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迅:勇挑全校信息課程大梁 助力藏區構建智慧校園

2020-12-06 東莞日報i東莞

學生合照(中間黑衣墨鏡為趙迅)

「去年7月,單位為此舉行『送別會』。同事們都對我援藏教書表示肯定,不少人表示不舍,但我還是要去,因為這是我一直都想做的事情!」1月18日,趙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援藏教書是他一直的夢想,如果沒能抓住這次機會,或許會留下遺憾。

趙迅是東莞沙田教育管理中心的一名人事幹部兼信息技術教研員。此前,他曾在沙田中學和沙田實驗中學任教,有著20年的教學經驗。

2019年8月5日,他背上行囊,跟隨著廣東省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隊伍,出發西藏,於8月8日來到林芝市八一中學,開啟長達三年的援藏教學工作,並致力於推動當地智慧校園建設。

信息技術課堂

克服身體不適,迅速投入工作

從山清水秀的嶺南,到寒冷廣袤的西藏,頭暈、缺氧、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等高原反應讓趙迅一度害怕自己無法堅持下去。

在許多人看來,感冒只是小病症。但進入高原地區,感冒就有可能加重高原反應以及對氧氣耐受性的減低,如果處理不當,嚴重的話還會引發高原肺水腫、腦水腫,後果不堪設想。剛到林芝市安頓下來沒幾日,趙迅身體開始出現感冒症狀。

第一排右一為趙迅老師

緊密的工作安排由不得趙迅有半點鬆懈。剛到西藏,學校經常性組織新來的老師開會,針對民族宗教政策及西藏民族宗教情況、高原保健知識、進藏教育援藏工作安排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集中培訓學習。趙迅只能一邊參加工作,一邊接受治療。

趙迅說:「一般的感冒,吃藥三天左右就能痊癒。在西藏的這次感冒,花了將近兩周的時間才基本恢復。」

在確保身體恢復後,趙迅經過調整,迅速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問及教學任務與教學情況,趙迅表示,當前林芝市八一中學除初中三年級以外,剩下兩個年級都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這意味著他就是學校裡唯一一名信息技術課程老師。

「初一8個班,初二8個班。我總共負責這16個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人數超過800人。」他說。

為了儘快熟悉每一位學生,每逢周末,趙迅有閒暇時間就會到學生家裡進行家訪。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趙迅總結髮現,當地學生對於知識的接受程度和速度,與之前接觸過的學生不大一樣。

於是,趙迅開始適時調整教學方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如果學生接受不了,那就不算成功。在這裡上課,我就會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分解,會用兩三個課時來逐步講解。果然,學生對於課程內容更容易接受。」

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趙迅的到來給林芝市八一中學帶來了許多改變。在他的積極「撮合」下,2019年12月26日,林芝八一中學師生16人來到東莞沙田實驗中學,開展為期兩天的校際交流及學生研學活動。

參觀後,林芝八一中學副校長葛洪亮對於智慧教育建設頗有興趣,並表示希望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共同推動兩校智慧教育發展。葛校長的感想,趙迅一直記得,他決定要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設備不缺只缺人」是趙迅最直觀的感受:「我來之前以為西藏這邊是比較貧窮落後的,來了以後發現在國家和其他省市的支持下,這裡的信息化設計理念、以及各種教學設備都是非常先進的。」

高端的教學一體機每個課室都有,老師們卻只把它當做幻燈片的投影屏幕使用;專為推動西藏教育現代化而推廣的「珠峰旗雲」教育平臺裡有很多國家級優秀資源,許多老師還未能充分利用……趙迅老師直呼:太可惜!

「珠峰旗雲」是一體化、數位化、網絡化的教育信息門戶,上面擁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名校名師的教育資源,並且對西藏學校師生免費開放使用。在過去的五個月裡,趙迅一邊努力和當地的民族文化、生活習慣相融合,另一邊積極籌備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計劃以「珠峰旗雲」教育平臺為基點,一步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從數字教育資源來看,某些方面甚至比東莞許多學校都要先進,要能利用起來,那將會對當地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正是認識到當前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重要性,趙迅十分重視推動智慧校園建設,並用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老師。

在趙迅的幫助下,林芝市八一中學的老師們也學會使用「珠峰旗雲」教育平臺輔助自己的教學,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科室的老師「孤軍奮戰」,「有了國家級的資源,他們不僅工作量能夠減少很多,教學質量也會提高。」

三年的援藏計劃剛剛起步,雖然「智慧校園」的籌建仍處在初級階段,但是趙迅相信逐漸和當地磨合之後,一定會有好的成果呈現。他說:「現在學校已經有10餘名老師對此表示產生興趣,將來還會繼續推行智慧校園建設!」

全媒體記者 張帥/文

受訪者供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相關焦點

  • 趙迅:推動智慧教育教學在林芝迸發力量
    從無到有,1個人承擔起林芝八一中學1000名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來到西藏半個月後出現高原反應,一口氣甚至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學校雖然設備先進,奈何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智慧校園如何開展是個挑戰……做了20年教育工作者的趙迅老師,抱著「想出去看看」的心態來到西藏林芝,擺在面前的難題卻不小。「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這是援藏幹部人才常說的一句話。
  • 希沃易課堂促進課程建設,助力智慧校園
    (原標題:希沃易課堂促進課程建設,助力智慧校園) ——山東省濟寧一中課程建設暨智慧校園建設推進會議
  • 無錫移動助力湖濱中學打造「智慧校園」
    近日,無錫移動將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智能顯示等最新技術運用於校園管理,量身打造「智慧校園」,通過人臉識別門禁,電子班牌、智慧課堂等產品有力提升了該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到校方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 趙迅:輿情就是警情 持續淨化網絡空間
    16日下午,記者在八大關賓館採訪到今年兩會的特邀政協委員—青島市公安局副局長趙迅。青島市公安局副局長趙迅16日下午,記者在八大關賓館採訪到今年兩會的特邀政協委員—青島市公安局副局長趙迅。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程度不斷加深,網絡安全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趙迅提到,嚴厲打擊網絡犯罪、持續淨化網絡空間是公安機關的工作重點。除了加強網上巡查,利用新技術手段打擊竊取個人信息等網絡犯罪之外,市公安局還開展了淨化網絡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
  • 南陽首個「5G+智慧校園」項目落地南陽理工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與中國移動南陽分公司正式籤約「聯合推進5G+智慧校園戰略合作」。南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劉榮英、校長安士偉、副校長肖澤昌、周禮春、葛晨光,中國移動南陽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魏際洲、曹飛副總經理、尹小栩副總經理、王靚副總經理等出席了籤約儀式並講話。作為全市首個5G+智慧校園落地項目,將為南陽打造智慧教育開啟嶄新的時代篇章。
  • 信息技術助力新高考課改,智慧課堂引領創新教學模式
    活動旨在探討信息技術助力新高考、新課改的獨特作用,加強全國智慧教育名校間校本特色交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教育信息化專家、中小學校長以及教師代表近1200人參與。
  • 助力蘭州理工「智慧校園」建設
    高等教育可謂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先頭部隊」,高校率先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武裝」校園環境,為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探明方向,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 引領「智慧校園」 DCN助力揚州工業職業學院創建新一代校園網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設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教育信息化已跨入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的「智慧教育」時代。面對愈加複雜的數據應用、持續不斷管理創新和迅速增加的帶寬需求,智慧化校園網孕育而生。如何依託先進的網絡技術和產品,提升校園網的應用價值,提升教育信息的智能化水平,成為現階段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問題。
  • 華南理工大學:打造智慧校園需要內生驅動力
    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高校在數位技術的助力下,正在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轉型,從打造智慧校園入手,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和資源服務的全面普及和智慧教育的創新發展,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前瞻視野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優秀產業人才。 「信息化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戰略的需要。
  • 百鳥亭小學:以智慧校園為目標 打造黃山市小學示範校
    學生在新教室上課王千紅演示「智慧黑板9月18日,記者走進新校區,紅白相間的教學樓恢宏大氣,校園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煥發著昂揚的生機活力。走進教室,智慧黑板讓人眼前一亮。這種黑板就像電腦屏幕一樣,用指尖觸摸即可便捷操控,還可在上面手寫。和傳統黑板不同的是,智慧黑板可播放教學課件、視頻、圖片等,通過觸控在傳統教學黑板和智能電子黑板間無縫切換,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帶來更佳教學體驗。
  • 復旦大學全面開展「網際網路+」智慧校園體系
    解決高校「信息化」以後的辦事難問題:校園管理信息化中業務部門與師生用戶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流程、效率普遍有待優化,導致高校大量信息系統上線後仍然不能充分解決辦事難問題。 2. 解決在線教育在高校教學中實用化問題:在線教育平臺主要以商業平臺、面向社會為主,未能充分服務於高校自身教育教學改革,相關平臺缺少針對高校課程實際需求的定製開發。 3.
  • 迪進北京教育展大放異彩,校園「黑科技」牛在哪裡?
    深耕智慧校園行業和教育裝備領域十數年的迪進,攜帶最新智慧校園創新成果成功搶佔C位,引發強烈關注。 迪進本次參展的兩款主打產品——「迪進點點·校園智能考勤系統」、「迪進全能王·智慧教室超融合教學及管理雲平臺」在展會上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觀眾、參展商、業內人士及媒體記者前來諮詢。
  •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幸福」校園文化構建與實施方案
    構建學校管理體系,構建管理育人課程。在「知民情,順民意,聚民心,用民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我們認為:「時時處處有課程,一事一物皆教育」;通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旨在讓知識更貼近學生、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社會;依據這樣的思想,我們設計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類,分為必修課程、校本課程和校園文化課程三大板塊,構建了以學生為本
  • 安奮鬥 安出彩|中國電信:智慧校園為教育注入「智慧力量」
    □記者 馬原    為保障學生學習效果、校園安全、家長與學校信息互通,中國電信安陽分公司積極打造「網際網路+智慧校園」,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教學、智慧校園平臺、雲網融合、人臉識別、安全防護等技術,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在校園的安全性,同時實現家長與學校信息快捷有效互通。
  • 媒體解讀丨華南理工大學:打造智慧校園需要內生驅動力
    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高校在數位技術的助力下,正在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轉型,從打造智慧校園入手,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和資源服務的全面普及和智慧教育的創新發展,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前瞻視野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優秀產業人才。 「信息化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戰略的需要。
  • 北京育英學校:構建育英課程體系
    完成了一流的校園環境、課程資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構建了「一體化-矩陣式」管理模式及以「基礎課程、修身課程、發展力課程」為支柱的「育?英課程」體系;開發了閱讀、經濟學、國學、棋類、綜合創意等育英特色課程;形成了育英學校獨有的學校文化建設體系——育英文化。 學校轄萬壽路地區28個大院,服務半徑約為2公裡。
  • 豐富的課程體系 快樂的校園生活
    「構建特色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快樂發展」是康巴什區第四小學的課程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實踐能力和學科技能,是四小的辦學初衷和育人目標。四小把課程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為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結構多元的課程體系,為每一個學生走向未來做好奠基。
  • 一起中學助力精準教學,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海南省首家智慧校園
    一起中學助力精準教學,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海南省首家智慧校園,創新爭先,校企合作打造海南省首家智慧校園 「2016年,我們的尤斌校長審時度勢,
  • 基於智慧校園平臺下的學校高效管理實踐
    在新時期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下,杭州技師學院在不斷完善校園硬體設施的同時,積極藉助信息技術開展協同高效的教務教學工作,改變傳統管理模式,解決學院管理難題,構建全方位的智慧校園平臺,實現信息及時共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務體系,全面發展智慧教育。
  • 希沃雲班牌,助力百年老校智慧校園建設
    從2017年開始,烏鎮植材小學全校教室門口安裝了希沃雲班牌,讓學校的德育教育、特色校園文化打造、智慧校園建設迎來新的生機。無論是探索教育信息化,還是創建智慧校園,亦或是建設特色校園文化,最終目的還是回歸到一個個人本身。「屏幕時代和紙質媒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發布量是無限制的,這也就給了更多學生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