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倒馬井」,
老徐州人幾乎無人不曉。
這口古井位於明理街和小北門路交會處,
自明清時期留存下來,
一直方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
也成為徐州市區著名的地標。
倒馬井是徐州至今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口古井。
雖然周圍居民早已用上自來水,
但由於井水清凌凌,
周圍百姓對其仍然喜愛有加,
捶衣、淘菜、洗瓜果……
是大家日常生活和休閒活動的重要場所。
剛打上來的井水清冽甘甜▲
2018年,為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
打造我市又一特色街道,
徐州市倒馬井文化街區綜合整治工程
於去年10月開始,
日前,該工程已經完工。
倒馬井文化街區高顏值亮相,
吸引眾多人前來參觀留影。
今天下午,
記者來到夾河街與小北門路交會處看到,
一座仿古牌坊矗立在小北門路南側。
小北門路和明理街兩側建築呈統一的灰白色調,
一層及特殊部位使用仿古青磚進行鑲貼,
統一加裝灰色仿古挑簷,
褐色仿古鏤空店招和花格式防盜窗,
整體規範典雅。
在明理街西側的一處公廁
外觀也完全改造成仿古格調,
與周圍建築風格一致。
最讓老徐州人念念不忘的倒馬井
則是此次整治的亮點。
在明理街和小北門路交會處東北方
是一片開闊的小廣場。
三組泥塑形象再現往日居民們在此汲水,
洗衣淘菜的生活場景,
倒馬井井口高出地面,
四周有雕花,井內增設防護網,
一位在此休閒的居民說,經過改造,
這井水不僅還能繼續使用,
而且比以前更加安全,衛生。
在廣場上,新建一處大型景觀石,
上面介紹倒馬井由來,
並用浮雕形式展現,凸顯這口古井的歷史文化意義。
景觀石背面則刻有井文化和井字的演變。
景觀石旁,一處飛簷四角亭方便居民休閒娛樂。
與亭一路之隔的小長廊也是古色古香。
在現場記者看到,
倒馬井旁不僅依然有居民在此提水洗衣,
而且很多中老年人不斷趕來參觀合照留念。
據一位老人介紹,
往年,大家都是在這裡提水洗衣,淘菜,挑水,
如今日子好了,可他還是很懷念,
所以聽說倒馬井此次重裝亮相,
他就約上幾位老友一起來這裡看看,
找尋當年的回憶。
倒馬井文化街區綜合整治
是泉山區2018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是依託「倒馬井」來打造文化街區,
突出歷史意義,從而使街道具有更好的商業價值。
通過改造,使原先凌亂的街區整齊劃一,
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
成徐州又一特色街道。
記者從泉山區城管局了解到,
倒馬井文化街區綜合整治內容包括:
建築立面改造、建築物門頭改造、
空調機位遮擋、防盜窗更換、
道路及圍牆改造、亭廊設置、
城市小品設置、設立入口牌坊、
綠化改造、景觀石及雕塑改造等。
數字看變化:
綜合整治共拆除違建
1013.43m
、拆除超封窗戶及陽臺253樘
、拆除防盜窗6864m
,遷移數位化及治安監控1處
、遷移樹木32棵
,更換化糞池1座
,新裝防盜窗12041m
、安裝空調罩850個
、外牆粉刷37314m
、加裝仿古簷3642m
、更換落水管1060米
,拆除及新做汙水井30座
、更換球墨鑄鐵井蓋37套
,新建車棚1座
,新建景觀亭1座
、廊架2處
、牌坊1座
,新做景觀石1處
、泥塑3組
,新建圍牆660米
、弱電入地480米
,栽植東西巷和南北巷兩側行道樹46棵
等內容,共投資約1350萬。
白色的牆,
淺灰色的分格線,
文化氣息濃厚的青磚……
倒馬井成為一幅風情畫映入大家眼帘,
帶領你我重回舊時光,
回味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全媒體記者 周桓星 周杰
編輯 哈哈 校對 珵智
責編 辛安然 總監 汪輝
徐州資訊全覆蓋盡在快哉APP
火警頻發!徐州人「飛線」充電為啥剪不斷?背後的原因是……
徐州版《我不是藥神》:8人走私印度抗癌藥金額達3000餘萬,檢方:不起訴,原因是……
懵了!沒去過沛縣卻有違法記錄?邳州車主吃了個「啞巴虧」……
為城市發展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