績就是抗擊金國,給金國打得不要不要的,大金可是清朝祖先啊,統治者想了一下,關羽名氣大還忠誠,正好可以「洗腦」,這就改成了關羽。
其實史書上姜子牙真就是個神人,首先他活了139歲,史書記載,他一共輔佐了三代半周王,文王姬昌,武王姬發,成王姬誦和康王姬釗。而且雖然封地是齊國,但實際上齊國一直都是姜子牙的三兒子在管理,姜子牙和他大兒子一直在鎬京輔佐周朝。姜子牙是幫著處理國家大事,大兒子齊丁公姜伋管著軍隊。就這個樣子,姜尚愣是靠著遠程辦公,把齊國直接發展壯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各行各業蓬勃發展,GDP連年上漲。山東地區的經濟基礎,可以說就是姜尚打下的,要是沒有他,齊國的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等手工業也不至於發展的起來,估計後面齊桓公也不一定能稱霸春秋。
回到姜尚身上,咱都不說什麼興周滅紂的功勞,等到周朝建立之後,到了周成王時期,也是不斷的有人不斷地造反。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亂」,淮夷、徐夷、「殷東五侯」起兵反周,姜子牙也是忙得不行,姜子牙和他大兒子這父子倆就輔佐當時的攝政王周公旦,要麼就是出兵討伐叛臣,要麼是留守在鎬京治理國家,事情處理的有條不紊。直到周成王去世,又託孤給了姜子牙父子,姜子牙輔佐周康王盡心盡力。直到康王六年,姜子牙才在鎬京去世,享年139歲,咱就說商末周初的那個醫療水平和生活條件,姜子牙從72歲開始,連軸轉地輔佐了三代半周王,兢兢業業工作了67年才去世,這也難怪後人會神話姜子牙。
後面我們就講講神話裡的姜子牙。
有詩云:
子牙此際落凡塵,白首牢騷類野人。
幾度策身成老拙,三番涉世反相嗔。
磻溪未入飛熊夢,渭水安知有瑞林。
世際風雲開帝業,享年八百慶長春。
作為封神演義的主角,姜子牙其實在第十五回才出現,可以說姜子牙是半生蹉跎,尋訪到崑崙山玉虛宮本以為可以修得長生之道,沒想到他這一世就是天定封神之人,要享凡間富貴,這一世就沒有成仙的命,到了快七十歲,還沒成仙。好不容易下山了,結果找了個倒黴媳婦,這可不是我瞎說,他這個媳婦,天定的掃帚星。後來好不容易官至大夫當了司天監,結果還是給紂王打工,最後辭官離婚跑到磻溪才直鉤釣魚,釣上了西伯侯姬昌。所謂「西伯侯飛熊入夢,姜子牙官拜右相」。自此姜子牙相周,歷經三十六兵災,金臺拜將,過了七死三災之厄,最終封了周天三百六十五位神靈,成就周朝八百年基業。要說這三十六兵災是什麼,咱慢慢看封神就行了,我要真講一遍,不入直接貼一個《封神演義》的連結出來,我只講現在流傳很廣的對《封神》裡姜子牙的一些誤讀。
誤讀之一:有人說這個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的職位,是姜子牙留給自己的,實在是封神到最後發現沒位置了,之前給柏鑑許下的承諾,必須兌現,沒辦法了把這個職位給他了。甚至好多電視劇裡也演這個環節,嫌柏鑑不夠有名,又說黃飛虎的東嶽大帝是姜子牙預留的。後來又加了什麼「太公在此,諸神避退」,看上文大家也都知道,打完商朝,太公很忙的。
錯在三點,其一,柏鑑的神位是第一個封的,五嶽大帝緊挨著柏鑑的神位,不存在留到最後;其二,清福正神這職位就是個虛銜,不是玉帝,別真拿自己當老大了,三界首領是昊天上帝,也就是玉帝;其三,放著一世富貴不享,跑去天上當公務員,純粹是在侮辱姜子牙的智商。他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下輩子是註定要成仙的,放著逍遙自在的仙不當,當打卡上班的香火神,這不傻嗎。
誤讀之二:有個說法,說姜子牙本來能成仙,因為用釘頭七箭書拜死了趙公明,損了功德,所以就才不能成仙,也不能封神。
這純粹想一出是一出,強加因果。首先,損功德這事分人,姜子牙是代天封神,別說他拜趙公明,就是拜通天教主,只要上應天意,那就是沒問題的。其次,姜子牙不能成仙這件事是定局。當初姜子牙下山的時候元始天尊就和他說過了,你這輩子不能成仙,只有人間富貴。南極仙翁提點過他,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時,這啥意思,等你輪迴轉世,到下輩子了,師兄再給你接回來,度你成仙。
至於說為什麼會有這些民間的傳說甚至說現代人的誤讀呢,這就涉及到道教的神系了。相比於西方的北歐神話,希臘神話,甚至是基督教的神職體系,東方道教的神職體系是混亂的,主要就是因為流派太多,也是因為咱中國地方大人也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道教三清的排名,可能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清楚。道教有三清,第一位玉清元始天尊,第二位是上清靈寶天尊,到了第三位才是太清道德天尊,但是《封神演義》就變成了大師兄太清老子,二師兄玉清元始,三師弟上清通天(靈寶)。
人物誌是一個系列,如果有想了解的人物,可以留言,但學問有限,能框定的範圍就是中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