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綠色圖標可收聽本文語音內容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少林派
少林是中原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關於少林派的起源,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大和年間(477一499),達摩大師從梁國北來,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而功成,遂傳《易筋》、《洗髓》二經,創立少林武術。這個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唐代李靖又寫了《易筋經序》.但考之史實,卻不與歷史相合,現代學者已經證明這不過是傳說,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也並沒有這樣的武功。
歷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為西域高僧跋陀(又稱佛陀)所建的。後來,達摩才來到寺中。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並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始於隋唐之際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眾奮起拒敵,賊人放火燒毀寺院。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作戰,少林武僧應邀相助,活捉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電影《少林寺》的歷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後,對曇宗、志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13人大加賞賜,少林寺再度興旺起來,少林武術也開始繁榮發達,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第一門派。
宋太祖趙匡胤據說也是少林俗家弟子。從宋到元,少林武術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元代大聖緊那羅王傳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禪師匯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術的特點日漸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啟五年(1625)樹立:「少林觀武碑」,成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憎,有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又有悟須、周友、周參、洪轉、洪紀、洪信、普從、普使、廣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慶盤、慶餘、同賀、鉉清18人,皆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後朔、少林武術漸從以棍法為主轉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間拳種,集天下武術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年間(也有的說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義士「謀逆」而將其焚毀,(並嚴禁民間練武,少林武術轉入地下狀態。並由轉入南少林的一支,據說創立了洪門。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鐵齋、致善、致果、天虹、湛舉、五枚、古輪、妙興、貞續、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術為代表的整個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從民間引進不
少拳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術流傳民間,同時,少林還在各地創立分院,自隋唐之際創立福建莆田九連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來,元代福裕禪師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哈拉和林),天津薊縣盤山、長安、太原、洛陽分別創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東九頂蓮花山、臺灣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這就把少林功夫傳到全國。許多門派的源頭,都與少林大有關係,就連武當和峨眉的開派傳說,也有源山少林的說法。
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為重要。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為主要拳法、有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之說,又有南拳、一路闖少林、二路提盧少林、三路文少林;四路拗步少林、五路武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參見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釋永文《少林武術概說》,《武林》1983年第七期)
少林支派眾多,有「三大家」、「四大門」之說。「三大家」是:紅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四大門」是:大聖門、羅漢門、二郎門、韋馱門。又如六合、八極、劈掛,通臂、太祖、燕青、華拳、查拳、彌宗、動力、明堂,沙腳、戳腳、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詠春等,也大都是從少林武術中發展出來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術,據說就有172種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陽拳、觀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形意線、羅漢拳、六合拳以及「少林七十二絕技」等。棍法、槍法、刀法也是少林武術的大宗「、各有數十種套路,劍術則有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劉玄德雙劍、達摩劍、綈袍劍等。又有方天戟、三股叉、鋼鞭、月牙斧、梅花拐等數十種兵器,心意把、虎撲把、遊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提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等一百多種散打,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彈弓譜、易筋經義、用藥法等各種技法等等。
少林武術的要旨,傳說當日達摩祖師見眾憎坐禪,萎靡不振,難以入定,有礙佛法,細究其由,乃因軀體衰弱所致,於此悟到修習佛事必先強健體魄,因效鳥獸神態創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點,首要之點即為調呼吸,練百骸,進退敏捷,剛柔兼濟而尤以剛為主,以攻架為主,以長手為主,成為各類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少林武術門派和俠文化的關係,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無人可以窮盡,是天下最大的武學寶庫,不愧為武林第一大門派,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當著「道義」的維護者、裁判者和領頭羊的角色。如金庸《無龍八部》裡的少林,天下武學之至境,在於少林;雁門關前攻襲遼人之帶頭大哥,出於少林,以慈悲佛法使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上,化解怨孽,在於少林。當然,有時少林也有忍讓過分而導致貪嗅的情況,如《倚天屠龍記》圓真(成昆)之作惡江湖,便與少林之縱容大有關係,他們認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惡徒卻是本性難移,等等。
其二,由少林的起源傳說,產生了一批俠文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推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述說了隋唐之際「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開始發揚光大的傳說、關於達摩創少林及歷代高僧為少林所作出的開拓性貢獻,也有一些俠文藝作品加以反映。
其三、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禦外侮方面,充當著重要角色,少林曾有過抗倭的壯烈事跡,到清代據說又從事「反清復明」的秘密活動,由這裡產生了關於少林的俠文化傳說。明代抗倭名將俞大酞據說與少林大有關係;洪門天地會傳說源出少林;文藝作品裡又出現了似少林俗家弟子為題材的「方世玉系列」等等。
少林是中國武術之宗、也在俠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武術四大門派——武當派,武當為內家之宗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徵南墓志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丰所創。據說張三丰是北宋未年武當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丰孤身殺賊百餘人,遂創立內家拳派。
又有的傳說,說張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將其統納於十段棉長拳之中,變戰鬥搏擊之法為禦敵防衛之法,風格遂與少林大為不同、因此別樹一幟、開創武當門派;又稱內家。十年功成,聲譽大振、又傳出太極、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寫到武當開派、便採用了這種說法,說張三丰本名張君寶,為少林火工頭陀覺遠和尚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而變通,遂創武當派。
關於歷史上的張三丰其人,本名張全一,又名張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因為不修邊幅,又被稱作邋遢道人。關於他的生活年代,則是各有說法,有的稱他為宋人,有的稱他為金人,也有說他是元人、明人的。大概因為他在道教傳說中十分有名,這才被抬出來作了武當派的祖師爺。這種說法,顯然只是武當派為了神化自己,並非歷史的真實。
武當派的正式流傳,大約開始於明代。武當山雖在唐代就開始建造道觀,但真正的黃金時期卻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當道教,調集民工30萬人;用了13年時間,在武當山修建了33處建築群,號稱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橋等,綿延140華裡,建築格局均依經書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設計而成。至今武當山紫霄官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樂十一年(1413)、十二年聖王御駕敕建的字跡。三天門絕壁上則有「一柱擎天」四個大字,蔚為壯觀。天柱峰頂太和宮又稱金殿,殿中供奉張三丰銅鑄鎏金坐像。武當道教的黃金時代從這時開始,武當的武術門派,也是在這個黃金時代中產生的。
據《王徵南墓志銘》,最早傳授內家拳見於記載的是陝西人王宗、王宗傳溫州陳州同,到張松溪手裡遂蔚為大觀,張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後生於溫州,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於貴州玉屏。張松溪自稱得張三丰真傳,為武當派第三代傳人。他後來遊歷江猢,又得峨眉真傳,創立武當松溪派內家豢,武當派從此名聲大震。傳說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門挑戰,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動,一僧忽從半空躍起,施展連環腿法,想要以少林絕技破其氣功。松溪仍是平心靜氣,只在少林僧攻勢將至的一霎那,微微側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斷線風箏般忽然失了去勢,飛出窗外,落在高樓之下。從此武當拳法,無人不服。
張松溪之後,武當派人才濟濟。產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他們是:葉繼美、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陣貞石、孫繼嗟、李天目、徐岱嶽、餘時仲,吳七郎、陳茂宏、盧紹歧、董扶輿、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門、僧耳、憎尾等人。
武當派的功法特點是強筋骨、運氣功。強調內功修練,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勝長,以慢擊快、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偏於陰柔,主呼吸,用短手,武當功法不主進攻,然而亦不可輕易侵犯。犯則立僕。
武當戰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王徵南墓志銘》)其總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錦」當中。「六路」,的歌訣為:
佑通神臂最為高,鬥門深鎖轉英蒙,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錐衝擄兩翅搖。「十段錦」的歌訣為:
立起坐山虎勢,回身急步三追,架起雙刀斂步,滾斫進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紐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入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武當功法,講究「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又有所謂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當派的拳術套路,有太極拳、無極拳、鷂於長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當太乙五行拳等。武當派的內功,有「洗髓金經」六式(金獅奪毛、鳳點頭、風擺荷葉、左纏金絲、右纏金絲、刀劈華山)等。武當派的器械,首推武當鎮山之寶武當劍、又有白虹劍、太極劍、六合槍、六合刀、松溪棍等。武當派的陣法,在武俠小說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宮八卦陣、三才劍陣等。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當出自玄門道教,中華本上的色彩極濃。少林功夫蘊藏著佛家的慈悲之理。武當功夫源於道家、老子講「一」講「道」,莊子講「廣莫之野」講「逍遙遊」,使武當功夫有較濃的想像色彩和審美意蘊,招式的表現也很有詩意,比如下面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於審美的魅力:迎風鐵扇、棄物投先、舜子投井、紅霞貫日、烏雲掩月、猿猴獻果、仙人照掌,兌換抱月、鐵門門柳、柳穿魚、滿肚疼、一提金、歡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等。又如武當派純陽拳的拳訣:
風吹荷花,左右搖擺,飛雲流水,穿連不斷,踩步懸肘,運氣養性,慢勁快打,環套八法。
這裡一方面是內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態體式,荷花、清風、流水、飛雲,使人仿佛想見武當道境的空明靈秀和清仙之氣;招數的左右搖擺,綿綿不斷,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至道玄機,想到天地初開時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
武當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劍派、軼松派、龍門派、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太極門等。至於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們常常將它們歸入武當派,也有人認為它們自成體系的。
總之,武當和少林一樣,最初是以地域來命多拳系,到了後來便大大超出地域的範圍,武當派並不只是在武當山,正如少林並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樣,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類似特點,如主靜、主柔、出自玄門道教的武動派系,是一個廣泛的概念。
整理 | 武研 編輯 | 武學者 作者 | 來源 |
太極健康能量管理
海口微信:NGGDTJ(武 研)
熱線:13337589926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