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漲500萬倍,比特幣重演鬱金香泡沫?看懂這個不做最後的傻瓜

2021-01-07 陳思進

荷蘭人在人類早期的金融活動中發明了最早的股市投機技術,這些技術在以後的歷史中被投機者們反覆應用,樂此不疲。例如:

賣空(Short selling,指賣出自己並不擁有的股票,意圖在股價下跌後購回以賺取差價)賣空襲擊(Bear Raid,指內部人合謀賣空股票,直到其他股票擁有者因恐慌拋出自己的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內部人得以低價購回股票以平倉獲利)「對敲」或「辛迪加」(Syndicate,指一群同謀者在他們之間對倒股票來操縱股價)壟斷式「逼空」(Corner,也稱殺空或坐莊某一隻股票,或囤積某一種商品,指個人或集團秘密買斷某種股票或商品的全部流通供應量,迫使需要購買這種股票或商品的其他買家不得不在其操縱的價位上買進)等。17世紀初,荷蘭的商業貿易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投機活動也到了癲狂的地步,終於引發了一場人類史上首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事件——「鬱金香狂熱」。

鬱金香的原產地可能是中國青藏高原,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土耳其。

16 世紀中期,西歐從土耳其引進了鬱金香,經品種改良優選,荷蘭人對這種豔麗的花卉產生了時尚狂熱。17 世紀初期,荷蘭富人們競相在花園裡展示鬱金香品種,某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催生了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情。鬱金香價位節節上升,往往今天買進,明天就可賺一筆,屢試不爽,引發了羊群效應式的搶購風潮,鬱金香買賣甚至進入了股市交易。許多人把家裡面所有的財物如家畜、生財用的工具都拿去變賣換錢,加入這場泡沫投機。這種以為總是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後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證券、期貨市場),由於人為炒作和投機,人們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進入 1637 年,所有品種的鬱金香價格全線上升,漲到了聳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總漲幅高達 5900%。是年 2 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 6700 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僅有 150 荷蘭盾。

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金融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一旦價格虛高遠離實際,總有人會清醒過來,急於大量拋售回吐獲利,引發信心動搖,其他人就會蜂擁跟從。

1637 年 2 月 4 日,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賣出的狂熱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一夜之間價格一瀉千裡,登時千百萬人傾家蕩產。受害者當中既有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也有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其實貪婪是沒有任何階層界限的。1637 年 4 月,荷蘭政府決定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終止所有合同,從而徹底終結了這場歷史上空前的金融泡沫遊戲。其打擊之大,直接導致之後三年內荷蘭經濟陷於癱瘓。

相關焦點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
    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最開始是鬱金香在荷蘭的花卉交易市場受到熱捧,鬱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最初,也就是一般的奇貨可居的正常商品交易。直到某一天鬱金香球莖價格增長的速度引來了金融資本的注意,資本的介入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鬱金香市場更加火熱,甚至一個月的漲幅達到20倍。人們開始瘋狂了,越來越多的商人,士兵,平民,甚至皇室都加入了這場造富神話中。太多人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價格早已經超過商品真實價格的無數倍,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可以讓人傾家蕩產的邪惡泡沫。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繼續的瘋狂。
  • 童話財經丨10年翻1300萬倍!瘋狂的比特幣VS鬱金香泡沫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導2021年伊始,比特幣又一次刷新了歷史。截至1月3日,比特幣報價已經超過了3.4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2萬元。24小時內漲幅就超15%,7天漲幅近25%,一個月內漲超90%,而縱觀2020年一整年,比特幣更是暴漲633.43%。
  • 比特幣暴漲至19000美金,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正在醞釀中?
    有很多人都在紛紛猜測,對於逼近兩萬美元大關的比特幣會成為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嗎?當然不止這次漲勢,早在之前大家就在猜想會不會重蹈」鬱金香泡沫「之路,小編曾在一些地方看到詢問比特幣是否會逼零,並且有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重演鬱金香泡沫之路。但這些都是臆想,不能說絕對不會逼零,但未來的市場會如何發展,都是無法預料的。
  • 比特幣史上最大崩盤 荷蘭鬱金香泡沫鏡鑑
    為了緩解常年高峰擁堵的狀況,比特幣網絡需要擴容。2016年8月1日,為了對比特幣的吞吐量、延遲時間、容量、能耗等進行優化,Bitcoin ABC團隊分叉出了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個分叉幣——BCH。比特幣價格長線增長、短線忽上忽下的過山車行情,讓很多人都非常驚訝和詫異。抓住了機會的人在歡呼一夜暴富,而高點買入的人都在後悔沒有把握好時機。拿到首批集成礦機的礦工們,享受著數十倍的收益,而集中出晶片後預定期貨礦機的人很可能收不回成本。不論是曠工還是比特幣炒作者、投資者,都會思考比特幣的合理價格到底在哪裡?其價格的支撐體系又何在?最後能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價格?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對比分析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交易價格劇烈波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著名投資人如巴菲特公開表示比特幣是金融泡沫,索羅斯公開表示比特幣不可能成為貨幣。比特幣是不是新的金融泡沫?通過對比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探討比特幣前景。
  • 比特幣有泡沫嗎?它與鬱金香泡沫的區別在哪?兩者結局怎麼樣?
    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是探討比特幣歸零的一篇文章,沒想到迎來很多人的討論,並且有些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歸零。讓萬象意外的是,其中不乏拿鬱金香泡沫來說事的,並且會說比特幣跟鬱金香一樣會走向泡沫之路。一說到泡沫,就讓萬象想起鄧紫棋那首歌:愛就像泡沫,一觸就破。話說,泡沫就一定會破嗎?在萬象的世界觀裡,泡沫無處不在。
  • 比特幣逼近兩萬美元大關,是新一輪鬱金香泡沫嗎?
    1637年2月初,鬱金香球根價格突然暴跌,價格僅剩下高峰時的百分之一。荷蘭各都市陷入混亂,不少投資者同時身兼債權和債務人。議會和市政府隨後展開行動,最後做出了「在調查結束之前保留鬱金香的交易」的決定,這個決定使得票據失效,卻很快地把問題解決,留下少數的破產者和暴發戶,鬱金香狂熱時代就此結束。
  • 比特幣突破4萬美元大關 又一個瘋狂的「鬱金香」式泡沫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比特幣突破4萬美元大關 又一個瘋狂的鬱金香式泡沫 美國國會大廈暴動和民主黨全面執政背景之下,周四比特幣價格再次加速上漲,首度飆破40,000美元。現在流通中的比特幣總價值超過7400億美元,加密貨幣總價值超過1萬億。
  • 鬱金香泡沫,商業炒作,投機取巧,羊群效應,喪失理性,傻瓜接盤
    每次談到房地產,是不是就會有人聯想到泡沫,那到底什麼是泡沫呢?咱們今天就從一朵花產生的泡沫聊聊。對,你猜的沒錯,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與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的不同,鬱金香泡沫的產生並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基本是民間投機產生的。
  • 比特幣的鬱金香泡沫,卻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財富密碼
    來源:美股研究社「鬱金香泡沫」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泡沫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毫無內在價值」的鬱金香的價格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上百倍的暴漲暴跌,這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重大金融泡沫」,也成為「暴漲暴跌」的代名詞。
  • 共享單車正在重演「鬱金香泡沫」?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荷蘭,由於外形明豔富麗,開始受到人們的追捧,富人們競相在花園中展示其稀有品種,一些珍品賣出不同尋常的高價, 1635年一種叫Childer的鬱金香品種單株賣到了1615荷蘭盾的天價,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面對如此暴利,全部的人都陷入了一種投機的狂熱,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
  • 歷史上三大泡沫告訴你遠離比特幣
    歷史上出現了三次最瘋狂的羊群效應:荷蘭鬱金香熱、法國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國南海泡沫。根據1926年的《政治經濟詞典》,在前現代,泡沫的定義是「任何與高度投機相關的不正常的活動」。簡而言之,泡沫就是價格瘋狂上漲,到最後再瘋狂地下跌。泡沫發生的原因包括羊群效應、非理性行為、自欺欺人以及盲目從眾。
  • 對比數字貨幣價格走勢和歷史上五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的規律
    Odaily星球日報研究院整理並分析這五大資產泡沫的共性規律,並對比了比特幣價格走勢,發現這些曲線有諸多相似之處。五大資產泡沫事件1. 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The Tulip Bubble)17世紀30年代,荷蘭產生「鬱金香泡沫」。
  • 以鬱金香之名義,毀比特幣之名
    首先,我們就來試圖探究一下鬱金香泡沫的本質。關於它的描述,大概有三個版本。一、卻有此事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593年,一位植物學家把一顆神奇花朵的球莖從土耳其帶到了荷蘭,人們對新品種充滿好奇。泡沫持續了3年,直到有一位水手在一次宴席上,把一顆鬱金香的球莖,當成配菜洋蔥吃了。洋蔥一般的球莖,真的有那麼高的價值?少數人的懷疑迅速擴散成大恐慌,政府也無力控制,最後鬱金香球莖,真的跌成了洋蔥價。此後,荷蘭陷入漫長的蕭條。
  • 21世紀的鬱金香泡沫?高盛稱比特幣不是一種可行的投資工具
    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據媒體報導,在周三與客戶的交流會上,高盛分析師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比特幣(或者任何加密貨幣)都是不可行的投資工具。在簡報中,高盛指出,「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都不適合作為資產類別,而是一種證券。」
  • 比特幣的迷思:泡沫還是狗頭金?
    作者:格隆匯·無意之鎖一、洪荒怪獸--比特幣 近期,比特幣波動巨大,在12月7日漲至16601美元觸及新高后,大跌12%至14660美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比特幣期貨上線後,比特幣又迎來不小的異動,甚至因波動的異常巨大,連續觸發熔斷機制。
  • 鬱金香效應:不在泡沫中重生,就在泡沫中死去
    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結果卻是成千上萬的家庭傾家蕩產,這就是人類歷史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鬱金香泡沫。01公元17世紀上半葉,荷蘭在歐洲的地位非常特殊,當其他歐洲國家還深陷在三十年戰爭中無法恢復元氣時,荷蘭已經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 鬱金香泡沫,比特幣和區塊鏈也會有真的泡沫嗎?
    前言: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荷蘭曾經發生過鬱金香狂熱,最後泡沫破滅。而本文則表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狂熱,並非所有荷蘭的階層都捲入其中,之所以荷蘭鬱金香泡沫如此著名,很大程度是因為宣傳的原因,有一些人將其影響故事化,並放大,從而導致這種敘事的延續。
  • 比特幣必然崩盤,但誰會成為接盤俠?
    「數字黃金」、「新的鬱金香狂泡沫」、虛擬貨幣。不管你在如何的貶低它,比特幣的價格都在一路飆漲。這種看起來並沒有太多實際價值的物品,以近乎火箭似的速度上漲,讓人不禁想起400多年前的鬱金香泡沫,雖然標的不同,但它們的共同邏輯就是:總有更傻的人準備付更高的價格。每當價格完全脫離內在價值的時候,傻瓜就不夠用了。
  • 專業人士:比特幣本身不是騙局 只是淪為騙局的工具
    比特幣再瘋狂  鬱金香泡沫重演?  實現逆襲和炒著玩,這幾乎是比特幣玩家們最初的兩種集體寫照,交易網站的數據顯示,最早在2010年8月有據可查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價格為0.0007美元一枚,對比現今5000美元的價格,狂漲了700多萬倍。  這次比特幣價格的大反彈,實際上是整個幣圈投資者的一次避險性大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