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資產規模回歸雙位數增幅在零售轉型深水區裡重啟對公擴張

2020-12-14 同花順財經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劉筱攸)如果從資產規模的角度來看,平安銀行業績已現全面復甦跡象――不再是「背著包袱收著打」,而是「掙開束縛放手幹」。

經過去年的資本補充,截至2019年末,平安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3.9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2%。對比往年數據,2017年末、2018年末時,平安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幅分別為9.99%、5.2%。也就是說,2019年是平安銀行這屆管理層班子接手後,該行資產規模增速首度重回雙位數的重要年份。

再看盈利表現,平安銀行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達到18.2%,淨利潤同比增長13.6%。在上市銀行去年盈利普遍駛上快車道的行業大環境下,「淨利潤」並不足以體現出這家銀行的亮點。

平安銀行2019年最可圈可點的,是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2019年,該行全年股價上漲77%,漲幅領跑銀行板塊,北上資金流入規模在兩市排名前三;2019年9月,該行260億元可轉債成功轉股,轉股率接近100%,從開始轉股到觸發有條件贖回僅用19個交易日,刷新市場記錄。

在近日召開的平安銀行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除對財務指標和經營業績進行剖析之外,這場業績發布會還向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觀察維度:這家集投行眼中「零售黑馬、對標網際網路公司的科技新兵、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寵兒」等標籤於一身的銀行,在零售轉型邁入深水區的當口,又將使出怎樣的殺手鐧?

業務結構:大零售與大對公「六四開」

自掌舵平安銀行以來,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狠抓零售業務,三年來不遺餘力地給零售做加法、給對公做減法,使其零售業務成為資產投放、盈利貢獻的絕對支柱。

2019年,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營業收入達到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58.0%;零售業務的淨利潤達到194.93億元,同比增長13.8%,在全行淨利潤中佔比69.1%。

平安銀行去年全力發展「基礎零售、私行財富、消費金融」三大業務模塊。就在今年1月初,其零售資產管理規模(AUM)餘額突破了2萬億元,較去年初大增41.2%。貸款投放方面,該行截至2019年末的零售貸款餘額約為1.3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0億元,增速為17.6%,超過全部貸款增速1.3個百分點,超過對公貸款3.1個百分點。

但這樣的「打法」正在發生改變。即平安銀行不再一昧地壓降對公業務,而是重啟對公擴張。其實,拐點已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上開始呈現,該行對公貸款餘額在去年四季度增加900億元,同期對公存款餘額增加1200億元。

若從2019年全年來看,平安銀行的對公存款、貸款規模同比分別增長了11%和15%。其中,對公存款還創出過去三年來最好水平,較年初增長了1863億元;貸款佔比則重回四成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去年加大了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醫療健康、綠色環保、清潔能源等重點行業的客戶授信佔比為46.9%。

當然,對公業務迎來重啟,與平安銀行去年積極「補血」不無關係。平安銀行在2019年先後完成260億元可轉債轉股、300億元二級資本債和首期200億元永續債,截至2019年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9.11%、10.54%及13.22%。

「我們會繼續深化零售轉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這三張名片。這也是三個零售轉型的具體著力點。」謝永林強調說。

「補充資本以後,對公業務有了新動能,但我們會繼續保持零售和對公『六四開』比例不變。」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說。他還表示,現階段對公業務在存款派生、提供優質資產、客戶獲取上,對零售業務也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持。未來,平安銀行將提升零售對公的協同效率,全面打通零售和對公的組織利益和個人利益,支持相互之間轉借客戶交叉銷售,交叉銷售的業績將與收入掛鈎。

胡躍飛舉例說,平安銀行會通過制定KPI來強化督導追蹤的機制,鼓勵零售市場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結隊拓展商超收單,比如在汽車4S店、零售藥店等零售客戶相對集中的市場。

科技大旗:7500名科技人員撐起怎樣的可能性

三年來,平安銀行對內對外不斷輸出並強化「科技引領」概念。科技對於這家坐擁3.94萬億元資產規模的股份行,究竟起了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在該行2019年年報中找到了答案。首先是獲客,平安銀行三年來網點數下降1.3%,但客戶數增長近1.5倍;線上客戶經營陣地口袋銀行的月活量增長2倍多。

此外,科技讓平安銀行的作業效率和人均產能大幅提升。去年,該行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審批從傳統30天減少到最快26秒,放款用時從3天減少到最快10秒,貸款利率下降近200BP;同時,零售人力產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人均營收同比增長17.7%。

截至2019年末,平安銀行的科技人員(含外包)已經超過7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34%。2019年,該行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35.8%,用於創新性研究與應用的科技投入達10.91億元。

一個更為鮮活的例子是,當天通過視頻和電話參加該行業績發布會的人數在最高峰時超過了27萬,觀看入口之一就是該行最為看重的線上客戶經營陣地――口袋銀行APP。口袋銀行註冊用戶數在去年末達到8946.95萬戶,同比增長43.7%;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3292.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3.5%。

「我們現在零售端的客戶服務,有87%是通過AI智慧機器人完成的,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過去一個月,我們給(集團)壽險隊伍搞直播,一個月有6萬壽險代理人在線上觀看,現在一周有10萬人在線上觀看。」謝永林說。

今年目標:設置六大工作重心加強與集團聯動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財務長項有志詳述了平安銀行今年六大工作重心。

第一,全面數位化經營。通過打造智慧大腦、決策大腦、風控大腦來實現業務模式的變革及管理的升級;

第二,繼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夯實資產質量,藉助於系統工具引導和支持業務發展;

第三,協調發展零售和對公業務。在業務結構上,繼續保持零售與對公「六四開」的比例,強化資本管理,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控制負債成本;

第四,在 2019年零售「321」經營策略。即在發力基礎零售、私行財富與消費金融3大業務模塊,提升風險控制與成本管理2大核心能力,推動以AI為核心的1大平臺能的基礎上,加快智能化零售業務的步伐;

第五,通過聚焦戰略和小微,在行業內樹立對公業務標杆。實現投融突破,在交易銀行業務上打造「名片」,提升跨境金融優勢;

第六,加快理財子公司的組建開業和數位化經營推進。

該行年報還顯示,平安銀行2019年保本理財餘額為672.1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8.7%;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5904.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8%,其中,符合資管新規淨值型產品規模為2572.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2.2%,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由19.0%提升至43.6%。

此前,監管人士曾表示,對存量資管業務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那麼,平安銀行的資管業務整改壓力幾何?是否需要延長過渡期?

對此問題,平安銀行首席資金執行官王偉表示:「從我行執行資管新規的情況來看,增長最快的是符合新規的產品,表明投資者的接受程度在提升。我們現在還沒收到相關政策文件,(一旦)收到後,我們會按照文件要求向監管部門報告,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制定整改計劃。但無論過渡期在2020年底還是往後拖延,都要有序完成轉化工作,這個事情沒有回頭路。」

除了以上六點工作重心,謝永林還著重強調了「銀行要反哺集團綜合金融戰略」這一點。

「我們要配合集團『金融+生態』的戰略,要進一步發揮客戶多、數據多、場景多的優勢,推動集團五大生態圈的構建。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將銀行服務嵌入到各類生態場景中。在服務、產品方面,我們要與集團內部其他金融、非金融子公司完全打通,實現從服務端到金融端的閉環,推動從用戶到客戶的轉換。」謝永林說。

從以下兩個實例中,可窺平安銀行與集團的聯動成效。一是該行去年新增了與集團內其他子公司合作落地的投融項目,規模達到2611.16億元,同比增長137.5%。此外,繼將平安信託財富管理團隊併入平安銀行私人銀行部後,該行私行發展進入快車道:達標客戶數同比增長46%,私行客戶帶來的AUM(資產管理規模)增幅達到60%,為7339.41億元。

「我們產品端過去一年的做法是整合壽險、產險等集團內的產品,以及信託、公司聯動的『私行+投行』產品,豐富產品貨架;運作產品管理委員會機制,多元化引入優質資產。」平安銀行分管零售業務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說。此外,蔡新發還透露稱,未來私行模式的一大重點,就是做好服務智能化,將稅務、法務等服務及更多私行權益進行線上化。

來源: 中國證券網

相關焦點

  • 支行只做零售不做對公 謝永林的平安銀行新時代
    2016年,邵平任職到期,經歷了一番人事調整,謝永林攜手其在證券板塊的一眾高管回歸銀行。  近期,謝永林執掌的平安銀行交出了首份成績單。其中,總資產規模從合併後的1.6萬億元躍升到2016年近3萬億元,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6.5%。
  • 220家銀行資產規模排行榜
    其中,蘇寧銀行、百信銀行,排名處於領先地位; √「宇宙行」在全國性銀行之中的實力最強。工商銀行的總資產規模最高,超30萬億,平安銀行增速最高; √城商行湧現出高增速、發展快的優質銀行。從目前披露2019年數據的城商行來看,新疆銀行增速第一,上海銀行總資產最多。
  • 蘇農銀行資產規模實現穩步增長 零售貸款增長近30%
    上市當年末,蘇農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還只有813億元,不僅在蘇南五家上市農商行中最小,同時在A股上市銀行隊伍中也最小。不過上市三年來,蘇農銀行資產規模實現穩步增長,2017年、2018年突破900億、1100億的關口。
  • 大零售加速轉戰線上,西安銀行借數位化轉型對衝息差收窄
    資產規模方面,截止報告期末,西安銀行總資產規模近 296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6.47%;吸收存款本金總額和發放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分別達到 1,924.58 億元和 1,650.42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3.39%和 7.85%。財聯社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因疫情期電子渠道和線上體系的強化,該行大零售戰略則是逆勢而上。
  • 每經專訪平安銀行資產負債總監兼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潘梅:降低...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和國內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及央行LPR改革的背景下,為積極落實國家各項調控政策,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日趨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國內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正面臨全新挑戰。2020年,平安銀行全面升級了新三年戰略。
  • 疫情對資產質量有何影響、零售與對公如何協同……平安銀行管理層...
    在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管理層針對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銀行重振對公業務之後採取了哪些措施、零售與對公業務如何協同等熱點問題一一作了回應。疫情對資產質量有何影響?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是否會對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產生影響?
  • 5家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逾5000萬 「大零售」揮別跑馬圈地轉型精耕...
    近日,一位華東中小銀行總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其所在的銀行通過微信、App等線上渠道迅速反應,一度「反攻」當地大行的市場份額。  疫情使得金融服務線上化突然全面到來。特別是,「大零售」轉型數年後,至少5家手機銀行App月活用戶數已逾5000萬。進入千萬數量級後,這些銀行這在經歷經營思路的調整。
  • 零售銀行轉型存「死亡之谷」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現在銀行業都在擁擠的向零售銀行轉型,但是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每個銀行都可以做零售,而且數據顯示,與美國當年的情況類似,中國銀行業零售銀行的「死亡之谷」已經出現,就是資產規模5000到一萬億左右的銀行,轉型起來非常艱難,或者已經喪失了轉型的時間窗口。
  • 【點評】平安銀行:金融科技賦能,零售對公協同發展
    【1】平安銀行戰略執行力強,公司以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為戰略目標,以科技驅動戰略轉型,通過科技手段創新業務模式、升級傳統業務。【2】公司自2016年確定零售轉型戰略以來,依託集團資源優勢、廣泛的分銷網絡、完備的綜合金融產品體系和金融科技運用,零售發展勢頭迅猛。
  • 平安銀行「跳出銀行辦銀行」
    近年來,平安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智慧經營模式,以「跳出銀行辦銀行」等帶有鮮明供給側改革特徵的經營理念,業績取得了快速增長。以2015年為例,平安銀行是唯一實現行淨利潤雙位數增長的全國性上市銀行,其貸款增速、存款增速均居同業前列。另一方面,平安銀行收入結構持續改善,中收佔比提升至2016年一季度的33.18%。
  • 平安銀行中期業績會速記:淨利潤下滑主因在哪裡?零售和對公關係...
    「資產端、負債端都有下行空間,但是綜合起來看,我們判斷整個銀行業息差還是有緩慢下行過程。」項有志說道。項有志表示,平安銀行加大了對於負債端的成本管控,從公司、零售和資金同業,內部包括從考核、預算、資金配置各個方面都聚焦對負債成本壓降。「今年下半年我們的息差應該在行業裡保持好的水平,但是可能呈現合理區間略微下行趨勢。」他表示。
  • 齊魯銀行轉型成效顯著:涉農貸款增幅23%
    以「服務城鎮居民、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為市場定位、確立「大零售轉型」為戰略目標,近年來,齊魯銀行全方位推進商業模式、體制機制、機構建設、營銷渠道、產品體系轉型,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並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導向。  將監管要求落在實處,一直以來,齊魯銀行不斷將貸款投放向普惠領域傾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222億元,增幅23%;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45.1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7.4億元,增速逼近20%。
  • 平安銀行張斌:數據資產的管理和運用能力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能力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財富管理轉型風起雲湧,基金業迎來前所未有之大風口
  • 科技、零售再成關鍵詞銀行轉型漸入佳境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大環境的日趨複雜,還是金融行業本身面臨著的多風險、嚴監管等形勢,都使得轉型成為銀行業突出重圍的重要「法寶」。在今年各銀行公布的年報、半年報之中,「轉型」二字早已司空見慣。而在其中,「科技」「零售」是當仁不讓的兩個熱門詞彙。梳理各行近期密集發布的三季報,科技、零售的再度高頻率出現,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 誰是中小銀行的「零售之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北京銀行大...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零售客戶基礎不斷夯實,客戶總數超過2200萬戶,並且持續打造財富管理領域品牌服務特色,帶動中高端客戶規模穩步增長,個人VIP客戶年均增長率18%,高淨值客戶增速和綜合貢獻度顯著提升。   北京銀行在2019年更是創下了零售業務資產管理規模(AUM)突破7000億的成績。
  • ...打造對公業務「發動機」——訪平安集團團金會副主任、平安銀行...
    平安集團團金會副主任、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張小璐「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2019年,平安銀行攜零售轉型異軍突起之勢,開始加快發力對公業務,以構建金融生態為核心的產品和服務接連不斷推出,對公業務作為銀行發展「發動機」的作用逐漸顯現。
  • ...應對挑戰 深化零售轉型初見成效 韜光養晦 防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
    特別是數位化普惠金融戰略,在三農、小微企業和民生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服務質效,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對俄金融服務特色和跨境金融服務市場地位持續鞏固;同時發力風險管控,加速結構調整,深化零售轉型,重點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企業與社區關係深度連結,科技基礎建設和協同支持體系日臻完善,有溫度、有情懷、負責任的銀行品牌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 22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全掃描」:合計總資產規模達193.57萬億元...
    據零壹財經統計結果顯示,從2019年已經披露年報數據的220家銀行總資產數據來看,220家銀行合計總資產規模為193.57萬億元,同比增幅為8.92%。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正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間點,經濟增長不再是過度依靠信貸規模擴張,而是更多強調經濟結構的優化,金融體系的未來將是直接融資佔比逐步提高的未來,這方面銀行的資管業務大有可為。」
  • 2019年總資產增長超千億,增幅超三成!這家農商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
    日前,深圳農商銀行發布2019年報。2019年,深圳農商銀行以戰略規劃為引領,以過程管理為抓手,深入推動「零售+科技」戰略,積極穩健開展各項業務,總體經營情況良好。報告期內,深圳農商銀行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6.81億元,實現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93億元,同比增長10.91%;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7.00%;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1.3%。資產質量方面,截至報告期末,深圳農商銀行集團不良貸款餘額24.20億元,不良貸款率1.15%,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280.97%。
  • 平安銀行去年對公資產表內壓降800億,今年零售趁勢而上補短板
    「今年平安銀行一如既往尋求零售的進一步突破,零售要趁勢而上,但還是有很多短板需要補。」在3月15日的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收入466.92億元,同比增長41.72%,佔全部營收的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