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兩縣,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均由成都劃入

2020-12-04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南內陸、長江上遊,商周時期東為巴國,西為蜀國,因此有「巴蜀」之稱,兩宋時置「川峽四路」而得名「四川」,簡稱「川」或「蜀」。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不僅歷史悠久且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燦爛的「巴蜀文化」,現在仍為我國資源大省、人口大省、經濟大省。

現在,四川省共轄有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共二十一個地級行政區,其中德陽市為四川十八地級市之一。德陽,地處四川成都平原腹地,為古蜀名城,是著名的三星堆所在地。1983年地級德陽市成立,綿陽地區德陽、中江、綿竹及成都市廣漢、什邡共五縣劃歸新設地級德陽市,現在德陽市共轄2區4縣(含縣級市),其中由成都市劃入的廣漢、什邡兩縣都為縣級市。

廣漢市,位於成都平原東北,地處「天府之國」腹地,現為四川省縣級市,由德陽市代管。廣漢,歷史上曾為古蜀中心,是三星堆遺址所在地,秦時就已置縣且為最早的益州治所,自古就有「益州門戶、蜀省要衢、通京孔道」之稱,被譽為「川西明珠」。廣漢設縣於西漢初,稱雒縣,因「縣南有雒水因以為名」。

雒縣隸屬於廣漢郡,郡治乘鄉(今廣漢境內),漢武帝設十三刺史部,雒縣為益州刺史部治所,後廣漢郡移治梓潼。東漢初,廣漢郡移治雒縣,此時雒縣為益州、廣漢郡治所,到東漢末,益州刺史部才移治成都。自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於雒縣設漢州,唐、宋、元時雒縣均為漢州治,明初省雒縣入漢州,漢州轄有什邡、德陽、綿竹等三縣,隸屬於成都府。清雍正年間散州不再領縣,漢州仍屬成都府,民國初降州為廣漢縣。

建國初,四川並未設省而是分為川東、川北、川西、川南四大行署區,廣漢縣隸屬於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1952年四川省成立後屬四川省綿陽專區,1953年改屬溫江專區。1983年3月,溫江地區撤銷後轄縣併入成都市,廣漢縣隨屬之,但僅五個月後的同年8月即劃歸新設德陽市。1988年,廣漢升格為縣級市,仍由德陽市代管。

什邡市,地處成都平原,為四川省縣級市,由地級德陽市代管。什邡為蜀中名城,曾因大禹的足跡被譽為「禹跡仙鄉」,西漢初曾為名將雍齒的受封之地,因此什邡又有雍城之稱,此外這裡也是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秦代水利學家李冰的仙逝之地。

什邡,古稱「十方」,西漢初為什方侯國,漢武帝時國除為縣,南北朝時併入雒縣。唐初,雒縣分置什邡縣,唐、宋、元、明及清朝均為漢州所縣。清雍正後,漢州不再轄縣,什邡縣為成都府所轄。建國初,什邡縣隸屬於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後屬四川省綿陽專區、溫江專區、溫江地區,1960年至1963年也曾短暫併入廣漢縣。1983年3月,溫江地區撤銷建制後,什邡縣劃歸成都市,同年8月與廣漢縣一同由成都市劃歸新設地級德陽市。1994年,什邡縣升格為縣級什邡市,仍由德陽市代管。

相關焦點

  • 邯鄲兩縣,歷史悠久且為兩千年古縣,原均屬山東
    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古為冀州之地而簡稱「冀」,戰國時為燕、趙之地,又被稱為「燕趙大地」,自古是英雄豪傑輩出之地。河北歷史悠久,自古為華夏腹心,省內歷史文化名城、古縣眾多,尤以中南部古縣最為密集,且著名的趙國故都邯鄲就位於此。邯鄲,戰國為趙國國都,兩漢時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現在是河北省地級市,共轄有6區12縣(含1縣級市)。
  • 山東這兩個縣,均以陰為名,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是你家鄉嗎?
    山東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地處黃河下遊,渤海、黃海之濱,自古為華夏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古九州」之青州、兗州、徐州這三州之全部或部分就位於今山東地域,由此可見山東在中華民族誕生、成長曆程中的地位。
  • 河南兩縣,均以「津」為名,都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
    河南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位於今河南境內,其中洛陽更是可與西安比肩,而河南省所轄的千年古縣更是眾多。河南地跨黃河、長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其中黃河兩岸更是古代中國的中心,所以「津」(渡水的地方)十分重要,河南許多地名以「津」為名,現在河南省仍有兩個縣以「津」為名,均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歷史上也都為黃河之上的重要的渡口。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黃河南岸,為河南省地級洛陽市轄縣,是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現在有爭議)。
  • 廣東一縣,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是六祖故裡
    廣東歷史悠久,秦平嶺南後設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廣東大部屬南海郡,秦末趙佗自立建南越國,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又廣設郡縣,而今新興縣建制就始於此時。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地處雲浮市東南部,資源豐富、交通優越,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千年古縣」,是六祖慧能故裡。
  •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其中伊川、欒川、潢川及淅川這四座以「川」為名的縣,就均為歷史悠久之地,僅一座不是千年古縣。伊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南面,為我國著名古都洛陽市轄縣。
  • 新世紀,福建這個縣撤銷,為千年古縣且與地級市同名
    福建歷史悠久,古為閩越之地,秦漢時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福建省內孕育了眾多的文化名城、古縣,進入新世紀以來,福建所轄九大地市經濟發展均十分迅速,城區面積多有擴大,也有的地市撤縣以增加市區,其中就有千年古縣莆田縣就被撤銷。
  • 安徽這四個以陽為名的縣,歷史悠久且其三為千年古縣
    安徽各地歷史上曾分屬不同文化、地理區域,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以南京為中心設直隸(後為南直隸),清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初析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省才自此形成。安徽儘管設省較晚,但省境各地歷史都非常悠久,文化也非常多元,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比如安徽省僅有的四個以「陽」為名的縣,其中三個就為千年古縣,另一非千年古縣的縣歷史也非常悠久。
  • 廣東一縣,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為建國後由廣西劃入
    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古為百越之地,秦始皇南徵嶺南後始納入華夏版圖,秦時分屬南海、桂林及象三郡,大部屬南海郡。自秦納入華夏以來,廣東儘管遠離中原,但大一統時期均為中原王朝所轄,經過兩千多年的開發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現在更是我國經濟歷史最強的省份。
  • 山西這兩個以關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其一為千年古縣
    山西省位於中國華北內陸,黃河中遊東岸,位於太行山西邊,因此被稱為「河東」,名為「山西」, 山西省區域像東北斜西南的四邊形,國內群山重疊,丘陵起伏,溝縱橫,稱為「表裡山河」,重要關口很多,現在山西省有兩個縣以「關」聞名,分別是壺關縣、偏關縣,山西這兩個以關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其一為千年古縣。
  • 江蘇一縣,建國後由山東劃入,現為徐州所轄且歷史上曾為州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地處黃海之濱,跨長江、淮河,自古就為「魚米之鄉」,也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現省會為南京市。
  • 安康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千年古縣
    陝西大部為黃土高原,南部則是我國著名的山脈秦嶺,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眾多,其中地處秦巴山區的安康市就為歷史悠久之地。安康,古稱西城、金州,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水橫貫東西,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現為陝西省地級市。
  • 江蘇一縣,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別稱鹿城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段,地處長江下遊、黃海之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江蘇古屬徐州、揚州,自古為魚米之鄉,儘管設省較晚,但開發很早,其省會南京市更是我國歷史上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而江蘇省崑山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現為江蘇乃至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崑山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地處蘇州、上海之間,為江蘇省縣級市,由地級江蘇省代管,2011年被列入江蘇省直管縣(市)試點。
  • 河南這五個以陽為名的縣,都歷史悠久,均為兩千多年古縣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遊,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是中國早中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中原」「豫州」之稱。河南歷史悠久,是華夏腹心之地,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於今河南境內。我國古代地名多以山、川為名,其中山南、水北為陽,今河南省境內就有眾多以「陽」為名的縣,數量多達十多個,其中就包括濮陽、淮陽、舞陽、正陽及泌陽這五個縣。這五個縣都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建制史均在兩千多年以上。濮陽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的魯豫兩省交界處,瀕臨黃河,是我國著名的產糧大縣。
  • 福州七縣中有六縣為千年古縣,不愧歷為福建中心
    福州市,位於福建省東部、臺灣海峽西岸,地處閩江下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福建省政治、文化中心,現為福建省省會。福州歷史悠久,福建省最早的建制就出現於此,不僅現在是福建的政治中心,歷史上也長期為福建地區的中心城市。
  • 甘肅這一千年古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單字縣,清代時為直隸州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黃河上遊,北與蒙古國接壤,同陝西、寧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區相鄰,有著名的河西走廊且自古處於絲綢之路要道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甘肅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且地形、地貌多樣,今省會為蘭州市。
  • 龍巖五縣中有三個為千年古縣,歷史上均屬汀州
    龍巖市,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地處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處,通稱「閩西」,歷史上為「八閩」之汀州大部及漳州北部地區,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之地,為客家人形成的重要區域和聚居地,其中長汀更有「客家首府」之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福建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安徽一縣,歷史悠久為徐州「老八縣」之一,建國後由江蘇劃入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內陸,地跨長江、淮河,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且文化多元,今省境歷史上長期分屬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也未處於同一政區,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才與今江蘇、上海同屬南直隸。清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分設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正式設省,省名取自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安徽、江蘇兩省分設後省境較為穩定,當時省境與今省境僅有四個縣的區別,此為建國後為加強洪澤湖管理而互換了兩個縣,其中蕭縣由江蘇劃入了安徽。
  • 保定兩縣,以州為名且均為千年古縣,其一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州」
    保定歷史上曾長期為河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其在清朝初期更是成為直隸省會,並作為直隸(河北)省會長達三百餘年,建國後也曾兩次為河北省會,素有「冀北幹城、都南屏翰」之稱。現在,保定市為河北省十一地市中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也是河北所轄地市中轄縣最多的地級市,共轄5區19縣(含4縣級市),這十九個縣中有四縣為單字縣,而以「州」為名的縣也有兩座。
  • 建國後,安徽這一縣由兩縣合併組建,縣名為兩縣首字
    、縣眾多,今省內數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古縣眾多,兩千年古縣也不少,但也有的縣設於新中國成立後,比如今池州市所轄的東至縣,其就為建國後以兩個千年古縣合併組建,縣名也取自東流、至德這兩個千年古縣縣名的首字。,跨長江平原和皖南山區,雖然歷史悠久,為近代名人周馥、許世英、周學熙等故裡,但自古無大的建制,南北朝時短暫置縣,唐朝始有穩定縣治,而今東至縣更是成立於新中國成立之後,為兩個千年古縣東流、至德合併而來。
  • 河北五縣,以河為名且均為千年古縣,縣名分別因何而來?
    自元定都北京(大都)以來,河北多為京畿之地,省會、省境多變,現在的河北東臨渤海,西依太行,北為燕山及張北高原,是我國唯一兼有海濱、湖泊、平原、丘陵、山地及高原的省份。河北境內河流眾多,分為海河、灤河、內陸河及遼河四大水系,現在河北以「河」為名的縣有五座,分別為香河縣、清河縣及縣級河間市、三河市及沙河市。這五個縣均為歷史悠久之地,縣名分別因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