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單」出爐後,全國縣級醫院成績單也來了。
7月8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2019年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顯示,通過對1837家縣級醫院2018年度的服務能力進行第三方評估顯示,1538家縣級醫院達到了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但仍有299家縣級醫院不及格。
299家縣級醫院不及格 多集中於貧困縣
據了解,此次考核標準是參照2016年印發的《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來評價縣級醫院能力建設達標情況。其中,基本標準260條(與二級醫院能力水平一致),推薦標準319條(與三級醫院能力水平相當),根據可達到基本標準的比例,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劃分為優秀(達到90%以上標準)、良好(達到80%-90%標準)、合格(達到60%-80%標準)、不及格(未達到60%標準)4類標準。
此次參評醫院較較2018年增加193家,覆蓋率達97.8%(提升11.5個百分點)。其中,貧困縣802個,覆蓋率達96.2%。其中,獲得優秀的縣級醫院為581家,佔比31.6%;良好502家,佔比27.3%;合格455家,佔比24.8%;不及格299家,佔比16.3%。
具體到對802家貧困縣縣級醫院的數據分析,獲得優秀的貧困縣縣級醫院為151家,佔比15.4%;良好200家,佔比24.9%;合格229家,佔比28.6%;不及格222家,佔比27.7%。貧困縣醫院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的比例為72.3%,低於縣級醫院整體水平,在不及格的299家縣級醫院中,73.4%(222家)集中在貧困地區。
三大科室設置相對較低
在臨床專科能力情況。除病理科和精神科外,幾乎所有縣級醫院的相關科室均可達到基本標準60%及以上的要求。
一級科室中,80%以上的縣級醫院內科、婦產科、兒科,90%以上的縣級醫院的急診醫學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和藥劑科能夠達到基本標準60%的要求,服務能力相對較強;60%以上的縣級醫院婦產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藥劑科達到推薦標準要求;但病理科和精神科相對較弱,達到基本標準要求的醫院佔比僅為41.5%和22.8%;
二級科室中,90%以上縣級醫院的產科、影像診斷科、心血管內科能夠達到基本標準60%的要求;但胸外科和血液內科服務能力水平相對較低,達到基本標準要求的醫院佔比分別為52.0%和43.0%。
同時,《通報》還顯示,縣級醫院的內科設置比例最高,達到98.3%,除病理科(86.0%)外,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平臺專科設置率都在96.8%以上,設置比例相對略低的是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復醫學科,設置比例分別為78.3%、84.8%、79.9%,且呈現地域差距,西部地區縣級醫院診療科目設置齊全的比例低於東部和中部地區,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的能力相對較弱。
部分疾病治療費用下降 大型醫療設備有一定增加
縣級醫院在部分病種費用控制取得一定效果,單病種監測結果顯示,部分腫瘤/癌症以及心血管危象等病種費用發生下降,其中單純2型糖尿病、宮頸癌(內鏡手術)、卵巢良性腫瘤(內鏡手術)、雙耳感應神經性耳聾(人工耳蝸植入術)、喉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6個病種次均費用下降在9%以上,急性心梗的救治費用下降近1.2萬元。
一個醫院的硬體實力也極大影響著該醫院的疾病診斷能力,2018年度,縣級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值平均約9500萬元,較2017年7300萬元增長近30%,其中MRI和CT設備價值增加明顯;縣級醫院平均擁有萬元以上設備數約為529臺,較2017年的517臺增加12臺。
依然存在四大問題
雖然縣級醫院在2018年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發展依然面臨四大問題: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依然存在。儘管西部地區縣級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方面正在逐步縮小與東、中部的差距,但目前仍差距較大,科室設置方面呈現出一定的東中部優勢,東部地區縣級醫院可開展的高難度技術相對更多,如可開展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股動脈血管搭橋術和頸動脈體瘤切除術的縣級醫院約60%集中在東部地區。此外,在人員分布、設備配置等方面均呈現出東部優於中部和西部的特點。除了地域差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內部差異也較大,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兩級分化特點,東部地區更加明顯。
醫療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診療科室設置有待完善;二是部分科室能力薄弱;三是部分疾病診療和臨床技術有待進一步加強。
貧困地區健康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通報顯示,27.7%的貧困縣醫院未能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約5%的貧困縣醫院僅能達到不足20%的基本標準要求,其中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眼科、病理科等未能達到基本標準要求。此外,能夠開展的推薦標準項目數也低於全國水平,人員配置成為了西部貧困縣醫院發展的最大瓶頸,約四分之一的西部貧困縣縣級醫院執業(助理)醫師人數不足34人、註冊護士人數不足66人。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以及檢驗科等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專科均存在不同程度設置缺失。其一是專科缺失,同時,應急處置能力不夠,設備配置差異也很明顯,縣級醫院平均配置呼吸機9.7臺(最少0臺,最多24臺),其中呼吸內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平均配置2.3臺、1.9臺和5.5臺,
針對縣級醫院存在的問題,國家衛健委方面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著力提升縣級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完善各項保障制度、加大人才保障力度,並因地制宜開展精準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