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人口結構老齡化危機,國家已經於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並積極鼓勵與引導只有一個孩子的夫妻生育二孩。然而,從新生兒出生數量及出生率來看(2019年新生兒出生率為10.48%,為歷史新低!出生數量為1465萬,遭遇「3連跌」),二孩政策的功效並不明顯。
於是,各地的「催生」招數持續加碼,通過生育津貼、帶薪產假、延長陪產假、生育醫療費等等福利方式激勵大家生育二孩。不過,對於年輕的夫妻群體而言,類似這樣的「催生」方式並不奏效,甚至,「丁克夫妻」的數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由此可見,不想生、不願生的觀念恐已「根深蒂固」,面對因人口老齡化可能會引起的「斷層危機」,有專家提議放開「三胎政策」,鼓勵大家積極生育。
對於這樣的提議,不少網友(包括小編在內)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二胎「催生」的效果並不明顯,再放開「三胎政策」,意義又有多大呢?從具體數量上來說,又有多少夫妻會選擇生育第三個孩子呢?這恐怕也是一個未知數。儘管「三胎政策」尚存爭議,但是有專家表示,「三胎」建議並非不切實際,也並不是幻想,甚至2021年都存在放開「三胎」政策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連,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的同時,也是經濟貿易體量大國。毋庸置疑,老齡化的快速加劇不僅會減少勞動力供給,降低勞動生產率,同時也會制約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專家認定放開「三胎」的意義重大,不僅有利於優化人口結構,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當然,對於專家這樣的提議,網友們也提出了一些「反對」的聲音。有網友稱,當前大家生育「二胎」的積極性都不高,放開「三胎」其實意義不大,真正想生、能生的無非還是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像一般的普通家庭,不要說「三胎」了,恐怕連「二胎」他們都不願意。因此,從這個方面而言,真正能夠「助生」的恐怕就是解決生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吧!
現如今,生養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呢?從出生那一刻起,尿不溼、奶粉、輔食、衣服等等一系列的日常開支,再到孩子上學之後的學雜費、補課費、生活費等等,這一系列的開支都需要經濟條件作為支撐。
不誇張地說,從孩子0歲~18歲,父母所付出的經濟成本要50萬起步,而如果是2個孩子,則這個數字翻倍。因此,透過這個角度看待問題,解決最核心的養孩子的成本難題,全面二孩甚至「三胎」政策的成效便會日益凸顯。否則,即便是放開「三胎」,意義也不大,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