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不娶扶弟魔,不嫁媽寶男」,這條準則已經成了婚戀市場的潛規則,明眼人想想就明白,所謂的扶弟魔和媽寶男的背後,都是中國式「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
父母重男輕女,沒有兒子就會一直生,傾家蕩產也要有個「傳宗接代」的兒子;父母重男輕女,好不容易生下的兒子必須捧在手心,家裡的女兒都要為他「讓路」。
怕就怕,父母偏心重男輕女的思想,把女兒洗了腦,任弟弟予取予求,還把這種「無私奉獻」,當成是手足情深,自我感動。
11個姐姐湊32萬給弟買房娶親,都說是自願的
之前,一個農村婚禮現場的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畫面中好幾個女子身著紅衣,帶著編號,依次從鏡頭前走過報數,「我是老大,我是老二,我是老三……」,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令人驚訝的是,視頻中一共走過了11個女子,經了解才知道,那天是當地 「有名」的高家兒子娶媳婦,男子是家中老小,排行十二,那11個女子都是他的姐姐。
高家父母在23歲時,就有了大女兒,為了生下這個兒子,27年間,每隔兩三年就會生一胎,直到50多歲時,終於如願,這才作罷。
轉眼,最小的兒子已經二十多歲,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高家父母已經70多歲了,根本負擔不起兒子買房彩禮這些開支,便轉而向11個女兒開口,要求她們給兒子湊出結婚錢,幾個姐姐竟然一致同意。
「人多力量大」,11個姐姐東拼西湊拿了32萬出來給弟弟,辦酒席買房子統統拿下,不少人看過這個故事,都感動於姐弟情深,父母老而無能,幸好手足之間尚有親情,互相扶持。
姐弟情深是幌子,史上最強「扶弟魔天團」
在深入了解後,這11個姐姐和弟弟的成長經歷後,那些把姐姐們的行為,當作姐弟情深的最好案例的人,還會這樣認為嗎?
一個家庭養育12個孩子,吃穿用度方面,我們無從考量,單憑姐姐們和弟弟的教育經歷,就足以窺見一斑。
11個姐姐中,基本都沒怎麼上過學,大姐和五姐連邁入學校的機會都沒有,學歷最高的是十姐,讀完了高中還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然而因為家裡條件有限,收到通知書後,看了一眼便去縣城打工養家了。
反觀弟弟,和十姐沒差幾歲,讀完了高中沒考上大學,也沒出去找工作,直接就在九姐的理髮店幫忙混日子。
11個姐姐成家立業時,都是憑自己的辛苦勞動,才有了後來幸福的生活,如今弟弟要結婚,父母動動嘴皮子「發號施令」,姐姐們就傾囊相助,是不是重男輕女一目了然,這種過分的「索取」,不過是打著姐弟情深的幌子,在行親情綁架之事。
可惜,11個姐姐成了史上最強的「扶弟魔天團」,還不自知。
為啥會有扶弟魔?究其原因在於父母,「扶」與「被扶」都是傷害
「扶弟魔」的產生,根本原因就在父母身上,可能他們本質裡沒想偏心,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在「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你都這麼大了,他還小」的言語中,姐姐和弟弟都會無形中被洗腦,長大了也會沿用這種相處方式。
這樣的姐弟關係中,根本沒有受益者,「扶」與「被扶」都是傷害。
1)「扶」的人,犧牲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追求,可精力有限,顧了這個就顧不了那個,想要兩頭都照顧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姐姐在「扶」弟弟的時候,常常意味著要犧牲自己的幸福,好吃的要讓弟弟先吃,自己就少吃一點;弟弟要讀書,自己就放棄學業去掙錢;弟弟要結婚買房,自己的存款計劃就先放一邊,把錢先給他用。
什麼都先緊著弟弟,日子久了,自己的人生就被擱置了,事事第一個考慮的不是自己,難道姐姐不配有自己的幸福嗎?
2)「被扶」的人,沒有擔當
弟弟作為男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長大,不再生活在姐姐的庇護下,成為一個男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如果姐姐一直提供幫助,那弟弟永遠得不到鍛鍊,當失去姐姐的幫助,他就會茫然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小時候不覺得有什麼,等長大了,一個三四十歲的男人,依舊沒有自我,沒有擔當,那他又該如何自處呢?
今日話題:對於11個姐姐給弟弟湊錢結婚,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擴展二:比起窮養父母,冷漠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更不利,不要做這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