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暴跌業務受挫,曾經顯赫的滙豐這次真的不行了!
你好,我是陸新之,我們今天來講一下一家銀行是怎麼樣失去民心的,最後變成今天的困境。業務的減少,利潤的暴跌還只是第一步。大家可能都想到了,這樣風口浪尖上的銀行就是它——滙豐銀行。滙豐銀行其實跟中國已經有150多年的交道,歷史上作為洋買辦,它在中國做了很多生意,賺了很多錢,清政府還有包括紅頂商人胡雪巖,都吃過它不少虧。
1865年,怡和洋行等14家外資銀行,共同出資500萬港幣,聯合成立一家英國銀行——香港和上海匯理。而這些初始股洋行都是搞鴉片貿易出身的。晚清政府經歷的兩次最大戰爭賠款,滙豐銀行都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滙豐銀行的初始資本是源自鴉片貿易,而它快速膨脹就是靠特權壟斷清政府的借款生意,大發戰爭財。
1874年到1890年間,清政府共借外債26筆,總額4136萬兩白銀,其中滙豐銀行一家就貸了17筆,總額2897萬兩,佔70.04%。
1894年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所借外債已接近還清,財政也漸趨穩定。但為部署海防,清政府急需籌措軍餉。加上甲午戰爭後又面對一筆新賠款,只得更大規模地舉借巨額外債。從此以後,清政府再也沒有走出過巨額外債的泥淖。靠著吸血清政府的戰爭賠款,滙豐銀行逐步成長為清朝最大的外資銀行。其如日中天的地位,正如《北華捷報》刊文所述:
「在中國,只要我們一說『這家銀行&39;,無須進一步形容, 人們立刻就會知道我們所說的是滙豐銀行」。
其影響力延續至今,滙豐已覆蓋76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近萬家網點的滙豐銀行。
由它最近剛剛公布的2020年中期業績來看,滙豐銀行出了大問題,第二季度淨利暴跌96%,還不到去年同期的5%,相比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近六成。
滙豐銀行的同比收入也下跌嚴重,滙豐控股上半年列帳基準收入267億美元,同比下跌9%;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為19.8億美元,同比下跌77%;列帳基準除稅後利潤為31億美元,同比下跌69%;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下跌65%,降至43億美元。
其中,滙豐控股二季度實現列帳基準收入130.59億美元,同比下滑12.6%,一季度的同比跌幅為5.1%;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更可怕的指標,是當地母公司的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只有1.9億美元,同比下跌95.6%。
其實滙豐控股2019年年報就已經顯示出業績加速下滑的態勢。數據顯示,該公司2019年列帳基準收入為561億美元,同比下滑4%;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為59.7億美元,同比下降53%。
同時,它宣布將削減1000億美元資產,並在未來三年內裁員3.5萬人。而且它的股價也由今年年初到現在跌了百分之四五十。
這個公司該怎麼說它呢?古今中外,所謂的銀行,它要做生意,首先要做人心的工作,就是得獲得廣大用戶的信任,如果沒有信任,金融生意的一切都無從談起,銀行金融它都是一個信心機制在起作用。現在的滙豐銀行搞不好,就是因為不得人心。
滙豐銀行在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獲得了很多收益,佔了很多便宜,它的很大一部分利潤是來自於中國香港,來自於中國內陸,但是它今年做的這些事包括十幾年來它做的這些事,都給當地企業與民眾帶來很深的傷害,特別是對於中國用戶和香港人來講,他們也越來越意識到滙豐銀行在整個社會穩定和商業趨勢變化中起到的是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