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走親戚,家裡討論最多的就是找對象的事,這中秋剛過去,說的最多的就是表哥找了個城裡的媳婦,這件事成了七大姑八大姨議論的焦點。表哥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今年最優秀的那個年輕人。
不過現在也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說城裡人不要找農村人結婚。其實咱們中國幾千年來都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其實這是很有道理了,這並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世界觀的差異。農村人想找個城裡的對象,尤其是女孩,也是想改變自己的身份,說到底城裡人就是給了人們一種優越感。
你花錢無流水,因為你從小不缺錢,我節衣縮食,因為我從小窮比如。我的一個姐姐就是,月收入以萬記,但是卻是月光族,不把錢花完不舒服,並且特別大手大腳,奢侈品一個接一個。他的男朋友就是特別節儉,管著她,看著她這麼花錢就難受,因為姐姐從小在城裡慣了,而她男朋友卻是農村出來的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希望可以攢錢過日子替父母省心的那種。最後幾年後兩個人從學校開始的幾年的戀愛以分手告終。你和我談尤利西斯,而我只想給你講讀者故事,這裡面更不是嚴重,因為根本不是錢的問題了,兩個人不能聊到一起,沒有靈魂的溝通,早晚也是會悲劇的。這裡面沒有對錯,沒有高低,只是我們的世界觀不同,要知道人的三觀是很難改變的。所以無論出身哪裡,首先不是被我們考慮的條件,而是應該首先考慮三觀相同,有了讓人舒服的愛情,無論出身哪裡都可以走到一起。
說道結婚,非要排斥農村人的家長一般都是比較愛攀比的,有的覺得自己的孩子找個農村的會吃苦,受委屈,怕自己孩子過不慣。自己家兒子娶了個農村姑娘就等於娶了他們一家人,很不省心。其實現在這麼發達的社會很多農村人已經並不像以前的那種被信息障礙隔絕,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主見,農村與城裡人已經不是障礙,反而農村年輕人更能吃苦,有的城裡孩子反而是不思進取,啃老族。人和人都是不同的,不要比較,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建議,無論出身哪裡。戀愛可以談,這也是成長的需要,但是希望你在足夠成熟足夠優秀的時候再考慮結婚。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能接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