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買賣調查:有博士生為求職買SCI論文,賣方代寫代發

2021-01-21 大洋網

1月18日消息,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論文買賣市場需求旺盛,博士生為求職買SCI論文

在高校運行的種種標準中,論文是「硬通貨」之一。事關職稱晉升、評優評先,有的還是入門任教的基本門檻。

2010年年初,媒體刊發一則報導,披露武漢大學瀋陽研究團隊的調查發現:我國買賣論文2009年產值高達10億元人民幣。

10年後,論文買賣情況如何?記者輾轉聯繫上了一位當事人。

劉勁,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南方一所職業學校任教。現在,他和朋友正攻讀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學位。因為疫情原因,大部分時間在上網課。

關於讀博的目的,劉勁直截了當:衝出重圍,到一個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學校任教。在讀博的「四年規劃」裡,最關鍵的一環是「發SCI論文」。

按照劉勁的說法,憑藉博士學位,再加上SCI論文的優勢,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職不成問題,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安家費」。在他的盤算中,這筆投資是「划算的」。

2020年年初,「經過長時間考察」後,劉勁和朋友決定買一篇SCI論文。兩人合寫,分別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他們打算買的是「四區論文」(註:期刊按照影響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為SCI中最低區域),「全程一個月代寫代發,前前後後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

在和朋友分別交了5000元,一共1萬元訂金的兩個月後,劉勁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過,正式出刊還要等半年。」

但是,現實很快發生了變化。

2020年,科技部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試行)》,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兩部委對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劉勁發現,「算盤好像打錯了。」一些高校改變了論文評價標準,不再將SCI論文與教師招聘硬性掛鈎,「四區的SCI論文好像已經沒有優勢了。」原本打算再發一篇SCI的劉勁告訴朋友,「還是算了」。因為已經收到的第一篇論文的錄用通知,他們只得「硬著頭皮付尾款」。

那高分區的論文能買嗎?一位高校教師透露,期刊影響因子越高的論文越貴,「一區的論文叫價高達10萬元以上。這種情況雖少,但並非沒有。」

要價2000元代寫本科論文:「改到你滿意為止」

除了評聘職稱、完成科研任務過程中存在買賣論文,這股「歪風」也開始在碩士和本科學段中蔓延。

記者在一個擁有近500名學生的微信群裡詢問:「是否有人可以代寫本科論文?」

不到一分鐘,一個名叫李彬,備註為新疆某大學碩士研究生的人,加上了記者微信。「如果是新聞傳播或者經濟學本科論文,我可以來。」

在了解論文大致方向後,李彬表示:「我這個學期剛好有一個專題做的就是這個」。言下之意,他的課程論文可以「改一改」,賣給記者。

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李彬向記者展示自己的豐富經驗,他此前還接過經濟學本科論文代寫,因為他本科學經濟,研究生學的是新聞傳播。

在費用方面,他補充說,如果加上開題的內容,要價2000元。不過,他一再強調「包修改」,「會根據導師提供的修改意見,改到你滿意為止」。

此外,李彬還透露一些網店論文買賣的「套路」,勸記者小心「買論文上當」:「網上的代寫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們會找一篇論文,翻譯成小語種,再翻譯回中文,直接發給你。這樣的論文,雖然看上去是原創,但是語句不通順。如果讓他們修改,需要再加錢。」

為了印證這種說法,他隨後給記者發來一張截圖,有「客戶」抱怨網店的論文代寫業務,「改一次,還要花一次錢。」

記者問由他代寫論文,會不會有被查出來的風險?李彬痛快地回答:「你不說我不說,誰能知道?」不過他也提醒,「在交論文和答辯前,你要提前看一下論文,不然你答辯回答不上來,我可沒辦法。」

網店論文售賣屢禁不絕:遇發稿高峰「需等待半年」

臨近畢業,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佑青正努力撰寫20萬字的博士論文。「寫論文」和「發論文」的要求,一直讓她和同學們感受到很大壓力。

面對有人一年之內發好幾篇SSCI論文的情況,佑青覺得「有問題」。但是有同學似乎看透了此中玄機,對此輕描淡寫,「這很正常,出錢買知識版權而已」。

這弄得佑青「很無語」,她告訴記者。「一些網店可以提供論文代寫服務,還可以保證質量」。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網上公開售賣SCI論文已10年,先後賣出了100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牟利數百萬元,買家多為高校師生。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明目張胆的店家已被下架處理,但並非銷聲匿跡。順著佑青的提示,記者找到一家網店,搜索「期刊」,出現大量「期刊查重」等店面信息。記者隨機進入一家網店提出:「就讀研究生,評獎學金,需要買論文。」迅速得到回覆,「加微信聊,方便安排期刊專員,一對一推薦合適的期刊。」隨後,期刊專員粒粒加上記者微信,詢問要求後,迅速為記者選定了一家普通期刊,代寫代發,報價1600元。這一費用包括文章修改潤色費、公關費、版面費等全流程費用。

粒粒催促記者趕快確定,「現在發刊高峰期,很多2021年畢業生要發刊,現在都來提前準備了,滿稿很快。如果要上那種可在知網上查到的期刊,需要等半年左右。」

佑青的疑問是:「如果學術道德不足以約束這些行為,為何不把論文買賣判定為違法行為,至少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可以探討。」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對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數據等違法違規活動的中介服務機構,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應主動開展調查,嚴肅懲處。

法律監管缺位、學校不願公開處理,遏制論文買賣難

很多人都有發表論文的需求,但期刊本身是稀缺資源,發核心期刊、發SCI收錄期刊的要求,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武漢大學教授張琳坦言,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還難以有效懲治買賣論文行為,對論文的需求方、代寫方、第三方中介機構沒有產生足夠威懾。她建議,「對論文買賣行為和涉及的相關主體,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加以規制」。

「有剛需就會有市場。」張琳說,論文買賣十分隱蔽,查處難度大,學校一般很難實施有效管理。即使查到了,出於對學校聲譽的保護,也大多不願意公開處理,甚至可能有意遮蔽。

事實上,每位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都相對明確、固定,想在論文買賣市場上找到與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論文是很難的。張琳舉例說,自己一直從事科技評價與科技政策研究,假如她某天突然在SCI期刊發表了一篇企業管理的論文,「必定非常可疑」。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教師花錢買論文,發表和日常研究相關性不大的論文,並不鮮見。在論文買賣鏈條上,這是一個容易發現的破綻。

「在未來,我國建立起負責任的同行評議制度與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下,一般科研人員應該不敢冒這個風險。」張琳口中的「同行評議制度」,指的是評審專家需要針對論文實質內容和價值作出高質量評判,進行事前把關。「創新性強、高質量的論文,在相對低端的論文買賣市場是很難找到的,因此會大大減少論文買賣的需求。」

此外,針對本科和研究生層面參與論文買賣的問題,張琳認為,需要導師落實全程指導和監管責任,加強各層級學位論文的審核審查,「校內校外盲審不能為保畢業率而流於形式」。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國亟待建立具有實操性的多維綜合評價體系,張琳補充道,「當新的評價體系逐步完善後,學界對論文發表的單純性依賴自然會降低」。

建立學術成果終身問責制,治理學術交易

近些年,在高校盛行以論文考核方式的背景下,當買版面發展成買論文,與論文有關的違規行為愈演愈烈。

清華大學副教授王傳毅認為:「論文買賣是一種學術交易,與論著的不正當署名一樣,是人情、權力、資本以不合規的方式換取智慧財產權的活動,從性質上來說是學術造假。」

「根治學術交易,要充分認識到『三個不可能』。」王傳毅提醒,同行評議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論文署上自己未成年孩子名字,也能發在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SCI期刊上。完全摒棄論文標準也不可能,其他形式的學術成果一旦納入評價,也同樣會被「交易」,還可能出現「因噎廢食」的情況,畢竟論文是經過學術共同體評價後的知識增值,存在其合理性。加強網絡監管,也不可能杜絕第三方中介的出現,只要獲益超過成本,學術交易就會以更加隱蔽的形式出現。

王傳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學術成果終身問責制,使企圖學術造假、學術尋租、學術交易者不敢幹、不易幹、不願幹。在成果發表前的評閱階段,增加學術倫理審查環節,評閱人可隨機聯繫任一作者,要求提供與其貢獻相匹配的材料。」

事實上,當前國際學界倡導開放數據、開放同行評議、建立國家級公開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平臺。「一旦需要發表論文,就必須把論文相關數據、過程、成果,上傳到一個公共平臺向所有人開放,接受借鑑、質詢和監督。」張琳認為,「使科研數據信息、評審信息和成果信息最大程度開放和透明,將大大增加論文買賣等學術不端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有助於促進科研誠信建設。」

「論文刊出後,並不應該一勞永逸。」王傳毅建議,當論文成果用於後續學術評價活動,如招聘、評獎、面試及項目申報等,同樣增設學術倫理審查環節,按需採用面試、電話或郵件方式,隨機對作者學術成果貢獻的真實性進行核驗。他表示,「一旦發現做假行為,或經舉報查實,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終身追責。」(本文部分受訪者採用化名)

來源:光明日報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

相關焦點

  • 代寫論文產業鏈調查:寫手檔次不同網店打擦邊球
    調查動機 製圖/高嶽進入3月,全國各高校陸續發布自主招生簡章。據媒體報導,在將近10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已發布的招生章程裡,有近半的大學將「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列為自主招生報名資格條件之一。為了達到這一條件,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買省級刊物版面,甚至還僱人代筆。高中生也開始找人代寫論文,這一消息再次將代寫論文這門「生意」拉回公眾視野。
  • 論文代寫代發亂象:商家遍布網絡平臺,聲稱花錢即可買論文
    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小趙的手機屏幕亮起,收到一封題為「回覆:投稿」的電子郵件,點進正文一看,卻是這樣的論文代寫代發廣告。「這已經是我這個月收到的第三封了。」小趙給本報來信說,他經常收到類似的郵件。論文代寫代發行為,違背科研誠信、腐蝕科研精神。如今,一些論文中介轉向網絡平臺。
  • 「論文代寫」成產業鏈,如何遏制這一現象?
    從拉客引流到代寫查重,甚至論文發表,現在的「論文代寫」已經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此引發的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本月初,科學技術部印發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明確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及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等均屬於違規行為。
  • 揭開「論文代寫」的隱秘騙局:以為花錢就能省事?坑多著呢
    從拉客引流到代寫查重,甚至論文發表,現在的「論文代寫」已經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此引發的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本月初,科學技術部印發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明確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及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等均屬於違規行為。
  • 網絡平臺屏蔽"論文代寫"等詞 "商家"改頭換面從事交易
    代寫代發商家遍布網絡平臺,聲稱花錢即可買論文  「只要微博裡出現『論文』兩個字,就可能有論文代寫帳號『點讚』。」碩士畢業生小蘇說,她寫論文時多次遇到這種情況。在萬方平臺查詢可發現,該期刊為周刊,以最近一期為例,有200餘篇文章,作者來自各公司、基層政府、鄉鎮學校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代發商家還能代寫或幫助聯繫代寫。「我可以幫你聯繫,看你需求」,上述編輯說,代寫費用一般在100元到300元。
  • 記者臥底揭代寫論文江湖:本科論文800元15天搞定
    甚至,在不少高校將「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列為自主招生報名資格條件之一後,高中生也加入進來,不惜花數千元僱人捉刀代筆。日前,曾有網文爆九省市高中名校學生涉嫌論文造假。儘管近年來國家三令五申,教育部也再次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
  • 網上論文代寫商家「跑路」暗藏詐騙陷阱
    日前,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兩名學生的碩士論文雷同引發熱議,兩所大學調查後認定二人有學術不端行為,天津大學撤銷該校學生所獲碩士學位,並收回相應學位證書,廈門大學撤回該校學生碩士學位論文,註銷其碩士學位證書。
  • 犯罪團夥靠代寫代發論文詐騙600萬,警方:大多初高中文化
    近日,泰州姜堰警方就通過縝密偵查,搗毀一個以「買賣、代發論文」為由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跨省抓獲12名犯罪嫌疑人。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女士聽網友說網上有人做「代發論文」的生意,聲稱只要給錢,國家級刊物都能上。謊稱可在期刊發表文章2019年5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王女士通過網絡搜索,果真搜到了不少代發論文的「商家」,隨後她通過添加網頁上的微信號聯繫上了對方。
  • 網絡平臺上明碼標價 代寫論文成了一門生意
    買家:書到用時方恨少,論文太難寫早在2015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了318名大學生,針對論文代寫現象進行調查,其中31.13%的大學生表示考慮過找人代寫論文,73.9%的大學生身邊出現過論文代寫現象。而在「為何找人代寫論文」的答案中,工作壓力大、考研出國忙、偷懶和拖延症等都是理由。
  • 論文可以買賣,學術的良心在哪裡
    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  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買賣論文」屬於非法產業,中央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很多政策,並多次予以嚴厲打擊,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揭秘論文產業鏈:代寫代發3萬全包 發稿靠"關係"
    近日,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發布聲明,因同行評審造假,撤銷了107篇署名為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期刊所在的施普林格集團大中華總裁安諾傑在與中國科協的會談中指出,「第三方」中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記者調查發現,就論文刊發,目前存在大量的中介機構,已形成論文翻譯、潤色、轉讓、代寫、代發的「一條龍」產業鏈。
  • 網上代寫論文月入12萬 一人也能撐起一個店
    一個提供代寫論文服務的電商店鋪,一月能收入多少?他們接業務的方式是什麼?今年年初,淘寶、威客等網絡平臺集體封殺論文代寫業務的舉措,對論文代寫的電商有多大影響?11月22日,東方今報記者獨家採訪了一位論文代寫工作室的幕後老闆,聽他一一揭秘,經營論文代寫工作室的那些事。
  • 買賣SCI論文的「十年老店」:牟利數百萬,自稱受法律保護
    長江日報記者 楊佳峰10年前,長江網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論文寫手」在論文小鋪上兜售論文。網頁截圖10年前,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揭露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事件。10年後,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開張,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畢業論文代寫亂象調查 單篇英文論文叫價超10萬
    單篇叫價10萬元背後的黑色產業鏈——「畢業論文代寫」亂象調查  當前正值畢業季,重慶查獲「高價網購論文」案、數十位學者「網購論文」被騙一事,引發了社會上關於「畢業論文代寫」這一亂象的關注。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畢業論文代寫」已形成公開產業鏈,一篇全英文論文價格甚至超過人民幣10萬元,而所謂「專業寫手」的「論文」不過是簡單複製加粘貼。要堵住畢業論文代寫的「禍水」,亟需法規層面的舉措出臺。  一篇論文喊價10萬 畢業季「客戶」扎堆  通過百度搜尋引擎搜索「畢業論文代寫」,立即出現多達320多萬詞條。
  • 紐西蘭調查中國留學生"買論文" 警方發現代寫網站
    「為你寫作業」網站網頁截屏顯示他們提供的5種輔導作業方式:面對面、網站、電郵、傳真、郵寄。   紐西蘭高等教育部長史蒂文·喬伊斯11日宣布,警方調查發現一個為中國留學生代寫作業的網站。   【暗訪】   270美元買論文得B+   這則有關中國留學生僱人代寫論文的消息在4月份就被爆出,隨著高等教育部長的正式表態,目前在紐西蘭引發廣泛關注。
  • 代寫論文橫行大學校園 千字100元1至2周可完成
    河南天基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敏傑分析說,騙子一般都利用學生急於得到論文的心態,以預付定金為名騙取部分錢財後銷聲匿跡,或以複製粘貼拼湊的論文濫竽充數糊弄學生,而學生們即便是後來發現上當受騙,也會出於怕個人名譽受損和「買賣論文」本身就違規的顧慮而選擇沉默。  當然,代寫論文之所以這麼「熱」,肯定不會全部都是欺騙的,交易成功者也肯定有之。
  • 代寫、代發論文?犯罪團夥2年作案1000餘起 大多只有初、高中文化
    大學畢業、職稱評定都會要求發表論文 ,水平不夠怎麼辦?網上有人聲稱可以代寫、代發表,還可以登上國家級期刊。這話聽起來荒謬,可還真有不少人信。日前,泰州姜堰警方搗毀了一個以"買賣、代發論文"為由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12名犯罪嫌疑人瘋狂作案1000餘起。
  • 大學生走捷徑網上買論文
    找人代寫論文靠譜嗎?違法嗎?學校對此是什麼態度?記者對此展開調查,試圖為你揭開冰山一角。   小夥想走捷徑網上買論文 「文錢兩空」面臨無法畢業   「您還在為論文而煩惱嗎?我們可以幫您發表論文和改寫論文。量身定製高質量論文,全程協助,包修改,包通過!」
  • 中國留學生在英論文代寫成風 一半寫手為英國人
    論文買賣年交易額2億英鎊今年3月,英國主流媒體《每日電訊報》發布了全英80所大學,學生作弊和欺騙行為的詳細調查報告,其中,學生通過論文代寫公司購買論文的行為特別受到關注。調查顯示,目前英國網際網路論文買賣交易額已經超過2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