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預測,2020年之後,中國的出生人口即將進入快速下滑期。2016年二胎政策出臺之後,經過四年的落實,生育率下降的勢頭並未如期遏制。因此,有專家建議放開三胎。
可是,開放三胎就真的有用嗎?
不堪承受的教育壓力
李洋(化名)是一位年輕父親。當我問他願不願意生三胎時,他笑著擺了擺手:「沒必要。三個太多了,照顧不過來。」
他說,三個孩子生得了,養不起。
今時不同往日,過去人們都說「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很窮,窮有窮的養法,多一個人無非多一張嘴。只要撐到孩子成年,那麼多個人就多一分勞動力,家庭經濟情況就會好轉。
「人多是非多。跟太多親戚打交道費心費神,我也不想讓孩子人情纏身。」李洋補充說。
時代變了,過去的優勢在現在人看來一無是處。
經過獨生子女的年代,大家都意識到:少生精養,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若是按過去只生養不教育,孩子生出來了,長大後怎麼辦呢?
相比過去,現在的家長在孩子教育上不僅付出金錢,更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
確實,家庭才是最好的學校。一般學校的老師要照顧五十名左右的學生,精力被分散,而家長沒有這種問題。更何況學生不斷成長,老師也會不斷更換。只有家長才能長久陪伴。
可是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成為很多家長的困境。前段時間江蘇家長怒而退群,正是由於家長的教育壓力不堪重負所致。
我有一個親戚,她的孩子今年剛剛上小學。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想讓我幫忙寫一個三分鐘的英語演講稿。我一開始以為是公司年會節目之類的活動需要,可等我問下去才知道,原來這居然是她家孩子的作業!
我第一次學英語是在小學三年級。一年級時我連漢語拼音都還拼不好,可是現在有的孩子已經要寫三分鐘的英語演講稿了,我不禁愕然且羞愧。
誠然,縱觀年少有為的同輩,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大多與眾不同。
真正能從一般教育中脫穎而出的總是少數。現在的精英教育,即便是幼兒園,一年學費都要十幾萬元,更遑論高等教育了。
「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誰不想讓自家孩子未來成為人中龍鳳呢?在教育壓力日益沉重的現在,多生一個孩子就是多一份高額的教育支出,多一份沉重的愛與期盼。
生活不易,何苦自尋煩惱?
可以想見,教育成本一日不降,生孩子的欲望就一日不會增長。
生育帶來的女性職場困境
由於男女生理差異和一些刻板印象,女性生育後的職場之路充滿荊棘。
在我前一份工作面試時,與我同時面試的還有一位孩子的媽媽。她為了撫養孩子辭去了原本的工作。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她才能安心再去上班。
在面試過程中,我聽到了她的自信。工作內容對她而言不在話下,因為她有過相關工作經驗。而且她談吐得體落落大方,讓我這個舌拙口訥的畢業生自慚形穢。
一周後,我收到了錄用通知。進入公司後,我才發現那位幹練的年輕母親並未成為我的同事。
根據瑞典學者Kleven、Landais和Soggard研究統計,1990-2006年之間從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學員,在畢業12年後,男性的工資約是女性的兩倍。
在畢業後第一年,男女薪資還沒有差異。但到了第六年,女性的平均薪資不僅不再增長,甚至開始下降。而男性的薪資還在增長。
為了驗證生育與女性收入的相關性,三位學者還將生育的女性與不生育的女性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選擇不生育的女性收入一直在增長。
為何生育後女性會陷入這種職場困境?
首先,這是企業的逐利天性所決定的。正如之間我談到的那個母親,她為了生孩子辭去了原本的工作,那誰能保證她不會生第二個孩子?誰又能保證她不會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辭職呢?
此外,文化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很多男性不希望自己的收入低於妻子,仿佛只要妻子的收入高於自己,便有吃軟飯之嫌。也有不少女性認為自己收入低於丈夫理所應當。於是男性玩命工作,女性則潛移默化中把自己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家庭。
總而言之,這種「生育的懲罰」也是生育意願不斷下降的原因。這不僅關乎女性,更關乎整個家庭:妻子收入降低,丈夫為了補償這種損失拼命工作,無暇關注家庭。就這樣,可怕的「喪偶式育兒」誕生了。
生育之路,任重道遠
縱使開放三胎,也只有要二胎的人才可能生。然而,不僅很多人不願意要三胎,甚至有很多年輕人連婚都不願意結了。
據統計,我國的單身青年人口已接近2.4億。
我們這些90後年輕人,大抵仍對愛情和婚姻抱有幻想。婚姻應該體面,所以流離在單身公寓的租客不配擁有。婚姻應該浪漫,所以「搭夥過日子」不可忍受,唯有期待天命之人。
即使跨過了重重難關,也還可能因為工作而摧垮了身體。
據數據顯示,中國已婚夫婦不孕不育發生率高達12.5%-15%。大部分在於後天原因,比如環境汙染、過度熬夜、工作壓力、不良習慣等。儘管不少不孕不育問題可以解決,但仍有不少情況無法治療。
總而言之,這是關乎人一生的大事。單純的開放三胎,不意味著阻礙生育的因素就不存在了。即便是開放四胎、五胎乃至全無限制也不行。正如作詩「功夫在詩外」,提高生育率也「功夫在生育政策外」。
單純開放三胎,沒用。
文 | 笑也
插圖 | 圖蟲創意
插畫|白勺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