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四句經典語錄告訴我們,一切煩惱的來源在哪裡

2020-11-21 大茶經

國學大師南懷瑾|四句經典語錄告訴我們,一切煩惱的來源都是過於執相,著相了,佛也會變成魔

國學大師南懷瑾: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對的。福耀玻璃創始人是佛家弟子,也是個大善人,但是精通儒釋道文化。在央視「開講啦」的曹德旺自述中講到:「有人說曹德旺沒有文化,我說你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文化。文化跟知識是「道」跟「術」的區別。」

他說:「你學的會計、計算機應用、機械設計、各種專科,這是「術」,文化是「道」,講不清楚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無處不在,好像霧化在空氣中一樣。你要長期積累積澱,沉澱它才能悟到它們。你真正有文化,看問題就跟人家不一樣。因此說,做企業必須具備文化自信。文化是一種信仰,一種修行,一種修煉,一種經營的積累,當然也需要技術專業的支持。」

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實說吧,沒有什麼腦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與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這句話仔細研究,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就記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補拙」這四個字要記住。佛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佛陀也是人,只是智慧覺悟不同罷了。人人都智慧,智慧人人有。只是我們自己執迷一時,未能得悟而已。所以,佛陀的偉大就是引導眾生要自信,從正信中知道本有的自性。你說他笨,他說你笨。一切都是浮雲,你煩惱,他煩惱,只要冷靜下來想一想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一念即迷,一念即悟。

南懷瑾說「勤能補拙」要記住。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積累就是用勤才有中國今天的發展。沒有勤,中國人都沒飯吃了,哪還有中國啊。所以,我們首先要正信我們自己本有的智慧,用勤字做表率,用樂觀的態度勤發揮我們的智慧。煩惱有用嗎?沒用,那就努力把其它做好吧。

國學大師南懷瑾:「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有部分宗教人士,你批評他,他批評你,總是覺得別人不對,誹謗來,誹謗去。佛家給我灌輸的思想,我們既要包容,還不要執相。誹謗就是太執相了,就是著魔了。所以不管在哪種層面上,不要誹謗他人,可以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有好的可以分享,是多麼愉快的事情。

我們要記住,佛明明告訴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就不要著迷不誤了,我們學習佛法要用之生活。不要用到困難就消極悲觀的思想,或不自信。所以佛說不要執相,就是因為過於執相,我們才會每天煩惱來煩惱去。

國學大師南懷瑾: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

還是執相,道非道,人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每個人說法不一,就像一種任何文化性質,只要可以推動我們人類文明進步的都是有道理的。只要給我們自身帶來有幫助的我們都可以學習。所以不要過於執著,不要過於貪慾,用一種平常心對待任何事物,有一顆大度的心,我們就不會有過多的煩惱。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嘛!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四句教法,談人生感悟,破一切無明煩惱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四句教法,談人生感悟,破一切無明煩惱,得人生境界國學大師南懷瑾:「我們曉得,煩惱是一種魔,生死是一種魔,欲望又是一種魔國學大師南懷瑾所有一切的魔鏡,就是無明,無明的煩惱纏繞這我們的周圍國學大師南懷瑾:「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 南懷瑾|國學大師智慧經典語錄,學佛修行者的必備知識,得以開悟
    南懷瑾|國學大師智慧經典語錄,初學佛、修行者必備知識,得以開悟國學大師南懷瑾:「有很多人學佛卻還抱怨沒有好的報應,你花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學佛不同佛的智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靠我們如何自度自利,不僅要自度自利,還要度他。所以,對於抱怨多的人,一定要去理解金剛經大譯,相信會有幫助。國學大師南懷瑾:「涅盤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講每一個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會成就的。
  • 南懷瑾談人生的最高境界,句句經典,字字精闢,不愧是國學大師!
    可以說我們回答或許都不太一樣,但值得肯定的是,也都是嚮往生活往好的一面發展。比如說有些人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成功後功成名退,隱退隆中,做一方居士,追求大自然的美和道。也有些人認為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人生得意須盡歡,就是隨時保持開心,盡興。哪怕有不開心的事兒,都不要去計較,學會忘掉,這樣人生才會不會其他俗事所累,所煩惱。也就是一種豁達大度的態度來處世。
  • 南懷瑾經典|國學大師十六個改變命運的方法
    南懷瑾經典語錄|國學大師十六個改變命運的方法改變命運古老以來一直就是人類所探索的話題。不管是中國的儒釋道文化中,都有種種教育讓人們如何靠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如佛教文化,提倡人們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讓人們懂得緣起因果,富有正能量的積極人生觀去創造自己的命運。
  • 中國最後的國學大師——南懷瑾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是非爭議很大的人物——南懷瑾。作為中國歷史中最後一位集儒、釋、道為大家的國學大師。在他的論述中有很多不被現在人所接受。可是作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與現代文明最後的碰撞中,有這樣的論調也是無可厚非。
  • 南懷瑾|佛家智慧,學佛修行者必讀的四句忠言
    南懷瑾|佛家智慧,學佛修行者必讀的四句忠言國學大師南懷瑾:所以,執著相就是煩惱最終的根源,過分執著於相,我們就無法有清晰的思維去思考更多潛在的問題。這是佛法的智慧,我們平常說抓牛角尖,也是相似道理。南懷瑾大師精通儒釋道文化,可謂融會貫通。對於每個人對待經教都有不同的理解,享以智者的行言,是我們能量吸收的重要途徑。古今往來,有多少智者過於消極,傳播能量的正行者,都是偉大的。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這是在遠大集團總裁張躍的記憶裡,國學大師南懷瑾對他說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1960年出生的張躍是中國內地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民營企業家,此外,他還擁有直升機的駕駛執照。  南老師是一位智、仁、勇兼具的大師,在人生的道路上,南老師從修身、齊家到治業,從入世、精進到超脫,給了我很多的啟迪、很多精神營養。人生處處皆為道,一切智慧與理性的交融,不斷給我啟迪,充盈著我的生命境界。
  • 今日話題:南懷瑾是國學大師嗎
    南懷瑾的相貌氣質很符合「國學大師」導語:臺灣文化名人南懷瑾近日去世,大陸媒體多以「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說辭加以報導。而之前的幾位文化老人,如啟功、任繼愈、季羨林去世時,媒體也冠以「國學大師」的稱謂。但因為「國學大師」這個帽子現在很流行就隨便亂扣,那也未免媚俗了。南懷瑾,怎麼就成國學大師了呢?一、南懷瑾是文化名人,但不是國學大師
  • 南懷瑾:人生做到這四個字最難得,悟透這四句話,必有所成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的,人生隨遇而安最難得。 南懷瑾大師也是一個推崇隨遇而安的人,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國學經典的他,禪宗佛學造詣亦頗深。 他曾說: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 南懷瑾|國學大師三段精句,兩句聖人之言,讓我們生活中受益匪淺
    南懷瑾|國學大師的三段精句,兩句聖人之言,讓我們生活中受益匪淺如果有關注國學,注意佛學,我們就會注意到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作為當代國學大師,不僅僅是受到儒釋道思想家的敬崇,學術界及當代史上都是有極高的聲望。生活中,他傳承了佛家思想的謙虛禮行,在世時,媒體經常要採訪而遭拒。而他的作品書籍,他的生活精句,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而這些精句及生活感悟,足以讓我們在生活中得以受用。
  • 國學大師的三段精語,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讓我們大徹大悟
    >國學大師南懷瑾:「永嘉禪師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我們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結果。所以金剛經這一點,大家不要輕易的看過去了,這是反轉來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持才有結果;必須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業報,智慧才能啟發。過去生的業報沒有消減,智慧是啟發不了的;因為你還在受罪,所以不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會大徹大悟。」
  • 國學大師南懷瑾:諸葛亮誡子書影響了中國人近兩千年!
    諸葛亮誡子書是國學大師南懷瑾最推崇的千年教子經典!!!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張鎖平書法《誡子書》(作品來源:易從網)    諸葛亮誡子書書法三大實用價值:  1、諸葛亮誡子書書法用於家庭客廳、書房、辦公室、會議室、酒店、茶樓等場合的懸掛,勵志修身,非常經典。
  •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南懷瑾先生仙逝以後,國人紀念這位世紀老人、國學大師,上世紀九十年初先生的作品剛引進大陸時有人斷言將會有「南學」出現,像學術界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研究王陽明的學問叫「王學」。
  • 南懷瑾大師:人生有三條「天規」需遵守,一旦違背,定會災禍不斷
    南懷瑾大師:人生有三條「天規」需遵守,一旦違背,定會災禍不斷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經有這麼幾句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氣沒有什麼標準。老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則約束的自由,只會帶來麻煩,規則是一切自由的前提。所以奉勸各位不管是為了自己利益,還是客觀原因,無論是怎樣的藉口,我們都不要隨意破壞規則和底線。南懷瑾老先生告誡我們:克己自律,敬畏天規,才是我們躲避災禍,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
  • 從「南懷瑾大師的自我評價」說起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學習國學傳承經典的熱潮。談到國學,南懷瑾大師是婦孺皆知的。南懷瑾大師,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於2012年9月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大師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 南懷瑾大師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南懷瑾|「宰相肚子能撐船」國學大師的三段名句,要有大度的心量
    南懷瑾三段名句|知道「宰相肚子能撐船」和「唾面自乾」的故事嗎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人生的快慰往往源於不記恨。」大師是在告訴我們,要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記住別人曾經對你的好,那樣會給你帶來一種身心的平和。忘記那些微不足道的憤怒,你就能體會到生活中的平和之美。
  • 95歲國學大師南懷瑾仙逝 學界感嘆一個時代終結
    著名國學大師、文化學者南懷瑾先生於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精通易經,國學和佛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在兩岸影響巨大。先生認為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 阿西莫夫、南懷瑾、德魯克、韋爾奇等8位大師的14本讀書筆記!
    第8本:《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由國學大師南懷瑾演講稿整理。看過南懷瑾先生的很多書,如《易經雜說》、《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莊子論譁》、《話說中庸》等幾十本書,本本可以拿起來就讀,本本讀著就捨不得放手。南懷瑾先生能將國學至深的道理講解得通俗易懂,又旁徵博引,去偽存真。
  • 國學大師南懷瑾,16幅傑出書法作品展:網友:一手美麗的江湖字
    細看南懷瑾的書法字體流暢,粗中有細,入木三分,遵循古法,取百家之長,自己創新,字如其人。可遠看,近看,單字看,整體看,倒著看,讓人美不勝收,賞心悅目。南懷瑾書法的缺點是用筆的豐富性方面欠缺,也就是對筆法的研究不深入,字體很早就定型,之後就吃老本,憑他其它方面的成就地位,大量寫應酬作品,大量題字,寫招牌字,字沒什麼變化,缺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