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老青年。
經常有朋友問我同一個問題,就是我的魚缸可以養多少條魚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大家知道養魚密度不能太高,否則由於高密度的飼養會讓水中溶解氧不足,魚缸裡的魚兒就容易出問題。
正常的魚缸水體裡的溶氧度在5ppm,而溶氧度小於3ppm的時候魚兒可能會出現浮頭現象甚至跳缸。如果水中溶氧度小於1ppm則可能造成魚缸裡的魚兒大量死亡。
所以了解自己的魚缸最多能養多少條魚還是很有必要的。
水族界有個比較公認的算法,那就是一升水養一公分長的一條魚。這個經驗性的算法展開來解釋,比如10升水就可以養10公分長的一條魚或者1公分長的魚我們可以養10條。
水族新人們在搞清自己的魚缸能養多少條魚,前提條件是就必須知道它魚缸裡水體的體積。
一般我們養魚的魚缸是矩形的玻璃缸,所以以釐米為單位按照長×寬×高/1000來計算就能得出魚缸的容積大小,進而推算或估計出水體的大小。
很多時候一些商家會只是強調魚缸的體積,並以此為依據判斷水體的大小來推斷飼養魚兒的多少。
一些粗心的魚友往往全憑這樣的經驗來判斷水體的大小實際上是不對的,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推算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影響水體大小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魚缸的水位高度,鋪設底砂的厚度,過濾形式的選擇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這個水體的大小變化。
所以太過粗略地計算出的水體大小與魚只的飼養密度就會出現偏差,如果飼養的是對水體溶氧度有較高要求的觀賞魚類,則很容易引起悲劇發生。
說完了水體,我們再來聊一下如何測算魚兒的長度要如何測量。
一般的水族經驗是從魚的嘴部前緣至魚兒的尾巴與身體的結合部之間的距離做為魚身的長度。
下面老青年通過近期百家號後臺魚友私信諮詢我的具體實例來詳細解釋一下具體如何確定魚缸合適的飼養密度。
第1個例子是一個魚友家裡的一個圓形玻璃魚缸。這個魚缸不能像矩形玻璃魚缸那樣通過簡單的計算而得出體積。而這位魚友也不清楚魚缸到底是多大體積。
老青年建議他用農夫山泉的瓶子一瓶瓶的測量一下具體的容量。結果這位老哥用進口巴黎水的瓶子來計量,然後告訴我說大約2.5加侖。
歐標的單位我們需要轉換一下,1加侖大約3.8升水,那麼這個魚缸的體積大概是2.5×3.8=9.5升水,但是我們不可能把魚缸水裝滿到溢出的情況,所以保守一些這個魚缸最多裝9升水。如果裸缸飼養小型燈科魚或孔雀魚的話,按照平均體長2.5cm來測算的話,大概能養3~4條魚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數量。
還有一個魚友是這樣的情況,他有一個60cm×40cm×40cm的標準缸,裡面已經養了兩條成年體長8公分的金魚,還想買幾條是5公分的金魚,問我大約再買幾條合適。
那麼我們這樣計算,兩條8cm的金魚需要2×8=16升水的體積,而這個標準缸平時的水位只有30cm,它實際的水體體積則是6×4×3=72升水,那麼現在多出的水體是72-16=56升水,如果飼養5cm的魚則可以再添加11條。
但是這個魚友的飼養情況是沒有任何過濾和增氧設備,如果按照上面的計算結果去飼養很容易因為溶氧度過度或者水體變質而發生悲劇。
老青年建議他最好添加一個上濾或者是濾桶+增氧沙頭來建立和加強循環系統,這樣才能讓較高密度的飼養不會出現意外,否則只能降低飼養密度的方式來減低風險。
最後老青年還要說一下,有些魚觀賞魚品種的生長速度特別快,比如草金魚一年時間就能從5cm長到10cm以上,所以開始養魚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計劃好魚兒長大的情況,否則一開始就大密度飼養,後期則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麻煩不斷。
好了,今天的短文內容老青年就介分享到這裡了,歡迎大家在百家號裡留言交流,我們一起探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