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 2016-10-12 09:48:50
該稅制規定的800元的起徵點,遠低於工薪個稅3500元的起徵點。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實習生抱怨:「本來實習生就是廉價勞動力,2000元左右的報酬還要交20%的稅。」
實習旺季的尾聲,批量結束實習返校的學生陸續遭遇「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留下深刻印象的稅制。該稅制規定的800元的起徵點,遠低於工薪個稅3500元的起徵點。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實習生抱怨:「本來實習生就是廉價勞動力,2000元左右的報酬還要交20%的稅。」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下簡稱「勞務稅」)是我國11項個人所得稅的一種,徵收對象是諸如獨立設計師、獨立翻譯等廣大靈活就業者。2002年,國稅局在《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業務問題的批覆》將勤工儉學大學生納入個人所得稅徵收對象之後,實習生也成為勞務稅大軍中的一員。
1980年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餘額按照20%稅率納稅。
根據統計局數據,1980年,全國平均工資為762元/年,一次收入800元的起徵點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高不可攀」。2015年,全國平均工資62029元/年,為1980年的81倍,折合5170元/月。
1980年至今,個稅法歷經6次修改,個稅起徵點從800元增至3500元,但是,勞務稅800元的起徵點、20%的稅率沿用至今,已36年未改。
飽受詬病的勞務稅
根據知名實習生招聘平臺實習僧提供的數據,2015年,該平臺有1.8萬家企業發布了15萬個職位,實習生薪酬平均為95元-135元/天,每月約20個工作日,合1900元-2700元/月。實習僧是2014年底上線的實習生招聘平臺,約200萬在校學生、5萬家企業在該平臺註冊。
2700元月薪尚不足以負荷北上廣地區的食宿基本需求。在北京某獵頭公司實習英語翻譯的博宇,日薪140元,2000多元工資被徵收300多元稅;在騰訊實習的鄧妍方月收入2600元,繳稅360元。
根據教育部數據,2015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47萬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2625萬,在學碩士、博士分別為158萬、33萬人。每年實習生數量超過千萬人次,除了少部分企業為實習生避稅之外,大部分實習生都有承擔勞務稅的「負擔」。
事實上,不僅勞務稅遭受質疑。稿酬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與勞務稅執行同樣的起徵點、稅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全國總工會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劉俊海向記者表示:「學術創作極其耗時費力,收入也不高,但稿費還要負擔較高的稅率,學者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
在劉俊海看來,平等徵稅才能鼓勵勞動力,「實習生的勞動收入應該受到法律的公平對待」,「而根據通貨膨脹率調整起徵點和稅率是起碼的公平。」個人所得稅歷經六次修訂,除工薪個稅起徵點從800元提升到3500元、免除蓄存款利息所得稅之外,其餘稅收項目起徵點、稅率始終如一。
稅務總局曾公開表示「對於沒有工資收入,只有一處勞務報酬所得項目且收入較低的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稅負偏重的問題」,但表示「個稅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其法律級次較高,只能通過下一步修訂個稅法予以解決」。
在已經調整了印花稅、營改增的「稅改年」,個稅是否會能在近期調整,尤未可知。
實習生=廉價勞動力?
不過,給實習生造成困擾的,除了個稅法之外還有勞動法。用人單位極少與實習生籤署勞動合同,實習生收入也因此無法作為籤訂勞動關係的工資薪金徵稅。
1995年,原勞動部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表示,「在校生利用業餘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係,可以不籤訂勞動合同」。
知名勞動法律師、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洪桂彬告訴記者:「該規則沿用至今。在很多學生勞動糾紛中,僅北京、廣州的法院認同實習生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其他地方,即使籤署了勞動合同,也不認定勞動關係。」
除此之外,在各個地方勞動保障局,大學生畢業之前沒辦法辦理社保。洪桂彬介紹:「各地默認流程是學生持學校開具的報導證,辦理就業登記,然後拿到勞動手冊,之後才能辦理社保。不畢業,不能作為就業人員。」
不與實習生籤署勞動合同,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節省了社保支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日後在勞動糾紛時的法律風險。
「當然,也有例外。富士康就非常積極與實習生籤署勞動合同。」洪桂彬告訴記者:「但他們的目的是讓實習生加班,因為學生實習期間是禁止加班的。製造行業以及很多商業企業中,存在大量的實習生,他們與正式工人幹一樣的工作,但收入卻遠低於後者。」實習生就是企業的廉價勞動力。
2016年4月,教育部聯合人社部、財政部等五部委引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提出「實習報酬不得低於同崗位試用工資80%標準」等要求,開始加強保障實習生權益。但該規定並未對實習生稅收提出要求。
洪桂彬認為,「類似實習生、小時工等非全日制的靈活就業人員,都存在稅收上的問題。從目前的稅收制度來看,稅收鼓勵的是主流就業,不鼓勵靈活就業形勢。」稅收制度的改革滯後於國家鼓勵靈活就業的需求。
「其實,靈活就業人員的稅制可以參考退休返聘,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籤署一年勞動合同,且按照工資薪金繳納個稅。」在洪桂彬看來,「既然鼓勵靈活就業,不能只有政策支持,稅收也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