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瓷器中的珍品——琺瑯彩

2020-12-10 奉華齋

琺瑯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其誕生後的二百年內都是皇家御用瓷器,用景德鎮的半成品在北京二次燒造,民間幾乎沒有也不知道,至民國三年故宮第一次展覽後才被社會所知。琺瑯彩瓷的製作技藝奇絕,時代特色鮮明,傳世極少,至為珍罕,備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高5.2cm,口徑11cm,足徑4.4cm。

口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裝飾。足內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欄「康熙御製」圖章式款。

  琺瑯彩瓷器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此碗在寶石藍地色的襯託下,以紫紅、金黃、草綠色繪就的纏枝牡丹顯得格外嬌美,具有康熙朝琺瑯彩瓷器的典型特徵。

紫紅地琺瑯彩折枝蓮紋瓶,高13.2cm,口徑4.4cm,足徑5.4cm。

 

瓶撇口,細長頸,扁圓腹,平底無釉,裡施白釉。通體飾琺瑯彩,紫紅地,藍、白、黃彩料繪畫紋飾,頸部飾變形蟬紋,中間連以變形小蟬,腹部飾折枝蓮紋。底部方欄內刻楷書「康熙御製」四字款。 此器是琺瑯彩瓷器初創時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頗似銅胎畫琺瑯,風格樸實凝重。

由於琺瑯彩瓷的胎質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燒造時極易破裂。就是造辦處的一流工匠在燒制時也難免破損。據說一次雍正皇帝命清宮造辦處燒造一套五件酒杯,初次燒造就燒壞了兩件,後來在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下,小心翼翼直到三個月後總算燒製成功,其間匠師們竭盡全力,嘔心瀝血,摸索總結出一套燒制薄胎酒杯這一特殊品種的方法。憑藉宮中造辦處的優越條件尚不能完全杜絕破損,其技術要求之高,工藝之復狡雜是可想而知的。

黃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清康熙,高7.8cm,口徑15cm,足徑6cm。

碗廣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輪廓線緩收,腹部微豐,圈足。碗內光素無紋飾。碗外以黃彩為地,以紅、藍、綠、粉、藕荷等色繪盛開的纏枝牡丹花紋。碗底藍料方框內楷書「康熙御製」 雙行四字印章款。琺瑯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創燒的,其藝術風格適應皇室富貴華麗的裝飾需求,較之於當時流行的鬥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經問世就秘藏於皇宮內苑,專供皇室賞用。琺瑯彩瓷器全部採用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精選細胎白瓷,運京後再由造辦處琺瑯作畫師遵照御旨畫彩,經爐火低溫烘烤而成。由於康熙時期琺瑯料依賴於進口,故造價較昂貴,琺瑯器的生產數量十分有限。此碗屬康熙琺瑯彩瓷中的精品,造型端莊,畫工嚴謹,色彩豔麗,製作技藝已十分成熟.

琺瑯彩松竹梅紋瓶,高16.9cm,口徑3.9cm,足徑4.9cm。
博物館 徵購 藏品139,6737,1711

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

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

相關焦點

  • 琺瑯彩花鳥紋杯皇室貴族專用瓷器珍品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頂峰時期的產物,在清代康熙時期從歐洲傳人的金屬胎畫琺瑯技法成功移植到創燒釉上彩瓷器上,創出新品種。琺瑯彩瓷器是經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從發展到衰落,於清代宮廷壟斷,專攻皇室享用,其創燒風格按照皇室要求製作,屬於皇室藝術珍品。
  • 琺瑯彩,宮廷瓷器的代表作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 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瑯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 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
  • 清代時期琺瑯彩!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
  • 鑑古器(瓷器篇)琺瑯彩
    必須對古器有興趣的同道中人關注我和收藏我的文章,感謝大家支持,因為了大家閱讀和關注,才能有動力堅持把整套鑑古技術上傳到這裡。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它是釉上彩瓷器的一種,它的工藝是先在已燒好的素麵胎上塗彩料作底,然後在底色上加彩繪紋飾,再經爐火燒制而成。「琺瑯」又稱「佛郎」,是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的一種銅質工藝品。
  • 佳逸茶具|瓷器中的皇后——琺瑯彩
    喜歡瓷器的藏友們都知道,瓷器中最貴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琺瑯彩,琺瑯彩高貴,一出生就是宮廷製作,自帶皇家氣質,琺瑯彩是瓷器中最神秘的一類,自誕生以來的200年之內,一直僅供皇家專用,從未出宮,那它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發展呢?又是怎樣的魅力讓多位皇帝愛不釋手?
  • 清代瓷器發展的工藝奇蹟——景泰藍,最高貴的皇家用瓷
    從古至今,皇家的權利歷來都是最高無上的代表,這也代表了世間萬物,所有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屬於皇家的,所以說不管朝代怎麼更替,那些奇珍異寶都會繁衍出自己的皇家特色,其中最有特點就是瓷器了。在古代官窯瓷器基本上都是皇家壟斷了,民間是不能使用的,無論是工藝上還是製成上都有極具嚴格的要求,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內容是清王朝的專屬皇家瓷器——景泰藍。
  • 官窯中的官窯:清代琺瑯彩瓷器
    乾隆以後,則沒有了嚴格意義的琺瑯彩瓷器的宮廷製作。大體上講,康、雍、乾三代的琺瑯彩瓷器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非常明晰地反映了琺瑯彩瓷器在中國的興起、發展到式微的過程。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黃地琺瑯彩梅花碗 琺瑯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種中,歷來都是瓷器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清代琺瑯彩為什麼這麼值錢呢?
    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清乾隆宮廷御用琺瑯彩瓷器琺瑯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其誕生後的二百年內都是皇家御用瓷器,用景德鎮的半成品在北京二次燒造,民間幾乎沒有也不知道,至民國三年故宮第一次展覽後才被社會所知。琺瑯彩瓷的製作技藝奇絕,時代特色鮮明,傳世極少,至為珍罕,備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 清琺瑯彩的介紹與時代特徵
    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 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 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瑯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是詩、 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 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瑯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 純屬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 琺瑯彩的收藏價值不斷攀升
    琺瑯彩的收藏價值不斷攀升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非常考究,成本高,產量低,屬於專 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琺瑯彩瓷器的燒造受到宮廷的極嚴格控制,致使琺瑯彩瓷器成為清代瓷器中最為名貴的品種。琺瑯彩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然後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因琺瑯彩華麗奪目,到清朝時陶工們把這種「琺瑯」工藝仿效到瓷胎上,直至康熙年間,琺瑯彩瓷器才真正燒製成功。
  • 琺瑯彩和粉彩鑑別速成小技巧
    琺瑯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盛行於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出現使得清代瓷器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琺瑯彩瓷器雍容華貴,繪畫講究,工藝精湛,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這樣的瓷器風格也非常符合當時皇室極盡奢華的理念。
  •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不同的琺瑯彩瓷器,代表了皇帝怎樣的趣味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不同的琺瑯彩瓷器,代表了皇帝怎樣的趣味今天小編帶您來一起欣賞一下清朝創製的一種色彩非常豔麗的瓷器——琺瑯彩瓷器。琺瑯彩瓷器,是清代皇家御窯當中生產的非常特別的一種瓷器,它以非常豔麗的色彩,受到了後世的喜愛。
  • 明清「皇家瓷器」貴族黃釉瓷,數量稀少,件件是珍品
    它是明清「皇家瓷器」的貴族,是身份的象徵,它是黃釉瓷器!黃色從唐代以來成了皇家的御用顏色,到了明清黃釉瓷器從眾多釉色瓷器中脫穎而出,成了皇家御用瓷器,所以普通人玩不起。
  • 瓷器工藝2:從現場繪製琺瑯彩說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認知中的工匠都是牛人很簡單,從英文中即刻可以得到答案。這也是一種加速學習理解的方法。比如「頤和園」,這麼委婉詩意的名字,英文就是Summer Palace ——「夏天的宮殿」直白到不用聊下去了。秀氣的「琺瑯」名字在英文裡就是enamel——搪瓷,指甲油也有這麼稱呼的——一目了然了,琺瑯料的特點就是色澤鮮明、玻璃質的剔透,畫上去明顯的突起感,這是與青花、粉彩等其他瓷器繪製工藝明顯的區別。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8720萬港幣,琺瑯彩是何物,為何這麼貴
    在拍賣中,這個碗最終以8720萬港幣成交。接近上億的價格,我們不得不為這件藏品感到驚奇,琺瑯彩究竟是何物,為何會拍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琺瑯彩是清代皇室所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法製作工藝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大約在清康熙年間進入中國。
  • 神秘的紫禁城燒造|達官貴人都鮮少見的瓷器:琺瑯彩
    首先在康熙的授意下,琺瑯彩在北京故宮紫禁城燒造成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瓷器是在皇宮燒造的,琺瑯彩屬於空前絕後的,琺瑯彩這一概念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是金屬胎,不是瓷胎。其中瓷胎畫琺瑯是最頂級的,在燒制前期康熙還邀請了很多外國人來幫忙繪畫,不過大多都保持抗拒的態度,連義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都逃避過,甚至覺得跟中國畫匠共同畫這個有點跌份。
  • 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鑑賞
    原標題: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鑑賞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 ,將從歐洲傳入的金屬胎畫琺瑯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釉上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 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非常考究,成本高,產量低,屬於專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彩繪和燒成則由宮廷畫家和專門的技術人員在清宮造辦處和圓明園造辦處內完成。
  • 琺瑯彩玉壺春瓶:曾經的宮廷御用瓷器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瑯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清代,琺瑯彩瓷一直是專為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其瓷質細潤、色澤鮮豔,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