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案例,老茶看完後很有感觸。
說得是一位都當父親的人了,整天就喜歡裸辭。每次辭職後都要很久才能找到新的工作,沒錢花的時候,就回家啃老去。
孩子都丟給老婆和父母去照顧,隨著裸辭次數越來越多,空窗期越來越長。他現在找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
經常投遞幾十家公司,都收不到一個面試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裸辭危害案例。
老茶一貫都是不提倡裸辭的,想換工作還是找到下家後再辭職。
裸辭的代價跟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這跟自己的能力和運氣有關。自己的能力越強、運氣越好,履歷越豐富,代價也就越低,反之亦然。
但是,大部分人的代價都是很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裸辭的人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自己看不上的公司,卻想要錄用自己,看得上的又不給自己機會。
這就是大部分裸辭人,在找工作過程中都會碰到的。如果是能力強且運氣好的人,選擇就多了,自然就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
但是大部分都是會挑來挑去的,導致裸辭後的空窗期非常長,有些是1~2個月,有點是3個月左右,更有甚者半年以上的。
所以,在不確定自己裸辭後能否立馬找到滿意工作的前提下,還是不要裸辭比較好。
那麼,裸辭的代價到底有多大?看看下面這三個代價後,你就明白了。
代價一:裸辭後的空窗期越長,自己貶值的越快
作為HR看一份簡歷的時候,都會去看工作經歷那欄。如果發現應聘者某一個時期是沒工作的,並且這個空檔期很長,那麼HR就會對這名應聘者的能力產生懷疑。
他會覺得這樣的人,有可能是能力不行,被動裸辭的。然後找了這麼久工作都沒人要,既然別的公司都不要,憑什麼他們公司就要錄用你呢?
還有HR會覺得,這種頻繁跳槽裸辭的人,工作態度隨意,碰到掉挫折就放棄,對企業不夠忠誠啥的。這種人要是招進公司後,沒幾天可能又要跳槽了。
這就是殘酷的事實,你不得不接受。有些人會用「要想工資高,就得多跳槽」,這句話來反駁。
不得不說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人家這句話只是說跳槽,而並沒有說裸辭。
在HR眼裡裸辭就等於貶值,隨著裸辭後空窗期越長,你的貶值幅度也就越大。當你在享受裸辭後的自由時光的時候,你也在不斷降低自身的工作價值。
代價二:裸辭後經濟上的成本,比你想像的還要高
裸辭成本有多高,如果我說裸辭一次相當於你損失了6個月的工資收入,你覺得高不高?很多裸辭的人找到新工作後,前三個月的工資都是在還之前欠的債。
大部分人裸辭前都會準備好一筆錢,以便能度過裸辭後的那段空窗期。本來預想著半個月就能找到工作,卻被現實無情的打臉了。
這個時候之前預留的存款已經不夠用了,要是再碰到一個急需用錢的事情,想死的心都有了。
還有像年終獎的損失,很多公司只會給那些工作滿一年的員工發放年終獎。大部分裸辭的人,第一年都是拿不到年終獎的。
因為裸辭後休息的時間,加上找工作的時間,怎麼也得幾個月。再加上裸辭後上家公司的年終獎也拿不到,這個損失加起來都夠得上自己兩個月的收入了。
裸辭後還會面臨社醫保和五險一金的問題,在很多的城市,社保斷繳超三個月,有一些政策你就沒有資格享受了。
如果你是找人掛靠,或是自己交的話,這些費用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的。
代價三:身體上的隱性成本,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高
正常來說,裸辭後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
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躺床上刷短視頻等外賣。
外賣到了就邊吃午飯邊看劇,下午要嘛宅家裡接著看劇玩遊戲,要嘛就出去到處遊蕩。
想著找個朋友來一起逛街,結果卻發現他們都要上班。就這樣天天宅家裡,跟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少了。
時間一久自己就會想:沒有工作,沒有收入,要交房租,要還信用卡,花唄,之後自己要怎麼辦。突如其來的壓迫感,會讓自己急切的想要找份工作。
這個時候自己才發現,原來找份滿意的工作比自己預想的還要難。
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的口袋越來越空,工作又一直沒有著落,心裡就開始焦慮和迷茫,整個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動不動就發脾氣。
由於沒有了正常工作,自己的作息時間越來越不穩定,整個生物鐘都錯亂了。裸辭之後,除了叫外賣、上廁所、逛超市外,基本都是在床上度過的。
不正常的作息,以及缺乏足夠的運動量,時間一久必將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這種感受和不安,相信只有裸辭過的人還會有深刻體會的。
裸辭代價這麼高,能力和運氣都不夠還是謹慎裸辭比較好。想換工作就找好下家後,再辭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