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青春飯,賺的是辛苦錢,只要跑得動,他們就要在路上,年輕成為快遞員最大的優勢。
作為一種職業,快遞員告別了過去的臨時工身份。職業身份確定了,但他們並沒有感受到社會的職業認同,「身體上的勞累可以忍,不被認同和尊重更讓人難受。」
快遞員梁紅燕正在打包包裹
年齡成為快遞員邁不過的坎
在濟南快遞業,學歷在中專以上、年齡在18-50歲範圍內,都可以應聘快遞員。準入門檻雖然不高,背後需要的卻是巨大的體力和精力。一些年紀大的快遞員,難免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丟件、忘件、錯件的現象不時發生,經常面臨客戶的投訴。業內人士認為,一般而言,快遞員的巔峰年齡在18-35歲。
「我今年29歲了,至少35歲之前都會幹這個,幹不動的時候再說。」對於35歲以後的生活,閆中波不敢想,他只知道家裡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需要撫養。對於大部門快遞員來說,都抱著「趁著年輕多辛苦幾年」的想法,有一些年齡大的快遞員,因為體力上無法再應付派件,只能充當送貨「司機」角色。
梁紅燕是濱州人,來濟南16個年頭了,只有初中文化,再加上年齡大,她心裡清楚,換工作對她而言比較難。「這一行雖然賺得是辛苦錢,但並非只憑力氣,也要懂經營。」梁紅燕希望過幾年能承包一個片區,僱幾個快遞員,自己加盟,「老闆也得幹活,人手不夠的時候跳上三輪車就去送快遞,年齡大了就幹不了了。」說來說去,梁紅燕又繞到了年齡上。
不被理解讓他們有苦說不出
齊魯晚報記者從濟南市郵政局了解到,2015年,濟南的快遞業務收入累計為23.26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62.49%。與此對應的是快遞行業巨大的用工缺口,據報導,今年春節後,國內快遞員的用工缺口達240萬。山東順豐速運有關負責人說:「這一行每天都在缺人,不僅缺管理人員,更缺一線快遞人員。」一線快遞員每天的工時,至少要十個小時,遇上雙十一、春節等旺季,十三四個小時再正常不過。
業內人士介紹,年齡在25-30歲,入職時間在3-6個月的一線員工最容易流失,此時工作的新鮮感減弱,當實際收入與期望值有明顯差距時,就很容易產生離職的念頭。在梁紅燕看來,她分分鐘都不想幹了,「累的時候恨不得第二天就不幹了,但最後還得把快遞送出去,還得養家餬口。」她心裡很清楚:「今天不幹了,第二天就會有人頂替你。」
2015年7月,國家郵政局將快遞員作為新職業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標誌著快遞員職業身份在「國家確定職業分類」上得以確立。聽到這個事情,閆中波很驚訝:「難道快遞以前不是一個職業嗎?」說完,他的表情也失落起來,想起在送快遞時受到的冷遇,他說:「身體上的辛苦熬一熬就過去了,有時候顧客的不理解讓快遞員心裡有苦說不出。」
心中有希望,他們更堅持
山東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負責人介紹,順豐內部有比較暢通的晉升渠道,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高層管理者都是由一線快遞員選拔而來。這也是閆中波奮鬥的目標,希望以後能競崗進入管理層,但只有中專學歷的他,又擔心等不到那一天:「現在本科生越來越多,就怕到時候輪不到我們。」實際上,大部分快遞員並不像閆中波這樣,他們可能在旺季的時候蜂擁而入,作為臨時工賺著別人心目中的高工資,卻在淡季因為「件少」而離開。
梁紅燕說:「幹一行就像養孩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在半道上把孩子扔了。」她希望再奮鬥幾年,在濟南買套房子,給兒子創造個好的環境,兒子今年才4歲,天天由奶奶照看。和老公在一個分部,「白天他出去派件,我有我的網點,見不著面」,不過晚上可以一起回家,路上還能聊聊天。閆中波的心願更簡單,「希望顧客不要老催件,我們肯定盡力在第一時間送到,大家都催,怎麼著也有快慢,」閆中波憨厚地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
編輯: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