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大名句,助您快速開悟!

2020-12-21 水往雲來

佛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我們無時無刻,都受四大的影響,一時歡喜,一時悲傷,被眼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擾亂得心無定處。佛說只要一個人內心清淨,無論外界怎麼變化,都能處在一種歡喜、無染的狀態。

世事紛雜,佛又不在我們身邊。雖然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只是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日夜為了衣食住行,勞心勞力,似乎無有盡時。或者,我們只有從無數佛經中,去尋找佛的影子。用佛的話,滌清我們的塵垢,讓我們享受人生中片刻的安寧與歡喜。

佛經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有無數經卷。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欣賞《華嚴經》中的四大名句。希望憑籍佛句,能助您快速開悟。

《華嚴經》也稱《大方廣華嚴經》,意思就是「法喻因果,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裡面詳盡論述了菩薩用信、解、行、證來圓滿自己的佛果。《無量壽經》云:「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由此可見《華嚴經》在佛經中的超然地位。

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物而不造。

一個人有了心念,就會在心念的作用下行動。無論是愛,是恨,心念動時,莫不肯拋。世間種種的一切,都為我們的心,布置了一張華美的畫布。心在其中,沉醉徜徉。卻不知是日已過,命已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世間行走,看盡人間繁華富貴,看盡人間悽涼貧寒,仍不肯狂心頓歇。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我們的心所化成。真有一天幡然夢醒,會不會韶華將盡,春蠶盡絲,蠟燭成灰。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一種執念。放不下,則處處煩惱,放下,則萬般自在。真正要改變的,就是能畫諸世間的心,放下能讓我們喜怒哀樂的五蘊。如此,無始以來就不停歇的煩惱,就會自己熄滅。

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們沉迷在娑婆世界,不知道它是由因緣和合而成,反而在這裡,顛倒夢想,為名為利,心若成狂。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只是,誰又肯真正拋棄了自己的名利,拋卻了自己的顛倒夢想,慈悲上路?

《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本的意思是讓我們放下對事物的執著,空色兩忘。孰知我們色亦執著,空亦執著。無論得到得不到,都在其中沉淪顛簸,憂喜終日,不肯自我解脫。

無論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存在於法界裡。他們是清淨的、慈悲的、無染的。我們只有學習他們,自心作佛、自心是佛,才能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

三、眾生無有生,亦復無有壞,若得無是智,當成無上道。

眾生,是佛的眾生;道,是眾生的道。佛度眾生,是為了眾生的幸福,眾生成道,是因為道的莊嚴。佛說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佛之所以普度眾生,就是因為眾生具備清淨佛性。也因為慈悲我們,憐憫我們,想幫我們去掉無始以來,種種煩惱。

《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菩薩,是覺有情。而我們,是迷有情。不知天上時日,不知物換星移。只在每個煩惱來臨時,期望無量福報,能加諸己身。當菩薩來時,卻又不肯隨她走。

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人的智慧清淨海,永遠都處於如如不動。懂得了這一點,就會開悟。人的妄想執著,時時迷惑著人,使我們不得清淨,不知道成佛的路。自恐多情毀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上安有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清淨與妄想之間,我們遲早需要作出一個選擇。只是看你執迷於傾城,還是走上梵行。

《心經》云: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們每個人,到了生命的最終,都會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回頭一看,生命的旅程,何其精彩。

我們有機緣遇見佛經,就是有翻閱佛經,稱念佛號。佛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遲早有一日,在佛經的指引下,積累無量福德,花開見佛。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不論我們在何時遇見佛經,在何時遇見佛。佛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們只需要安心活在當下,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華嚴經》中的四句話,越讀越開悟!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學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在漢地佛教叢林中被譽為「經中之王」。這部經因何特殊之處,而贏得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呢?《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為文殊、普賢等菩薩所說,這部經典將三藏十二分教,盡數含攝其中,就像「帝釋天之網」,珠網上點綴著珍寶,每顆都映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道出了圓融無礙的「一真法界」境界。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人們修行開悟的無上法寶和助緣。佛教三皈依裡說道: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經是佛陀思想的凝結,比較有名的佛經主要有《心經》、《金剛經》、《地藏經》,還有開悟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以及富貴的《華嚴經》等等。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也可這樣講,妥妥一代時教,教、理、行、果之精髓,在經文中都有體現。雖然涵蓋面極廣,但又都能詳細闡述,故而也被稱作修行要門,成佛真因。再加上經書由唐初宰相房融潤筆,文辭華麗優美,所以完全不必為經義晦澀而苦惱,只要你用心去讀、去悟,完全能用前文解析後文,用後文推導前文。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大佛頂首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善男信女常略稱其為《楞嚴經》。佛門中有句話,叫做「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因為從內容上來說,《楞嚴經》可以說是一部實修實證的指南。從初發心學佛開始,乃至此後的解、行、證、悟,都能從經文中找到開示。
  • 不讀華嚴經 不知佛家富貴
    祖師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 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 而讀《華嚴經》,是能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叢林中歷來也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大乘經典,受眾則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
  • 《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六句話,誰讀懂,誰開悟!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1、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人在無盡的「宙」(空間)中,只是一小微塵,不斷的「宇」(時間)中只是一小片段。如此看來人的一生是何其短暫,其能力又是何其渺小。2、善知於時常行法施,開悟一切名為智者。善於在平時、平常之中進行法的布施,能夠開悟一切才是智者。
  • 《華嚴經》近80萬字,精髓盡在10個智慧名句中
    《華嚴經》是大成佛教的主要經典,同時是華嚴宗的立宗之經。漢譯《華嚴經》有3個版本,目前流傳最廣的是唐武周時高僧實叉難陀所譯的80卷版。《華嚴經》是佛陀成佛後,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其內容廣博,思想深邃,蘊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
  • 《華嚴經》八句精華,反覆去讀,可開悟見性!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之一,這部經書是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的,經中記有佛陀之因行果德,並開顯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華嚴經上這八句精華,讀得越多越容易開悟。
  • 佛教:整部《華嚴經》的核心,都在這四句話裡!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華藏世界的根本經典,經文由實叉難陀翻譯而來。人們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華嚴經》和《楞嚴經》、《法華經》一樣,共稱為「經中之王」。
  • 佛教:澄清開悟三種誤解
    眾所周知,開悟是佛教當中的概念,也是佛弟子修行或為之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說,佛弟子所謂精進、持戒、念佛、誦經、持咒等,其目的都是為了開悟,甚至可以說,開悟本身就是學佛修行的究竟。因為絕大多數人儘管不曾開悟,但是,卻對開悟本身充滿好奇,於是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認為所理解去揣度修行的究竟,最終把開悟當成一種感覺、一種體驗、或者某種境界。這樣的認識,事實上,已經誤解了佛教講開悟的本義,換句話說,你說的這種開悟,只能是你認為的開悟,而不是佛教中講的開悟。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華嚴經》四大名句,句句啟悟你的智慧!
    只不過由於人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薰染了一些不好的知識與習慣,致使人的智慧逐漸被埋沒。即便如此,許多人仍然保留了先天的純真與善良,他的智慧,在很多時候都會閃現出來。一旦顯露出他的智慧,整個人便會顯得卓爾不群。《華嚴經》是佛陀傳法度人時,早期講述的一部經典。裡面蘊含了佛陀的無上智慧,同時也包含了如何啟悟不同根性眾生的智慧。
  • 華嚴經:華嚴經經典名句
    華嚴經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學的經典,華嚴經主要記載釋迦牟尼佛稱道後在菩提樹下為諸佛菩薩講述佛法,末學在讀華嚴經時,發現了華嚴經中很多的經典句子,現在寫下來同各位師兄分享。1、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 華嚴經講什麼?華嚴經詳解
    佛,是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者;華,是成就萬德圓備果體的因行譬喻;因此開演因位的萬行,以嚴飾佛果的深義,則稱為佛華嚴。總之,大方廣佛華嚴是所詮的義理,而「經」則為能詮的言教。本經是如來成道後的第二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的自內證法門,此一華嚴經教是教法中的根本法輪,所以稱為「稱性本教」。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華嚴經》與《金剛經》,到底有什麼不同?
    佛教產生自印度,在最早期的時候,佛陀並沒有創立佛教,每天只是和大家講法,單純的以自己開悟後證得的佛法來度化有緣人。因為在當時,婆羅門作為一種宗教,同時也是當時印度四種姓之首,手中佔據著絕對的權力,以其權勢一直在壓制著佛陀的傳法行為,其中也不乏各種破壞方式。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大乘「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之深,已無遠弗屆!
    《華嚴經》譽為「經中之王」。它的影響遍及諸經。世親菩薩在無著菩薩的循循善誘下,晚年以《華嚴經》的「三界為心」作依據,撰成《唯識二十論》。此論確立「唯識無境」的觀念,對諸識轉變外境,修持轉依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說明。其他經典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響。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清初的續法法師,他畢生研究《華嚴經》,對佛教的影響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