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華嚴經 不知佛家富貴

2020-12-14 騰訊網

祖師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

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

而讀《華嚴經》,是能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華嚴經》的世界觀

《華嚴經》的世界觀是「華藏世界海」。對於娑婆世界的我們來說,我們所需要認知的世界,是重重無盡的。諸佛菩薩充滿整個世界,如經上所說,能夠「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內轉大法輪」。

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華藏世界海中,不過是一粒塵埃。然而,就是在這塵埃般細小的地球上,我們能夠見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所開許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圓融無礙」。《華嚴經》講,我們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美的。一真法界,重重無盡,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如經中所說,「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高僧傳》記載

唐太宗問隱士孫思邈:「佛經以何經為大?」

孫曰:「《華嚴經》為諸佛所尊大。」

帝曰:「近玄奘三藏,譯《大般若經》六百卷,何不為大,而《華嚴經》獨得大乎?」

孫曰:「華嚴法界,具一切門,於一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般若經》乃華嚴宗一門耳。」

太宗乃悟,乃受持華嚴。

蓮池大師如是說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的蓮池大師說:「華嚴見無量門,諸大乘經,猶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華嚴,天王也;諸大乘經、候封也,諸小乘經,侯封之附庸也。」

憨山大師如是說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華嚴的富貴,是怎樣的富貴?

《華嚴經》中最著名的一句偈頌是: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初成佛果後宣說的首部經典。他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在佛陀眼中,一切眾生自性皆與諸佛相同,從凡到聖,實相的狀態皆是光明,皆是寶藏,皆是清淨涅槃。

說「華嚴富貴」,主要是說讀誦《華嚴經》,能讓你了解自己的心,是如同佛陀的心,是福慧兩足的心。曾有學者比喻:「《華嚴經》是智慧金礦」。

《華嚴經》是智慧金礦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等覺菩薩,諸菩薩為善財童子示現妙三昧門、陀羅尼門。在極短的時間內,善財童子證得等覺菩薩。《華嚴經》的特色,能令眾生快速成就,也稱頓教法門。

《華嚴經》對於眾生的眷顧,無可非議。經文中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眾生受大苦惱、久病無醫、貧窮枯露、橫禍重出,學佛之人應盡力幫助,而且不生退轉之心。《華嚴經》提醒我們,無有疲厭地幫助大眾,成就他人,同時自己成就。

是故,《華嚴經》對大乘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於人類和諧發展也有著巨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佛家經典《華嚴經》20句精華,指導處事迷津!
    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1.如地不傾動,如水普饒益。8. 差別也是虛幻,只因行動而起。9.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10. 一切眾生之心等同佛心,只是受到種種雜染。11.
  • 錦州北普陀寺祈福中華共修《大方廣佛華嚴經》法會通啟
    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而讀《華嚴經》,能夠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華嚴經》的出現,充滿傳奇色彩。在佛去世之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從龍宮中讀到《華嚴經》。龍宮中的《華業經》,有上、中、下三種版本。
  • 《華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若能參透福報不淺
    每次翻開《華嚴經》,都會有一種「不讀華嚴誤終身」的奇妙心境。更憧憬著若能在世上重活一遭,該有多好呀的無明妄想。《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華嚴宗亦賢首宗的立宗之經,更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經典,與《法華經》、《楞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覷。而且這部佛經每一句偈頌都極為經典,雖然沒有涉及深奧的佛理,但句句直指人心,離苦得樂。
  • 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句話,越讀越開悟!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學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在漢地佛教叢林中被譽為「經中之王」。這部經因何特殊之處,而贏得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呢?《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為文殊、普賢等菩薩所說,這部經典將三藏十二分教,盡數含攝其中,就像「帝釋天之網」,珠網上點綴著珍寶,每顆都映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道出了圓融無礙的「一真法界」境界。
  • 讀誦180卷華嚴經有次序 兩位大師如是說
    如果因緣具足,能讀到三譯。方東美先生著《華嚴宗哲學》,建議這樣讀華嚴順序:先讀四十華嚴,再讀六十華嚴,最後讀八十華嚴。因為華嚴經一開始就把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拿出來,如八十華嚴第一品世主妙嚴品有五卷之多,很多讀了根本不知在說什麼。並且實叉難陀的翻的唐譯精確,文字帶有梵文或外國文結構,我們中國人讀起來不太順口。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叢林中歷來也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大乘經典,受眾則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
  • 生命奧秘無窮盡 富貴華嚴別洞天
    那時能看到的書很少,身邊有一本父親放在家裡的老康熙字典,沒事就拿出翻,看到裡面易經卦象,會特別的挑出來,還有一些佛家的詞語,印象也會特別地深。及至大一些了,心中總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有好多的謎,好象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推動著,要去一探究竟,也不知要找尋什麼,揮之不去。就是喜歡看老莊,看西方哲學,看世界名著,看能遇著的有些心動的書。
  • 為什麼說富貴的華嚴,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華嚴經
    富貴的華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慧的楞嚴經,今天就說說為什麼要學習華嚴經,這是宣化上人對此的開示。所有一切的萬法都從法界流出來,即所謂「一能化為無量」。「無不還歸此法界」,所謂「無量還歸於一」,還歸於法界。法界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往大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小的了。
  • 佛學:道行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寶積經
    因為此經義理深遠,語言文雅,所以也被為「經中之王」,在中國佛教史、中國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共八十卷,是大乘佛教經典中最長的一部。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對文殊落薩、普賢菩薩等菩薩宣講法界的情況,是對佛教世界觀最完整的介紹。
  • 華嚴經:華嚴經讀誦完整版
    很多正在修行華嚴經的師兄們很想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因為自己的時間受到了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手機看。問我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學習會不會減少福報,我們在這裡給各位師兄解釋一下,把華嚴經讀誦完整版下載到手機上是不會影響我們的修行的。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華嚴經早就告訴過我們,如何成佛的殊勝方法!只是你還不知道
    何為富貴?富是富裕,富有;貴是富裕且有顯貴的地位。不過深究起來,這不過是停留在表面的富貴。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更究竟的「富貴」及其產生規律,佛家有「福報」這一說法。福報意為福德報應,福報不同於福氣,福氣只是我們在世間得到的一點福力而已。
  • 華嚴經:華嚴經經典名句
    華嚴經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學的經典,華嚴經主要記載釋迦牟尼佛稱道後在菩提樹下為諸佛菩薩講述佛法,末學在讀華嚴經時,發現了華嚴經中很多的經典句子,現在寫下來同各位師兄分享。1、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 富貴華嚴自度度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或稱雜華經,其中,大為包含,方指規範,廣為普遍,也就是心法之界廣大無邊;而華的喻意是成就萬德圓備之修行,嚴則飾佛果之深義,意味著佛華嚴而經言教。華嚴經是如來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宣說自內證法門,它也是華嚴教法的根本法輪,屬頓教法門或稱初頓華嚴。華嚴三聖指的是自性法身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佛,體性周遍鄰於極聖的普賢菩薩,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的文殊妙德菩薩,其毗盧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主智門立於毗盧佛左,普賢主理門位於毗盧佛右。
  • 佛學常識:讀華嚴經的方法是什麼,你知道嗎?
    學習華嚴經的方法:一、學習華嚴經要恭敬。無論我們學習什麼經文,恭敬都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在恭敬學習華嚴經的時候,才是會有功德的。有了功德,我們才能獲得福報。靜下心來。學習華嚴經的時候,好多人都是會有妄念的。如果我們沒有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就這樣去讀華嚴經的話,容易生出更多的雜念。
  • 深入經藏:弘一大師——《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第一章 讀誦若好樂簡略者,宜讀唐貞元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末卷(即是別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冊)。唐清涼國師曰:「今此一經,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為《華嚴》關鍵,修行樞機。文約義豐,功高德廣。能簡能易,唯遠唯深。可贊可傳,可行可寶。」故西域相傳云:《普賢行願贊》為略《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廣《普賢行願贊》。或兼讀唐譯《華嚴經·淨行品》。
  • 靜象|菩提行之華嚴寺: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
    轉過古樸建築的角落,我們都被突然出現在那裡的「主子」吸引了注意力,面容柔和又帶著一點稚氣,真讓人好奇聽經久了的它是不是也誕生出了一點靈心~寺內現存唐建杜順大師和澄觀大師舍利塔,是《華嚴經》、華嚴宗、華嚴寺三位一體的精神導歸穿粉色透明雨衣的小女孩,走在古老的長安城華嚴寺,總讓人有種時空倒錯的穿越感
  • 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詳解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八十華嚴》、《新華嚴》、《唐經》、《雜華經》。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師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當時則天武后有感於《舊華嚴》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梵本,於是遣使迎師至洛陽。證聖元年(695),於東都大內大遍空寺翻譯本經,武后親臨譯場,揮毫首題品名。
  • 佛家最高經典《華嚴經》20句精華,體悟智慧與慈悲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1.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3. 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4.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5.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6.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
  • 佛家經典《華嚴經》18句精華名句,體悟智慧與慈悲!
    ——《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2. 以法自娛,歡愛不舍。——《華嚴經》卷十四,淨行品3. 常念諸佛,心無暫舍。——《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4.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華嚴經普賢行願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