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在人類早期的金融活動中發明了最早的股市投機技術,這些技術在以後的歷史中被投機者們反覆應用,樂此不疲。例如:
賣空(Short selling,指賣出自己並不擁有的股票,意圖在股價下跌後購回以賺取差價)賣空襲擊(Bear Raid,指內部人合謀賣空股票,直到其他股票擁有者因恐慌拋出自己的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內部人得以低價購回股票以平倉獲利)「對敲」或「辛迪加」(Syndicate,指一群同謀者在他們之間對倒股票來操縱股價)壟斷式「逼空」(Corner,也稱殺空或坐莊某一隻股票,或囤積某一種商品,指個人或集團秘密買斷某種股票或商品的全部流通供應量,迫使需要購買這種股票或商品的其他買家不得不在其操縱的價位上買進)等。17世紀初,荷蘭的商業貿易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投機活動也到了癲狂的地步,終於引發了一場人類史上首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事件——「鬱金香狂熱」。
鬱金香的原產地可能是中國青藏高原,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土耳其。
16 世紀中期,西歐從土耳其引進了鬱金香,經品種改良優選,荷蘭人對這種豔麗的花卉產生了時尚狂熱。17 世紀初期,荷蘭富人們競相在花園裡展示鬱金香品種,某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催生了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情。鬱金香價位節節上升,往往今天買進,明天就可賺一筆,屢試不爽,引發了羊群效應式的搶購風潮,鬱金香買賣甚至進入了股市交易。許多人把家裡面所有的財物如家畜、生財用的工具都拿去變賣換錢,加入這場泡沫投機。這種以為總是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後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證券、期貨市場),由於人為炒作和投機,人們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進入 1637 年,所有品種的鬱金香價格全線上升,漲到了聳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總漲幅高達 5900%。是年 2 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 6700 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僅有 150 荷蘭盾。
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金融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一旦價格虛高遠離實際,總有人會清醒過來,急於大量拋售回吐獲利,引發信心動搖,其他人就會蜂擁跟從。
1637 年 2 月 4 日,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賣出的狂熱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一夜之間價格一瀉千裡,登時千百萬人傾家蕩產。受害者當中既有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也有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其實貪婪是沒有任何階層界限的。1637 年 4 月,荷蘭政府決定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終止所有合同,從而徹底終結了這場歷史上空前的金融泡沫遊戲。其打擊之大,直接導致之後三年內荷蘭經濟陷於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