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的發展很多人可能都有目共睹,日前,鄭州市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人口總量全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2.1%。與此同時,鄭州市城鎮化率也達到了74.6%。自從國家發改委復函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後,鄭州的發展成果與位次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常住人口兩年超過千萬,是否意味著鄭州坐穩了「國家中心城市」的交椅?74.6%的城鎮化率,在國家中心城市中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常住人口超千萬
根據鄭州市統計局此次公布的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與2018年相比增加21.6萬人,增長2.1%。常住人口再次維持在千萬以上。
鄭州市常住人口首超「千萬」是在2018年。2019年初公布的《2018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鄭州市年末總人口達到1013.6萬人,比2017年增長2.6%。
記者注意到,根據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近幾年來,鄭州市常住人口快速增加,無疑讓鄭州「特大城市」的底氣更加充足。
除常住人口外,鄭州的城鎮化率數據也十分亮眼。本次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鄭州市的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772.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74.6%。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河南省城鎮化率為53.21%。從這一數字來看,省會鄭州的城鎮化率已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常住人口破千萬、城鎮化率接近75%,都顯示出鄭州強大的發展動力和後勁。」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認為,從全國來看,長江經濟帶已經形成了連片的城市群,城市群之間的聯繫也較為緊密。中原地區缺少這樣的城市群,需要一個中心城市來帶動其發展。從這次給出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兩項指標數字來看,鄭州市確實承擔起區域發展龍頭的責任,「國家中心城市」這把交椅,鄭州可以說坐得穩穩噹噹。
鄭州對周邊城市展示出強大的虹吸效應
記者注意到,與2018年相比,鄭州2019年城鎮化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增長28.3萬人;鄉村人口263.1萬人,下降6.7萬人。聯繫全年人口出生率等數據能夠看出,鄭州市人口不僅是在淨流入,而且流入的全部為城鎮人口。
鄭州常住人口增長的動力在哪?多位接受採訪的專家均認為,這與鄭州在區域的首位度、「鄭州都市圈」的加快建設以及諸多人才政策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以來鄭州市購房者中,鄭州市以外人口佔比達到71%。記者了解到,在鄭州市以外的購房者中,18%來自於鄭州都市圈內的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四城,區域內人口聚集的趨勢已經明顯增強。
「從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來看,鄭州針對周邊城市展示出強大的虹吸效應。」李平認為,對於鄭州而言,城鎮化已經由「鄉到城的流動」轉變為「城市之間的流動」,特別是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李平表示,城市化的進程其實就是一個規劃的過程。當城鎮化率不再提升的時候,增長就會趨
緩,產業發展也將面臨成本過高等問題的約束。因此,鄭州應當在注意解決城市病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承載力,不斷加快人口的聚集。這樣才能為未來的發展不斷積蓄動能,進而帶動整個中原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
如何看待
記者梳理各地公布的統計公報發現,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的城鎮化率均超過80%,廣州為79.9%,西安為74.61%,成都74.41%,重慶66.8%。鄭州(74.6%)雖排在第七位,但與第六位的西安幾已持平。
李平對記者表示,嚴格來講,城鎮化率只是一個參考的統計概念,比如有些地方是分散布局,小規模的城鎮聚集規模就不在城鎮化率統計過程中。雖然如此,但對鄭州等內陸地區城市而言,這仍然可視為一個比較重要的發展參考。
「根據此前的研究成果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城鎮化比例將達到70%以上。對於鄭州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來說,城鎮化率到85%才能說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水平。應該說,鄭州還處在繼續增長期。」
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表示,城鎮化率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水平,以及人口向都市聚集的速度,是地方公共服務、資源使用的一個標尺。近期,河南黨政代表團在長三角地區「取經」,收穫頗豐。省會鄭州可藉此契機,學習借鑑長三角區域合作「6 2」制度創新,在區域協同機制、產業協同配合、交通互聯互通上多下功夫,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不斷增強集聚輻射能力,為全省經濟打造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