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城市人才爭奪戰上,又有兩個城市放出大招,這是中國最頂尖的兩個地級市;
先看蘇州的大招;
據媒體披露,前幾天蘇州市政府聯合住建局等部門召集30餘家地產商召開蘇州房地產行業座談會。會議稱,如蘇州樓市的幾大指標得不到控制,7月後調控會即刻加碼,包括擴大限售範圍,提高外地人購房需要的社保門檻等。
其中一個數據引人關注:蘇州全年房價漲幅目標必須控制在5%以內。
再看深圳的大招。
在前兩天召開的2019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宣布,「在境外人才引進政策方面,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將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
或許是擔心15%這個數字顯得比較抽象。他還舉了個例子:「100萬年薪的個稅,將會從45萬減至15萬」。
一個要控房價,一個要向人才降低個稅;一個是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七的最「牛」地級市,一個是上升勢頭最猛的一線城市。
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是必然選擇:
地理書上說,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區域經濟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發展業態。北上廣深發達程度接近歐美日韓,產業結構也類似,一大批二三線城市類似於一票緊跟在後面的發展中國家,其他四線和中西部發展程度則類似於非洲。
中國一個國家的情況,就是一個世界的投影。
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和深圳的產業協同效應最強,北京類似於美國,深圳則像現在的中國,北京負責軟體和各種高科技的創新,深圳則從硬體方面回應創新,北京引領,深圳跟隨。從基礎的人才看,北京是全國抽血,坐擁北清中科院,吸引全國高等教育的人才,深圳則是工程師的搖籃,上海廣州暫不表。
為什麼最近一二線城市開始了人才爭奪戰?
這背後的邏輯,房地產去庫存只是表象,背後是產業升級被阻後的自然反應。美國在創新上的一枝獨秀是建立在全球人才薈萃的基礎上的,反正只要你想搞創新,你只能去矽谷,無數的印度人中國人為了一張綠卡在矽谷奉獻著青春。這跟北京上海對戶口的要求是不是非常像?
世界上只要有個風吹草動,無數的精英就會飛奔美國,美國大可以挑挑揀揀,薅全世界基礎教育的羊毛,也根本沒有什麼動力發展本國的基礎教育,那多費勁,不花錢就能有無數的人才過來,自己培養多累啊。所以你看,中國的素質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還是北京上海,因為那地方根本不缺高等教育的人才。
當中國的二線城市埋頭發展傻大笨粗行業做到頭了,想再繼續升級的時候發現,升不上去了。因為你沒有那些人。。。。你需要的人都跑一線城市去了。
你想搞軟體,你想做晶片,你想做航天軍工,對不起,需要的人你一個都沒有,這些人都在北上廣深那兒趴著呢。正趕上新舊動能轉換,二線城市一想,甭管有的沒的,先把人留住再說。這才有了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西安召開「人才爭奪戰攻堅誓師大會」,目標只有一個,留人!反一線城市吸血,同時抽三四線城市的血。
未來的中國,一定是一線城市優化,二線城市集體崛起,三線城市穩定,四線及以下城市地區徹底鄉村化。四線及以下房地產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中國的現在就是世界的未來。發達國家少子化趨勢不可避免,必須引進移民來對衝這個問題。與其歡迎難民,不如直接留住本國留學的外國大學生,就像武漢突然反應過來的那樣。
至少這些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已經適應了本國的制度,而且教育水平較高,不會搶本國低收入人群的飯碗。通過本國的高等教育薅其他國家的羊毛,會成為下一波熱點,尤其是歐洲。
當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歷史上自然的位置,邊緣的澳大利亞英國的高等教育就再也吸引不到中國留學生,美國好一點,但當矽谷對華人不再有吸引力,綠卡也會逐漸失去光環,美國也將會加入這場人才大戰中。相信我,如果有一天,日本政府也參加中國的大學生招聘會,承諾985大學的畢業生可以直接移民落戶送房子的時候,你一定不要驚訝。
走應試教育,讓素質教育無路可走
前段時間的社會熱點問題,「為什麼學歷不值錢但是學區房值錢?」,在我看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這個問題真正的核心在於,學曆本身確實並不值錢,但是避免沒有學歷這個選項非常值錢。
通過學歷成功升級到中產階級的這批人,對下一代沒有學歷的可能性非常恐慌,這成功地炒高了學區房。學區房的高價可以理解成一種保險,為了防止下一代沒有學歷而從父母現有的階層下滑的保險。
中美教育體制的本質,其實都是應試教育。只不過美國教育錄取體系多元化,單純有錢或者有才都可以進,夾在中間的中產階級為了下一代進入大學疲於奔命於各種社會活動,本質上也是一種應試,只是考核的東西不一樣。
諷刺的是,這些考核的東西原本是用來淘汰掉這些中產階級孩子的。中國的教育錄取體系則是一刀切只看分數,並沒有偏向富裕階層,雖然富裕階層已經通過課外班獲得了一系列的優勢。
沒有學歷在未來的經濟中是沒有地位的。美國的失業型復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學歷,單純從事傳統的服務業或者製造業,一旦失業,因為沒有技術含量很難再找到工作,因為很多崗位已經是永久的失去了。
未來中國的製造業如果繼續向上攀爬科技樹,會把一些傳統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非洲,再加上自動化、機器人取代人工浪潮的來臨,失業的速度會更快。從現有的社會階層下滑,這是中國的家長們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
對於家長來說,最合理的選擇是,堅定的走應試教育,然後大喊素質教育。中國的歷史傳統註定了民辦高校沒有發展空間,公立高校未來一定是分數優先,因為這是社會公平的減壓閥。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你去推素質教育搞減負就相當於對方有核武器的時候你手裡拿著磚頭。當然,你自己要高喊素質教育,就像美國上流社會那樣,畢竟能忽悠一個是一個,給自己家娃減少一個競爭對手是不是。