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銀監會系統披露30張涉房「罰單」

2021-01-17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張 歆

  無所遁形——在強監管的持續整治下,涉房貸款的違規套路必然越來越難以隱藏。

  據《證券日報》記者初步統計,第四季度以來,銀監會系統已經至少披露了30張與涉房貸款有關的罰單(根據公布罰單的時間進行統計,包含信貸違規流入樓市、土地市場等,合規涉房貸款中的轉嫁成本類問題未計入),而今年前三季度披露出來此類罰單也僅有30餘張。上述第四季度的30張罰單中,逾半數的「收件人」指向國有大行的分支機構。

  按揭貸違規套路深

  對於銀行來說,涉房貸款毫無疑問是信貸業務的重中之重,部分上市銀行的涉房貸款合計佔比已經超過30%。然而,由於執行中的「動作變形」,部分銀行的分支機構因「涉房」以及「涉土地」的信貸審批中出現了違規行為。其中,與按揭貸款相關的違規行為可謂花樣百出:在上述30張罰單中(因同一事項對機構和責任人分別處罰的,按照一張罰單進行統計),由按揭貸款環節違規引發的罰單超過20張,而且依舊是「左手零首付、右手假按揭」。

  公開信息顯示,某國有大行浙江省分行對首付款真實性審核不到位導致零首付,存在較為嚴重的風險隱患,被浙江銀監局處以罰款50萬元。

  另一家國有大行的江陰分行則因向不具備真實購房交易的個人發放按揭貸款,被監管部門罰款30萬元。事實上,因發放無真實貸款需求的住房按揭貸款被監管處罰的國有大行不僅一家。

  此外,另有多家銀行因向未封頂樓盤發放按揭貸款收到監管罰單,處罰理由明確為該原因的罰單至少有11張。

  此外,還有幾家銀行福州分行被監管部門認定貸款管理未盡職,從行政處罰依據來看,違規原因肯定涉房。上述銀行被處罰的依據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銀髮〔2007〕359號)第三點規定,「嚴格住房消費貸款管理」。具體包括商業銀行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住房貸款,商業銀行在住房貸款合同中如實填寫所貸款項用於購買第幾套住房的相關信息,以及根據不同情況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下限等內容。

  開發貸無視「四證不全」

  除了按揭貸款開發貸可能有貓膩以外,有著放貸「白名單」傍身的開發貸也並非無縫可鑽,部分銀行甚至罔顧信貸資金安全違規授信。

  監管罰單顯示,一家總部位於南方的股份制銀行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以及向未封頂樓房發放按揭貸款。據本報記者了解,今年三季度,監管部門也曾因為銀行發放項目周轉貸款,投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或項目資本金不實以及比例不達標的企業而開出數張罰單。

  此外,藉助理財產品,個別銀行對違規涉房、涉土地貸款進行包裝,不過也最終被監管識破。某城商行蘇州分行以自有資金嵌套通道向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貸款資金回流支付土地出讓價款。該行最終被沒收違法所得144.71萬元,並處罰款144.71萬元。

  在《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的第四季度數百張罰單中,此類以自有資金嵌套通道再提供融資的違規行為確實比較少見,顯示出涉房貸款違規行為越來越隱蔽,這無疑對於監管手法的全面和升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有大行領取逾半數罰單

  本報記者注意到,從上述涉房違規處罰來看,國有大行暴露出來的問題較中小銀行更多。上述約30張與涉房貸款有關的罰單中,被處罰當事人為國有大行的比例超過了半數。

  其中,多家國有大行的分支機構被指向未封頂的樓盤發放按揭貸款,或發放虛假按揭貸款。

  此外,也有國有大行對公業務中出現違規:一家國有大行陝西省分行因違規發放委託貸款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並因此被監管部門處以罰款48萬元;另一家國有大行因北京海澱支行經營性物業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5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警告並處5萬元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某國有大行浙江省分行同時存在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和股市的違規行為,上述分行也因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嚴重不審慎、流動資金貸款流入股市等多項違規行為合計被罰款人民幣80萬元。

  監管保持「高壓態勢」

  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2017年毫無疑問是強監管、強問責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來,監管機構對信貸資金參與房地產業務的態度一直非常謹慎,各監管機關聯合併各自下發了各類限制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文件。銀監會也多次要求各機構對信貸資金是否參與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進行自查,並曾通知對16個熱點城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專項檢查。

  今年4月份,銀監會印發《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加強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切實處置一批重點風險點,消除一批風險隱患,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指導意見》明確了銀行業風險防控的重點領域: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領域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等等。

  9月5日,為進一步規範北京地區房地產市場金融秩序,鞏固前期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北京銀監局、人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印發《北京銀監局人行營業管理部關於開展銀行個人貸款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情況檢查的通知》,要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從第四季度的披露情況來看,監管部門對於涉房貸款違規保持了「高壓態勢」,查處力度甚至有所加強。

  「從銀行和房地產兩大行業的業務特點來說,第四季度確實是比較關鍵的時期」,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房企繼續回籠資金,保持帳面上的流動性,向銀行尋租的衝動加大,個別銀行為了保住大客戶,有時會故意放水。」

(責任編輯:孫丹)

相關焦點

  • 3個月內38張涉房罰單 監管密集規範房地產業務
    新京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不完全梳理,本周內又有兩家銀行因涉及房地產的業務違規收到罰單,而5月以來,銀保監系統共公示了38張涉房罰單,涉及銀行約30家,覆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和農信社等,罰單總額超2000萬元。浦發、溫州銀行涉房等多業務違規被罰最重7月22日,雲南銀保監局公示了四張罰單,其中兩張罰單事由指向銀行房地產業務違規。
  • 銀監系統4月開了159張罰單,這些特殊的金融機構也被罰了
    銀監系統4月開了159張罰單,這些特殊的金融機構也被罰了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18-05-03 07:07 來源:澎湃新聞
  • 銀保監會年內開2000張罰單,涉房貸款是重點
    今年以來,在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下,單筆最大罰單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領到,被罰2100萬元;陝西銀保監局以168張罰單,成為今年以來處罰最勤的監管機構;此外,涉房類貸款違規成為罰金最高的處罰原因,總計罰款1.3億元。
  • 2017銀監會罰單最全分析,避免違規必看!
    由於本文將披露、上報相關的違規行為都統計到該違規行為中,所以其處罰總量相對而言較多。該案由中涉及的披露/報送的內容有很多類型,包括財務信息、監管報表、風險案件信息、整改報告、關聯交易信息等各類;而違規的行為主要包括隱瞞不報、延遲報送和虛假報送等等。(2)違規銷售或推介行為。這類行為主要包括銀行員工違規銷售保險、違規銷售理財等,包括「違規開辦資產管理類產品投資「,這一案由今年也開具了多張罰單。
  • 銀行收到票據罰單已超30張 多涉及無真實貿易背景
    (原標題:前兩個月銀行收到票據罰單已超30張 多涉及無真實貿易背景)
  • 徽商銀行收11張罰單被罰419萬 同業業務成銀行處罰高發區
    但是,高收益通常伴隨高風險,同業業務可能導致銀行表外業務規模的擴張、槓桿率的上升,從而導致整個銀行系統風險的上升。徽商銀行吃百萬罰單2020年12月25日,安徽銀保監局連開11張罰單,均指向徽商銀行,其中徽商銀行總行被罰290萬元,合肥分行被罰40萬元,另有9名相關責任人因負有管理責任被罰款5萬元-30萬元不等。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2021年17張「罰款單」,9張涉房地產
    17張"2021罰款單",9張涉及樓市。 1月13日《證券日報》消息,從1月8日以來,銀保監會官網陸續披露了"2021款罰單"。 銀保監會所披露的"2021款罰單"共有17張,其中12張的處罰對象為銀行業機構,5張處罰對象為保險業機構。
  • 北京銀保監局開出多張涉房罰單 上海銀行北京分行、梅賽德斯奔馳...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吳限)9月11日,北京銀保監局一口氣披露了6張罰單,此次共有6家機構被罰,主要包括銀行、信託以及汽車金融領域。6家機構合計被罰款510萬元,被罰原因主要包括信託資金、個人消費貸款以及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行業。
  • 開年第一周收9張罰單 長安銀行減值損失佔營收超四成
    2021年開年第一周,長安銀行就收到9張罰單,合計被罰近300萬元,在同期城商行罰單總數中佔比超1/3。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該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在營收中佔比超四成,卻沒能抵擋其不良率上升的趨勢,作為陝西省級城商行的長安銀行,何以如此?
  • 上海銀行200億元可轉債計劃獲批,頻收罰單內控有效性遭質疑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導證監會受理上海銀行發行可轉債申請半年後,11月30日,上海銀行公告,證監會核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面值總額20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記者注意到,7月3日,證監會披露的反饋意見中,上海銀行的行政處罰情況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 年內證監系統發268張罰單 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佔比超七成
    《證券日報》記者據證監會網站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8日,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共開出268張行政處罰決定書。中郵證券首席研究官尚震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證監系統罰單增多的根本原因是監管層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會議精神,在深化資本市場制度改革進程中,更加嚴格規範市場行為,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清除障礙。
  • 為什麼成了監管罰單...
    這也是繼年初招商銀行常州分行被處以65萬元大額罰款後,招商銀行在江蘇吃到的第二張罰單。 公開信息顯示,招行銀行全系統今年已累積收到了8張罰單。結合被罰原因,在看了招商銀行2019年度報告後,我們想說——這兩年,招商銀行的發展是否激進了些,又是否在增長上太過倚重房地產?
  • 銀保監會:「2021罰單」已發23張,銀行業合計13張
    近期,浙江稠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被處罰款人民幣30萬元。因向房企違規發放貸款,江西上慄農商行被罰45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日發稿,從1月8日以來,銀保監會官網陸續披露23張「2021款罰單」,其中13張罰單對象為銀行業機構,10張為保險業機構。而銀行業收到的罰單中,多數又與涉房貸款及土地出讓金相關。
  • 2020年銀行業罰單一覽:3800餘張罰單罰超15億 千萬級別罰單頻現
    企業預警通App顯示,2020年,銀保監會及各級銀保監局共披露了3878張罰單(以銀保監會官網公示日期計,下同),合計被罰約15.42億元,罰單數量與數額均超過去年全年,且多家銀行單筆罰款金額超過千萬。  從罰單數量看,下沉至各地的農商行為領取罰單的主力軍。同為中小銀行的城商行同樣為監管重點,去年共有68家城商行被罰,超過城商行總量的近一半。
  • 上海銀監局開出史上最大額罰單 花旗銀行領罰"已完成整改"
    原標題:上海銀監局開出史上最大額罰單 花旗銀行領罰「已完成整改」  東方網8月17日消息:上周五,上海銀監局公布6張罰單,其中花旗銀行被罰款逾千萬元,成為迄今為止上海銀監局對商業銀行作出的最高罰款額。今天,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回復稱,「對發現的問題已經完成相應的整改工作」。
  • 富民銀行不良攀升三年兩換帥 楚龍春任行長僅半月領巨額罰單
    3月17日,央行重慶營管部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因涉「虛報、瞞報金融統計資料」等7項違法行為,重慶富民銀行被做出警告並罰款18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約30.35萬元的處罰,合計罰沒金額約為214.85萬元。同時,該行4名相關責任人也一併受罰。
  • 2018年銀監會將做這些事情
    銀監會表態將繼續拆解影子銀行、清理規範金融控股公司、有序處置高風險銀行業機構、深入整治各種違規金融行為……。  3452張罰單,1877家機構、1547名責任人員被罰,罰沒金額近30億元!在銀行業監管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多銀行機構在一年內吃了這麼多罰單。
  • 上月密集被罰後 這家銀行又收9張罰單 涉及7家支行和2名...
    7月28日晚間,貴州銀保監局披露9張罰單,悉數指向貴陽銀行旗下的分支行及相關責任人,分支行收7張罰單,相關個人領2張罰單,違法違規事實涉及包括貸款資金被挪用、對員工管控不力等多項事實。巧合的是,在6月30日,貴陽銀行及相關責任人也收到了合計10張罰單,違法違規實施涉及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以貸還貸掩蓋不良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