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迎來一年中最寒冷時光 老底子的浙江人臘八都吃啥?

2020-12-20 浙江新聞

【摘要】這個周日(17日)是三九最後一天,接下來就是四九了。下周,整個南方都將迎來一次明顯的雨雪過程,浙江也不能倖免。另外,本周日(17日)也是傳統的臘八節,老底子的浙江人這天都吃什麼?

1930年冬天,市民在結冰的西湖上行走(圖片來自《青年時報》)

  浙江在線杭州1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李鵬 首席編輯/趙潔)1月13日夜裡,杭州人的朋友圈被一條「下周氣溫跌破-11℃」的消息刷屏,雖然氣象部門也馬上闢謠,表示跌至-11℃不太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杭州已經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光。

  這個周日(17日)是三九最後一天,接下來就是四九了。下周,整個南方都將迎來一次明顯的雨雪過程,浙江也不能倖免。另外,本周日(17日)也是傳統的臘八節,老底子的浙江人這天都吃什麼?

  杭州迎來一年中最寒冷時光

  西湖曾結冰變身「大廣場」

  眼下已是1月中旬,根據氣候資料,每年的1月中下旬到2月上旬都是浙江最冷的時光。冷空氣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接連不斷也實屬正常。預計17日冷空氣將再次影響浙江,又是降水、降溫的節奏,大夥務必做好保暖措施。

  1月13日夜裡,很多杭州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條「下周氣溫跌破-11℃」的消息刷屏,不過,浙江省氣象臺表示,跌至-11℃不太可能。

  杭州最冷的時候氣溫有多低呢?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表示,1969年2月6日,杭州出現了-9.6℃的極低氣溫記錄,到現在都沒有被打破。

  套用知乎體提問「在接近-10℃的杭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比1969年,很多老杭州對1977年那次極寒天氣印象更深,那年1月5日杭州出現了-8.6℃的極低溫度。浙江教育學院退休教師舒凡老人是這樣回憶的——

  當時杭州-℃的氣溫持續了起碼一周。整座城市都凍住了,「我那時24歲,已經參加工作了。有一天,我和幾個朋友相約去西湖邊玩。到了昭慶寺(現在的少年宮),看到西湖,我們全都驚呆了———整個湖面結結實實凍成了一個大廣場!」

  那時大群大群的人湧向西湖冰面。西泠橋邊湖面,有人溜冰,有人在湖上騎自行車,甚至有人踩著三輪車進去了。還有人從柳浪聞鶯一路步行,穿越大半個西湖湖面,一直走到三潭印月。

  整個湖面上到處都是在走跑玩鬧的人,總有成百上千之多。不過,聽說湖面的冰層厚薄不一,也有人踩破冰層掉水裡了。不管怎麼樣,新奇,歡樂是主流氣氛!

  周日就是臘八節了

  老底子的浙江人都吃啥?

  本周日(1月17日)就是臘八節了。浙江師範大學民俗學副教授宣炳善表示,臘八節處在冬至和春節之間,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節日,民間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也就是說臘八之後,人們就會進入過年「倒計時」了。

  老底子的杭州人以為,臘八粥是「打齋飯」。意思是,以前,僧人用籮筐沿門化齋,挑回寺裡。食之有餘,就將飯菜曬乾收藏。到了臘八節的早上,熬成粥,回報大家。寺院在每年的這一天,都用米、谷、棗、蓮等煮粥供佛。後來,為了回報、感恩信眾,也開始在這一天向信眾施粥。

  杭州人吃寺院裡的臘八粥,有些年頭了。歷朝歷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記載。元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追憶南宋臨安(即今杭州)的繁華時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慄(外加粟米和豆)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

  在湖州,臘八粥的做法是取粳米、糯米,並放進赤豆、黃豆、山薯、芋艿、風菱、青菜等一起煮。因看上去雜七雜八,所以也叫「邋遢粥」。

  在溫州,有一句流傳了上百年的民謠,叫「十二月糖糕印狀元」。搗糖糕是溫州過年中必不可少的習俗。

  搗桃糕,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煮,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溫州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裡,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的,最大重約三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大大小小的元寶。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之意。

  溫州人還要炊松糕和做箬(音ruò,一種竹子。)糕。炊松糕就是用糯米、龍秈米纏起來磨粉和白糖或紅糖拌勻,放入專門蒸器炊熟,形狀圓的、八角的都有。做箬糕,就是用糯米摻龍秈米,浸溼水磨成漿,加上紅糖,放在圓蒸籠裡的笿(音luò)葉上蒸,一個箬糕大約五六斤重,味極可口。

相關焦點

  • 大寒恰逢臘八,農村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導讀:大寒恰逢臘八,農村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大寒將至,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臘八在民間被稱之為小年。這是大年之前的一個預熱。臘八過後過年的氣氛也將一天天地濃鬱起來,大家又開始忙裡忙完地把家裡收拾收拾,去購買過年的物品。
  • 臘八將至,俗語「臘八遇大寒,耕牛跑斷腿」,啥意思?
    導讀:臘八將至,俗語「臘八遇大寒,耕牛跑斷腿」,啥意思?雖說現在已經到臘月了,年份也開始濃了,但是過年的氣氛要等到臘八節之後了,在我們農村,有句俗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話說的很清楚,只有臘月裡過了臘八之後,才算正式有年味了。過年,只有小孩最期盼的吧。
  • 御街·二十三坊國慶開街 探訪"老底子"杭州故事
    「二十三坊」為杭州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傳統市井風貌街區,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整治,日前已經修繕完畢準備在國慶前嶄新亮相,等著把最原汁原味「老底子」杭州的故事向您慢慢道來。歷史上這裡曾是杭州城的中心區域,保留下來的街巷建造時間大部分都在宋、明兩朝,一條老街、一間老房、或是一個老物件都承載著一段悠久歷史。
  • 老底子的浙江味道,你吃過哪些?
    因為那群堅定踏實的匠人們一直在努力傳承著精益求精的傳統製作技藝,讓我們民族的文化遺產得到發揚光大。今天,小編帶來浙江「百工匠意」中關於「吃」的傳統技藝,與大家一起品嘗老底子的味道~杭州知味觀傳統點心製作技藝杭州知味觀創始於1913年,是杭州一顆耀眼的「美食明珠」。
  • 杭州最有「老底子」韻味的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今日開街
    開街儀式正式開始  浙江在線杭州9月28日訊(實習生 邵陳虹 通訊員 劉婷婷) 這裡有清代、民國和建國初期歷史的脈絡,這裡是杭州為數不多、保存較完整的傳統生活街區  到「二十三坊」尋找杭城「老底子」  隨著「南宋御街· 二十三坊」開街,「二十三坊千年之約」系列主題活動也拉開序幕,並將一直持續到國慶假期結束。  系列活動包括「尋找老牆門」、「設計家園藝術生活」、「大家一起搞搞兒」等。
  • 大年初一 到蕭山體驗老底子的過年習俗吧!_深化「走轉改」 新春走...
    從今天開始,就讓小編帶你走進杭州的十三個區縣(市),品味「大杭州」不同的年味兒,感受「大杭州」不同的年俗吧!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杭州蕭山區。蕭山,地處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是杭州的南大門,面積1420平方公裡, 是浙江文明之源頭。境內跨湖橋文化遺址距今有8000年的歷史,成為浙江文明發祥地。舊時蕭山人過年,「套頭」很多。
  • 萬年曆 | 又是一年臘八至,過年進入倒計時!
    臘八由來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在宮廷,帝王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
  • 浙江杭州靈隱寺臘八攻略:每天4萬份非遺臘八粥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臘八過了就是年,又到靈隱臘八粥香時。每年一到臘八,杭州市民最惦記的就是靈隱寺的臘八粥。盼了一年,今年的臘八粥終於要來了。今年靈隱寺臘八粥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向全市發放,將來年的吉祥與暖意送到市民的手中。臘八節前一個月,靈隱寺就開始採購臘八粥的食材,精選上好的紅棗、花生、白果等等。從臘月初一凌晨開始煮粥,到臘月初八中午結束。
  • 農村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臘八,說說臘八粥是怎麼來的?
    農村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臘八,說說臘八粥是怎麼來的?今天是臘八節,除了可以吃到好吃的臘八粥之外,不知道大家對於臘八節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臘八節。南宋名將嶽飛,率部於朱仙鎮抗擊敵軍,但天氣寒冷,供給不足,將士們挨餓受凍,當地百姓見了這一幕,就自發組織起來,把自家有的食物都捐一點出來給將士們熬粥喝。因為各家捐的東西不一樣,這粥就是由許多種東西混在一起熬成的,後來嶽飛遭奸人陷害離世,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熬這種粥,久而久之就傳揚出去了。
  • 又是一年臘八節 記憶中的臘八粥是什麼味道?
    大作家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有過如下描述:「把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臘八粥確實好喝。」一到臘八節,孫倩就特別期待和父母一起喝碗粥,「推開門聞到它的香氣,總覺得心裡暖暖的」。臘八節原本啥模樣?
  • 老照片:80年代的浙江杭州,帶你看記憶中的老杭州
    80年代的杭州城,感受老杭州的舊時光。 圖為昔日熱鬧的杭州街景,當時這店鋪前的人行橫道上都是人,可見昔日這一帶的熱鬧與繁華。當時這條街很有市井氣息,這一排的臨街店鋪都是兩層,上面住人下面做生意。
  • 杭州「樓外樓」推出20道「老底子西湖名菜」
    在杭州本地人和遊客的眼裡,杭州的百年老店「樓外樓」更像是一個旅遊景點而不是美食天堂。在杭州這座大城市中各種特色食府競相崛起,樓外樓依舊是靜臥蘇堤旁,俯瞰西湖。她的建築顯得有些陳舊而過時,菜單也缺乏新意。但是老店自有其重生的妙招——重拾當年的「老菜」,「倚老賣老」。
  • 農俗『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臘月初三了,距離喝臘八粥還剩五天,我們淮北地區對喝臘八湯還是比較重視的,臘八粥分為鹹和甜兩種,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年味也越來越重了,歌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臘八到了,春節也就快了,而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為同一天,俗語『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 走進老茶館,在百年時光裡重拾「老底子」……
    漫步在老上海的街道上,細雨打溼著了時光,柔軟的青苔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記憶。上海的七寶茶館,有一種江南特有的愁思和眷戀。現年七八十歲的老七寶人很多都有泡茶館的習慣QI BAO在人頭攢動的美食街上,在衣著光鮮的遊客中,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會發現南大街靠近蒲匯塘的一家店裡,坐滿了淳樸的老漢。
  • -3℃→19℃,杭州「氣溫過山車」再發車!雨也要來了
    由於從1月19日凌晨起,我國上空「風雲逆轉」,乾燥寒冷的北風退回西伯利亞,而溼潤溫暖的南風大舉北上,在一天之內抵達長城,兩天之內抵達東北甚至外興安嶺。因此,在1月23日,也就是本周六之前,盛大的回暖將鋪滿我國陸地,不管你在海南還是黑龍江,新疆還是浙江,都將被回暖眷顧,東北三省要暫時化凍,黃河以南持續零上,廣東大部正式進入春天,全國從偏冷暫時轉為偏暖。
  • 杭州老底子的年俗,你家還剩幾樣
    想來想去,是老底子有意思的細枝末節淡忘了,也是我們忘記得太快了。我們採訪了幾位老杭州歷史研究者,林正秋、曹曉波、孫昌建、仲向平,試著重新拾起杭州人的年俗,過去的,現在的,還在的,消失的,一網打盡,莫失莫忘。
  • 清秋又是一年新 滿眼丹楓映白蘋
    市氣象臺預測,明天多雲轉陰,最低溫度低至4℃,需注意防寒保暖;周日陰轉小雨,氣溫有所回升,最低溫度可達10℃;下周一陰有時有小雨,11~16℃;周二多雲,迎來又一次降溫,最低溫度低至6℃左右,最高溫度僅為11℃;周三晴到多雲,最高溫度略有上升,但寒冷依舊;周四多雲,8~14℃。
  • 老話說:臘七臘八天不寒,人畜牛馬都不安,這才是老農的經驗之談
    北方的冬季,已是天寒地凍,四處結冰,前兩天更是氣溫驟降,外出的人們都是包裹嚴實,要知道這才是二九啊,更冷的天氣應該還在後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七臘八天不寒,人畜牛馬都不安」,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臘七臘八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七和初八,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 鳳凰山腳下的饅頭山社區,是最老底子的杭州模樣
    鳳凰山腳下的饅頭山社區,是最老底子的杭州模樣 在杭州這個高樓林立的國際化大都市 到處都是矮樓又少有年輕人的饅頭山社區 像被世界遺忘了
  • 臘八時節話臘八,臘八粥是怎麼來的呢
    轉眼之間,就到了臘月份了,而距離臘八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那麼就讓我們臘八時節話臘八......提到臘八,我們自然就想到了「臘八粥」,想起又香又甜的臘八粥,我們就想到了過年,也正所謂:過了臘八就是年。相傳在古時候的一戶普普通通的人家,他們生育了2個兒子,兒子的出生為他們的家裡增添了很多樂趣,一家人每天高高興興的過著幸福的日子,他們的小院裡每天都迴響著歡聲笑語......讓周圍的鄰居們好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