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2020-12-14 蓮荷居士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叢林中歷來也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大乘經典,受眾則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經文中開示的「華藏世界海」,重重無盡,諸法界猶如「帝釋天之網」上的珍珠,珠珠相含,影影相攝。

《華嚴經》在大乘教法盛行的漢地影響深遠,漢傳八宗之一的華嚴宗,就以此經立宗。《華嚴經》規模宏大,說法邏輯嚴密,是了義、圓融的經典。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此經中的名句不勝枚舉,此文單舉四句,若能悟透,福報無量。

其一,恆以清淨心,供養於諸佛。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為第一。怎樣才算作法供養呢?《華嚴經》告誡眾生,以清淨心供養諸佛,就是最為殊勝的法供養。那麼,清淨心又是何物呢?《中阿含經》云:「清淨心盡脫淫怒痴,成就於三明。

我們凡夫眾生,每時每刻都在起心動念,但是這些心念卻是有染著、不清淨的。正如佛經中所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世間假如真有清淨心,想必只有佛才能有「盡脫淫怒痴,成就於三明。」但是,心佛及眾生,三者等無差別,我們學佛,就是去染成淨,趨向佛心。那麼怎麼才能去染成淨呢?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念佛即清淨自心的方便善巧,一念佛即一念清淨,念念佛即念念清淨。

其二,大慈無礙,大悲究竟。

何為「慈悲」呢?這兩個字均為梵文意譯,簡單說來,與樂為慈,拔苦為悲。意思是說,能夠給予眾生以安樂,即為慈;能夠拔除眾生之苦,即為悲。我們經常聽到佛門中以「慈悲」為懷的說法,四大菩薩當中的觀音菩薩也象徵大悲,而《華嚴經》中則將慈和悲,作為無礙與究竟的標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涅槃經》云:「大慈大悲,佛性種子。」學佛修行,慈悲為本,以出世的胸懷,做入世的善行,它是佛法與世間法的根本區別。譬如傳統文化講「修齊治平」,也有「窮則獨山,達則兼濟天下」之說,但這都是人天境界的善行義舉,並不究竟。只有以慈悲心,廣行六度,普攝眾生,才是究竟了義的。《無量壽經》中也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眾生佛性平等,未來都將作佛。

其三,永離諸相,心無所住。

「心無所住」一語,使人自然聯想到《金剛經》中的「無住生心」。昔日,六祖慧能大師正是聽聞有人誦讀《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頓悟,隨即前往黃梅,拜在五祖弘忍大師門下。

所住,即為「住所」,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到「無住生心」呢?《華嚴經》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無住生心也就是心不執著於相。初次讀到「永離諸相,心無所住」時,我為之拍案叫絕,原來苦苦追求的無住生心,佛陀在《金剛經》中早已言明,「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四,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佛法是因緣觀,講的是法界緣起論,如果妄執人我分別,就是踏上了兇險之路。為何這樣講呢?假如被問到究竟什麼是「我」,多數人會指著自己的色身,說這就是我。亦或者有人覺得,自己的意念是「我」。

但是,《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所謂的「我」在佛家看來是五蘊和合而生,隨因緣聚散,並不是「我」,亦非「我所」。假如執著於人我之別,那麼學佛修來修去,無非在生死海中原地踏步。

當然,流傳最廣的八十華嚴,有四萬五千偈,字數過百萬,文中所舉的四句,不過恆河一沙。本文意在通過自己粗淺的理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依祖師所說,若能真正悟透,則仿佛涵泳在一切智海裡,暢遊於一切時空中,得福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佛教:整部《華嚴經》的核心,都在這四句話裡!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華藏世界的根本經典,經文由實叉難陀翻譯而來。人們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華嚴經》和《楞嚴經》、《法華經》一樣,共稱為「經中之王」。
  • 佛經中的這幾首偈頌,悟透福報無量!
    偈頌即佛經中的唱誦詞,類似於傳統文化中的律詩,每句的字數從三字到七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一偈。偈頌翻譯自梵文,音譯為「偈陀、偈咃」。我們常聽到「三藏十二部經」的說法,三藏即經律論,而十二部經,是將三藏典籍按照體裁分為包括正經、歌詠、記說、偈咃、因緣等十二類。譬如《中阿含 善法經》中說,「云何比丘為知法耶?謂比丘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咃……,未曾有法及說義,是謂比丘為知法也。」
  • 《華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若能參透福報不淺
    每次翻開《華嚴經》,都會有一種「不讀華嚴誤終身」的奇妙心境。更憧憬著若能在世上重活一遭,該有多好呀的無明妄想。《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華嚴宗亦賢首宗的立宗之經,更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經典,與《法華經》、《楞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覷。而且這部佛經每一句偈頌都極為經典,雖然沒有涉及深奧的佛理,但句句直指人心,離苦得樂。
  • 《楞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悟透它,福報無量
    《楞嚴經》在佛教典籍中屬於極重要的大經,可以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為這部經書在內容上橫跨了佛教中的禪淨密律四宗,對於末法時期會存在的種種亂相,《楞嚴經》中幾乎全都說到,並且闡明了各種對治之法。所以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
  • 無非就是這四個字,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包含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全篇主要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悟透了這四個字,所獲福報無量。什麼是「離相無住」?
  • 《金剛經》中的三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般若部經典,可以說是佛法三藏當中,最為宏大的一部。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大般若經》,就有六百卷之巨。正因為般若經典的宏大,誦讀已經不容易,何況受持並為人演說。因而佛陀施設善巧方便,在第九會時去繁就簡,特意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將般若的精華,盡數含攝其中。慧能祖師說,學佛人能持《金剛經》,「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
  • 佛教:《金剛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受用一生!
    《金剛經》,亦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表示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達彼岸。它是佛家的經典著作,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社會上流傳最廣也最早的版本是由後秦鳩摩羅什翻譯而來的。該經中包含了許多關於人生、宇宙、生死的思考,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法藏。
  • 《心經》是般若法門中的精髓,悟透這四句,離開悟就近了
    般若法門乃是佛教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這麼一句話:「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而《心經》又是般若法門中的精髓,因為般若全部的經義都在這篇經中,故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多學佛的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悟道?《心經》中有非常經典的四句話,只要我們能悟透這四句話,就可以說已經接近開悟了。
  • 佛經之王《華嚴經》,武則天親提開經偈,四句經義洞悉佛法!
    《華嚴經》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文,也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立名經卷。《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講述釋迦牟尼佛悟道之後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宣說了悟佛道的開示,頌說重重無盡和事事無礙的廣大妙法。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華嚴經》為初期大乘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對大乘思想發展的影響甚大,華嚴經到底講述了什麼,本文一一告訴你!一、拋磚引玉《華嚴經》在佛經叢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初期大乘非常重要的典籍。「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佛教:學佛並不難,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字!悟透了,福報就來了!
    佛教:學佛並不難,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字!悟透了,福報就來了!世間很多心中敬畏因果的人,往往都會學佛。學佛是培植我們的福報,學佛可以上我們修煉自己的清淨之心,學佛還可以幫助我們開悟明慧,早日修成正果。但是,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經更是有很多。對於很多初學者而言,難免出現很難學的錯覺。尤其是佛教中的三皈五戒,更是讓人自信不足。其實,學佛說難也不難,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把佛菩薩當成自己的榜樣,佛菩薩是怎麼做的,我們就怎樣做。往往很多學佛之人,修得正果後會發現,學佛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字!悟透了,福報也就來了。
  • 華嚴經:華嚴經經典名句
    華嚴經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學的經典,華嚴經主要記載釋迦牟尼佛稱道後在菩提樹下為諸佛菩薩講述佛法,末學在讀華嚴經時,發現了華嚴經中很多的經典句子,現在寫下來同各位師兄分享。1、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 想要離苦得樂,一定要悟透《華嚴經》中這四句話
    一次機緣巧合,我接觸到了《華嚴經》,裡面的大智慧,讓我對心中的困苦豁然開朗,後來一位得道高僧說,讓我好好參透其中的四句話,它能渡人脫離苦海得到快樂……【一】 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人在無盡的「宙」(空間)中,只是一小微塵,不斷的「宇」(時間)中只是一小片段。如此看來人的一生是何其短暫,其能力又是何其渺小。人來此世間又為什麼呢?
  • 《金剛經》裡的六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是經藏般若部中的一部經典,全經雖只有一卷,但言簡而意深,內涵豐富,在大乘佛法盛行的漢地,流傳甚廣。此經自傳入後,從東晉到唐代,共經歷六次翻譯,其中以姚秦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唐代玄奘法師和義淨法師所翻譯的版本,可以作為前者的補充。
  • 華嚴經:華嚴經讀誦完整版
    很多正在修行華嚴經的師兄們很想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因為自己的時間受到了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手機看。問我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學習會不會減少福報,我們在這裡給各位師兄解釋一下,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是不會影響我們的修行的。
  • 佛教:《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和《心經》類同,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都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
  • 《華嚴經》中的10個最美佛句,如能受持,福報不請自來!
    01:前言富貴的華嚴,指的是《華嚴經》裡,有眾多的佛,眾多的善知識。如果一個人能誦讀此經,能得無量福報,甚至能於此經中的一句話,得證果位。由此可見《華嚴經》的殊勝。此經雖然殊勝,但是篇幅很長,作為普通修行人,要認真讀完一遍,少說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讀經不知經意,讀了也是枉然。所以,很多人就從這部佛經中,選擇自己喜愛的佛句,用以修持。很多人讀了一輩子的《華嚴經》,對其內容大多模糊,但是對於其中的佛句,卻是記憶深刻。原因是這些佛句,行文極其的優美,像詩一樣,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 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句話,越讀越開悟!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學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在漢地佛教叢林中被譽為「經中之王」。這部經因何特殊之處,而贏得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呢?《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為文殊、普賢等菩薩所說,這部經典將三藏十二分教,盡數含攝其中,就像「帝釋天之網」,珠網上點綴著珍寶,每顆都映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道出了圓融無礙的「一真法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