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劉筱攸)如果從資產規模的角度來看,平安銀行業績已現全面復甦跡象――不再是「背著包袱收著打」,而是「掙開束縛放手幹」。
經過去年的資本補充,截至2019年末,平安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3.9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2%。對比往年數據,2017年末、2018年末時,平安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幅分別為9.99%、5.2%。也就是說,2019年是平安銀行這屆管理層班子接手後,該行資產規模增速首度重回雙位數的重要年份。
再看盈利表現,平安銀行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達到18.2%,淨利潤同比增長13.6%。在上市銀行去年盈利普遍駛上快車道的行業大環境下,「淨利潤」並不足以體現出這家銀行的亮點。
平安銀行2019年最可圈可點的,是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2019年,該行全年股價上漲77%,漲幅領跑銀行板塊,北上資金流入規模在兩市排名前三;2019年9月,該行260億元可轉債成功轉股,轉股率接近100%,從開始轉股到觸發有條件贖回僅用19個交易日,刷新市場記錄。
在近日召開的平安銀行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除對財務指標和經營業績進行剖析之外,這場業績發布會還向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觀察維度:這家集投行眼中「零售黑馬、對標網際網路公司的科技新兵、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寵兒」等標籤於一身的銀行,在零售轉型邁入深水區的當口,又將使出怎樣的殺手鐧?
業務結構:大零售與大對公「六四開」
自掌舵平安銀行以來,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狠抓零售業務,三年來不遺餘力地給零售做加法、給對公做減法,使其零售業務成為資產投放、盈利貢獻的絕對支柱。
2019年,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營業收入達到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58.0%;零售業務的淨利潤達到194.93億元,同比增長13.8%,在全行淨利潤中佔比69.1%。
平安銀行去年全力發展「基礎零售、私行財富、消費金融」三大業務模塊。就在今年1月初,其零售資產管理規模(AUM)餘額突破了2萬億元,較去年初大增41.2%。貸款投放方面,該行截至2019年末的零售貸款餘額約為1.3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0億元,增速為17.6%,超過全部貸款增速1.3個百分點,超過對公貸款3.1個百分點。
但這樣的「打法」正在發生改變。即平安銀行不再一昧地壓降對公業務,而是重啟對公擴張。其實,拐點已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上開始呈現,該行對公貸款餘額在去年四季度增加900億元,同期對公存款餘額增加1200億元。
若從2019年全年來看,平安銀行的對公存款、貸款規模同比分別增長了11%和15%。其中,對公存款還創出過去三年來最好水平,較年初增長了1863億元;貸款佔比則重回四成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去年加大了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醫療健康、綠色環保、清潔能源等重點行業的客戶授信佔比為46.9%。
當然,對公業務迎來重啟,與平安銀行去年積極「補血」不無關係。平安銀行在2019年先後完成260億元可轉債轉股、300億元二級資本債和首期200億元永續債,截至2019年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9.11%、10.54%及13.22%。
「我們會繼續深化零售轉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這三張名片。這也是三個零售轉型的具體著力點。」謝永林強調說。
「補充資本以後,對公業務有了新動能,但我們會繼續保持零售和對公『六四開』比例不變。」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說。他還表示,現階段對公業務在存款派生、提供優質資產、客戶獲取上,對零售業務也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持。未來,平安銀行將提升零售對公的協同效率,全面打通零售和對公的組織利益和個人利益,支持相互之間轉借客戶交叉銷售,交叉銷售的業績將與收入掛鈎。
胡躍飛舉例說,平安銀行會通過制定KPI來強化督導追蹤的機制,鼓勵零售市場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結隊拓展商超收單,比如在汽車4S店、零售藥店等零售客戶相對集中的市場。
科技大旗:7500名科技人員撐起怎樣的可能性
三年來,平安銀行對內對外不斷輸出並強化「科技引領」概念。科技對於這家坐擁3.94萬億元資產規模的股份行,究竟起了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在該行2019年年報中找到了答案。首先是獲客,平安銀行三年來網點數下降1.3%,但客戶數增長近1.5倍;線上客戶經營陣地口袋銀行的月活量增長2倍多。
此外,科技讓平安銀行的作業效率和人均產能大幅提升。去年,該行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審批從傳統30天減少到最快26秒,放款用時從3天減少到最快10秒,貸款利率下降近200BP;同時,零售人力產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人均營收同比增長17.7%。
截至2019年末,平安銀行的科技人員(含外包)已經超過7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34%。2019年,該行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35.8%,用於創新性研究與應用的科技投入達10.91億元。
一個更為鮮活的例子是,當天通過視頻和電話參加該行業績發布會的人數在最高峰時超過了27萬,觀看入口之一就是該行最為看重的線上客戶經營陣地――口袋銀行APP。口袋銀行註冊用戶數在去年末達到8946.95萬戶,同比增長43.7%;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3292.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3.5%。
「我們現在零售端的客戶服務,有87%是通過AI智慧機器人完成的,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過去一個月,我們給(集團)壽險隊伍搞直播,一個月有6萬壽險代理人在線上觀看,現在一周有10萬人在線上觀看。」謝永林說。
今年目標:設置六大工作重心加強與集團聯動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財務長項有志詳述了平安銀行今年六大工作重心。
第一,全面數位化經營。通過打造智慧大腦、決策大腦、風控大腦來實現業務模式的變革及管理的升級;
第二,繼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夯實資產質量,藉助於系統工具引導和支持業務發展;
第三,協調發展零售和對公業務。在業務結構上,繼續保持零售與對公「六四開」的比例,強化資本管理,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控制負債成本;
第四,在 2019年零售「321」經營策略。即在發力基礎零售、私行財富與消費金融3大業務模塊,提升風險控制與成本管理2大核心能力,推動以AI為核心的1大平臺能的基礎上,加快智能化零售業務的步伐;
第五,通過聚焦戰略和小微,在行業內樹立對公業務標杆。實現投融突破,在交易銀行業務上打造「名片」,提升跨境金融優勢;
第六,加快理財子公司的組建開業和數位化經營推進。
該行年報還顯示,平安銀行2019年保本理財餘額為672.1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8.7%;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5904.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8%,其中,符合資管新規淨值型產品規模為2572.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2.2%,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由19.0%提升至43.6%。
此前,監管人士曾表示,對存量資管業務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那麼,平安銀行的資管業務整改壓力幾何?是否需要延長過渡期?
對此問題,平安銀行首席資金執行官王偉表示:「從我行執行資管新規的情況來看,增長最快的是符合新規的產品,表明投資者的接受程度在提升。我們現在還沒收到相關政策文件,(一旦)收到後,我們會按照文件要求向監管部門報告,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制定整改計劃。但無論過渡期在2020年底還是往後拖延,都要有序完成轉化工作,這個事情沒有回頭路。」
除了以上六點工作重心,謝永林還著重強調了「銀行要反哺集團綜合金融戰略」這一點。
「我們要配合集團『金融+生態』的戰略,要進一步發揮客戶多、數據多、場景多的優勢,推動集團五大生態圈的構建。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將銀行服務嵌入到各類生態場景中。在服務、產品方面,我們要與集團內部其他金融、非金融子公司完全打通,實現從服務端到金融端的閉環,推動從用戶到客戶的轉換。」謝永林說。
從以下兩個實例中,可窺平安銀行與集團的聯動成效。一是該行去年新增了與集團內其他子公司合作落地的投融項目,規模達到2611.16億元,同比增長137.5%。此外,繼將平安信託財富管理團隊併入平安銀行私人銀行部後,該行私行發展進入快車道:達標客戶數同比增長46%,私行客戶帶來的AUM(資產管理規模)增幅達到60%,為7339.41億元。
「我們產品端過去一年的做法是整合壽險、產險等集團內的產品,以及信託、公司聯動的『私行+投行』產品,豐富產品貨架;運作產品管理委員會機制,多元化引入優質資產。」平安銀行分管零售業務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說。此外,蔡新發還透露稱,未來私行模式的一大重點,就是做好服務智能化,將稅務、法務等服務及更多私行權益進行線上化。
來源: 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