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擔任製片人,王梓執導,庸人編劇,金世佳、柴碧雲、李茂、徐小颯、謝芳、錢波、劉亞津、蘇國濤、柴鷗、王偉華、馨子、梁佳偉、盧佳、徐薏雯等主演的青春記憶暖情巨製《我們的四十年》於每晚19:30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熱播中。今日,《我們的四十年》推出特別企劃,以問答形式邀請製片人王錦、導演王梓、編劇庸人,以及劇中主演柴碧雲、李茂、謝芳傾情出鏡,講述改革開放以來,電視行業的巨大變化以及電視人的榮耀與決心。
製片人王錦——作為影視人,我們堅守的底線不能變
製片人王錦作為電視行業的一份子,從人們通訊、觀影、出行等方面巨大變化講述了改革開放為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王錦認為,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看電視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對於內容的要求從來沒變過,而作為影視人,堅守的底線不能變。機緣巧合之下,王錦了解到一本叫《電視》的小說,就此萌發了要拍攝一部以電視為主題的電視劇的念頭。
導演王梓——作為媒體人的一份子,有許多榮耀的時刻
導演王梓對於更受年輕觀眾追捧的電視劇類型主要集中在時裝劇、古裝劇的現象,他認為,對這種類型電視劇需求的熱情已經漸漸冷卻,現實主義題材始終是可以讓觀眾引起共鳴。通過《我們的四十年》這部劇,導演王梓將親情關係、物質生活、個人價值、追求愛情等元素融入其中,希望為觀眾帶來思考的動力,也希望更多人記住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曆程。
編劇庸人——我們都是親歷者
編劇庸人則講述了自己記憶中的北京,從小時候生活在胡同中,每天早晨煙霧繚繞的蜂窩煤爐子,到現在越來越富裕、家家有汽車,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坦言:「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我們這個國家從貧窮落後、一窮二白走向現代化的過程,我們是親歷者。」
柴碧雲——不管做哪一行,都要尊重自己的職業
八十年代的影視作品、小說、音樂等復古元素讓柴碧雲對《我們的四十年》這部劇非常嚮往,劇中的髮型也讓她非常喜歡。在拍戲過程中,錢波老師對待工作的專注與認真讓柴碧雲認識了一個演員該有的樣子。「我以後也要成為這樣的人,真的要自己尊重自己的職業。」作為在改革開放的光芒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她感受最深的則是生活水平的變化。
李茂——演員像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我們演的都是平凡人
作為與螢屏相伴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李茂對表演的熱愛與機緣使他成為一名演員。通過這部作品,李茂深知自改革開放以來,有像肖戰那樣的一批先驅者,他們願意留在國內,以身作則為偉大的歷史變革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精神。
謝芳——不管過去多少年,做演員這一行都是盡力的
1959年出演《青春之歌》的老藝術家謝芳在劇中出演「奶奶」一角,從業多年的她在演出時與周恩來總理的一次握手成為了人生最難忘的經歷。在她的心中,改革開放為人們帶來的變化,從電視電影,到工業發展,滲透到各行各業每個人的生活中。當被問到演員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愛國、勞動」成為心中唯一的標準。
電視劇《我們的四十年》正在熱播中。更多精彩請鎖定每晚19:30江蘇衛視幸福劇場。
原標題:《我們的四十年》主創聊電視行業變化 柴碧雲出鏡
責任編輯: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