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正月初一不叫春節,叫「元旦」!

2021-01-09 騰訊網

漢武帝:我說的,正月初一叫「元旦」!怎麼,難道我說的不算?(設計臺詞)

歷史上,我們現在說的正月裡的這個春節,其實叫「元旦」

你沒看錯,不過歷史上「元旦」究竟是哪天也變化過多次。

據新華社報導,夏元旦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再提前至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西漢初期。到漢武帝時頒行《太初曆》,才恢復夏代的以正月初一為元旦。

漢武帝說話比較有分量,老百姓過著過著也過習慣了,於是,老百姓過新年,過的其實就是「元旦節」。

《帝京歲時紀勝》裡就有這樣的文字: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

豐子愷筆下的年節

那麼,什麼時候元旦變成公曆1月1日的?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籤署時間寫成「元旦」,據說這是第一個正式文告採用公曆,而元旦也從正月初一變成了公曆的1月1日。

不久,袁世凱上臺,手下呈上了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假一日。」

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從1914年開始實行。

就這樣,春節和元旦被重新定義了。

其實,也有學者指出「春節」早已有之,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在《後漢書·楊震傳》中有載:「春節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到南北朝時,「春節」則泛指整個春季。

說到春節元旦,中間還有個插曲,就是曾經的「禁過春節」——

據報導,1928年底,為了強力推行新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辦法,比如,孫主席(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孫良誠)通令所屬各機關,禁止商民過舊曆年,自三日起禁屠,元旦勒令各商開門,照常營業,並指派密探,凡有見面賀喜者,罰洋五元。

不得不說,這膽子真的不小,禁止過春節,道喜賀歲還罰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儘管農曆當時被稱為「廢歷」,但是在民間卻照用不誤,況且老百姓過慣了春節,這種逼著過節或者不讓過節的事情也只好作罷。

不過,也有研究者考證,這種不讓賀喜不讓貼春聯的所謂「禁令」實在不得人心,操作的時候都刊發於舊曆大年初一的報紙上,老百姓年都過去了,就當看個笑話吧。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2019年2月5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到來了,首先魁在此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據考證,以前農曆正月初一過年就叫元旦,可為什麼改名字了,還把元旦這個名稱給了公曆?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
  • 把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古時候春節不叫春節,叫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改名「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公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每年的今天,公元1月1日,就是中華民國的元旦。可民間不接受。什麼什麼,你說改就改了?昨晚你守歲了嗎?吃餃子了嗎?
  •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冷門知識科普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我們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兒女一年一度翹首以盼的日子。它標誌著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我國的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不過真正用「春節」這個說法卻僅僅有110多年。
  • 在古時候,春節其實叫「元旦」,而立春才叫「春節」
    在1912年之前,我們現在的春節其實叫「元旦」,並不叫「春節」。所以在古代元旦就是新年,元旦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就是指正月初一。比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介雅》說:「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也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辛亥的曆法改革:原本正月初一的元旦成了今天的春節
    在古代(直至清末民初),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稱,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在古代原本是被稱為「春節」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春節,在古時候叫「元旦」、「元日」
    眾所周知,現在說的元旦是西曆的一月一號,而農曆的大年,被稱作「春節」,其實在古時候,春節才是元旦,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春節」是現在的叫法,不過百年,而在古代,春節一直叫「元旦」、「元日」年的來歷關於年的傳說非常非常多
  • 過年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最初不叫過年也不叫春節你知道叫什麼?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春節歷史悠久,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從原始時期就有過春節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 你知道嗎,春節本該叫元旦,古人曾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過春節
    夏朝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商代以十二月為正月,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月。秦代以十月為正月。正月的初一,就是「歲首」,一年的開始。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 元旦最初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那「春節」又是從什麼是開始的
    元旦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開始,所謂的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因此,元旦又稱「三元」。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最早慶祝新年的國家之一。傳說中國人慶祝元旦早在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就已經開始,《晉書》中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話語,是「元旦」一詞最早出現的時候。
  • 春節、立春、正月初一、元日、元旦、新年,這些日子是否一樣?
    「新年」一詞,現在比較容易混淆,有人認為說的是公曆1月1日,也有人堅持認為是農曆正月初一,而現在很多單位在春節期間掛出的橫幅都是「歡度春節」或「新春快樂」,而不是「新年快樂」,這是為什麼呢?春節、立春、正月初一、元日、元旦、新年,這些日子是否一樣?
  • 古時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 近代才改稱春節
    春節,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為熱鬧。過年習俗由來已久,人們還演繹出許多有趣的傳說,以增加年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千百年來,從祭灶、掃房、貼對聯,到守歲、拜年……年俗慶祝活動豐富多彩。
  • 「元旦」是如何從農曆正月初一變成公曆1月1日的稱呼的?
    中西曆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以哪一天為新一年的開始,中國農曆是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古代稱之為「元旦」或「元日」,元即是第一的意思,旦是初一的意思。 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說:「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過了元旦就是新的一歲,也將進入到了春天。
  • 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農曆正月初一
    在古代,「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春節。不管是哪天,平安是福,翻書黨祝大家一年都順利、平安。              由於風俗習慣的關係,一年有許多節日。下面把一些主要節日按月加以敘述。       元旦 這是正月初一日。
  • 「元旦」究竟是怎麼來的,元旦與春節有什麼區別?
    那你知道,「元旦」究竟是怎麼來的嗎?這個看似傳統,但是仔細想想好像又不是那麼傳統的節日,究竟是從何而來,它與春節之間有沒有什麼差異呢? 「春節」,只不過元旦的時間是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的。
  • 春節古時稱「元旦」!春節叫「春節」才一百多年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春節」只是上個世紀初才興起的晚近說法。在古代傳統中,這個節日被稱為「新正、新歲、元日、元旦」等,「春節」則是另有所指。供圖 視覺中國不管叫什麼,民間都一直俗稱「過年」。過年其實不僅是春節,而是從臘八到元宵,甚至到二月二的一系列年慶活動。這裡我們就來把這一系列年慶的源流做一番梳理。
  • 從漢字看春節文化:春節曾經叫元旦,底蘊深厚,歷史悠久
    如今的春節,在古時候千真萬確是叫做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上一篇而元旦兩個字合在一起,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的《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出今朝。」隋代杜臺卿《玉鐲寶典》記載:「正月一日為元日,亦云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宋代吳字《夢梁錄》也說:「正月湖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後世至民國以前通稱的「元旦」,即為農曆正月初一。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春節是我國民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從年三十到正月期間,都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下度過。問題來了,古人為何把春節定在正月初一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春節是怎樣產生的?古代春節的出現和古人祭祀有關。
  • 傳統文化:元旦與春節的由來
    年字寫意元旦即初始的意思,元旦在中國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元旦是一年的開始,古代稱為元日,元正等。歷史上元月元日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一月為正月,商朝以臘月為正月,周朝以冬月即十一月為正月,秦朝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月即十月為正月,十月初一為元旦。夏曆正月就是一月。漢朝時又改一月為正月,沿用至今。元旦一詞最早記於晉書。新中國改用公元統一紀年,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因為我們傳統的夏曆與西曆有時間差,所以將原來夏曆正月初一的元旦稱為春節了,春節在立春前後,也正合適。
  • 正月初一是春節,是從1914年開始的,以前在立春那一天過春節
    辛亥革命之前,農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叫做"春節";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宣布廢除農曆改用新曆(即公曆)。從1912年開始,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於是,農曆大年初一的名稱就被剝奪了;為了照顧民眾的年節需求,1914年1月,民國政府又頒布法令改稱農曆大年初一為"春節",這樣,立春的名稱又被剝奪了。
  • 從上古三正談起——過年正月初一說與立春說考辯
    金豬歡送寒冬去,舊歲無親無私,不留戀不拖沓,決然而去;玉鼠喜喚暖春回,新年如詩如歌,有團圓有熱情,不約而至。對全球華人來說,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要過年啦!過年又叫春節,說到春節,很多人都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其實古代過年過的是立春,而不是過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