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華嚴經經典名句

2020-12-18 李罕僧伽吒經講解

華嚴經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學的經典,華嚴經主要記載釋迦牟尼佛稱道後在菩提樹下為諸佛菩薩講述佛法,末學在讀華嚴經時,發現了華嚴經中很多的經典句子,現在寫下來同各位師兄分享。

1、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2、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3、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4、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5、 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6、 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7、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知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8、 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痴暗。

讀華嚴經全文,不但能我們明白華嚴經的好處,也能讓我們在讀誦華嚴經的過程中受益,為此,在多少華嚴經時我們一定要用心,這樣從中學到的知識會更多。以上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妥還請各位師兄指出。

相關焦點

  • 華嚴經:華嚴經讀誦完整版
    很多正在修行華嚴經的師兄們很想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因為自己的時間受到了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手機看。問我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學習會不會減少福報,我們在這裡給各位師兄解釋一下,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是不會影響我們的修行的。
  • 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詳解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八十華嚴》、《新華嚴》、《唐經》、《雜華經》。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師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當時則天武后有感於《舊華嚴》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梵本,於是遣使迎師至洛陽。證聖元年(695),於東都大內大遍空寺翻譯本經,武后親臨譯場,揮毫首題品名。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華嚴經》為初期大乘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對大乘思想發展的影響甚大,華嚴經到底講述了什麼,本文一一告訴你!一、拋磚引玉《華嚴經》在佛經叢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初期大乘非常重要的典籍。「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為什麼說《弟子規》是《華嚴經》的根基,它與《華嚴經》無二無別
    大家絕對不能小看《弟子規》,它是入《華嚴經》的根基,它與《華嚴經》、《無量壽經》都是無二無別的,這證明學習《弟子規》非常重要。可能你聽了這句話會想:《弟子規》孩子學尚可,所謂童蒙養正。小孩子用《弟子規》來端正自己的品德,打好道德學問的根基,這能說得過去。
  • 佛家經典《華嚴經》18句精華名句,體悟智慧與慈悲!
    ——《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2. 以法自娛,歡愛不舍。——《華嚴經》卷十四,淨行品3. 常念諸佛,心無暫舍。——《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4.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華嚴經普賢行願品》5.
  • 《華嚴經》近80萬字,精髓盡在10個智慧名句中
    《華嚴經》是大成佛教的主要經典,同時是華嚴宗的立宗之經。漢譯《華嚴經》有3個版本,目前流傳最廣的是唐武周時高僧實叉難陀所譯的80卷版。《華嚴經》是佛陀成佛後,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其內容廣博,思想深邃,蘊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
  • 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大名句,助您快速開悟!
    佛經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有無數經卷。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欣賞《華嚴經》中的四大名句。希望憑籍佛句,能助您快速開悟。《華嚴經》也稱《大方廣華嚴經》,意思就是「法喻因果,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裡面詳盡論述了菩薩用信、解、行、證來圓滿自己的佛果。《無量壽經》云:「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
  •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是教菩薩的經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相反我們更加應該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先講了釋伽牟尼佛在成佛之後於菩提樹下為各位菩薩講佛法,主要是與五十五為佛法的對話,與菩薩一起探究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奇妙之處,之後又用善財童子努力修行,精進求道,最後成就菩提正果的事來勉勵眾生,讓眾生能夠向善財童子學習。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叢林中歷來也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大乘經典,受眾則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
  • 佛學:道行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寶積經
    在大乘經典中,《法華經》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經中宣說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指出無論是什麼人,只要講說、誦讀、書寫、奉持此經,就會獲得無量功德,所以,《法華經》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佛經,被稱為「經中之王」。《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經文宣說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被奉為「大乘之王」。
  • 不讀華嚴經 不知佛家富貴
    諸佛菩薩充滿整個世界,如經上所說,能夠「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內轉大法輪」。 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華藏世界海中,不過是一粒塵埃。然而,就是在這塵埃般細小的地球上,我們能夠見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所開許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圓融無礙」。《華嚴經》講,我們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美的。
  • 《華嚴經》與普賢菩薩思想---李富華
    《華嚴經》是形成於2—3世紀時代的一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的經典。研究表明,《華嚴經》形成的過程是經歷了由單篇經向集成合編的發展,大約在2世紀末,集成本形成,即今之《大方廣佛華嚴經》。其形成地區,學者研究的結論尚有分歧。如呂激先生認為:在印度,華嚴一類經典是當公元第二世紀中頃先流行於南方的。
  • 《華嚴經》四大名句,句句啟悟你的智慧!
    《華嚴經》是佛陀傳法度人時,早期講述的一部經典。裡面蘊含了佛陀的無上智慧,同時也包含了如何啟悟不同根性眾生的智慧。其中善財五十三參,參拜了五十三味善知識,收穫了不同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的方法,其實就是如何真正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方法。其中,有許多善知識的偈語,義理非常深奧,但在偈語表面,又顯得非常的優美動人。
  • 張即之《華嚴經》
    《華嚴經》殘冊,張即之書,紙本,一冊六頁,每頁縱18.2cm、橫11.7cm,共203字,無款,但有梁巘鑑藏印。 張即之(公元1186—1263年)宋代書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教祥之侄。以父蔭銓中兩浙轉運使,舉進士。
  • 歷代高僧:智誠法師與稀世之寶《華嚴經》血經
    據筆者所知,我國現存於世的血經共有六部,其中五部為血書《華嚴經》。我國歷史上有一部血經,為明代憨山大師所寫,原藏於北京皇宮文淵閣,貴為國寶,傳至慈禧太后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戰亂中該血經丟失無蹤。廣東省潮州開元寺,現珍藏有智誠法師血書《華嚴經》。智誠法師,俗姓周,江蘇泰興丁家埠縣人,家貧,幼入佛門,拜北曹墟橋西方庵定能和尚為師。
  • 為什麼說富貴的華嚴,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華嚴經
    富貴的華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慧的楞嚴經,今天就說說為什麼要學習華嚴經,這是宣化上人對此的開示。所有一切的萬法都從法界流出來,即所謂「一能化為無量」。「無不還歸此法界」,所謂「無量還歸於一」,還歸於法界。法界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往大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小的了。
  • 世界唯一石刻版《華嚴經》:武則天親自作序
    》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歷史最久、且是唯一石刻的《華嚴經》版本,有著極高的藝術、文物、書法、佛學價值。」《華嚴經》被譽為東亞、中亞的思想源泉,由西域傳入中國。陳金華介紹,武則天執政時期,她有博大的國際情懷,希望建立一個佛教帝國,決定對佛教重要經典《華嚴經》進行重新翻譯,於是傾全國之力將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高僧以及當時最優秀的文學能才聚集起來,從事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並親自為《華嚴石經》作序。石經雕成後曾被存放於唐朝龍興之地晉陽,這一石刻祖本成為首尾完整的經文方柱型石刻群。
  • 《華嚴經》的誕生與傳承,是浩瀚宇宙不可思議的福報
    」,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其中最被推崇的,正是被稱為「經王之王」的《華嚴經》。《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陀悟道後宣說的第一部經典,含攝其全部教法精義,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堪稱「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展現出巍巍壯觀、不可思議的境界。
  • 《華嚴經》系列之八十華嚴結構
    八十華嚴結構依七處九會三十九品來淺釋唐代《華嚴經》八十卷的翻譯後華嚴宗四祖清涼澄觀大師(738—839),為了撰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抄》,將整部經典按照其說法地點和會集次數等,分為七個地點、九次集會、三十九品、八十卷。
  • 佛學常識:讀華嚴經的方法是什麼,你知道嗎?
    現代社會,隨著佛教的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佛弟子,修行了《華嚴經》。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是大乘佛教的要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