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思維謬誤嗎?

2020-12-12 職場創業研習社

倖存者偏見,又叫倖存者偏差、死人不會說話。是一種常見的思維謬誤。

大航海時代開啟以後,西班牙商人看到那些返航獲得暴利的人,眼紅心熱,不顧一切的投入全部的身家,開啟海上貿易。結果……一場風暴下來,可能就會讓他賠個傾家蕩產、甚至搭上性命。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見,造成的思維謬誤,進而產生的嚴重後果。因為,死人是不會告訴那些眼紅海上貿易的人:大海有多危險。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當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僅僅是來自倖存者時,該信息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較大的偏差。

「我親戚頭疼,吃這個藥好了,這個藥絕對管用」 或者 「我一個朋友去找了這個醫生,結果治好了,他的醫術很高明」。事實上,還有很多人吃了那個藥不起作用呢?或是還有很多人在那個醫生手裡沒看好病呢。那麼這部分人是否就可以說:這個藥是假的、這個醫生是騙人的?當然不行,評判一個人、一個事物的好壞,必須要全面的、系統的了解,才能克服偏差、才能得到最接近真實的結論。

網上最典型的「地域黑」也是一種「倖存者偏見」。甚至有湊趣的網友還編了一個「各省別稱」,東三省被稱為「砍省」、廣東被稱為「吃省」、河南被成為「騙省」等等,看似調侃,也暴露了大部分人固有的「倖存者偏見」。還有什麼「東北人都愛喝酒打老婆」、「在新疆開車時,突遇一切糕車,眼看不能萬全,果斷急轉撞向一旁的勞斯萊斯…」、「寧願在切糕車上哭,也不願在寶馬車上笑」「別總黑河南人了,河南人挺好的,我們寢室就有個河南的兄弟,人特別好,我們寢室從來就沒丟過東西,還總多!」等等,讀起來讓人哭笑不得。

讀書無用論,也是一種典型的倖存者偏見:誰家那小誰誰,中學畢業,就出來賺錢,現在開挖掘機,一個月7、8000,你瞧瞧你,念了那麼多書,還是大學畢業,一個月才4、5000,讀那麼多書有啥用?其實他沒看到那個開挖掘機的小誰誰,一年裡也只能幹七八個月的活、還有很多時間是無錢可賺的、他也沒看到有那個大學生畢業三年以後,跳槽到華為,年薪30萬起步。

現代社會,大家都喜歡談一個詞:創業。不可否認,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最佳的一個路徑。再加上一個個勵志的創業故事、財富的刺激,讓很多人還沒想明白創業這件事,就急吼吼地投身其中,最終就是以失敗而告終,正是:創業匆匆、敗也匆匆。創業這件事,成功畢竟是少數的,像馬雲、馬化騰這樣的,更是千萬中無一。既然成功的概率這麼低,那你憑什麼就覺得你是例外?總得給自己找一個能夠成功的理由,再去創業吧?你看到的「成功」,也只是成功人士的片面展示而已,事實上,你更應該聽聽失敗人的經歷、經驗,這樣一來,創業成功的概率是不是會大上很多?

破除倖存者偏見,一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學識、經歷、閱歷,從而才能做到對一件事,全面的、系統的分析、評判。二是要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井裡的蛤蟆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你還指望它能說出個什么子醜寅卯?

其實人活一世,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不是那隻井裡的蛤蟆,充其量也只是有的井口大、有的井口小而已,就連科學家都還有很多現象無法解釋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保持一顆謙遜、學習的心態,不斷的打破我們的認知局限,終有一天,你會成為一隻雄鷹,翱翔天際、俯瞰大地,而不再是坐井觀天。

相關焦點

  • 思維賦能:識破17種常見的推理謬誤,你將事半功倍
    父親還可以請兒子列舉出常看短視頻的利弊,兩人坐下來實事求是地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僅僅圍繞論題溝通。再比如,這位父親和兒子首先達成共同價值標準:不論通過電視或短視頻,目的是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學到思維方法和工作技能,才是真正的目的。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跟我們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想考上名牌大學,那就去想名牌大學的學生是什麼樣的,然後按著這個標準去努力。」當時我特別不理解,直到上了大學之後,看了許多書籍,才明白當年語文老師是正確的。
  • 用批判性思維看看你是否被邏輯謬誤忽悠了
    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判斷結論可不可接受,一是判斷結論在暗地裡的假設能不能接受,這個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講過,另一個就是判斷明面上的理由合不合理。
  • 常見的「一元化」思維謬誤——從「星座理論」到「大道至簡」
    2、「一元化評價」的謬誤即,企圖用某種過於簡單的描述來評價某個過於複雜的對象。◇「智商」的謬誤「智商」(英文叫 IQ)這個詞兒,好多人都聽說過,俺就不解釋了。關於「智商測試」,有很多種方法。也就是說,「智商測試」得到的這個數字【不能】表達出有用的信息。所以是「無意義」的。比方說,兩個人的智商測試結果都是120,你能說這兩個人的智力水平相似嗎?【不能】再比方說,某人的智商測試結果是100,你能說這個人的智力跟普通大眾相似嗎?
  • 做人的八大謬誤,別讓這些謬誤害了你!
    做人難免會存在各種謬誤,這些謬誤雖然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給你造成破壞性影響,但是卻會嚴重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讓你陷入做人的泥潭中卻難以自知,也讓你與成功原來越遠,最終,一定會害了你。做人謬誤二: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有仇不報非君子,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但事實上,它是一種謬誤,復仇儘管能解除自己的心頭之恨,但更可能的還是失去自我。相較而言,怨怨相報何時了,相逢一笑泯恩仇,才是正確的觀念。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什麼是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哪些典型? 滑坡謬誤是非形式邏輯理論下的一個概念,通常也採用非形式的方法來解釋。
  • 學點邏輯:反問謬誤、稻草人謬誤、虛假兩難和複雜問題謬誤
    反問謬誤辯論中經常會出現反問: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假如你是受害者,你會有什麼反應?以這樣的反問進行反駁。看看網上一個段子:某天考生物,其中有一題是看鳥的腿猜出鳥的名字。某生實在不懂,生氣地把卷子一撕準備離開考場。監考老師很生氣,於是問他:「你是哪班的?叫什麼名字?」某生把褲腿一掀,說:「你自己看啊。」看上去好像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實也是反問謬誤。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如:因為你沒有錢,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論要成立要有4個前提:1、她會因為誰有錢就會跟誰在一起。2、世界上只有你有錢,或最有錢。3、她知道你有錢。4、她行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這樣想的就一定且必須這樣做。
  • 兒童邏輯思維教育系列之——避免稻草人謬誤
    在與他人辯論的過程中,如果你為了削弱對方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論證過程或者偏移其觀點,就好比豎起一個稻草人然後攻擊它,那就犯了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比喻中,「稻草人」意味著容易對付的事物。稻草人謬誤不是無心之過,因為它是在有意地歪曲別人的論點。舉個例子:孩子:我想要一輛自行車。
  • 一個簡單的模型,幫你建立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可以提高你對事物的判斷力,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不那麼感情用事。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又該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維呢?本文和你一起探討。而這個對話、互動、篩選、甄別的過程就是一個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其次,為了避免工作生活中太過感情用事,我們需要批判性思維。我們通常的習慣性思維往往會受到情緒、偏見、欲望等影響和支配,從而很容易受到「情感偏差」和「證實偏差」的影響。想要避免生活太過感情用事,我們需要調用理性思維,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 你可能掉進了邏輯謬誤與詭辯的陷阱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全文4400字,讀完大約需要12分鐘哈嘍,大家好,我是阿胖,今天來與你聊聊邏輯謬誤與詭辯的陷阱。很多時候和別人吵架、爭執總無話可說,可能只是因為你在陷阱裡。我可能會想:「他是專門賣課的,所以才會說他的溝通課程好」有道理嗎?看上去還挺有道理的,但這卻是邏輯謬誤與詭辯,為什麼他是專門賣課的,就才會說他的溝通課程好呢?難道就不能是因為他的溝通課程本來就很好,所以他才出來賣課,分享、幫助到更多人嗎?
  • 很多人都不懂:邏輯上有一種謬誤叫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大多並不是無心之過,而是有意歪曲別人的論點。更有甚者,還伴有惡毒的人身攻擊。比如,曹林是中國青年報主編,他曾寫文章諷刺那些「越左越安全」文字,這自然招致了左派學者的不滿。2014年11月18日,曹林評論遼報事件時寫道:「不要低估大學生的智商和判斷力,現在已經不是老師講什麼學生就全盤接受的年代了,大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有了質疑和批判的能力。」
  • 宋惠昌:打破形上學的思維怪圈
    實際上,在生物界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現在的雞,並不是從來就這樣,而是逐漸變成這樣的,現在的蛋,也不是從來就如此,而是慢慢形成這樣的,由此追溯到遠古時代,生物形成的時期,原始狀態的「雞」和「蛋」,就很難分得清了——那個時候的「雞」和「蛋」,很可能並不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狀況。
  •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那麼五句話
    >生活中也許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人:但凡有人拋出一個話題,Ta總會出反面的意見:「我不贊同你的說法,我認為根本不是這樣的。他說的就是對的嗎?書上寫的?書上寫的也不一定準確。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對的,就是對的嗎?你有沒有點批判性思維?」這使得我常常在想,批判性思維究竟是什麼?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法律語言和規範的建制艱難,也與傳統思維方法的缺失息息相關。如何應對?根本的辦法,是訓練邏輯思維。通俗而言,邏輯思維,就是每個論斷,都要明確前提,審慎推理,反思結論,為的是判斷真假,辨別是非,反擊謬誤。 以下 24 種邏輯謬誤,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 用來控制你未來的邏輯謬誤
    作為千禧一代,我們都有相當多的人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我們的生活,通常是以涉及使用非常具有威脅性和誇張性但卻構造不良的邏輯謬誤的方式使我們極度擔心不適,失敗,缺乏和排斥。以下是我們周圍經常使用的悲慘和有毒的八個常見的邏輯謬誤,使我們無法控制,對自己不安全,並且不可避免地受到一輩子的平庸,健康不良和麻木的自滿......除非我們認識到毒性和這些謬論的謊言,故意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習慣,使我們擺脫他們有毒的網絡,只有我們得到的老年人變得更加癌症,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從他們身上解開。
  • 《歷史的謬誤》介紹世界之謎
    馮·丹尼肯最新力作《歷史的謬誤》《眾神之車》作者埃裡奇·馮·丹尼肯最新驚世力作《歷史的謬誤》日前由北京吉版圖書有限責任公司隆重推出。《歷史的謬誤》一書向讀者介紹了世界三大未解之謎:「伏尼契手稿」、「納斯卡古畫」、南美大陸地底深處綿延數千公裡的龐大隧道體系。
  • 快速了解「基本歸因謬誤」:破壞人際關係的認知偏見
    我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工作中,我們竭盡全力達到目標,但有些事情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然後我們仍然受到指責。這可能會激怒你。我們想知道,為什麼還要費心去嘗試。相反,如果你是一個家長、領導或經理,而有人沒有兌現他們承諾過的事情,甚至更糟糕的是,他們還為此找藉口,這會讓你感到沮喪。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付諸情感有的時候不一定都說好聽的,常見的一個形式有可能是惡語中傷你,人身攻擊你,讓有些事情和不好的情感聯繫起來,給人戴帽子,詆毀人,這樣也是訴諸情感謬誤的一個方法。 當一個人越是攻擊你,越是帶情感的方式,讓你對某些事情產生厭惡和討厭的時候,那你更要冷靜下來,看他講的是不是有道理,往往越是沒有道理的人越容易訴諸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