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7識字:應試教育
1、定義式提問——什麼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是指以考試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以通過考試為唯一教學目標的教育模式。
2、劃分式提問——應試教育分為哪幾類?
古代的應試教育、現代的應試教育——有利的應試教育、有害的應試教育——有意識的應試教育、無意識的應試教育——瘋狂的應試教育、一般的應試教育——有用的應試教育、無用的應試教育——益智的應試教育、愚民的應試教育——小學應試教育、中學應試教育、大學應試教育——東方的應試教育、西方的應試教育——
3、概括式提問——應試教育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考試的內容就學,不考試的內容就不學。
2)只關注訓練學生考高分這一目標,其他教育目標皆可壓縮或拋棄。
3)學知識是服務於通過考試,而不是反之。原本的「教書育人」教育目的被「考試篩選」教育手段所取代。
4、判斷式提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主要區別是沒有考試嗎?
不是的
1)素質教育也有考試,不過考試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檢測學生學習狀況和水平的。
2)素質教育的考試是服務於學生素質整體提高的,而不是作為升學篩選優秀學生的標準,對於升學篩選測評,考試成績只佔很小的比例。
5、推理式提問——應試教育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們的智力?
1)在初級階段,學生們頭腦是一片空白時,知識增長與考試相符合,考試對學習起促進作用。
2)在中級階段,學生們完成知識掌握時,為了考高分,不得不重複訓練,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研究考試技巧,提升考試分數上。漸漸養成了狹隘的思維定式,機械快速的思維反應,像機器人一樣只對「考試」有著超強的智力反應,在其他方面則顯得極度笨拙,俗稱「書呆子」。
3)在高級階段,學生們經過長期的題海戰術考試訓練,被塑造成極度高效的「考試機器」,頭腦中除了考試別無其他,所學的任何知識都是為了考試,或者除了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其他都無暇顧及。最終,知識學習變成了一個令人壓抑作嘔的過程,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力,還失去了開啟心智,助人成長的功效。學生們的智力和思想被大大「矮化」在狹小的考試盒子裡。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於那種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式教育模式是深惡痛絕的,他說:「在我通過最後的考試以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對科學問題的人和思考都喪失了興趣」。
6、假說式提問——假如取消應試教育效果更好,為什麼教育界一直遲遲不動做改革呢?
1)出於維護教育公平性的考慮,國家不得不堅持「考試」成績是篩選人才的唯一標準這一基本原則,避免因為金錢、權勢、面試等因素造成的不可控舞弊現象。
2)應試教育雖然從長遠看不利於人的素質發展培養,但只是一種低效的教育而非錯誤的教育,對於培養大量低端人才還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教育模式。
3)從教育系統自身的成本而言,培養大量的「名師」,開展素質教育,顯然是無法支撐的理想願望。名師難得,嚴師易得,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如果要做大的教育改革,首先就得對教師做重新培訓,而且有可能收效甚微。在沒有足夠優秀教師支持的情況下,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場空談。
7、體系式提問——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應試教育的利弊?
有利點:
1)教學標準明確,不容易出偏差。
2)教師教學輕鬆,大量重複勞動。
3)學生素質優劣,用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是非對錯明確,不會產生不可控舞弊現象。
有害點:
1)對少數天才學生是一種壓抑教育,不利於他們的智力快速成長。
2)對多數普通學生是一種浪費教育,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提升考試成績的「鑽研」上。從個人一生的學習成長性價比來看,寶貴的青少年時期智力資源浪費是驚人的。
3)不利於老師的成長,固化的應試教育模式,讓老師們喪失了自己的意志,不能夠創造性地展開教學,當教學效果與考試成績相矛盾時,只能放棄教學效果,追求考試成績。
4)如果教育考試指揮棒方向錯了,影響的是一代人的命運。整個教育體制,沒有絲毫自我糾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