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關於男孩俄狄浦斯情結的文中有提到,關於不同性別的睡夢中,其夢到的男人、女人的數量的佔比是否一樣多的問題。答案是男人夢中,男人的數量多於女性,而女人夢中的人物通常男女數量相當。
其背後的原因則是男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不同,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男孩只欲求一個性慾客體(母親),而女孩就有兩個欲求(首先是母親,接下來是父親)。可見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發生階段和出路相比男生更加複雜。
有一句話這樣說,女孩常常會找一個和自己父親很相似的男孩作為自己的丈夫,和這樣的男孩在一起,女生獲得內心的幸福感會容易得多。
本文將從女孩狄浦斯情結角度出發,回答這個問題:你為什麼愛上像父親一樣的男人?
再說一下俄狄浦斯情結的定義:又稱戀父戀母情結,一般3-6歲的兒童會對父母中的異性產生較深的肉體和性的嚮往,而對父母中同性產生敵意的競爭意識,是一種亂倫欲想。
女孩俄狄浦斯情結的三階段
和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結不同:男孩想要佔有的性慾對象僅直接指向母親,而女孩則是先佔有母親,接下來渴望被父親佔有。佔有、性化了母親是為更好的去性化父親、被父親佔有,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這也體現了女孩存在著一個正式性化父親的一段準備時期:「前俄狄浦斯情結的階段」。這一階段就是要性化母親。之後,進入俄狄浦斯情結期,排斥她的母親,對父親進行性化(渴望被父親佔有);最後,由於害怕律法和母親的懲罰,放棄對父親的性化(對父親去性化),直到尋找到一個男性伴侶將父母取而代之,這時也意味著成功出離俄狄浦斯情結。
在對父親父親去性化過程中,小女孩停止在俄狄浦斯式的幻想中欲求父親,但希望自己變得像父親一樣。像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結一樣,不僅女孩內攝了父親的那些價值以及他的行為方式與軌跡。最終女孩與母親女性特質同一化,也認同了父親男性特質。
可見,男孩放棄俄狄浦斯情結只需一日,女孩則需要許多年。
女孩俄狄浦斯情結的解決
事實上,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小女孩變成女人這個進程中漫長的一條路上,她將逐漸地被父親佔有的欲望,改變為被所愛的男人佔有的欲望。完成這個工程,是一個女孩對父親俄狄浦斯式關係漫長地去性化。在這個漫長的人生探索與追求中,一個女人總是被父親所影響。父親的影子一直在跟隨著著一個女孩。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女孩往往愛上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原因所在。
那麼,俄狄浦斯情結到底是什麼?
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個體首選第一個面臨的一個誘惑的幻想,它既快樂又焦慮。也是個體第一個被壓抑的早期創傷性經驗。
如果沒有父親,就不存在俄狄浦斯情結的問題,反過來說,俄狄浦斯情結,就是對父親的基本功能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