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 喋血十裡洋場

2020-12-19 超級視場

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 ,場面 ,情面。 ——杜月笙

多年以後,杜先生站在香江面前,準會想起他第一次看見黃浦江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上海已是冒險家的樂園,一座座洋房都蓋在河岸上,江流湍急, 浪奔浪流,滔滔江水不休,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這塊天地還是新開闢地,對杜月笙這樣的鄉窩寧來說許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衣著光鮮的洋人都要在十裡洋場歌舞昇平,在笛鼓的喧囂聲中,向上海灘的居民趾高氣揚。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差的時代。

眼見的軍閥混戰,四下荒亂,兵戈匝地,人民逃竄。黎庶有塗炭之哭,百姓有倒懸之苦。

而在花花世界的十裡洋場卻是另番景象

靡靡之音,清歌妙舞,一片說不完的紙醉金迷。

從大洋彼岸的洋人在這裡登陸,盼望著在這一片冒險家的樂園裡邂逅機遇與可能性

而土生土長的華人們,不甘落後也投身到這片光怪陸離的大染缸中。

大名鼎鼎的青幫在這裡發跡。

而也成就了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等上海三大亨的傳奇。

三大亨中杜月笙也是看得最為深遠的。

黃金榮愛錢,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三句話,也深深地反應了三個人之間巨大的差距。

上海三大亨

『萬卷』 3冊戴笠黃金榮杜月笙傳民國歷史人物黑道小說

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關於杜月笙的這樣一件事:

當年杜月笙尚未發跡,還在黃公館桂生姐手下做事時,在賭場贏到2400塊。

老闆娘桂生姐想看看,這個窮小子如何花錢

結果

剛到手的錢,還沒捂暖,杜月笙就分給了一塊做事的師兄100塊。

第二天,杜月笙更是帶著這筆錢「衣錦還鄉」,去看昔日各位難兄難弟。

這2000,快還債的還債,請客的請客,送人的送人,很快揮霍一空。

千金散盡

桂生姐卻由此看出,杜月笙這人,有魄力,重義氣,講交情,很要朋友。

別人存銅鈿,我存交情。

這是杜月笙一句名言,也是他奉行一生的處事方式。

而杜月笙一生最引以為傲的更屬抗日時與戴笠的惺惺相惜。

而抗日戰爭更是上海三大亨共同的轉折點。

十裡洋場風雲地,說不完的陰謀詭計,看不完的爾虞我詐。

戴笠從這裡走出,這個曾經一心想在黑道揚名立萬的小癟三卻在杜月笙的指引下報考黃埔軍校,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海因裡希.希姆萊、中國最神秘人物、特工王……

戴笠有著諸多的頭銜,而軍統局最光榮的時候更是由他主政下對日作戰之時。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面對主和派的投降主義傾向

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

1937年戴笠負責成立的軍事委員會蘇浙行動委員會(後稱為忠義救國軍),負責敵佔區的武裝暴動與破壞顛覆。

戴笠為別動隊訂下的行動原則是:1.向最危險的地方行動。

2.國軍前進時先行進入以啟勝利之機,國軍撤退時,別動隊掩護破壞,潛伏搜集情報,減少撤退困難與損害。

3.只講戰果,不顧犧牲。

戴笠說「現在抗戰,要同敵人拼命,我們訓練幹部的目的,就是訓練他們不怕死,只有不怕死三個字可以打倒敵人,可以獲得勝利。」

1938年1月,奉蔣介石手令,戴笠將敵前抗命退兵的軍閥、山東省主席韓復渠,以誘捕方式押送漢口軍事法庭審判槍決。

1940年,日皇裕仁派遣其親表弟高月堡大佐來華北視察,11月29日,高月被軍統特工擊斃。

1942年國民政府破譯日軍密碼,提前通知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計劃。

……

而幾乎與此同時,杜月笙也在為抗戰積極奔走。

他與戴笠合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蘇浙行動委員會的武裝別動隊。

1937年,上海淪陷後,為阻止日本海軍沿長江經水路攻擊中國腹地,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其他輪船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航道,遲滯日軍進攻。

上海淪陷後,曾與我黨敵對的杜月笙曾不惜巨資買了不少中共黨組織設法出版的《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租界內的各大圖書館。

同時,他拒絕日本人的拉攏,遷居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係,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

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筱庵就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而亡。

1937年10月,杜月笙應八路軍駐滬主任潘漢年的要求,向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捐贈荷蘭進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國難當頭,槍口一致對外。

75年風風雨雨已過去,黃浦江依舊在,只留下浪奔浪流,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相關焦點

  • 上海外灘:十裡洋場 燈紅酒綠
    黃浦江水、汽笛、碼頭,有一瞬間我仿佛置身於舊上海的繁華。天哪,我腳下是十裡洋場啊!外灘的燈火亮了,上海灘置身於一片紅塵之中。周圍的殖民風格的建築像重新拾起的如煙往事。   我不知道十裡洋場什麼樣,對於上海我無舊可懷,但是,我依然覺得外灘的燈火很懷舊。那是一種什麼舊我說不上來,只是覺得很像三十年代的舊掛曆上的美人,假假的乖乖的塗了胭脂擺好了姿勢很可愛。
  • 上海:滾滾紅塵,十裡洋場
    時髦洋氣一貫是上海的代名詞,務實進取卻是人們容易忽略的實質,這才是撐起這片繁華的堅實支柱。正如美國不能沒有紐約,中國不能沒有上海。上海是長江流域的龍頭,長江流域是中國經濟的脊梁。更何況中國的現代化正是從上海起步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們更加看重、看好上海。這不僅因為上海的投資環境好,還因為上海能給他們以家園之感。
  • 90年代的上海「十裡洋場」:男子西裝革履喝可樂用大哥大
    上海灘曾號稱「十裡洋場」、「東方巴黎」,形容舊時的上海繁榮昌盛,洋人眾多,夜晚更是夜夜笙歌,歌舞昇平。而南京路作為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可以說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90年代,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南京路出現了第二次發展高潮,到了1995年,南京路逐漸開始實施步行街改造,拉開了南京路功能開發的序幕。
  • 說說「十裡洋場」的由來
    其實,初始的「十裡洋場」,還只是指舊上海的租界,這一稱謂的出現,是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如哀梨老人《同光梨園記略》:「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滬北十裡洋場,中國巨商,薈萃於此,女閭三百悉在租界。」又刊印於光緒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黃協壎的《淞南夢影錄》:「錢塘袁翔甫大令嘗有《望江南》詞三十首,文言道俗,盡相窮形,讀之如向十裡洋場採風問俗,固不第作海天之閒話,甄香國之新聞也。」
  • 上海街頭記憶:盧家灣喋血舊事[組圖]
    原標題: 上海街頭記憶|盧家灣喋血舊事在肇嘉浜路和徐家匯路接頭之處,泰康路以南,原有一條肇嘉浜的支流「蘆家灣」,「盧灣」二字的由來,即在於此。「盧灣」地名的由來,原是一個以訛傳訛的美麗錯誤。
  • 百年華康裡堪比老上海的十裡洋場
    隨著北京市西城區持續以來,對南中軸路沿線以及文物古蹟的的逐漸挖掘,現在南城香廠路和板樟路交匯地,有片像是上海胡同裡石庫門樣式的建築
  • 石材建築群:上海外灘「十裡洋場」,細數歷史的光陰
    舊時上海的租界區域因外國人較多,洋貨充斥,或稱十裡洋場;後因以借指舊上海市區。外灘可說是上海的城市縮影,浦西的萬國建築群,又稱十裡洋場,象徵著繁華的海派文化將近20棟風格華麗的百年古典建築,排列一起十分壯觀,代表上海的過去浦東的陸家嘴摩天高樓群: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組成最美天際線
  • 曾經十裡洋場的上海曾是亞洲第一大城市,遠超巴黎和東京!
    十裡洋場在上海哪裡?  「十裡洋場」大約出現在19世紀80年代。「十裡洋場」,顧名思義,與「洋」或者說洋人的租界是分不開的。1845年,英租界在洋涇浜北岸成立;1848年,美國人在蘇州河北岸的虹口劃定租界;1849年,法國人又在洋涇浜和上海城牆之間劃定租界。
  • 上海年輕圖鑑,Galaxy A9 Star邂逅十裡洋場
    上海年輕圖鑑,Galaxy A9 Star邂逅十裡洋場 文/womeng2018-07-25 10:47:38來源:FX168財經網人物頻道   「十裡洋場一朝夢
  • 「上海無憂行」「十裡洋場」是否還有曾經的模樣
    其中不乏有美食、旅行達人分享給小凹除租車之外各種各樣的旅途趣事以及城市特色、景區、酒店攻略,今天大家可以和小凹一起來了解一下「十裡洋場」的往昔與今朝吧。投稿人:在職工作黨小白小白和朋友在凹凸租車平臺上選擇的是一輛合資小型車——本田飛度。本田飛度是繼雅閣、思域後的全球戰略車型之一。
  • 十裡洋場大上海!繁華一世,殘酷幾時?
    西方要的不是佔領中國,他們是想殖民中國,無能的清政府很配合,不平等條約的籤訂使得上海被迫開埠,各國在上海紛紛設立租界,雖然是被殖民,但西方的先進技術也被引進,一時間上海風光無兩,成了遠東第一大城市,當然,享樂的是西方人,我們仍然是賤民。繁華一世!
  • 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十裡霓虹的夜上海——「十裡洋場」
    從150年前的花園弄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十裡洋場」,一 條通往外灘的無名小路一躍成為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東起外灘,西至靜安寺,橫跨靜安,黃浦兩區,分東西兩路,全長10裡。東路是遠東商業第一街,西路是上海頂級的商業街區。這就是上海南京路。舊上海「十裡洋場」的模樣今日已難重現,取而代之的是商業繁華的南京路。
  • 曾經被稱為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
    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外灘南起延安東路,北至外白渡橋,在這段1.5公裡長的外灘西側,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成為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一直以來被視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和城市歷史的象徵。
  • 上海不僅有「十裡洋場」
    張亨偉 攝萬國建築群,曾經的遠東金融中心展示了上海的包容開放;新天地,石庫門建築群承載著老上海的回憶;思南公館,各種類型的花園洋房代表了東西方文化在上海的和諧交融……但上海不僅有「十裡洋場」,更有民眾的幸福生活。這裡是更智慧、更時尚、更幸福的上海。
  • 老照片:1902年的上海「十裡洋場」,舊城牆上晾衣服
    1902年上海山東路上的街景,看起來已經繁華熱鬧。路兩邊店鋪林立,街道上人來人往。小販正推著手推車運送貨物,照片中男子的辮子十分矚目,又粗又長。 本文選取的照片是英國傳教士查爾斯·埃沃特·達文特在上海任牧師時拍攝的上海日常生活場景。1902年,熱鬧的上海市場。
  • 十裡洋場 滬上輝煌 記憶非遺上海絨繡
    說起上海,人們想到的一定會是在外灘哥德式、羅馬式、巴洛克式和中西合璧式的萬國建築群。它們是近代上海的縮影之一。江浙的吳越文化與西方工業文化的侵入也逐漸成為了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而上海絨繡也在海派文化的影響下達到了鼎盛。
  • 漫步十裡洋場,對望浦東繁華陸家嘴,上海外灘!
    走遍世界,帶你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這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上海非常著名的地方,在這裡不但可以看到黃浦江的壯觀景象,更能將上海豪華街區的景色盡收眼底。到了晚上,在外灘可以感受到上海獨有的美麗夜景,炫彩奪目。
  • 上海印記,十裡洋場繁花路
    如果說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座北京,那麼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零一座上海。----上海遊記但我還是做出了這個不明智的決定,因為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它存在的意義,無妨的,我講述的,將只是我自己眼中的上海,雖然我沒有資格對它進行廣泛的定義。認識上海是在很多年以前,久到記憶都模糊掉了,像一張寫滿了陳年舊事泛黃的紙,靜悄悄的躺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直到前幾天的上海之行。
  • 十裡洋場的上海,憑什麼成為民國的「時尚風向標」?
    上海曾被稱為「十裡洋場」、「東方巴黎」,它從近代開始就是名副其實的時尚之都,那麼它是如何成為國內時尚的風向標呢?今天coco就和你一起回到一個世紀前,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吧~19世紀60-90年代,歐風東漸的風潮衝擊著中國人的思想文化,作為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上海崇洋之風遠遠超過了其他內地城市,上海的服飾流行也受到了其他城市的紛紛效仿。男裝西化是民國時尚最明顯的趨勢。
  • 夢回十裡洋場,跟著《上海灘》《偽裝者》,一起逛逛老上海!
    「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或許你沒有看過完整版的《上海灘》,但是你一定聽過這首《上海灘》,這個以上海為背景的愛情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出極其驚豔的視覺體驗,無論是周潤發、呂良偉、趙雅芝版的《上海灘》還是黃曉明、孫儷、黃海波的《新上海灘》,都成了觀眾心中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