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新朝——告訴你古代版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20-08-26 讀史鑑權謀

一、時代背景

西漢王朝在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兩代帝王的大治後,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徵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積累的國力之下,舉全國之力對匈奴用兵,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再也無力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也留下了漠南無王庭的名句。同時也擴大了漢朝的領土板塊,使王朝一躍而上,成了有名的世界強國。雖說漢武帝成就了西漢,當然也毀了西漢。因為大規模的窮兵黷武需要大量的經費,而一場戰爭打的便是國力和人。武帝時期大規模地消耗,這些自然會給後世帶了無窮無盡的隱患,漢武帝晚期不思與民休養,反而是一心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多地爆發農民起義。所以當國力不再的時候,也就是走向沒落衰亡的時候。

漢武帝之後的西漢皇位繼承者,更是柔仁好儒,貪圖酒色,不理朝政,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到漢平帝的時候,太皇太后王政君把持朝政,並立王莽為大司馬,王氏外戚權傾朝野,漢平帝已經淪為王莽的傀儡。

二、新朝的建立與滅亡

公元6年,年僅14歲的漢平帝病死,王莽立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自任「攝皇帝」。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廢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醜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史稱新莽,西漢由此滅亡。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西漢末年確實已經潰爛腐敗了,而新政有太超前了,弄的是民怨沸騰,導致新朝急速滅亡。公元23年10月6日,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從而結束了新莽政權的統治。

三、王莽的改革

早年便立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的王莽在奪取劉氏天下、建立起自己的新朝後,他推行了非常徹底的全面改制,企圖挽狂瀾於既倒,這些改革在如果放在現在,那非常正確。

比如這些改革措施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土地國有化,按人頭分配,沒田的國家還包分配;廢除奴隸制度,禁止奴隸買賣,也就是人口解放;實行國有化改革,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等。是不是很熟悉啊,和現在的制度何其的相似,讓人感覺穿越了。可是對於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來說,太前衛了,就像現在的老一輩看見年輕的小娃娃們時髦另類的裝扮,會覺得很刺眼,接受不了。

所以王莽改革最終事與願違,激起眾怒,在綠林、赤眉大暴動的烈火中,在劉氏兄弟的夾擊下,最終新朝被推翻,化為了灰燼。

四、王莽改革的思考

理想雖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還很殘酷。王莽本想把動蕩不安、蕭條敗落的西漢末期社會改造成一個「堯舜之國」、「大同社會」社會,但事與願違,不僅沒有給動亂的社會帶來新氣象,反而身敗名裂,被後世說成是篡漢,不僅不被正史所承認,還被唾棄。這真是一場歷史悲劇啊!其實這只是「成王敗寇」的自然法則,是後朝替代前朝後對前朝末代皇帝一種抹黑的慣用手法。隋文帝和宋太祖也是篡位稱帝的,只是他們都成功了,這時候的文人士大夫們去說他們是篡位竊賊試試,那不是找滅族嗎?再者,新朝壽命太短了,王莽就沒有屬於自己的王朝史學家來包裝自己,加上劉秀自稱是延續漢代的江山,所以後期的史學家也必須站在大漢的角度去評價王莽,必然使得王莽是篡漢奸賊的頭銜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如果後來建立王朝的不是劉秀,是其他姓氏的人,朝代也不是東漢,我想王莽至少也能像隋朝的皇帝一樣,雖然短命,也不至於被異口同聲地全都說成是篡權的奸賊。

所以,站在可客觀歷史的角度看,王莽改革的歷史功過,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前面介紹過,漢武帝對匈奴作戰,雖然取得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也帶來了可怕的後遺症。因為打仗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錢,戰爭機器不斷運轉,服役、租稅、酷刑、徵調就不斷重複著,加上疾病、天災的因素,必然使得國力下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經濟的衰退,民生的凋敝,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這中間除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還有因為漢武帝任用酷吏,迷信巫蠱,搞得人心惶惶,這極大地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此時的社會動蕩是一觸即發。要不是後漢武帝時期有個牛掰人物霍光全力輔佐西漢王朝,使得西漢出現了短暫的 「昭宣中興」,我估計西漢要提前幾十年滅亡。

而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后之一,先為皇后,後為皇太后,身居後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時間61年,僅次於清朝的孝惠章皇后的63年。得益於這種特定優勢,王莽很早就在政治核心圈混了,耳濡目染,使他培養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政治敏感性,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強烈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也讓他對西漢末期所存在的問題有極其清醒的認識。

所以,王莽建立新朝後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土地問題。他認為當時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兼併嚴重,也就是土地高度集中化,全都落在了少數豪強與權貴的手中,而這些地主階級則把普通老百姓等弱勢群體剝奪來剝奪去,扒了一層皮又一層皮,農民苦不堪言,致使田地荒蕪和流民問題嚴重。所以王莽第一步就是改革土地制度!王莽推行的土地制是「王田制」,也就是把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地都是國家的,你有多少人就分給你多少地,剩餘的都收回國有再分派,禁止田地私自買賣。王莽推行「王田」制的主觀動機是要變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皇帝專制集權基礎上的土地國有制,以改變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的局面,使底層的老百姓人人有田種。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口問題。由於西漢後期土地大量集中再地主階級手上,廣大的平民失去了土地後,要麼向地主租地,要麼變成流民,還有一大部分人是直接賣給地主成了奴隸。所以王莽第二個改革措施就是把最後這部分人解放出來,於是廢除了奴隸制,把奴隸稱為「私屬」,律禁止買賣。這部分的政策其目的是要解放更多人口,給更多的人以人身自由,較大規模地解放生產力來進行生產。

第三其他問題。比如經濟上實行「五均六筦」,簡單點就是由國家來全面控制商業,由國家來控制物價,嚴厲打擊地主階級哄抬物價,如果物價高於國家規定的價格,則強制壓平,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另外,新莽王朝職官制度建設,也完全按照《周禮》這一套,在王莽看來,漢代的官名不行,古代的官名好,西周的官名好,所以他要改換,一股腦的全改了回去。

這些政策在當時看來是脫離現實的,有缺乏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更是直接動了地主官僚階級的奶酪,得罪整個地主官宦階級。我們剛擁護你當皇帝,油水不但還沒撈到,反過來不僅動我的地、動我的人,還要動我的錢,這是要放我們的血、革我們的命啊。所以可想而知這項政策註定實行不下去,在統治階級的壓力下,王莽做出妥協,最後取消了《王田制》和《奴隸私屬》制,加上新朝這15年的時間裡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為頻繁,也是最為嚴重的時間段之一,註定是新政是要以失敗收場。

王莽最初的目的是好的,為了增強中央集權,增長國度收入,使得最底層庶民獲得實惠,由此而國泰民安,國民安身立命。新政可以說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功德。

王莽改革裡面帶有非常明顯的復古色彩,是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的一種追求。在這15年的時間裡,王莽憑藉著一己之力幾乎將整個天下變了一副模樣。官職名變了、地名變了、郡縣名變了、貨幣變了、禮制變了、民族名變了,總之一切都變了。而王莽之所以會在新朝進行如此大幅度的改革行動,其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在《周禮》中出現的那個傳說的「堯舜之國」、「大同社會」就是想在新朝建立起的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為此王莽在未登基之前,就開始為之奮鬥,而在登基後,更是藉助著手中的權力在全國推行古書中出現的曾經在「堯舜之國」中所實施的那一個個政策。

但王莽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理想主義和當時的政治現實、社會現實中間隔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封建制度已經有上千年了,階級等級森嚴,人民的思想也已經固化。王莽的改革出發點沒定好,你要改革,那不是你一個人就能改的了的。你要依靠誰來改革,你要扶持誰,你要打擊誰,這些問題必須先弄清楚。王莽上來就拿土地官宦階級開刀。如果這些統治階級任由改革發展下去,就不是放血這麼簡單,而是要革命的。 其實要獲得統治集團、社會精英團體內部成員的理解,取得他們對改革的支持,只有先讓他們捨棄一定的利益讓與老百姓,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條件,來壓制農民心中的不平,使他們能繼續生產作業,那統治階級自己也可以繼續坐享其成。如果任由土地兼併發展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最後肯定是官逼民反、同歸於盡、玉石俱焚,得不償失了。二、缺乏廣大民意基礎的支持。按道理說,廣大普通民眾應該支持王莽的改革,畢竟,王莽的作為,客觀上是照顧弱勢群體。可是,實際上老百姓也不怎麼擁護王莽的改革。因為當時普通平民得到土地估計是後沒法耕種的,吃都吃不飽,哪來的種子啊、牛啊什麼的,這些原來租地主土地時有地主提供,現在要造他們的反,自己又一窮二白的,這地沒法種啊,可國家把土地分給你了你不種,這就是吳工啊,而且你還得交稅,不交稅就得受處罰,所以王田制不但沒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反而加重了農民的負擔,使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很顯然,王莽的這場改革從效果上看,乃是權貴集團與普通民眾兩邊都不討好。兩邊的擁護者最後都變成了反對者。王莽在改革實施過程中,完全是按他的理想模式一廂情願來做,卻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要返璞歸真到堯舜時期的統治模式,或要穿越千年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模式,那都是一種天真的幻想,一種超越現實的追求。而這種脫離實際的理想和追求,註定了王莽改制只能是以歷史悲劇而告終。

相關焦點

  • 西漢末年,牛人王莽登上了巔峰人生,可惜理想太豐滿,現實太殘酷
    西漢末年,王莽登上了歷史舞臺,王莽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王莽是西漢皇室外戚,姑姑王政君是漢成帝的母親,王莽從小喪父,但王莽孝敬母親,生活節儉,熟讀詩書,於是堪稱道德楷模的王莽被舉薦當了官。當了官的王莽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每次遇到天災捐錢捐物,並且吃素,由於王莽的出色表現,王莽在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出任大司馬,第二年漢成帝駕崩,漢哀帝繼位,哀帝祖母傅太后與母親丁太后專權得勢,王莽被迫退隱,期間王莽二兒子殺死家奴,王莽大義滅親,逼兒子自殺謝罪,可以說這時的王莽堪稱道德楷模。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最為熟悉的古代詩詞作者組合莫過於「唐宋八大家」,不止有傳世經典所蘊含的深度,更有教科書中的受眾廣度。在唐宋詩詞的文學舞臺上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光,他們都是為國為民的官場浮沉者,更是抗擊命運的尋道者,都擁有獨屬於自己的真實。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古如此「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理想是你非常想去達到的目標,而如果達到了你就覺得人生圓滿了。理想是會讓你充滿希望和人生鬥志的一個念想。但我們理想總是很難實現,除非我們的理想就是像豬一樣懶散,但又恐怕我們不能像豬一樣懶散的心安理得。很多詩人都在自己的詩篇當中詠誦自己的理想,以及哀啼理想達成之難。首推就是李白。
  • 妙齡少女與豬同床 現實版良牙與小茜太豐滿
    妙齡少女與豬同床 現實版良牙與小茜太豐滿時間:2016-04-16 23:33   來源:四海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妙齡少女與豬同床 現實版良牙與小茜太豐滿 小時候看《1/2亂馬》,覺得變身小豬愛上女主角小茜的一幕太有愛了。
  • 王莽新政:當理想主義者邂逅骨感的現實
    王莽之所以被推上歷史舞臺,是因為統治階級內部普遍認為他是穩定時局的「救世者」,可以維護好各方利益。而王莽也意氣風發,相繼推出新政來打壓地方上崛起的豪強士族,改變西漢末年皇權衰微、財政赤字的形勢,強化大一統中央皇權統治制度。
  • 那些年一時腦熱來麗江開客棧的老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於是她不得不發出感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呀」。各位對一時腦熱就放棄了高薪工作去追夢的人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關注我,不走丟!帶您了解更多旅遊知識,更多旅遊攻略。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讀《資治通鑑》——從王莽新政看古代的財富之道
    引:在公元前後交替的時候,王莽作為一個改革家走上了政治前臺。不久,公元8年,他建立了一個叫「新」的王朝,寓意一個全新制度下的王朝開始了。 「新」王朝的建立,不僅是一次王朝興替,更是一次偉大改革的嘗試。
  • 現實太骨感,所以理想要豐滿!
    微胖身材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歡,大多數男人做出驚人一致的選擇,左邊的女孩是他們理想的女朋友形象,其實不只是中國男人,其他國家的選擇也是如此!因為現實太骨感了,所以,理想應該是「滿」的!事實上,男人喜歡腰細、腿長、胸大這是事實!微胖只是胸大的藉口,美麗可愛,在性感面前毫無價值!男生說自己略胖,但從來沒有真正胖過,就像女生說你可以沒錢一樣,但是要有上進心,但是你不能真的很窮!為什麼喜歡有點肉肉的女生?不得不說這個所謂的「微胖」女孩,除了更受歡迎,還會有其他優勢!
  • 王莽真是個「穿越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如果說古代真的有穿越者,那王莽一定是嫌疑最大的那個人。自從王莽改制以來,歷代史學家對王莽的爭議就不絕於耳。有人說他是富有遠見的改革家,也有人說他是充滿了現代思維的穿越者。一、民生改革如果歷史上的「穿越人」真有發言機會,他們一定會一臉不屑地看著王莽,傲然說道:「你是『穿越人』?快別給我們穿越人丟人了」!這番鄙視也算事出有因,誰讓王莽的改制僅僅是披著現代的外表,卻難掩其中落後的內核呢。
  • 距離理想最近,距離現實最遠:淺議王莽"感應"的十四年
    漢平帝去世後,年僅兩歲的孺子嬰被立為新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命王莽&34;。王莽像周公一樣攝政了。但他又像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置身於現實之外的聖者,在嚴重缺乏現實感的條件下,單純地以經書為尺度,想要將書中描述的理想社會圖景變為實實在在的現實。他以為,只要按照經書所揭示的,把現實裡的一切都改成經書中對應的樣子,現實社會就能實現經書所呈現出來的理想景象,卻嚴重忽視了一個問題,即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巨大落差,並不是一廂情願地復古就能抹去的。
  • 王莽新朝為何僅存十五年就覆滅了,是因為過於超前還是倒行逆施?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當時的大背景是有土地的小地主們通過不斷兼併農民的土地變得更有錢,而失去田地的農民只能被迫成為流民。為此,王莽在改革完官制後開始對土地制度以及奴婢制度進行改革。王莽以一井田為900畝,其中一戶人家有8口人,就可以領取一井田的措施來分配田產。要是你家裡沒有8個男丁,那麼就把多出來的田按比例返還給朝廷,有朝廷再分配給周邊沒有領到地的其他鄉親。這樣一來天下所有在籍人員都有資格領取田產,從而翻身做地主。
  • 翼王石達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兵敗大渡河全軍覆沒慘遭凌遲
    石達開想學劉備向四川進軍,建立自己的王朝,理想很豐滿,然而,你從江西千裡迢迢,軍隊食物缺乏,彈藥也不足,況且敵人早已知道你的真實意圖,便而已好兵力以逸待勞,張開口袋讓你去鑽,現實卻是很骨感,等待你的卻是全軍覆沒,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感嘆與噓唏。四川稱王有那麼容易嗎?
  • 疑似穿越者王莽,頭顱被割傳了272年
    可是史書上對於他的記載,多半來源於「篡漢」,撇去這些政治因素不說,王莽確實是把大漢朝攔腰斬斷了,以至於後世把漢朝稱之為「東漢」、「西漢」,饒是這樣,中間由王莽建立起來的「新朝」,也是大家無法忽略的歷史。
  • 「印度中心論」一個印度永遠無法實現的美夢,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中心支配地位」國家的觀點,在英國具有廣泛的認同,經「旁遮普、印度河和恆河,到紅海和馬爾他島」,把這一極為廣闊的陸地、海洋連成一片,這是英國理想的殖民體系。印度不僅是大英帝國東方殖民體系中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是英國向亞洲及印度洋沿岸地區進行殖民擴張的戰略基地。
  • 關於「一千九百年前的社會主義者」王莽的這五大貢獻,你聽過嗎?
    王莽是個極富爭議的歷史人物,提起王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他是一個竊國大盜,一個篡位巨奸,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不能只著眼於王莽篡奪地位而忽視了他曾經做出過的積極貢獻。3、支持屍體解剖中國基於醫學的第一次解剖屍體,發生在王莽新朝天鳳三年
  • 西漢末年的王莽是穿越鼻祖?
    西漢的尾聲,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王莽。王莽謀篡了皇位,建立了新朝。    王莽之所以能夠一路平坦地走上皇位,是因為姑姑——王政君的支持。王政君是漢平帝時期的太皇太后,她曾憑藉自己的身份一直幹涉朝政。有了這個強大的姑姑做依靠,王莽趁亂自立為帝,將國號改為了「新」。
  • 王莽新朝的古代社會主義改革
    周公恐慌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詩中以周公和王莽的故事說明看一個人的真偽善邪只有通過長期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王莽以外戚(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的身份入仕,靠著謙恭儉樸、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一路飛黃騰達官居「假皇帝」(攝政王),最後乾脆廢掉小皇帝孺子嬰,改國號為「新」,改元「始建國」,自已當起了真皇帝。
  • 王莽掌權,大刀闊斧改革,理想主義終究打不過現實骨感
    而在外部的輿論上,有百官還有儒生都在傳言,即將改朝換代,在各方勢力的推動之下,王莽奪了漢朝政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新王朝。>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謀朝篡位之人,雖然說他們已經拿到了權利,被推到了頂峰。
  • 王莽的失敗,可嘆書生意氣怎麼能夠治國?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值得探討的一個篡權者,他的政治理想,他的遠大抱負都是過眼雲煙。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在證明一件事,歷史並非書生意氣能夠改寫。收容贍養了名士,交結朝中的將相公卿……經過苦心經營,上至滿朝文武,下至布衣百姓,都說王莽品德高尚。曾經顯赫一時的王氏貴族們,越來越需要他的扶持。
  • 造車新勢力生存圖鑑|豐滿的「理想」,敵不過現實的骨感
    隨著市場不斷成熟,新能源車產業進一步平衡發展;市場真正體現出優勝劣汰生存規則;企業發展模式與政策體系將繼續改變;燃油車淡出趨勢明朗;汽車變革與能源、交通、環保革命的協同愈發增強等。回歸與消費者關係最為密切的新能源乘用車消費市場,對於國內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編輯部擷取部分國內代表性車企進行剖析與梳理,希冀以此為視角,來觀察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得與失,也為目前相關企業發展提供思路,並為消費者的市場選擇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