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簡述-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1 光明數字報

    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與會學者進行了通史研究、經濟·社會史研究、法律·疆域·輿圖研究、政治·中外關係史研究、檔案文獻·思想文化研究、海外清史研究等六場專題討論和一場「百年清史研究史」項目專場討論。大家或以國家、地區為單位,或從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邊疆民族史、中外關係史以及歷史地理、檔案文獻等專門研究領域出發,系統、深入地探討各地區或各領域清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機構、學術流派、學術範式、研究成果和學術貢獻等,亮點頻出。

    南開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常建華教授以鄭天挺先生跨越三個時代的研究經歷作為百年清史進程的一個側影,分析了鄭先生在各個階段的研究重點及與時代相呼應的學術特色。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黃愛平教授從項目中期成果《清史書目》的編纂出版,談到書目不但整體反映了清史研究的面貌,而且著錄的變化清晰反映了每個時代學界觀念的轉變和特色,能夠藉此引起學界理性的認識和反思。第一歷史檔案館李國榮副館長專門為大會做了《清宮檔案與清史研究的百年回顧與簡略思考》的報告,梳理了該館檔案文獻服務於清史研究的百年曆程,並對深化檔案利用和清史研究提出建議。遼寧大學張杰教授通過編纂《清朝三百年史》,總結了清史著作展現的階段性規律以及其中呈現的歷史分期等共性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夏明方以《清史研究向何處去》為題,梳理了清朝立國以來特別是清亡後一百多年來清史書寫的發展脈絡、主要流派以及近年來國內外清史研究的新動向,並針對美國「新清史」的影響與挑戰提出建設性的反思路徑,提倡通過對話尋求共識,既吸收「新清史」研究的有益因素,也要反思研究存在的問題,從而構建「新」的中國史書寫體系。清史所孫喆副教授把邊政學這一新興學科的成型演進作為線索,梳理了這一階段邊疆民族史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南京大學範金民教授不但梳理了35年來江南經濟史研究的眾多成果,而且詳細考察了康雍乾時期江蘇積欠賦稅清查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華林甫教授的論文對清代輿圖研究成果做了詳盡的統計,在此基礎上對其發展和不足得出總體認識。朱滸教授對三個理論範式影響下的經濟史研究發展脈絡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山東大學陳尚勝教授以入關前中朝邊境互市貿易及其管理主體轉換為切入點,呈現了清初統治者對東北地區戰略治理思路的變化。80高齡的日本著名學者森正夫先生對其早年提出的「地域社會論」與鄭振滿提出的「鄉族論」作了探討和反思,認為應注意地域的差異性,並以中國南北交界的汝寧府地區為例進行了個案研究。岸本美緒教授對百年來日本清史學界的重要成果、熱點、流派作了詳盡介紹,並對百年來日本清史研究中有關中國中間團體的各類研究潮流進行了個案考察。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於2011年啟動重點基地科研項目「百年清史研究史」,計劃以十卷本的規模,系統總結百餘年來清史研究的演變脈絡,更好地探索新時期清史研究的理論、方法與發展趨勢。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和清史研究所楊念群教授介紹了基地項目設立過程和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學者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將完成的背景下,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歷程進行一次總體回顧和反思。本次會議也是為廣泛汲取學界的意見建議,補充清史學界的最新研究動態,尤其是海外清史學界的研究動向,推動項目更好進行並共同謀劃清史研究的未來發展。《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各分卷主編分別介紹了各卷框架結構、寫作進展情況以及目前面臨的難題。與會學者就各分卷撰寫內容、結構安排等進行熱烈討論,提出了許多中肯、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相關焦點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五十餘名學者,《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媒體列席參加了會議。
  • 中聯部、光明日報合辦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研討會
    中聯部、光明日報合辦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研討會開創中國外交新格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對外工作中的指導地位一周年、全黨正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光明日報社於11日在京聯合舉辦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研討會。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1月,光明網主辦「2012網絡輿情應對與人才培養研討會」。2012年11月,光明圖片與《中國縣域經濟報》、《中國會計報》、《平度日報》三家報紙媒體籤訂合作協議。2012年11月,光明網聯合百度推出「月度十大科技人物」、「月度十大教育新聞」兩份榜單。2012年11月,光明網榮獲「回顧輝煌歷程喜迎黨的十八大」讀書競賽活動組織獎。
  • 百年浙東學派研究誤區拾零-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代以來,對浙東學派的關注有增無減,湧現出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但在欣欣繁盛之時,大量的錯讀、誤解也隨之俱來。這些誤區既破壞了浙東學派的歷史復原,亦嚴重羈絆中國學術史的研究進程,故有盤點、梳理、反思之必要。     其一,割裂心性與事功。浙東學派最初被朱熹斥為「功利」「重史」,明顯帶有貶低、責難的意味。
  • 長篇歷史小說《蔣翊武》研討會召開-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長沙11月9日電(記者郭超)由光明日報編輯部、湖南省作協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長篇歷史小說《蔣翊武》研討會,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毛澤東文學院舉行。    《蔣翊武》是由國家二級作家蔡德東創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首次出版發行的長篇歷史小說。
  •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2014年11月24日 10: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宗敏 字號 內容摘要: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黃愛平主編的《清史書目》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進行了系統
  • 劉進寶:孜孜不倦致力於敦煌學學術史研究
    敦煌文書與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內閣大庫檔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四大發現,而今敦煌學百餘年來的學術史成為學界關注研究的重要領域。浙江大學教授劉進寶近年致力於敦煌學學術史研究,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學學術史資料整理與研究》。
  • 海外清史研究:歷史、趨勢與問題
    自1644年清軍入關伊始,清朝以及清史研究就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眼光。清朝滅亡百年之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啟動「百年清史學術史」項目,對百餘年來清史研究予以回顧、反思和展望。鑑於海外清史研究的重要性,清史研究所特邀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比利時等國學者撰寫相關國家或地區百餘年來的清史研究學術史。
  • 《陳其泰史學萃編》出版-光明日報-光明網
    「《陳其泰史學萃編》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劉家和、瞿林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彭衛、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楊共樂,華夏出版社社長黃金山等專家學者與會。陳其泰先生長期耕耘於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史等領域。
  • 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舉行
    光明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戶華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日前在京召開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暨《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研討會前,與會嘉賓參觀了清史工程10餘年來的優秀出版成果。
  • 探究清史研究新史料新方法
    近日,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故宮博物院、文化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辦,蘇州大學承辦的中國第17屆清史學術研討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據國家清史編委會副主任朱誠如介紹,自1986年第一屆清史學術研討會召開以來,已經走過31個年頭。
  • 「當代書院的學田在哪裡」-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個當今國內近千家書院和教育界強烈關注的問題,8月9日成為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誌和七寶閣書院聯合推出的論壇的主題,國內書院研究專家學者就此建言獻策。    所謂學田,是指書院和州縣官辦學校所用的田地。設學田以贍學的制度就是學田制。學田製作為中國古代辦學經費的一種恆定來源,始於宋朝,以後歷代均有發展和完善。在學田制實施之初,學田大部分由官府撥給。
  • 《光明日報》第3次刊發我校高旭副教授《淮南子》研究論文
    5月2日,《光明日報》「國學」專版刊發我校楚淮文化研究中心高旭副教授《以儒補道修身治國——<淮南子>「聖人養心莫善於誠」的黃老意蘊》的學術論文,全文2800餘字。這是《光明日報》第3次刊發高旭副教授的《淮南子》研究論文。
  • 第二屆身邊正能量手機攝影大賽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次大賽將充分發揮光明日報「報網端微」全媒體資源優勢,立體宣傳,交叉互動,力求為廣大手機攝影愛好者提供最廣泛的展示平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中國力量。以本次大賽為起點,光明日報社將推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手機攝影大賽,敬請持續關注。  築夢路上,我們需要銳意進取的精神,同樣也需要信念的力量和愛與奉獻的情懷。
  • 專家研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與山東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濟南10月20日電(記者周華、李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顧改革開放40年偉大歷史進程,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山東實踐、山東成就、山東經驗,山東社科論壇——「改革開放40周年與山東發展」研討會20日在濟南舉行。
  • 數萬網友淚祭小亭-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7月27日電(光明網記者張振勝)數萬朵鮮花,數萬支香燭,數萬次祈福,來自新華網、光明網、新浪網、荊楚網、武漢大學網等網站的數萬名網友用這種方式痛別武漢大學學生趙小亭。
  • 「第一屆東亞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魯東大學圓滿召開
    亢世勇副校長在大會致辭中指出,魯東大學有著近百年的悠久校史,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在建設「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發展目標的指引下,堅持國際化引領、產學研用結合,謀求跨學科通聯通用,著眼國際謀思路,在學科建設、科研發展、人才培養、國際化進程等方面皆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 回歸經學視野審視詩學-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書話】    在一個遠離經學的時代,曾經被奉為經典的「五經」,逐漸褪去了神聖光環,回歸其歷史、哲學或文學典籍的學術身份,加之現代學科分治,我們已然習慣將《詩經》看作先民歌謠,視《尚書》《春秋》為古史孑遺。
  • [光明網]「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12月5日,由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研究基地、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山東社會科學》編輯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
  • 國際西臺學大會與西臺學研究趨勢-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首屆國際西臺學大會於1990年在土耳其召開後,每三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十屆。步入新世紀以來,西臺學迅猛發展,不同國家的學者密切合作研究、電子資料庫的建設、新的考古遺址的發現、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運用、西臺學研究隊伍的壯大等,無不是國際西臺學大會上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