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四句經典語錄告訴我們,一切煩惱的來源都是過於執相,著相了,佛也會變成魔
國學大師南懷瑾: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對的。福耀玻璃創始人是佛家弟子,也是個大善人,但是精通儒釋道文化。在央視「開講啦」的曹德旺自述中講到:「有人說曹德旺沒有文化,我說你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文化。文化跟知識是「道」跟「術」的區別。」
他說:「你學的會計、計算機應用、機械設計、各種專科,這是「術」,文化是「道」,講不清楚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無處不在,好像霧化在空氣中一樣。你要長期積累積澱,沉澱它才能悟到它們。你真正有文化,看問題就跟人家不一樣。因此說,做企業必須具備文化自信。文化是一種信仰,一種修行,一種修煉,一種經營的積累,當然也需要技術專業的支持。」
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實說吧,沒有什麼腦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與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這句話仔細研究,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就記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補拙」這四個字要記住。佛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佛陀也是人,只是智慧覺悟不同罷了。人人都智慧,智慧人人有。只是我們自己執迷一時,未能得悟而已。所以,佛陀的偉大就是引導眾生要自信,從正信中知道本有的自性。你說他笨,他說你笨。一切都是浮雲,你煩惱,他煩惱,只要冷靜下來想一想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一念即迷,一念即悟。
南懷瑾說「勤能補拙」要記住。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積累就是用勤才有中國今天的發展。沒有勤,中國人都沒飯吃了,哪還有中國啊。所以,我們首先要正信我們自己本有的智慧,用勤字做表率,用樂觀的態度勤發揮我們的智慧。煩惱有用嗎?沒用,那就努力把其它做好吧。
國學大師南懷瑾:「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有部分宗教人士,你批評他,他批評你,總是覺得別人不對,誹謗來,誹謗去。佛家給我灌輸的思想,我們既要包容,還不要執相。誹謗就是太執相了,就是著魔了。所以不管在哪種層面上,不要誹謗他人,可以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有好的可以分享,是多麼愉快的事情。
我們要記住,佛明明告訴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就不要著迷不誤了,我們學習佛法要用之生活。不要用到困難就消極悲觀的思想,或不自信。所以佛說不要執相,就是因為過於執相,我們才會每天煩惱來煩惱去。
國學大師南懷瑾: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
還是執相,道非道,人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每個人說法不一,就像一種任何文化性質,只要可以推動我們人類文明進步的都是有道理的。只要給我們自身帶來有幫助的我們都可以學習。所以不要過於執著,不要過於貪慾,用一種平常心對待任何事物,有一顆大度的心,我們就不會有過多的煩惱。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