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讀懂這五句話,你就能悟透

2020-12-07 中式大美生活

《易經》:「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在南懷瑾看來,卜卦時用的這五點,也包括了人生哲學的大原則。

「列貴賤者存乎位」

高貴與下賤,有沒有價值,就是一個「位」的問題。到了某一個位置就「貴」,沒有到某一位置就「賤」。

卜卦就是這樣,好和壞,是沒有一定的。同樣的卦,對於此時此地此事,和彼時彼地彼事,情形卻大不相同。

人和物一樣,好壞只是兩個因素,時間對,位置對就好。

南懷瑾認為天下的事,把這個哲理看通,就淡泊了,不如相信「福至心靈」——一個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氣就來了。

「位」本指空間、時間,而秦朝李斯對這句話有他「現實主義」的理解。

李斯當小吏時,看到廁所裡的老鼠,吃的是糞便,還經常受到人和狗的騷擾,真是「抱頭鼠竄」。

李斯又看到倉庫裡的老鼠,吃著細粟米,也沒人和狗來驚擾。於是感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所以,李斯一生求高位居高位,只是結局並未善終。

「齊小大者存乎卦」

「齊」就是平等,「卦」就是現象,現象有大小,乾、坤、坎、離四個卦是大卦,其餘六十卦都是大卦變出來的,那是小卦。

但立腳點是平等的,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個現象。

莊子的書中有《齊物論》,何以名「齊物」?萬物不能齊,沒有平的。

人的智慧、學問、體能都是不平等的。即使有兩人體能一樣,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為了平等也生病嗎?

物是不能齊的,但是莊子提出來有一項是齊的——本體的平等。

他說「吹萬不同」,大風吹起來,碰到各種的阻力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意思是說,風吹來是平等地吹,而萬象遇到風以後,自己發出的聲音不同。

「辯吉兇者存乎辭」

「辯」,借為「辨」,辨別。「辭」,為卦文辭。

以什麼來辨別吉兇悔吝?「存乎辭」——看文字的記載。

也就是說,吉兇悔吝在於各人的觀念,各人的看法。

「憂悔吝者存乎介」

「介」,纖介,劃分吉與兇界限的細微處。指悔吝處于吉兇之間,二者的界線非常細小,憂慮於悔和吝,防止超越界線。

這是說卜到悔吝卦的時候,就要獨立而不移,下定決心,絕對要站得穩,端端正正。人到了倒黴的時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現象都可以改變。

「震無咎者存乎悔」

「震」,動;「悔」,追悔,致悔;「無咎」,就是善於補過。

「定」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可能不為外界所動。

動了以後,出現了一些悔吝的事情,就要悔過自新,勤於補過,善於改錯。人生沒有絕對自己不錯的,只要知道懺悔,懺悔的結果就是要補過。

內容據南懷瑾《易經雜說》;圖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點撥:人走背運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必定峰迴路轉
    田連元笑著回答:「隨遇而安,不是讓你原地不動,什麼事都不要做,而是讓你適應每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守好自己的心境,然後再伺機而動,機會沒到的時候你就安著」。一番話引起在場嘉賓的熱烈共鳴,不由得讓我想起佛學大師南懷瑾的著名論斷。
  • 《道德經》裡有十句話,讀懂了就悟透了人生
    《道德經》一書中,有十句經典語言,讀懂了這十句,就悟透了人生。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天下人都知道美的存在,那是因為有醜陋與之對比而給人美的感覺。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與之對比而給人惡的感覺。
  • 高僧: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而是這四個字,少有人想得到
    我們便驅車來到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此時高僧正在給一位中年男人解答困惑,這位中年男人的困惑好像和我朋友之前的一樣,我們便坐下聆聽。只聽見高僧說:「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而是『清靜無為』這四個字。」為了解釋清靜無為,高僧還順帶說了一首詩:「富嫌千口猶伶仃,貧恨身存似紲刑。
  • 人生,悟透了,也就釋然了
    人生已過半,回首當初,世間人海茫茫,誰曾為你駐足停留;時光流水飛逝,誰曾與你相伴。當你悟透時才懂得,這世間真心知己亦不過一二。反之,假仁假意,存心利用你的人倒是不少。悟透了,也就釋然了。每當難眠之夜,靜心思緒,人的一生來也匆匆,去亦匆匆,每天都在為錢財名利而爭鬥,活得太累。為了生活,為了自己與家人,拼搏到無能為力,辛苦到感動自己。這一路的辛酸,得到了許多,同時亦失去了許多。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 南懷瑾談人生:人生最高境界,全在這3句話,悟懂者將豁然開朗
    南懷瑾老師,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學者、詩人,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籍,博學多才。他生前的著作多以演講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將晦澀、枯燥又難懂的文化變得生動有趣又平易近人。南懷瑾老師南懷瑾老師的演講曾幫助無數人找回本心,從困惑中解脫。
  • 南懷瑾的勸誡: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必一次就透支
    宋丹丹的大意是這樣說的:你完全有能力得第一名,但最好別如願!倘若你一路走得太順,未來如果翻跟頭有可能接受不了,來點挫折好。人生不要太順,總要為自己的未來積攢點好運和福報。宋丹丹的一席勸告讓我不禁聯想到國學大師南懷瑾的一次開示,在開示過程大師說了這麼一番話:「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當你享受到了福報帶來的美好時,更加應該慢慢用、省著用。」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對此南懷瑾先生從多個方面作出了解釋,他表示人生過得太順,反而更需要小心,當心福報耗盡。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或許可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男人成大事有沒有訣竅?是否存在捷徑?很多男人應該都想知道答案。答案是:有。當然,這裡所謂的「有」並不是一步登天那種訣竅和捷徑,而是男人成大事的一些做事上的絕學,掌握了這些絕學,其實就是有了訣竅,也就是走了捷徑。
  • 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說明了取捨是沒有一定脈絡的事情,是人生的課題。 取是本事,舍是智慧,只有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過好這一生。實際上,取捨一道,講究的就是一個度,萬事萬物都有其平衡點,能做到進退自如、取捨有度才不會陷入物極必反的桎梏之境。
  • 人生總有下坡路的時候,讀懂南懷瑾這句禪詩,人生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小朱,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經典禪詩。南懷瑾是我國一代國學大師,他一生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有著深刻的影響。除文化以外,老先生在人生思想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他所做的禪詩《人生最高境界》,可謂是點醒無數迷茫人。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禪詩: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 南懷瑾的處世格言:人到中年,記住這三句話,下半生順風順水!
    但是,人若上了年紀,精力大不如前,如果還有受罪,真是人生大不幸。人到中年,是人生承上啟下的階段,褪去幼稚,走向成熟。佛門的大居士,有「當代維摩詰」之稱的南懷瑾先生,給中年人留下三點建議,記住這三句話,下半生順風順水。第一句,學會享受寂寞。
  • 白巖松:人要悟透這條天規,人生才會越來越順,福報自然來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維別具一格,所以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自然的,好運和福報也就隨之而來。央視名嘴白巖松,他總是能一句話就點透問題的本質,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他就是那種既有能力又能把握處世之道的人。白巖松經常在各大高校做演講,有一次說了一句令所有人都醍醐灌頂的話:"知識只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願每個人擁有知識的同時,良知不泯。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一條處世之道,人生會順風順水,一路順暢。"
  • 南懷瑾:人生做到這四個字最難得,悟透這四句話,必有所成
    他曾說:「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中隨遇而安。」 因此,他對女兒的教育便是讓她儘可能去多學多做一些沒用的事,以便能心安理得的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這種教育觀念,無疑是新穎的,也鮮少有家長能有這般領悟。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的,人生隨遇而安最難得。
  • 鬼谷子:臨睡前反覆念叨這4句話,悟透功名利祿,看淡是非成敗!
    鬼谷子:臨睡前反覆念叨這4句話,悟透功名利祿,看淡是非成敗!鬼谷子這個人的謀略之術,可以說得上可以囊括這個世間的萬物,人活在當今社會,所遇到的事情經常是自己所想不到的,這也是我們所煩惱的。其實,無論你活著的時候多麼的努力,其實到你死的時候,你才明白,有些東西你是帶不走的。也不會為你延長片刻的生命,到頭來都是白幹一場。人們在追求自己表面上的風光的時候,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但是這通常是在給自己挖坑。因為一個沒有多大毅力和智慧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別人對你的讚賞的。鬼谷子就曾經用四句話,總結了這世界上的名利方面的事情。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說到底,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告誡眾生要好好地保護心間的善念,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困擾。信佛之人都明白,佛教的觀點就是善惡都在一念之間,護念要守護念頭的真誠與善良,按佛法勸人向善的根本來照應念頭。
  • 鬼谷子識人術:一個人,悟透兩個天機,子孫福報延綿不斷!
    然而,父母積德行善,才能給子孫帶來延綿不斷的福報。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是著名的謀略家,兵家和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很厲害,當時不被世人看好,去深山隱居,被後世稱為謀聖。鬼谷子在鬼谷山上不僅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把必勝絕學教給門下的弟子們。而且他的弟子蘇秦,張儀,龐涓,孫臏都是戰國時期傲視群雄的大人物。鬼谷子認為,一個人,悟透兩個天機,子孫福報延綿不斷!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隨意揮霍
    人和人的命運是不盡相同的,有些人努力了就有回報,無論做什麼行業都能有所成就;有些人忙碌了一生,拼盡全力也只能混個溫飽,攀不上人生巔峰,一生碌碌無為。有人認為這就是命,生來就已註定,誰也無法改變。於是一些貧苦的人開始消極看待人生,一些富有的人開始肆意揮霍。
  • 心學大家王陽明:悟透這2句話,你的人生將豁然開朗,水到渠成
    正所謂「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當你遭受挫折的時候,如何才能撥開陰雲見月明呢?王陽明表示「當你遭受挫折時,悟透這2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豁然開朗,水到渠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人就總強調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君子要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壞或是個人的得失而喜或悲。其實無論是古是今,真正的聰明的人常常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 南懷瑾一個沒學過中醫的人,為什麼能把黃帝內經悟得透徹?
    南懷瑾、一個沒學過中醫,也不懂科學的老年人,居然也講《黃帝內經》,他能理解透嗎?南懷瑾自己也戲說:「我講《黃帝內經》不敢與醫學大師比,但我可以換個立場,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結合現在生命科學的立場,我們來透講黃帝內經對人健康的影響,我歲數雖然大點,有不對的地方,該批評的你們就提出來,一個目的,為眾生服務。」
  • 劉伯溫這12個字流傳了700年,說盡人生百態,悟透可走出低迷
    這句話便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他所強調的意思是:世間的事複雜繁多,怎麼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能稱心如意呢?我們的要求不要太高,只求過程中不愧對自己的本心便好,這12個字卻影響了無數人,流傳了700年,悟透可走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