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在一開始就能夠遇到合適的對象,不管是戀愛還是相親,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奇葩」,而現在在網絡上也有很多詞語來形容這些人,比如「媽寶男」,「鳳凰男」之類的,而「扶弟魔」也是其中之一,指的就是女方在婚後一直沒有底線地幫助自己的弟弟。很多人一提到「扶弟魔」都是避之不及的,因為在這樣的女人眼裡,不管是自己的幸福還是自己的小家庭的幸福都比不上弟弟的幸福,哪怕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弟弟用,對於和「扶弟魔」結婚的人來說,婚姻生活必然只有重重矛盾,甚至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其實女人會產生這種思想並不能怪她們,這種往往是有一個糟糕的家庭。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還殘留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國家和政府已經盡力在宣傳男女平等,但傳統糟粕的消除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往往在不發達的地方,封建思想的殘餘也就越嚴重。
有這種落後思想的父母,往往會灌輸給女兒這樣的想法: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弟弟,在爸媽沒有能力的時候,弟弟的幸福生活就應該由姐姐負責。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姐姐,往往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了,即使弟弟已經成年,姐姐還是會像另一個媽一樣照顧對方,完全沒有自我,更不要說經營婚姻生活了。
近年來,在一些反映社會生活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能夠看到很多「扶弟魔」的角色,在感嘆編劇善於觀察生活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當我們看到《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會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人。
對於中國人來說,血緣親情往往是一生都無法掙脫的紐帶,這是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在父母的長期洗腦之下,很多人並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他們的一生都是為了別人而活的。其實很多「扶弟魔」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擺脫自己的困境,但在巨大的家庭壓力下,這種抗爭往往是以失敗告終的。其實沒有人會覺得適當地幫助親戚有什麼不對,錯的是不該投入太多的金錢和精力,甚至比父母還要管得多。
這種「扶弟魔」的行為不僅會對姐姐的整個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就像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吞噬人生的幸福,即使是對弟弟的一生也並沒有什麼好處,過度的溺愛只會毀了一個人,讓對方在面對生活的大風浪的時候束手無策,甚至完全變成一個廢人。娶了扶弟魔的人,很可能就此被扶弟魔「吸血」、給弟弟「輸血」,若是自己不願意,自己的妻子就會和自己大吵大鬧,長此以往,一生的幸福也就毀了。
不管是作為一個姐姐還是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女人都不應該存著這種為他人付出一切,失去自我的態度,這樣表面看來似乎是無私的奉獻,實際上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樣的人生並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要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