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 ,場面 ,情面。 ——杜月笙
多年以後,杜先生站在香江面前,準會想起他第一次看見黃浦江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上海已是冒險家的樂園,一座座洋房都蓋在河岸上,江流湍急, 浪奔浪流,滔滔江水不休,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這塊天地還是新開闢地,對杜月笙這樣的鄉窩寧來說許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衣著光鮮的洋人都要在十裡洋場歌舞昇平,在笛鼓的喧囂聲中,向上海灘的居民趾高氣揚。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差的時代。
眼見的軍閥混戰,四下荒亂,兵戈匝地,人民逃竄。黎庶有塗炭之哭,百姓有倒懸之苦。
而在花花世界的十裡洋場卻是另番景象
靡靡之音,清歌妙舞,一片說不完的紙醉金迷。
從大洋彼岸的洋人在這裡登陸,盼望著在這一片冒險家的樂園裡邂逅機遇與可能性
而土生土長的華人們,不甘落後也投身到這片光怪陸離的大染缸中。
大名鼎鼎的青幫在這裡發跡。
而也成就了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等上海三大亨的傳奇。
三大亨中杜月笙也是看得最為深遠的。
黃金榮愛錢,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三句話,也深深地反應了三個人之間巨大的差距。
『萬卷』 3冊戴笠黃金榮杜月笙傳民國歷史人物黑道小說
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關於杜月笙的這樣一件事:
當年杜月笙尚未發跡,還在黃公館桂生姐手下做事時,在賭場贏到2400塊。
老闆娘桂生姐想看看,這個窮小子如何花錢
結果
剛到手的錢,還沒捂暖,杜月笙就分給了一塊做事的師兄100塊。
第二天,杜月笙更是帶著這筆錢「衣錦還鄉」,去看昔日各位難兄難弟。
這2000,快還債的還債,請客的請客,送人的送人,很快揮霍一空。
千金散盡
桂生姐卻由此看出,杜月笙這人,有魄力,重義氣,講交情,很要朋友。
別人存銅鈿,我存交情。
這是杜月笙一句名言,也是他奉行一生的處事方式。
而杜月笙一生最引以為傲的更屬抗日時與戴笠的惺惺相惜。
而抗日戰爭更是上海三大亨共同的轉折點。
十裡洋場風雲地,說不完的陰謀詭計,看不完的爾虞我詐。
戴笠從這裡走出,這個曾經一心想在黑道揚名立萬的小癟三卻在杜月笙的指引下報考黃埔軍校,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海因裡希.希姆萊、中國最神秘人物、特工王……
戴笠有著諸多的頭銜,而軍統局最光榮的時候更是由他主政下對日作戰之時。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面對主和派的投降主義傾向
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
1937年戴笠負責成立的軍事委員會蘇浙行動委員會(後稱為忠義救國軍),負責敵佔區的武裝暴動與破壞顛覆。
戴笠為別動隊訂下的行動原則是:1.向最危險的地方行動。
2.國軍前進時先行進入以啟勝利之機,國軍撤退時,別動隊掩護破壞,潛伏搜集情報,減少撤退困難與損害。
3.只講戰果,不顧犧牲。
戴笠說:「現在抗戰,要同敵人拼命,我們訓練幹部的目的,就是訓練他們不怕死,只有不怕死三個字可以打倒敵人,可以獲得勝利。」
1938年1月,奉蔣介石手令,戴笠將敵前抗命退兵的軍閥、山東省主席韓復渠,以誘捕方式押送漢口軍事法庭審判槍決。
1940年,日皇裕仁派遣其親表弟高月堡大佐來華北視察,11月29日,高月被軍統特工擊斃。
1942年國民政府破譯日軍密碼,提前通知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計劃。
……
而幾乎與此同時,杜月笙也在為抗戰積極奔走。
他與戴笠合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蘇浙行動委員會的武裝別動隊。
1937年,上海淪陷後,為阻止日本海軍沿長江經水路攻擊中國腹地,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其他輪船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航道,遲滯日軍進攻。
上海淪陷後,曾與我黨敵對的杜月笙曾不惜巨資買了不少中共黨組織設法出版的《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租界內的各大圖書館。
同時,他拒絕日本人的拉攏,遷居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係,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
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筱庵就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而亡。
1937年10月,杜月笙應八路軍駐滬主任潘漢年的要求,向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捐贈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國難當頭,槍口一致對外。
75年風風雨雨已過去,黃浦江依舊在,只留下浪奔浪流,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