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產成本下降10%,一年為企業節約數百萬元。」11月15日,湖北秀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熊治成說。秀山智能是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的規上企業,過去某項產品關鍵技術無法革新,導致廢品率高,公司遲遲找不到解決辦法。熊治成反饋給張灣區委組織部,後者根據企業需要,聯繫東風老科協專家入廠調研把脈問診,對企業骨幹人才進行培訓,很快解決了問題。
近年來,張灣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服務經濟轉型,推進城鄉一體化,增強社會治理能力為核心,不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創新驅動打造發展高地
積極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是張灣區人才工作的核心。為了健全人才工作機制,張灣區32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帶頭聯繫服務轄區各領域優秀人才,把區住建局、區融媒體中心、區企業服務中心、區招商服務中心等27個職能部門納入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管理,像跑項目一樣,重視引進人才,促進企業與人才無縫對接,將人才轉化為生產力。
2019年,張灣區委書記劉宇飛在企業調研時,有企業建議:「將『區優秀人才獎』擴展至轄區所有企業。」張灣區「優秀人才獎」在2013年設立,旨在通過獎勵為張灣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的各類優秀人才,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紮根張灣、到張灣幹事創業。但在過去,這個獎勵只針對區內小微企業。
收到反饋,劉宇飛立刻組織相關部門,採取特事特辦的方式,修訂「優秀人才獎」設立標準,將授獎範圍擴展至區內所有企業和個人。
2020年4月1日,按照新修訂的標準,張灣區對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和團隊重獎,84名優秀人才獲115萬元獎勵,這已是張灣區連續七年頒發該獎項,7年來,全區累計重獎200餘名各領域優秀人才近500萬元。
「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提供什麼樣的人才。現在的張灣,已經形成暢通無阻的人才服務機制。」張灣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李璐說。
在張灣,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明星企業,但公司發展初期,在高強板回彈技術上面臨瓶頸,久攻不下。2015年,在「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中,公司董事長唐子衛結識了電機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志華和顧國彪。
「能否到我們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唐子衛鼓足勇氣向院士提出請求。當時,凸凹模具名不見經傳,唐子衛盛情邀請卻屢次碰壁。
作為張灣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區政府辦、區科經局等單位,陪同唐子衛多次進京。終於,誠心換來收穫,兩位院士答應在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凸凹模具成為全市唯一一家擁有兩名院士駐站的非公企業。通過人才引進,凸凹模具3年內實現產值、稅收雙翻番,先後獲得專利21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從傳統模具生產企業一躍成為十堰市「雙億工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激發創新效能,全區實施智匯張灣行動、鄉村振興人才支持、技能人才培育等計劃,支持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在全區上下營造了尊才、重才、愛才、用才的良好環境。」李璐說。
人才引領強區戰略落地
張灣是湖北汽車工業長廊的發源地,是東風汽車的「延安」,張灣轄區布局了東風十堰基地80%的資產、80%的稅收、80%的員工,規模以上的企業近200家,佔十堰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對張灣而言,推進人才工作,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東風(十堰)林泓汽車配套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汽車後視鏡製造的民營企業。公司成立之初就與湖北工業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建立合作關係,通過請知名專家教授指導、送技術骨幹培訓等方式,提高技術隊伍研發水平。
人才優勢為企業帶來了紅利。近年來,該公司技術團隊先後獲得數十項發明專利,專利成果給公司帶來的年銷售收入佔公司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近70%。
「在人才加持下,公司產值連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9年公司新產品產值突破3000萬元,同比增長50%以上。」林泓公司技術部部長段小敏介紹。
人才就是生產力。在人才工作強勢推進下,張灣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天舒機電研製出國內首臺全自動軸感應淬火工具機,多項技術優於進口工具機;湖北創力研發的「連杆式大噸位壓力機」被列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國瑞裝備獲得省政府科技創新獎……
在人才倍增器作用下,張灣區加快培育現代產業並提升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趨勢愈發明顯,改革創新加速推進,具有張灣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穩步實現。
能人回鄉助推鄉村振興
張灣區除了城區、廠區,還有廣大鄉村。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加快鄉村振興,張灣區推行「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農技專家壟上行計劃」,「一村多名電商創業人才培育計劃」等,持續為廣大鄉村輸入人才。
柏林鎮秦家坪村餘盛林,是張灣區「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學校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的課程讓他思路頓開。他以自家承包的100畝茶園為基礎成立合作社,從茶園管理、技術指導、銷售經營等方面入手,邊學習邊實踐,吸引108戶村民500畝茶園入社。
黃龍鎮斤坪村鮑喜武同樣是「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員,2013年他擔任斤坪村黨支部書記後,主導成立了黃龍青新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設斤坪現代農業示範園,打造精品民宿區。7年間,這個曾經落後的小村落變成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級宜居村莊」「市級文明生態村」。
在2019年張灣區村(社區)兩委換屆中,81名「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員當選兩委班子成員,其中15人當選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貧困村一村多名大學生覆蓋率達到了100%。
在人才戰略踐行之下,近年來張灣區建成18個新型農村社區,形成了西溝鄉黃土村、黃龍鎮回龍村、柏林鎮白馬山村等6個鄉村振興試點村,以及桑皮埡荷塘月色、花果山金色港灣等7個示範片。規模化建設草莓、櫻桃、油茶等基地,累計發展採摘園、農家樂、休閒農莊300多家,年接待遊客量達100餘萬人次,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
「人才的持續湧現,為城鄉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也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張灣區委書記劉宇飛說,未來幾年,是張灣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關鍵期,也是全區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張灣進一步樹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理念,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區之路,努力開創全區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新局面。(李世醒 吳曉博 劉濤 張鑫)
(責編:周倩文、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