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是一個有著獨特創作風格的音樂人,那句膾炙人口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便是出自於他。
作為音樂人,他熱衷於走遍全球,追求隨心所欲。而作為父親,他更重視隨遇而安。
他曾說:「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中隨遇而安。」
因此,他對女兒的教育便是讓她儘可能去多學多做一些沒用的事,以便能心安理得的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這種教育觀念,無疑是新穎的,也鮮少有家長能有這般領悟。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的,人生隨遇而安最難得。
南懷瑾大師也是一個推崇隨遇而安的人,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國學經典的他,禪宗佛學造詣亦頗深。
他曾說: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是的,"隨遇而安",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對於如何才能做到「隨遇而安」,南懷瑾自有心得,根據他的觀點,我總結為四句話,用心領悟,必有所成。
【一】鴻福易享,清福卻難,要有智慧才行
南懷瑾說,人生鴻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
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什麼事都沒有了,怎麼活啊!
很多人都會不理解,大言不慚的說:「享清福還不容易,一整天不用做事,就躺在家裡,這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怎麼還會『享死』呢?」。
那是因為你對「清福」有誤解。何為清福?是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是能耐得住寂寞、享受獨處,並淡然於世外的清心寡欲者。
我認識很多高僧,一年四季都是在雲遊四海。這種生活,是眾多人好生羨慕的逍遙自在。
可是,如果讓他放棄現在所有的名利、情感,披一身袈裟去走四方,他卻會有所猶豫。
如果不信,你可以試驗一下。讓自己堅持連續七天,不做任何事,沒有任何社交,只是一個人靜靜的呆著,你會懂得何為清福難享。
我們再反觀那些著名隱士:許由、巢父、列子等,哪個不是才華橫溢,卻甘願歸隱山林?所以說,能享受到清福的人都是有智慧的。
【二】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的路
南懷瑾說,一個人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
佛經上也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離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的路。
釋迦摩尼佛出家前,曾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享受無上尊榮。然而他卻甘願拋棄一切榮華富貴,堅持苦修,最終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
無獨有偶,弘一法師年輕時,是生在富庶人家的李叔同,名震四方、桃李滿天下。
然而三十八歲以後,他開始對一切感到厭惡。最終選擇拋妻離子,毅然出家。他受戒的也是佛教中最為清苦難修的律宗,是真正的苦行僧。
《佛心禪意》中描述了一種出家眾,說的是在經歷過世間的種種歡樂和享受,經歷過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後,對此心生厭惡,而去尋找一種合乎本性的生活、去求無上覺悟和智慧的人。
這也正是南懷瑾大師說的,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的路。
【三】好事跟痛苦是手背與手心的關係,不可能但求好事
唐朝詩人李鹹用曾說:「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
人不要去貪圖那些輕而易舉的事情,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然會經歷痛苦。勇於面對,也不能因少年自負,妄想輕易取得成功。
對此,南懷瑾也說,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
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
禪宗經常用一句話:「放下,就是丟掉了」。我們做了好事需要馬上丟掉,這是菩薩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丟掉。
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掉,就是痛苦丟不掉啊!
大師認為,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候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開,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句話叫「一個人總是想著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便是黑暗」。
人生路途中,有光明就會有黑暗,不能只看到其中一面。當痛苦來臨時,不要沉溺其中,而要學會放下。心中有光明,壞事也會變成好事。
【四】世界本是「堪忍」的,何必苛求完美
佛教用語中,稱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譯,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
這個世界因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夠忍,忍受很多的痛苦,這是對生活輔導的良藥。
南懷瑾告誡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過的。你在這個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錯誤,哪有完美?抓住現實就好了。
有錢財、有孩子、有家庭,哪裡不完美?完美的人才會說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我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富商到趵突泉遊玩,見到人們都用破碗在喝泉水,便吩咐隨從買一個精美的瓷碗放在泉水邊。
第二天,他再次來到泉邊,卻看到一個老和尚正在石頭把碗敲出一個缺口。富商不解的尋問老和尚為何如此?
老和尚回答:「好碗會讓人貪心,殘破的碗才能長久地供人使用」。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本是不完美,完美的東西並不適用任何環境,順風順水的人生亦不存在。
只有接受不完美,堪忍一切苦痛,才能最終享受到自己的完美。
最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是刻意去追求所謂的完美無缺。因為最令人驚喜的完美,往往是在人最預想不到的地方。
懂得隨遇而安,是在這無常的人世間,最難能可貴的處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