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公開資料顯示:經歷了2015年和2016年「全面二孩」的紅利期後,2017年全國新生兒數量僅為1723萬人,增長曲線開始掉頭向下。2018年全國新生兒數量又減少了200萬,到了2019年,新生兒人數只有1465萬人……從總和生育率來看,我國育齡婦女數據已經從建國初期的6.05,降至2105年的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一半;而去年的人口生育率只有10.48%,創下最近20年的最低水平……正如專家所講:「人口警報」已經正式拉響,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居然也要警惕「人口斷崖」了。
正如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所講: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我國人口發展要進入關鍵轉折期了。這一背景下,「三胎」的呼聲越來越高,以恆大首席任澤平為首的專家們也提出了「放開三胎」的建議。表面來看,「放開三胎」確實有理有據,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資源問題;況且「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未變,「三胎」並不會令剩餘人口形勢突變。然而如果目光放長遠,不管是「二孩」還是「三胎」,實行起來都沒那麼簡單。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新生兒中,「二孩」的佔比高達5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雖然人口形勢不容樂觀,部分中國家庭的生娃動力依然十足;也就是說,如果「三胎」全面放開,大概率仍然會引領一波生育小高潮。這麼看起來,「三胎」政策似乎大有可為,甚至越早實行越好;然而另一組數據或許更加發人深思:仍然是去年,我國「一胎」的生育率只有4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孩子的人再要孩子相對容易,而小兩口要一胎卻往往需要更大「勇氣」。
如果這一數字還不能令你明白,下面這組數據或許能夠更加清楚認識:2016年時,中國一胎出生人口為981萬人;而僅僅3年之後,我國的一胎出生人數就大跌至593萬人。這就再次驗證了剛才提到的問題:年輕夫妻的生育動力十分欠缺,「一胎」才是人口問題的重點!也就是說,每次生育政策的變化,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注入新鮮血液;然而對於不少中國年輕家庭來說,「N胎」政策卻並不令他們關心,他們更糾結的是「要不要生」。
如果是一二十年前,人們晚婚晚育的原因,還大多是「響應計劃生育政策」;然而時過境遷,年輕人的「自覺程度」超乎想像,甚至就連「催生」都不太管用——這才是中國新生兒數量逐年減少的問題所在,也為中國家庭人口分化埋下了一定「隱患」。可能這時很多網友會說:既然知道問題所在,那麼直接促進一胎生育,所有難題不久迎刃而解了嗎?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在生兒育女方面還是比較傳統的,「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等思想十分普遍。然而即便如此,生一胎的人數仍然比例不高,去年更是被二胎人數完全壓制。這樣的情況著實有些「不正常」:都說「無後為大」,難道這麼多年輕人連第一個孩子都不想要?事實當然並非如此,在筆者看來,主要是下面兩大「問題」難以解決:
其一、經濟壓力
如今國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過對於很多剛入社會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基本壓力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沒有家人幫助的情況下,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往往會很快達到人生當中的一個高峰,對於工作、結婚、買房、買車、生子基本上會成為很多年輕人身上的「五指山」。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將生娃的規劃一拖再拖,甚至索性「不生」,導致一胎的數量將至低位。
其二、時間壓力
大家都知道,如今雖然很多公司的工資待遇不低,不過工作量也很重;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剩下的時間確實不多,根本沒有什麼精力照看孩子。因此,家中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很多年輕人為了不丟掉工作或者保持競爭力,只得暫時不要孩子。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些因素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影響最大:如果足夠富有,完全可以僱專職保姆看娃,根本不會有那麼多的顧及。只不過「現實很骨感」: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恐怕並那麼多資本兼顧;尤其是在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值錢,很多年輕人「不願生也不敢生」。因此,不少專家預計:未來的人口政策,將持續關注「一胎」,多胎的放開只是「附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