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7識字》範例:應試教育

2020-12-24 騰訊網

邏7識字:應試教育

1、定義式提問——什麼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是指以考試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以通過考試為唯一教學目標的教育模式。

2、劃分式提問——應試教育分為哪幾類?

古代的應試教育、現代的應試教育——有利的應試教育、有害的應試教育——有意識的應試教育、無意識的應試教育——瘋狂的應試教育、一般的應試教育——有用的應試教育、無用的應試教育——益智的應試教育、愚民的應試教育——小學應試教育、中學應試教育、大學應試教育——東方的應試教育、西方的應試教育——

3、概括式提問——應試教育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考試的內容就學,不考試的內容就不學。

2)只關注訓練學生考高分這一目標,其他教育目標皆可壓縮或拋棄。

3)學知識是服務於通過考試,而不是反之。原本的「教書育人」教育目的被「考試篩選」教育手段所取代。

4、判斷式提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主要區別是沒有考試嗎?

不是的

1)素質教育也有考試,不過考試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檢測學生學習狀況和水平的。

2)素質教育的考試是服務於學生素質整體提高的,而不是作為升學篩選優秀學生的標準,對於升學篩選測評,考試成績只佔很小的比例。

5、推理式提問——應試教育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們的智力?

1)在初級階段,學生們頭腦是一片空白時,知識增長與考試相符合,考試對學習起促進作用。

2)在中級階段,學生們完成知識掌握時,為了考高分,不得不重複訓練,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研究考試技巧,提升考試分數上。漸漸養成了狹隘的思維定式,機械快速的思維反應,像機器人一樣只對「考試」有著超強的智力反應,在其他方面則顯得極度笨拙,俗稱「書呆子」。

3)在高級階段,學生們經過長期的題海戰術考試訓練,被塑造成極度高效的「考試機器」,頭腦中除了考試別無其他,所學的任何知識都是為了考試,或者除了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其他都無暇顧及。最終,知識學習變成了一個令人壓抑作嘔的過程,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力,還失去了開啟心智,助人成長的功效。學生們的智力和思想被大大「矮化」在狹小的考試盒子裡。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於那種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式教育模式是深惡痛絕的,他說:「在我通過最後的考試以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對科學問題的人和思考都喪失了興趣」。

6、假說式提問——假如取消應試教育效果更好,為什麼教育界一直遲遲不動做改革呢?

1)出於維護教育公平性的考慮,國家不得不堅持「考試」成績是篩選人才的唯一標準這一基本原則,避免因為金錢、權勢、面試等因素造成的不可控舞弊現象。

2)應試教育雖然從長遠看不利於人的素質發展培養,但只是一種低效的教育而非錯誤的教育,對於培養大量低端人才還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教育模式。

3)從教育系統自身的成本而言,培養大量的「名師」,開展素質教育,顯然是無法支撐的理想願望。名師難得,嚴師易得,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如果要做大的教育改革,首先就得對教師做重新培訓,而且有可能收效甚微。在沒有足夠優秀教師支持的情況下,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場空談。

7、體系式提問——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應試教育的利弊?

有利點:

1)教學標準明確,不容易出偏差。

2)教師教學輕鬆,大量重複勞動。

3)學生素質優劣,用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是非對錯明確,不會產生不可控舞弊現象。

有害點:

1)對少數天才學生是一種壓抑教育,不利於他們的智力快速成長。

2)對多數普通學生是一種浪費教育,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提升考試成績的「鑽研」上。從個人一生的學習成長性價比來看,寶貴的青少年時期智力資源浪費是驚人的。

3)不利於老師的成長,固化的應試教育模式,讓老師們喪失了自己的意志,不能夠創造性地展開教學,當教學效果與考試成績相矛盾時,只能放棄教學效果,追求考試成績。

4)如果教育考試指揮棒方向錯了,影響的是一代人的命運。整個教育體制,沒有絲毫自我糾偏能力。

相關焦點

  • 應試教育害了誰嗎?
    說起應試教育啊,許多學生是深惡痛絕的,甚至認為這是當代的「八股取士」。其實這個比喻是不洽淡的,古代的科舉考試其實更接近現代的公務員考試,通過者即有機會獲得公職。這個應試教育到底怎麼樣,今天筆者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應試教育傷害了什麼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但是,仍有一些學校並沒有認清素質教育的意義所在,身體力行的還是應試教育。為此,我們特刊出一位讀者的來信,作為一名老師和家長,這位讀者對應試教育所帶來傷害的思考,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一個高校教師和學生家長,我觀察到,我國中小學教育把所有目標都指向應試,是對教育本身的一個極大誤解和貶低,應試教育對學生、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傷害是深遠的。
  • 【GES2018】素質教育:擺脫「應試」陰影?
    【GES2018】素質教育:擺脫「應試」陰影?芥末堆12月6日訊,在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12月4日舉辦的「素質教育:擺脫『應試』陰影?」分論壇上,嘉賓圍繞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兩者是否有結合的可能性,以及矽谷和以色列的教育發展現狀等議題進行分享。
  • 體育成為應試教育又何妨
    (10月27《中國青年報》)據報導,家長們的擔心主要是中考中體育的分值增加會對體育不夠優秀的孩子不利,孩子的學業壓力加大,有的則擔心學習壓力大沒有精力參加體育鍛鍊,有的則擔心學校體育從不受重視的極端會走向純粹成為應試手段的極端,等等。
  • 還嫌棄應試教育麼?如果沒有它,多少貧窮學生只能認命
    恢復高考後,一度令人自豪的應試教育是那樣的受人擁護,許多原先上不起學的貧窮家庭也開始不斷有識字人,也空前地出了大學生。我家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我們能考過別人,那可能全家永無出頭之日——全村只我一家是外來戶,一直受排擠、打壓,封建思想、宗族思想太嚴重。
  • 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這位教育局長的講話火了
    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教育界、專家學者、社會民眾之間,對應試教育的觀點,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是反應試教育,一派是挺應試教育。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來看應試教育?今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跟各位領導探討一下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問題。應試教育的價值觀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存在著被汙名化的現象。
  • 應試教育只可篩選培養不行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應試教育的突出特徵就是填鴨教學、題海戰術。而真正教育是能力培養,比如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甚至抽象思維能力,等等等等。顯然,應試教育中的填鴨教學、題海戰術,是無法對這些高級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應試教育可以滿足一些低層次的培養要求,比如說讀書認字、以及一些基本的培養要求。但僅此而已。高層次的能力培養需求,應試教育是滿足不了的。但是另一方面,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從整體概率上,學歷高的人社會成就比學歷低的人社會成就更高。
  • 應試教育的模式是不適合於幼兒期孩子的教育
    應試教育的模式是不適合於幼兒期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培養孩子思想的獨立自我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樣的幼兒期教育要接受學前班教育,什麼樣的不用。如果上學前班,那麼應該是什麼樣的學前班教育,跟小學課堂有什麼不一樣?上周我錄了一堂我自己的語文課,大家看看這個。
  • 新高考改革遭遇「應試教育」掣肘的多因素分析
    考試不是「應試教育」傾向、行為的根本原因,但它放大、加劇了「應試教育」行為的片面性、短視性、投機性。「應試教育」行為提供了支撐。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否過度功利,是決定學校教育是否過度應試的最重要因素。筆者2018年8月參與的針對新高考改革的調研中,在選科(浙江7選3,其它省市6選3)的環節,學生較多地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而家長和教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較多地考慮通過考試獲得的等級分的高低。
  • 論「治理行動」、「應試教育」與「培訓機構發展趨勢」
    這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往往以高強度培訓、大量做題、提前教育、全民奧數等模式,培訓學生的「應試」技巧,裹挾家長帶著孩子拼命搶跑,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群體焦慮。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還與公立名校聯手,實現對優質生『掐尖』,在升學壓力的驅動之下,各類奧數競賽、排名,已經成為中小學升學的敲門磚,更助長了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需求。
  • 應試教育到底害了多少人,又圓了多少人的夢想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應試教育的那些利弊。首先,筆者對於應試教育其實更多的是保持著支持的態度。因為對於我們這些不擅言語、不愛表達的人來說,學習應該是我們最強大的動力了。我們沒有猜疑,不能言善語,我們能討好家長和老師的方式就是用成語說話。我們是別人家的乖孩子、好學生。
  • 答題軟體淪為應試教育幫兇
    有教育界人士提醒,答題軟體之類的「網際網路+」應用,不僅與創新毫不沾邊,還淪為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半數作業靠軟體答題  不同於以往線上支付「懸賞金」求答案的模式,今年各類免費使用的解題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尤其在暑期作業倍增、又缺乏老師指導的環境下,答題軟體備受追捧。不少學生直言,課業負擔的繁重,使得每天作業半數以上依賴各種解題軟體。
  • 快樂教育不適合「中國學生」?應試教育利大於弊,家長選擇要慎重
    Y老師想說的是,教育是為了更好的明天,你對孩子的規劃,決定你讓孩子接受了怎麼樣的教育。快樂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快樂教育,不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快快樂樂輕輕鬆鬆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那麼應試教育呢,我覺得雖然它的弊端很明顯,但最起碼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也有它的可取之處。自己的孩子嗎!直接選應試教育!第一,我們中國大部分的家庭還是要靠高考來改變孩子的命運!
  • 大學生就業難,歸根究底,來自於應試教育抹除了學生成長的可能
    這是社會出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後代發展上來,就變得非常畸形了。 大學生就業難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嚴峻的社會問題,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除了諸多的客觀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學歷與能力的不對等,也從中折射出了應試教育的弊端
  • 從一二線城市人才爭奪戰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
    會議稱,如蘇州樓市的幾大指標得不到控制,7月後調控會即刻加碼,包括擴大限售範圍,提高外地人購房需要的社保門檻等。其中一個數據引人關注:蘇州全年房價漲幅目標必須控制在5%以內。再看深圳的大招。所以你看,中國的素質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還是北京上海,因為那地方根本不缺高等教育的人才。當中國的二線城市埋頭發展傻大笨粗行業做到頭了,想再繼續升級的時候發現,升不上去了。因為你沒有那些人。。。。你需要的人都跑一線城市去了。
  • 應試教育對中國學生有哪些影響?我採訪了幾個學生
    很早的一段時間裡面,國內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在覺得應試教育不合理,對教育體制充滿不滿後,就下定決定讓自己的兒子鄭亞旗在讀完小學後,在家學習,退出社會中的教育制度,自己在家編輯教材自己教學。一度成為「anti-應試教育」的典型,一直被媒體和教育專欄報導。現在的很多家長也在評判應試教育。
  • 千萬家庭都在用的啟蒙明星教育App――《洪恩識字》背後的故事
    在國內,漢字啟蒙教育可謂是方興未艾,出現了許多漢字啟蒙的教育機構和產品,這其中,就包括《洪恩識字》App。在產品上線後的短短一年時間裡,《洪恩識字》飛速躍居國內同類產品首位,App Store好評數超過17.9萬,評分4.9分(總分5.0),在各大應用商店的識字產品搜索及下載量均排名第一。贏得千萬家庭的支持與肯定,《洪恩識字》究竟做對了什麼?
  • 中學生出版《一個孩子的吶喊》揭中國應試教育弊端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叫板傳統應試教育制度,順應教育部減負倡議的書!這是一本讓孩子歡呼、家長觸目、教育者無言、全社會震撼的書!書雖小,卻可能改變幾代孩子的命運!一睹為快,傳遞吶喊!中國第一部由中學生寫的直面中國應試教育弊端的紀實書,在這本語音嫩稚、真情盡顯、圖文並茂的小書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小作者所代表的「祖國的未來」從心底發出的一聲聲無奈、無助的吶喊;仿佛聽到了孩子們用失去內心歡樂的苦惱、難以放飛暢想的苦悶、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去應對考試制度的傾訴;似乎看到了孩子們在刻板僵化的應試製度下極不情願地掙扎著的沉重背影。
  • 一位教育局長疾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先看幾個節選的觀點:現在教育體制內,批評應試教育,反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很多教育系統內的領導、名校長、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如果不批評幾句應試教育,就渾身痒痒,似乎一批評應試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認識就上層次了。
  • 只看分數的應試教育對學生有什麼危害呢?
    應試教育害學子只因單詞還未背偷埋腦袋進抽屜只為鑽研數學題十年寒窗如囚籠到頭迷茫一片空曾經死背已忘光高分試卷也不再應試教育能力強衣服碗筷無能刷到了大學還應試文理都得把書吃此乃學子之悲也青春壯志何處來十年到頭會了啥只把成績做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