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這句話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關於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這個兩個成語的典故不一定很多,今天一起來了解下。
關於揚湯止沸,意思是把鍋裡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揚湯止沸歷史典故:
劉廙[yì]是三國時期魏國人。他的哥哥劉望之,被荊州刺史劉表所殺,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當一名秘書之類的官員。
劉廙[yì]有才,幹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長子曹丕的器重。
當時,有個名叫魏諷的人,反對曹操,進行襲擊,被人告發後,曹操就把魏諷處死了。
而劉廙[yì]的胞弟劉偉,是魏諷陰謀襲擊曹操事件的同黨,因此也被曹操誅殺。
按照當時法律,劉廙[yì]因弟弟牽連,也當獲罪,並應全家抄斬。
可是曹操愛惜人才,同時也了解劉廙的為人和他弟弟劉偉根本不同,據審查得知,當時劉廙還曾勸說劉偉別跟魏諷往來。
所以曹操下令,特別寬恕劉廙,不予判罪。
劉廙很感激曹操,他為此給曹操寫了一封信。
信中有一段這樣寫道:「我的罪,例應滅絕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揚湯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這樣的大恩, 是永遠也報答不了的,今後我只有拼死為您效勞才是。」「揚湯止沸」指播揚鍋裡的滾湯(開水),使它稍冷,暫不沸騰,是比喻寬緩急難的意思。
但後來人們在運用中,這句成語的原意有了變化,一般來用比喻臨時採取緊急措施,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形容辦法不夠徹底。
燒火
二、釜底抽薪。
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古人還說:「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這個比喻很淺顯,道理卻說得十分清楚。
水燒開了,再兌開水進去是不能讓水溫降下來的,根本的辦法是把火退掉,水溫自然就降下來了。
此計用於軍事,是指對強敵不可用正面作戰取勝,而應該避其鋒芒,削減敵人的氣勢,再乘機取勝的謀略。
釜底抽薪的關鍵是關於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做,一些影響戰爭全局約關鍵點,恰恰是敵人的弱點。
指揮員要準確判斷,抓住時機,攻敵之弱點。
比如糧草輜重,如能乘機奪得,敵軍就會不戰自亂。
關於這個成語在實際中的應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做事情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一直加水,柴火一直燒,也是無濟於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像經常生病,吃藥可以解決,但是從長遠上看,通過加強營養和鍛鍊,有效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解決生病這個主要矛盾的關鍵。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